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60˚C還能繼續傳染複製,加熱至…才能全滅亡!

2020-11-29 騰訊網

根據一直追蹤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數據的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實時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北京時間2020年4月18日15時38分,全球新冠肺炎累計確診病例達2256844例,累計死亡病例達154350例,累計確診國家和地區數為185個。,病毒的超強傳播力與適應力,成為醫學遲遲無法突破的瓶頸。

日前研究揭示新冠病毒在室溫下可以生存2小時至9天、零下4°C則可能生存一個月,大眾便開始以「熟食」、加熱消毒作為主要防疫手法之一,但法國科學家卻發現,僅單純加熱消毒已經不夠,研究顯示新冠病毒至少要到92°C接近沸點才可能完全消滅其生命力。

天氣轉熱對於抑制新冠病毒的傳播或許並沒有多大作用,因為這種病毒的高溫耐受能力可能超乎我們的想像。

最近,來自法國艾克斯馬塞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SARS-CoV-2(新冠病毒)的加熱實驗發信,這種病毒可以在高溫下存活很長時間,而且只有在接近沸點時才能把它們完全消滅。該研究結果於4月11日發表在未經同行評審的生物預印本bioRxiv上,論文題目為《Evaluation of heating and chemical protocols for inactivating SARS-CoV-2》。

研究人員從德國柏林一名新冠患者身上分離出一株毒株,然後將其感染非洲綠猴腎細胞--這是病毒活性測試的標準宿主材料。之後研究人員將被感染的細胞分別裝進兩種不同環境的試管中,一種是「乾淨的」,另一種是「受汙染的」--其中含有動物蛋白,以模擬真實樣本中的生物汙染,比如咽拭子。

為了查明新冠病毒對溫度的敏感性,研究人員使用60度高溫對上述兩種環境中SARS-CoV-2進行加熱。

結果發現,一個小時後,乾淨環境中的病毒株被徹底滅活,而「受汙染」環境中的毒株仍然有不少死裡逃生活了下來,且仍可進行繁殖,數量足夠引發另一輪感染。

而實際上,在實驗進行的許多實驗中,在60度高溫下一個小時,包括伊波拉在內得多種致命病毒都能夠被滅活。新研究則表明,對於SARS-CoV-2來說,加熱過程導致感染能力明顯下降,60度高溫下一個小時可以消滅病毒載量低的樣本,但對於病毒含量極高的樣本,仍然是不夠的。

根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新冠疫情暴發後,不管是醫療單位、或是家庭都會使用「高溫消毒」的方式,希望可以儘可能減低新冠病毒的傳染力跟威力,然而研究人員卻發現,大眾所認為的一般加熱約62°C,可以殺死新冠病毒卻不見得,過去伊波拉病毒確實可以在該溫度被撲滅,但若想殺死新冠病毒,則需要「加熱至92°C才有辦法殺死病毒」。

▲至少要到92°C接近沸點才有可能滅亡。

這樣的結果顯示,實驗室與醫護人員儘管在「高溫消毒」過的環境下,還是有受到感染的風險。接著研究人員將溫度升高至92°C約15分鐘,才出現病毒被殺死的狀況。一般而言實驗室的高溫消毒,標準約在60°C並持續一小時,而這樣的研究結果,可能將實時拯救許多專家與醫護人員。

新冠肺炎傳染力相當驚人,過去就研究,當確診病患咳嗽或打噴嚏時,這些病毒被飛沫帶出,而產生的氣溶膠可讓病毒存活三小時,而在這3小時內,病毒仍有極大的傳染力;此外,在塑料、不鏽鋼上,更能在3天後還能測試到活病毒;而在硬紙板上病毒則無法存活24小時,銅製品上能活4小時,但有一半病毒在46分鐘內就會失去功能。

