Ophthalmology:眼角膜移植效果或與捐贈者年齡關係不大

2021-01-09 生物谷

如果你需要眼角膜移植來改善視力,也許不用太過擔心捐贈者的年齡。美國《眼科學》雜誌15日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來自71歲捐贈者的角膜在移植10年後,其健康程度與來自35歲捐贈者的角膜大體相似。

美國國家眼科研究所資助發起的這項研究共分析了663名接受角膜移植手術的患者,結果發現,移植的角膜來自12歲至65歲和66歲至75歲兩個年齡段捐贈者的患者,手術後10年的移植成功率類似,分別為77%與71%。

目前,絕大部分角膜捐贈者的年齡介於34歲至71歲之間。新研究表明,來自這一年齡段捐贈者的角膜移植手術10年後的成功率為75%。

不過當把研究的人群按年齡進一步細分時,研究人員確實發現了些許差別:移植的角膜來自12歲至33歲捐贈者的患者,手術後10年的移植成功率升至96%;來自72歲至75歲捐獻者的患者,手術後10年的移植成功率降至62%。

但研究負責人之一、辛辛那提大學愛德華·霍華德教授依然認為,總體而言,年老的和年輕的角膜組織在移植效果上大體相似,「我們的研究支持將角膜捐贈的年齡擴展至65歲以上」。

美國國家眼科研究所表示,醫生們做角膜移植手術通常選擇來自年輕捐贈者的角膜,有些醫生甚至設置了嚴格的捐贈年齡上限,50歲以上的就拒絕使用。這項研究於2000年啟動,那時多數醫生不願意接受來自65歲以上捐贈者的角膜。 (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的英文摘要

Ophthalmology                 doi.org/10.1016/j.ophtha.2013.08.026

The Effect of Donor Age on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 for Endothelial Disease : Graft Survival after 10 Years in the Cornea Donor Study

Mark J. Mannis, MD1, Edward J. Holland, MD2, Robin L. Gal, MSPH3, Mariya Dontchev, MPH3, Craig Kollman, PhD3, Dan Raghinaru, MS3, Steven P. Dunn, MD4, Robert L. Schultze, MD5, David D. Verdier, MD6, Jonathan H. Lass, MD7, Irving M. Raber, MD8, Joel Sugar, MD9, Mark S. Gorovoy, MD10, Alan Sugar, MD11, R. Doyle Stulting, MD, PhD12, Monty M. Montoya, MBA13, Jeffrey G. Penta, MBA14, Beth Ann Benetz, MA7, Roy W. Beck, MD, PhD3

Objective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10-year success rate of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 for corneal endothelial disorders is associated with donor age.

Design

Multicenter, prospective, double-masked clinical trial.

Participants

A total of 1090 participants undergoing penetrating keratoplasty at 80 sites for Fuchs' dystrophy (62%), pseudophakic/aphakic corneal edema (34%), or another corneal endothelial disorder (4%) and followed for up to 12 years.

Methods

Forty-three eye banks provided corneas from donors aged 12 to 75 years, using a randomized approach to assign donor corneas to study participants without respect to recipient factors. Surgery and postoperative care were performed according to the surgeons' usual routines.

Main Outcome Measures

Graft failure defined as a regraft or, in the absence of a regraft, a cloudy cornea that was sufficiently opaque to compromise vision for 3 consecutive months.

Results

In the primary analysis, the 10-year success rate was 77% for 707 corneas from donors aged 12 to 65 years compared with 71% for 383 donors aged 66 to 75 years (difference, +6%; 95% confidence interval, 1 to +12; P = 0.11). When analyzed as a continuous variable, higher donor age was associated with lower graft success beyond the first 5 years (P<0.001). Exploring this association further, we observed that the 10-year success rate was relatively constant for donors aged 34 to 71 years (75%). The success rate was higher for 80 donors aged 12 to 33 years (96%) and lower for 130 donors aged 72 to 75 years (62%). The relative decrease in the success rate with donor ages 72 to 75 years was not observed until after year 6.

Conclusions

Although the primary analysis did not show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10-year success rates comparing donor ages 12 to 65 years and 66 to 75 years, there was evidence of a donor age effect at the extremes of the age range. Because we observed a fairly constant 10-year success rate for donors aged 34 to 71 years, which account for approximately 75% of corneas in the United States available for transplant, the Cornea Donor Study results indicate that donor age is not an important factor in most penetrating keratoplasties for endothelial disease.

