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水溝變流動汙水廠?印度蓮花計劃了解一下

2020-12-04 北極星環保網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在香港的灣仔,有一條街叫石水渠街。如果你留意它的英文標識,你可能會見到一個陌生的單詞——Nullah。

這個詞源自印度語,一般指水流的入口。香港這條石水渠街的水渠早已不知去向,但在今天的印度,當地的nullah還在服務著社會,但也成為公共衛生的定時炸彈。

在今天的《水星漫談》裡,我想帶讀者去到印度,看看當地的科學家如何將這些排水渠變成現代的汙水處理系統。

作者:瓦村農夫

流動的水處理長廊

在印度首都新德裡的東南部,坐落著一座宏偉的建築——JLN尼赫魯體育場。在這體育場旁邊,有一條叫Barapullah的高架路,在它的正下方則也叫做Barapullah的排水渠(Nullah)。這條排水渠長達12.5公裡,最終流入著名的亞穆納河(Yamuna River)。這條溝渠是新德裡最大的排水渠之一,汙染十分嚴重,附近的小企業排放化學汙染物和居民生活廢水全都排到這裡邊。亞穆納河的汙染物有30%來自這條排水渠。

2013年,《印度時報》有一篇題為「There's A Bomb Ticking Under Barapullah」的報導。文章披露說當地政府原本計劃改造Barapullah排水渠成為綠地清水的休閒娛樂空間,結果卻打算用混凝土把水渠埋掉了事。積蓄的甲烷會造成爆炸的隱患。賣家秀被揭穿後,印度排水渠受到更多媒體的關注,當地政府也迫切需要尋求更具可持續發展力的解決方案。

超期服役的溝渠

隨著城市化快速發展,過去幾十年印度城市裡的工廠和居民人口都翻了幾倍,這些老舊的排水溝實際成了開放式的下水道!除了惡臭滋擾之外,它們還增加了周邊居民的健康風險——因為當地居民習慣從中取水,用於飲用和灌溉。

「排水渠已經成了各種汙染物的藏身之地。它們會沉入溝渠底部,在氧氣不足的環境下,有機物會發生厭氧發酵的反應,然後你就看到水面的氣泡。」Merle de Kreuk教授說。De Kreuk教授是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TU Delft)的環境技術專家。她說一旦雨季來臨,情況更糟糕:「很多時候溝渠的水位很低,裡邊的汙水沒經過稀釋,一些懸浮固體慢慢沉底形成一層汙泥。」以前這些溝渠的作用就是將多餘的雨水引至河流。但在如今寸土寸金的城市,排水渠裡混合的雨水、汙水和沉積物卻有可能淹沒周邊的街道。

遠廠難救近水

印度好歹是個國際大國,市政汙水廠還是會有的。但汙水都從這些排水渠流過,並產生臭氣,滋生細菌,甚至引起內澇問題。另外汙水廠的分布實際並不合理,當局無法知道實際上有多少汙水最終能流入汙水廠,有多少未經處理就進入河流。

唯一慶幸的是,汙水廠的出水還是能放心排放的。「這很重要的,因為沿河的農民要靠這些水來種東西的,」De Kreuk教授時候,「但汙水廠往往是國外公司建造和運營的。哪天外國人走了,就把技術經驗都帶走了。沒過多久,這廠就沒法正常運行了。」

既然沒錢建大型排水系統,那可不可以造出更便宜的可以模塊化的小型處理單元呢?

蓮花計劃

靠喊幾句「保護母親河」是不管用的。因為城裡的人們只顧門前水——就是家門口外邊的河湧或者溝渠。如果你告訴當地居民你有一套系統能讓他們放心喝排水渠裡打來的水,估計他們應該很樂意接受這樣的系統。在De Kreuk教授看來,這些模塊是可以獨立運行的:「每次我看到溝渠裡冒出的沼氣,我想能不能把它變成電能,用作汙水廠的電源?水處理到多乾淨,取決於實際需求。」