相關焦點

  • 新冠病毒生命力跌破眼鏡 92˚C才能消滅!!
    新冠病毒生命力跌破眼鏡 加熱92˚C才能消滅新冠肺炎在全球已經造成超過220萬人感染,該病毒的超強傳播力和適應力,已成為醫學遲遲未能突破的瓶頸
  • 較真| 有研究從母乳中檢測出新冠病毒,母乳餵養還能繼續嗎?
    2母乳中有某種病毒不是「不能母乳餵養」的直接證據,只有經過更多的研究,證實母乳餵養嬰兒的患病率大於人工餵養嬰兒,才能說明母乳餵養是新冠病毒母嬰傳播的危險因素。 3新冠病毒十分脆弱,想要通過母乳感染嬰兒並不容易。
  • 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是什麼意思 會傳染嗎傳染風險有多大
    病原體入侵後為何無症狀  所謂無症狀感染者,是指病毒、細菌等病原體入侵人體後繁殖或複製,但人體並沒有損害、也沒有症狀的這部分人群大多數人能因此獲得特異性免疫力,不但病原體被清除,還能防止再次感染。三是病原體留在被感染的組織中,人體可能沒有任何症狀,但會通過血液、呼吸道或消化道等排出病原體,具有一定傳染性。  「無症狀感染者通常指第三種情況,也包括第二種隱性感染人群的病毒還未完全清除階段。」蔡泳說,他們無明顯症狀,可能是因為免疫系統比較強大,能較好抑制病原體在體內的繁殖或複製。
  • 讓「寄生蟲」DI顆粒幹擾新冠病毒複製能力
    比如丁肝病毒,我們很多人體內都有,但是並不影響我們的健康,只有丁肝病毒和B肝病毒感染了同一個細胞,才能進行大量複製,丁肝病毒外殼使用了B肝病毒的外殼。  「缺損性幹擾顆粒簡稱DI顆粒,是指那些因基因組不完整或者因基因某一點突變而產生的不能正常進行複製的病毒,也稱缺陷病毒。缺陷病毒雖然自身不能複製,卻可能達到幹擾同源的正常病毒的生活周期,這也是稱其為幹擾顆粒的原因。」
  • 英政府緊急情況科學顧問小組:英新冠病毒傳染係數降至1以下
    負責向英國政府提供疫情應對政策建議的英國政府緊急情況科學顧問小組當地時間27日確認,英國的新冠病毒傳染係數下降到了0.9至1之間;這意味著,英國感染者總數開始縮減。而上一次的病毒傳染係數統計數字,是截至一周前的11月20日,傳播係數為1至1.1之間。
  • 群體免疫是什麼,它能用來防疫新冠病毒嗎?
    根據病毒的基本傳染數,我們大致可以估算出群體裡需要多少比例的人有免疫力才能控制這種病毒的流行。 病毒對群體免疫的對策 從科學層面來說,無論是個體免疫還是群體免疫,對病毒都是一種很強的選擇壓力,這種選擇壓力將讓病毒產生適應性的變化,從而讓自己生存下去。病毒為了活命,需要做出改變。如果不改變或者改變的不夠,病毒就得消亡。只有那些做出了有效改變的病毒才能繼續生存下去。
  • 47條關於新冠病毒的謠言與常識乾貨
    4、吃海鮮會感染新冠病毒?目前的研究推測新冠病毒的自然宿主可能為蝙蝠,從蝙蝠到人的傳染過程中很可能存在中間宿主,主要是野生動物。將海鮮煮熟後再食用是安全的。5、放煙花爆竹可以預防新冠病毒?這是毀三觀的謠言。
  • 多地進口生鮮檢出新冠病毒 冷凍食品還能吃嗎?
    為什麼檢出新冠病毒的總是冷凍食品?各種冷凍海鮮、肉類還能吃嗎?中山三院感染科副主任李建國表示,大多數病毒都耐冷不耐熱,非常不怕凍。以新冠病毒為例,研究表明在室溫下可能會生存3個小時左右。但在20攝氏度以下,存活時間可能高達一周,在零攝氏度以下,時間則為幾個月。雖然在低溫環境下,病毒無法複製,但是其生物結構沒有破壞,只要「換個環境」,它就可能興風作浪。
  • 分子寄生蟲技術能干擾病毒複製?這可能是抵抗新冠的另一種方法
    今天收到小夥伴發來的「分子寄生蟲如何用於新冠病毒的治療?」這個問題,說實話聽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是蒙的。 分子寄生蟲是一個運用分子生物學研究寄生蟲的學科。我一時間真的想不出這門研究寄生蟲的學科是怎麼運用在新冠病毒的治療上的。
  • 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冷凍海鮮還能吃嗎?紹興新冠疫苗怎麼接種?
    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冷凍海鮮還能吃嗎?紹興新冠疫苗怎麼接種?漢鼎好醫友市場信息網   2020-10-21 10:47:47   來源:    評論:   昨天上午,青島市召開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介紹:青島此次疫情防控工作在世界上首次找到了充分的證據鏈,表明新冠病毒可由物傳人、冷凍條件可長期存活。