 

相關焦點

  • 器官移植後 器官接受者對捐贈者的感應
    研究證實至少10%的人接受他人心、肺、肝、腎等主要器官移植後性情大變,「繼承」了捐贈者的性格、才能,甚至記憶。 例如:一名女子接受器官移植後,突然開始會說流利外語;另一名女孩移植了年輕音樂創作人的心肺後,又突然愛好彈吉他,而且開始寫詩譜曲。
  • 這些年,捐獻的眼角膜去哪兒了
    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官銘 張嘉詩 長沙報導16年前,譚素蘭的丈夫張立波捐獻了自己的眼角膜。今年4月30日,88歲的譚素蘭老人逝世,她將自己的眼角膜捐出。由此完成夫妻兩人捐獻眼角膜的壯舉。眼角膜,位於眼球的最前端,被視為眼睛和外界接觸的第一道屏障,如相機的鏡頭一樣重要。
  • 姚貝娜眼角膜移植給粉絲 剩餘部分還可幫助4人
    昨日中午,貝娜的眼角膜,冒著飛舞的雪花,回到故鄉武漢。  她匆匆趕回,是為了給一個患者帶去光明。  昨日下午,在廣州軍區武漢總醫院眼科中心手術室,姚貝娜的部分角膜移植給了一位來自湖南的26歲眼腫瘤患者。專家稱,姚貝娜餘下眼角膜還可以幫助4個人,加上此前深圳和成都的兩名患者,姚貝娜的角膜可能幫助到7名患者。
  • 巴西:器官移植政府全額「埋單」
    網上申請十分方便 記者:巴西在器官移植方面走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前面,你們有一些好的做法值得其他國家學習和借鑑。請問巴西目前有多少醫院可以實施器官移植手術? 鮑爾巴:器官移植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我們常說的「器官」,即心臟、肺、肝、腎等臟器移植,另一種是組織移植,比如眼角膜、皮膚等等。
  • 華中地區首家「國際聯合眼庫」落戶武漢 武漢市紅十字會民生眼角膜...
    長江商報訊(記者 陳妮希)3月31日,武漢民生眼耳鼻喉專科醫院-眼科宣布,與斯裡蘭卡國際眼庫建立了技術合作關係,雙方籤訂共建華中地區首家「國際聯合眼庫」協議,這意味著武漢市眼庫資源將正式接入國際軌道。「武漢市紅十字會民生眼庫」授牌我國角膜病人約有400-500萬人,但每年能做角膜移植復明的人還不到1萬人,大部分角膜盲病人都處於失明中,主要原因是沒有角膜。一旦錯過移植窗口期,甚至還會導致眼球被摘除。
  • 我省首例活體眼角膜移植手術昨成功實施
    2月17日上午,移植手術在鄭州同臺進行,南陽好小夥耿斌捐獻的眼角膜成功移植到陌生人眼中,他成為河南活體眼角膜捐獻第一人。  1973年出生的耿斌,是土生土長的南陽人,從小在南召長大,畢業後一直在鄭州工作,如今就職於在港上市的合富輝煌河南公司。1月11日,在南陽出差時,耿斌撞上空調支架,導致右眼球萎縮,將被摘除。他跟家人商量後,決定無償捐獻眼角膜。
  • 年輕歌唱家姚貝娜的眼角膜,去哪兒了?
    器官捐獻在美國是一個接受度比較高的愛心事業,有專門機構和專業人員負責,捐獻者和受捐者的資料受到嚴格保護,各種器官移植也是大型醫院常見手術。在我國因角膜病失明患者太多了,卻極度缺乏捐獻來源。 在惋惜她的英才早逝的同時更應該感謝她的愛心善舉,成為國內為數不多的眼角膜捐贈者,讓更多的人重見光明。
  • 豬的眼角膜移植給人,可行嗎? - 手機百度
    豬的眼角膜經處理後移植給人,可行嗎?1.眼角膜是怎麼移植的?專家解答:眼角膜是眼睛前端「黑眼球」表面的一層透明的膜性組織,就好像手錶的「錶蒙子」。角膜因為外傷或某些疾病壞了或不透明了,就需要角膜移植手術來「重見光明」,就相當於給手錶換一片新的「錶蒙子」。人體角膜結構上是分層的,前表面的薄層上皮細胞、中央部主要厚度的基質和後表面的單層內皮細胞。
  • 他的肉體正被捐贈者的DNA「佔領」:骨髓移植後,你還是你嗎?
    圖 | 術後 4 個月,Chris Long 的血液中 100% 為捐贈者的 DNA(來源:A CASE STUDY OF A MALE STEM CELL)果然,與研究者們的預期一致,Chris Long 的血細胞 DNA 最先最快被取代。術後 4 個月,Chris Long 的血液中 100% 為捐贈者的 DNA。
  • 大學生捐眼角膜未上功德碑 官方:角膜不屬器官
    由於癌細胞的擴散,李翠有血管的器官都無法被用於移植,最終她決定捐獻眼角膜和遺體。  「這是她所有能捐的。」李釗說,2014年4月9日6點21分,李翠離開了這個世界。7點,河南省眼庫的工作人員取走了她的眼角膜。隨後,省紅十字會遺體捐獻中心的工作人員也趕到醫院,準備接受遺體。但在遺體捐獻後的處置問題上出現了一些分歧。