話說沼氣池在印度還挺常見的。De Kreuk教授的同事,Ralph Lindeboom博士介紹說:「印度目前已經有將近一百萬個沼氣池,主要分布在農村地區。它們用來處理糞便、屠宰場、農場產生的廢物和廢水。但因為缺乏維護,許多沼氣池現在都停產閒置。它們是有潛力用來處理生活汙水。」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荷蘭和印度於2017年開展了一個叫LOTUS-HR的項目。該項目全稱是Local Treatment of Urban Sewage Streams for Healthy Reuse (LOTUS-HR)。顧名思義,其目標是對新德裡21個排水渠的汙水進行就地處理,並達到可以健康安全回用的水平。

技術試驗場

2019年10月,LOTUS-HR項目進入第二期,荷蘭國王也親自出席了開幕式。在上圖合照裡,有一個吊起來的排架,做景觀設計的朋友肯定會聯想到大城市裡很火的那些垂直綠化花園。沒錯,De Kreuk教授的團隊就是借鑑垂直綠化的理念造出這麼一個小型處理單元的。

這是一個6米高的架子,汙水從地面的管道泵到最上方,經過植根系、巖棉等材料得到淨化。日處理能力為250升。這個設計的初衷是為了節省空間,而且和城市綠化項目相融合。

除此以外,他們也已經在對光生物反應器、滴濾池、厭氧反應器、MBR和浮動溼地等工藝進行了考察(如下圖所示)。測試地點位於Sun Dial Park。

流動的汙水廠?

從第一期到第二期,LOTUS-HR的總處理規模已經從開始的1000L/天增加到10000L/天。但De Kreuk說他們的目標是1000000L/天。

顯然僅僅靠上邊幾個生物反應器的原型是不可能達到這個目標了。TU Delft的Lindeboom博士認為他有一個更好的idea。在他看來,荷蘭的運河和印度的排水渠本質上是一樣的。當年荷蘭的運河也臭過,但如今已經成為遊人的打卡點,所以他相信印度排水渠也是可以治好的。

正如在他視頻介紹的,這套水處理系統的目的是實現水回用。沿著運河(或者排水渠),人們可以按需加入不同的模塊化單元,讓出水滿足衝廁、澆灌、洗車、工業循環水甚至是飲用水的回用要求。

在未來的兩年裡,荷蘭多個學校將和印度工業大學等印度機構展開更多的測試,包括研究厭氧預處理、排水渠水灌溉、藻類養殖以及政策法規等問題。他們的最高目標是將所有排水渠的水都變成安全的飲用水。

看到他們的故事,不知道你對他們用到的工藝技術有何評價。小編覺得這種跨國合作理念不錯,但感覺資金還沒到位——這個五年研究計劃的總資金據稱只有250萬歐元左右。對於這種複雜的項目,顯然是不夠的。但Lindeboom博士這種「流動的汙水廠」的理念倒也值得國內研究黑臭水體治理的課題組參考參考?

但在生物處理之前,可能還得先發明一個打撈塑料的智慧機器人?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相關焦點