  • 美科學家發現新冠病毒「新毒株」!我們如何應付變異的新冠病毒?
    科學家對全球6000多個冠狀病毒序列進行了計算分析,結果發現,一種命名為「Spike D614G」的新毒株正在成為世界傳播的主要毒株。該毒株自2月初在歐洲蔓延,隨後傳播至美國東海岸,並從3月中旬發展為「主流毒株」。
  • 新冠病毒出現新的變異?複製更快,傳播更強?
    可能導致病毒加速複製,意味著可能增強其傳播性。3至9倍,並且似乎在上呼吸道、鼻子、鼻竇和喉嚨等部位繁殖得更快。世衛組織首席科學家蘇米婭 · 斯瓦米納坦表示,新冠病毒 D614G 變異可能導致病毒加速複製,意味著可能加強其傳播性。
  • 不是外星人侵略,也不會人類滅亡,這麼唬人「新冠病毒」都尷尬了
    新冠病毒的基本生理認知這次席捲全球的新冠疫情的元兇就是新冠病毒,俗稱COVID-19(官方稱呼:SARS-COV-2),它是一種乙型冠狀病毒。進入細胞後,釋放自己的遺傳物質,在搶奪細胞正常的轉錄,反義機制後,通過逆轉錄酶合成模板cDNA,以此起始病毒的轉錄和翻譯過程。利用一個細胞中的所有可以利用的素材和能量為自己複製所有,最後形成大量的新的病毒,釋放後繼續感染其他細胞組織。
  • 母乳可阻止細胞感染新冠病毒,甚至對病毒有滅活作用?
    根據中國科學家一項最新研究顯示, 母乳可以預防或治療新冠肺炎。 北京化工大學童貽剛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測試了母乳對暴露於Sars-CoV-2(新冠病毒)的細胞的影響。
  • 科學解讀:為什麼檢出新冠病毒的總是冷凍食品?
    大家有疑惑過:為什麼檢出新冠病毒的,總是冷凍食品嗎?不單是新冠病毒,很多病毒都耐冷不耐熱,非常不怕凍。許多病毒可以在4°C的冷藏室環境下保存一個月,在冷凍條件下保存數年,在超低溫和凍幹條件下穩定存活。在這個過程中,病毒雖然不能複製,但能保證自己的生物結構不破壞,一旦從冰箱裡出來化了凍,仍有興風作浪的可能。所以,實驗室對需要保持活性的病毒通常選擇低溫保存,用迅速冰凍或冰凍乾燥的方式,避免反覆化凍,可以保存很長時間。
  • 世衛組織:新冠病毒非人為操縱或實驗室合成
    ,文中再度強調新冠病毒的起源問題。報告稱,2019年12月武漢報告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後,病毒經1月初鑑定,1月11日至12日,新冠病毒全基因組序列對外公布並共享。從早期人類感染病例中獲得的病毒全基因組序列、以及世界各地獲得的病毒全基因組序列均表明,新冠病毒的生態起源可追溯至蝙蝠種群。
  • 科學網—新冠病毒「複製機器」核心部件的三維結構現身
    魡解析度電子顯微結構   本報訊(記者黃辛)近日,「上海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抗新冠病毒聯合攻關團隊」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新冠病毒「RdRp(RNA依賴的RNA聚合酶)-nsp7-nsp8複合物」近原子解析度的三維空間結構,揭示了該病毒遺傳物質轉錄複製機器核心「引擎」的結構特徵,為開發新冠肺炎藥物奠定了基礎。
  • 【科研速遞】新冠病毒基因寫入人類基因組,成為永不滅亡的病毒?
    有些患者是因為二次感染,可由兩次病毒基因測序序列的差異而確認。而有一些就比較特殊,檢測「復陽」後,卻又無法分離到病毒顆粒。  該研究的RNA逆轉錄並整合入人基因組的切入點很好的解答了這個問題。新冠病毒的核衣殼N因具有非常豐富的RNA序列,因而極有可能成為逆轉錄和整合的靶點。整合後新序列的再轉錄解釋了複查PCR陽性結但又無法分離到病毒顆粒的原因。
  • 新發現!基於非典的後續研究,一化合物可阻止新冠病毒複製
    據《新華社》報導,近日,來自澳大利亞的科學家通過計算機模擬證實,一種名叫α-酮醯胺13b的化合物能夠起到阻止新冠病毒複製的作用。科學家宣稱,將繼續致力於該化合物的研究,因為它已經被證明有成為新冠病毒藥物的潛力。
  • 新冠復陽原因找到了?終身帶毒還是二次感染?會傳染嗎?真相沒這麼...
    4月12日,世衛組織宣布將調查復陽事件,並表示復陽患者的出現,意味著此前的新冠患者出院指標(間隔24小時以上兩次核酸檢測陰性)需要重新衡量。很多國家都建議出院患者在家繼續隔離兩周,來確保體內的病毒已經被清除乾淨。復陽問題成為新冠病毒又一個揮之不去的陰影。到底為什麼會復陽?是病毒殘留還是二次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