  • 眼角膜捐贈大國斯裡蘭卡:它傷痕累累,卻給世界帶去光明
    雖然人口只有2100萬,斯裡蘭卡卻是世界上最大的眼角膜捐贈國之一。從上世紀60年代起,斯裡蘭卡眼捐獻協會累計向世界50多個國家捐出了4.7萬枚眼角膜。數據顯示,每五個斯裡蘭卡人中,就有一個承諾捐出角膜。
  • 眼角膜不算器官
    河南女孩捐角膜無法上功德碑 官方:不屬器官新華網 2015年10月16日 10:10河南女孩捐角膜無法上功德碑 官方:不屬器官---」 由於癌細胞擴散,有血管的器官都無法被用於移植,最終李翠決定捐獻眼角膜和遺體。
  • 人工眼角膜移植術成功了
    人工眼角膜移植術成功了】據俄媒報導,近日#以色列科學家完成人工眼角膜移植#手術。報導稱,一位失明十年的老年患者植入了人工眼角膜,術後幾乎立即恢復了視力。隨著時間的推移,人造眼角膜和眼白完全融合,且創傷面積小,傷口恢復得很快。這將使萬千失明患者重見光明人工眼角膜移植術成功了,的相關報導,確實是相當厲害的醫療進展。
  • 英讀廊——接受的移植器官「年齡」隨捐獻者還是接收者?
    【譯】捐贈器官的年齡是否與捐贈者的年齡相一致,還是與新身體的年齡相適應?【短語】according to …… 根據,按照,取決於,據…所說;例句:But, these sites are not without risk, according to the report. 但是根據報告,這些網站並不是沒有風險。
  • 圓錐角膜患者之困:20釐米距離看不清手掌,苦等眼角膜移植
    2017年10月,張澤正在讀大二,「也就兩三個月,右眼視力下降得很厲害,而且看東西開始出現了明顯的變形」,他在醫院掛了專家號做檢查,最初被告知:「懷疑瞳孔外區受傷,病因不明,對視力影響不大,建議三月複查一次。」 面對這樣的結論,張澤暫時放下了自己擔憂。
  • 武漢每年4000人等眼角膜 小夥苦等無果摘眼球
    記者金思柳 攝  60歲的楊爹爹已經等了2個多月了,可是還沒有任何眼角膜的消息,他不知道還有沒有機會看到希望的曙光。楊爹爹患上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如今視力下降嚴重,醫生告知藥物已經無法控制病情了,只能做角膜移植手術。  角膜炎把楊爹爹折磨得夠嗆。一把年紀的他每天要買菜、做飯、接送上小學的孫子。由於視力模糊,做家務都得摸著做,因為看不清楚,身上經常被磕得青青紫紫的。
  • 這些年,器官移植也靠大數據
    根據統計,每天有18名需要移植器官,但禁不起長時間等待的病人亡故。  根據Mashable報導,負責運營美國器官移植網絡的非營利性組織UnitedNetworkforOrganSharing聯合一批捐贈者、數學家、經濟學家聯合起來,希望通過「大數據」提升器官移植分配的效率。  這方面的探索,相信對於今年3月才正式初步建立器官移植體系的我國,也有相當的借鑑意義。
  • 骨髓捐贈者「悔捐」背後的誠信問題應正視
    (4月3日《南方都市報》)根據我國《公益事業捐贈法》及現行《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管理規範》,骨髓捐獻志願者在任何時候可以完全自願地選擇是否捐獻骨髓,其身份資料不得被洩露。這也是全世界正規造血幹細胞捐獻配對組織的通行規定。這也意味著,骨髓捐獻志願者即便是在手術中,選擇放棄都是正當的權利,從這個角度來說,出現供髓者「悔捐」,應當理性看待,不能予以苛責。
  • 國際慣例骨髓移植的捐贈者和接受者一年內不能見面,為什麼?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國際慣例骨髓移植的捐贈者和接受者一年內不能見面,為什麼?
  • 日本ips幹細胞的特點與移植現狀
    什麼是幹細胞移植?將自己的幹細胞移植到自身(自植)預先採集患者的正常造血幹細胞,並在治療後恢復到患者自己的身體。因為它是自己的血液,免疫排斥不會發生。B. 將另一個人的幹細胞移植到自己身上(異體移植)移植其他人的造血幹細胞。 具體來說,從他人身上採集的骨髓和外周血中提取的幹細胞或臍帶血通過輸液移植。任何人都可以移植幹細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