  • 臭水溝變清爽美景,小微水體治理「開福模式」打造秀美水生態
    「以前水塘水溝裡不是豬糞就是淤泥,臭不可聞。」走進長沙市開福區沙坪街道檀木嶺村,50多歲的彭曉豔對記者說,我嫁過來已經30多年,如今變化真大,村裡進行了治水和美水工程,臭水溝不見了,美景又回來了。負責該村小微水體治理的頂勝水務有限公司董事長陳揚兵介紹,一是通過「一戶三池一溼地」技術,實現「分類分水處理」,有效控制了面源汙染;二是通過對示範區內原有的山塘、溝渠水系進行砍青、疏挖、清淤、連通、生態護坡等措施,並採用原位水體生態修復技術對水塘、溝渠進行治理,充分發揮流動水體自我淨化涵養、自我降解吸附功能;三是通過底質改良技術、食物鏈均衡控制技術、「噬藻溞」控藻技術、生態平衡調控技術,把沉水植物、水生動物
  • 昔日「臭水溝」變身休閒公園,看白頭翁湧的美麗蛻變!
    昔日「臭水溝」變身休閒公園,看白頭翁湧的美麗蛻變!」聯繫起來可是,這裡確實就是昔日村民們避而遠之的「臭水溝」如今,白頭翁湧變身成了休閒公園成為了村民們休閒散步的好去處!經過前期整治,白頭翁湧上遊22處生活汙水和農業汙水排水口全部被清理完畢。
  • 黑臭水消失了 東風河變清了
    通訊員 攝本報訊(記者 何小妍 通訊員 陳懷宇) 從一條扔滿垃圾、臭氣撲鼻、居民怯近的臭水溝,到如今流水潺潺,魚兒悠遊的小河,榕城區東風河的蛻變,是我市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戰取得階段性成效的縮影。近日,記者從市住建局了解到,通過近年來的一系列整改措施,榕城區東風河消除黑臭,水體水質已明顯改善。
  • 為什麼龍蝦能在臭水溝生存,而在養殖中,死亡率那麼高?
    雖然我們在自然環境中確實看到一些水溝,特別是那些有比較多枯死了的雜草的溝裡有小龍蝦生存,但是那絕對算不了臭水溝。最多只能說那溝是比較髒的。如果說小龍蝦能在臭水溝裡生活,那清水塘說說我大伯父屋後幾十米那條溝裡小龍蝦變遷的事。
  • 沈建宏首部挑梁電影豁出去 跳臭水溝與蟑螂共處
    日前度過他史上最邋遢的一天,下半身只圍浴巾,全身塗上爛泥,被關在有蟲和蟑螂的臭水溝裡,雖然只拍了2小時,但脖子、背、腳和手肘還是起了紅疹,癢到不行,是他拍戲以來最髒、最苦、最醜、最狼狽、最累的一次,但為了角色他甘之如頣,拍完後還說:「滿好玩的!」
  • 讓微生物自相殘殺 厚街用這種方法讓臭水溝變清水河
    東莞陽光網訊 原本是一條臭水溝,如今卻成為一條清水河!一起去了解一下。  在鳳山公園的這條河湧邊上,一群年輕人正將一桶不明物質灌入河中,莫非是在偷排有害物質?
  • 臭水溝裡有時候可以發現很多魚,這是大自然中神奇的力量嗎?
    這樣的情況下,腳上就會沾上很多的魚卵,而之後它們再去臭水溝的時候,魚卵就會在臭水溝中生存和繁衍。有些情況是鳥兒捕食的時尚通常會吃一半就把魚吐出來,這樣的話魚卵就會被帶到水中,有些魚甚至都沒死就吐出來了。 魚卵的存活能力非常的長,就算是河水乾涸它也不會死去。等待雨季的到來他們便開始復活過來,而有些魚卵會隨著颳風和下雨被刮到各種地方。
  • 鄭州馬寨汙水排進西流湖 清澈湖水已變黑變臭
    河南商報記者 熊曉輝/文 張鬱/圖  最近幾天,在鄭州市中原路西流湖公園晨練的市民總會聞到一陣陣惡臭,原來在公園附近,有個水泥槽正在向西流湖排放汙水。  市民稱,這個情況已經有好幾天了,西流湖清澈的湖水已經變黑變臭。這些汙水從哪裡來?昨天,河南商報記者進行了實地探訪。
  • 臭水溝發現棄嬰 滿身蒼蠅和蛆蟲 生命危在旦夕
    清潔工在臭水溝發現棄嬰 身上爬滿蒼蠅和蛆卵5月9日下午,四川省綿陽江油市一則警方通報引起了當地群眾激烈議論,紛紛對案件父母表達出強烈譴責。5月8日,四川江油一清潔工打掃衛生時,發現一名嬰兒連著胎盤跟臍帶被丟在臭水溝裡,身上全是蒼蠅和蛆卵。警察趕到後把嬰兒抱出,嬰兒呼吸微弱。
  • 颱風「莎莉嘉」襲桂 鐵路工人泡汙水裡疏通水溝(圖)
    為及時疏通堵塞的沿線水溝,巡查人員泡在汙水裡,用手疏通堵塞的水溝。 受颱風影響,10月19日上午,進出廣西沿海欽州、北海、防城港3個城市的18趟列車停運、29趟列車變更運行區段、9趟列車正常運行。19日13時開始,由於颱風「莎莉嘉」對廣西沿海地區的影響減弱,原計劃安排停運或更改區段運行的31趟列車恢復開行。 盧康 攝 (責任編輯:石蘭蘭)
  • 南寧市建成區38段黑臭水體基本消除
    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黑臭水體治理成為市民關注的焦點。南寧市以問題和目標為導向,加大投資,補齊汙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短板,開展黑臭水體全流域、全系統治理,取得初步成效。記者近日從南寧市水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指揮部了解到,10月水質抽測結果顯示,原普查發現的建成區38個黑臭河段水質現已全部達標,基本消除黑臭。
  • 中國計劃「切斷河流」,阻止汙水流入印度,為何印度人卻直呼反對
    中國計劃「切斷河流」,阻止汙水流入印度,為何印度人卻直呼反對 然而,這項計劃卻遭到了印度的反對。
  • 永清這條「臭水溝」或將成為新景觀!
    就在前不久,陽光理政平臺上就有網友發布了這樣的留言:環境變好是我們所期待的當然我們永清不少人也都在為此奮鬥著為此相關部門很快給出了回復永清縣水務局 回覆:>我局接到百姓訴求之後,局領導高度重視,結合我局工作實際,立即組織人員,經查看:王泊自流渠主要汙染段為劉家務閘到南八莊閘,該渠道自引清乾渠與王泊自流渠交匯處沿渠道向南至南八莊節制閘約12.1公裡常年存蓄汙水。
  • 貴陽城市黑臭水體變清了
    這幾年經過治理,河水變清亮了、臭味消失了,我現在每天吃完晚飯都會在河邊散步。」住在貴陽市南明區西湖路的芮女士談起南明河的變化,語氣裡透露出愉快。南明河是貴陽市的母親河,此前,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口的快速增長,大量生活汙水、工業廢水直排入河,導致南明河水質不斷惡化,汙染日益嚴重。為了治理南明河,貴陽市明確由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擔任河長,實現境內河流(水庫)河長管理全覆蓋。
  • 揭東整治北河社區內河黑臭水體初見成效
    通訊員 攝揭東區磐東街道北河社區內河與北河相連,曾因被汙染成為居民口中的「臭水溝」。近日,記者從市住建局獲悉,全長1.5公裡的北河社區內河,經過整治重現了水清岸綠的良好生態環境,看到水體復清消臭,群眾紛紛點讚。
  • 深圳一臭水溝裡出現十幾斤大甲魚,體型奇特,疑似保護動物?
    來源:長江君說野生魚,更多內容請關注原創作者臭水溝裡還能有甲魚生存?農村長大的朋友可能就知道,甲魚、烏龜這些水族,雖然喜歡鑽入淤泥,但其實對水質環境要求較高。然而近日在深圳寶安區(沙井),卻有人路過一條「臭水溝」時,在裡面發現一隻十多斤的大甲魚,在髒汙的淤泥裡四處亂爬……臭水溝發現罕見大甲魚這條位於沙井的一條水溝,水質較差並且因為冬季枯水,水溝裡也沒多少水流,原本棲息裡面的羅非魚都已遊到下遊河道。
  • 城東汙水處理廠3月28日通水實驗
    懷化新聞網訊 記者3月5日從市水務投了解到,備受關注的懷化市城東汙水處理廠建設進展順利,截至2月底,項目土建工程已完成總量的98%,絕大部分附屬建築物也基本完成並進入設備安裝階段。整個項目計劃於3月28日進行通水實驗,4月底全面完工。
  • 老南河黑臭水體實現清水複流
    老南河黑臭水體實現清水複流 曾經市民繞道走的河道沿線變成了城市景觀帶 發布時間:2019-03-12 00:00 瀏覽次數: 字體:[大 中 小]
  • 一直被「嫌棄」的魚,都說臭水溝長大,其實比甲魚營養比鯽魚好吃
    一直被「嫌棄」的魚,都說臭水溝長大,其實比甲魚營養比鯽魚好吃在我們平時的餐桌上經常會看見一道肉的身影,那就是魚。魚的營養價值非常豐富,還有很多的蛋白質,而且,肉質非常細膩滑嫩鮮美,比起其他的肉類,魚肉更加可以被人體吸收,也沒有什麼脂肪,特別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