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進針對老年人的公安政務信息化服務

2021-01-10 青瞳視角

1月8日,公安部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公安機關慶祝首個中國人民警察節相關活動安排,以及公安機關加強和改進老年人服務管理工作,公安交管部門應對冰雪嚴寒確保交通安全暢通、鐵路公安機關做好疫情防控和保障運輸安全等工作情況。

經黨中央批准,自2021年起,將每年的1月10日設立為「中國人民警察節」。

在地方公安機關層面組織舉辦的慶祝活動有5項「規定動作」和若干「自選內容」。「規定動作」包括:一是1月10日全國公安機關、公安院校舉行升(掛)警旗儀式;二是舉辦「110警營開放日」活動;三是開展愛民實踐活動;四是開展走訪慰問幫扶救助;五是推動落實惠警措施。

地方公安機關層面組織舉辦的慶祝活動中包括開展愛民實踐活動。按照公安部部署要求,全國公安機關自2020年12月起至2021年2月底,將集中開展以「五進五民」為主要內容的愛民實踐活動。「五進五民」即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進學校、進家庭,聽民聲、訪民意、察民情、排民憂、解民難。

發布會還通報了公安機關加強和改進老年人服務管理工作。公安部於日前制定下發《關於切實加強和改進老年人公安服務管理工作的意見》,提出要正確處理傳統與創新的關係,統籌兼顧老年人群體特殊需求,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高頻公安事項,加強和改進老年人公安服務管理工作。

《意見》包括六方面16項具體措施:包括加強公安機關窗口人工服務兜底保障,為老年人提供面對面貼心服務,包括建立老年人優先辦理「綠色通道」,研究建立針對居住在偏遠地區和行動不便老年人委託親屬代辦模式,為老年人提供多種支付方式選擇;方便老年人獲取智能化服務,包括進一步研究針對老年人使用的定製式、差別化線上服務,優化網上辦理流程、簡化自填數據項,增設大字體、大按鈕頁面展示,研究推出授權代理、親友代辦等功能;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拓展服務老年人廣度深度,包括整合公安自助服務終端類型,優化操作界面,在自助服務區加強人工引導,推動公安政務服務向社區延伸等。

還有就是,嚴密防範打擊電信網絡詐騙,保障老年人安全享受智能化服務等。文/本報記者 高語陽

警察故事

反詐民警 專治各種「上當」

「您好,我是北京市公安局刑偵總隊民警蘇興博……」蘇興博可能是北京市民熟悉的名字之一,每次打網約車都能聽到他的溫馨提醒。

但他和他的同事們也可能是被市民懷疑過是「假警察」最多次的真警察。

一個工作日的上午,在位於陶然亭開陽橋西側的刑總大院裡,蘇興博正不停地撥打電話。「您好,這裡是北京市反詐中心,我是北京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反詐民警蘇興博,我們發現您可能接到了電信網絡詐騙電話,請您千萬不要相信……」但大多時候,對方的回覆是:「詐騙?我看,你就是假警察吧!」

對此,蘇興博和同事們也覺得委屈:「讓你小心詐騙你不上心,勸你不要給騙子打錢你還反過來責備、質疑我們。打電話時總要強調,我們不是假警察。」無論當事人的反應如何,反詐民警必須把勸阻工作堅持下去,簡訊提醒不行就打電話,電話勸阻不行就讓屬地派出所上門,總之就是一定不能讓群眾受騙上當。

走到哪裡,蘇興博就把反電詐宣傳到哪裡,在他私家車的後備箱裡,裝著一摞摞的形式各異的反電詐宣傳材料,這些都是他自己編寫的。接受媒體採訪,跟朋友吃飯,甚至參加親友的婚禮,他都會藉機把宣傳材料發放出去。

作為北京市公安局刑偵總隊十支隊(北京市反詐中心)三大隊隊長,蘇興博認為,打擊電信網絡詐騙最關鍵的一步不是案件的偵破,而是減少案件的發生,而這一點就要想辦法提高群眾的防範意識,前期的宣傳必須要讓群眾入腦入心,「不能僅僅把宣傳當作任務,打個電話就完事兒了。」他和北京青年報記者說道。這件事情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很難。蘇興博能做到的,就是以身作則將反電詐作為一種生活狀態,作為一種理想信念去堅持。文/本報記者 張子淵 實習生 閆書瑜

退休不離崗 神筆警探畫平安

在山東省公安廳物證鑑定中心視聽室高級工程師、首席模擬畫像專家林宇輝的畫案前,貼了整整一排的模擬畫像,而梅姨(涉嫌拐賣兒童)的畫像處在最顯著的位置上。每天,林宇輝就是在這些畫像前,為退休後自己制訂的「雙百計劃」而竭盡全力。

林宇輝被網友們稱為「神筆警探」。畫100個被拐兒童的想法,來自於2017年,這是林宇輝第一次為被拐兒童作畫。那時,河南周口人申軍良找到了林宇輝。申軍良拿著被拐賣12年的兒子申聰周歲的照片,嘗試著讓林宇輝幫助他繪製出兒子如今的相貌。

被申軍良尋子12年的經歷所感動,林宇輝根據申聰周歲的照片、申軍良夫婦的相貌特徵,繪製出了申聰的模擬畫像。儘管申軍良沒有見過兒子十二三歲時的樣子,但當林宇輝把畫像拿給他的時候,他有一種直覺:這就是兒子。

2018年,申聰被拐案件的人販子被法院宣判死刑,申軍良拿到了判決書,卻仍然沒有找到兒子。但是判決書中記錄了人販子通過一個叫「梅姨」的婦女轉手將申聰賣掉的事實。為了找到這個線索,申軍良拿著很久以前公安機關繪製的「梅姨」模擬畫像,苦尋「梅姨」。他多次走訪「梅姨」的住處,接觸其身邊人,通過他們的口述和描繪得知了「梅姨」的相貌與模擬畫像中相差較大。為了尋找線索,申軍良又找到林宇輝,請求林宇輝根據此前公安機關繪製的「梅姨」畫像和後期他搜尋的線索,重畫「梅姨」。

林宇輝重新繪製的「梅姨」畫像,後來被申軍良在各個媒體轉發,一度在網絡刷屏。這也為申軍良後來找到申聰提供了巨大的社會幫助。

2020年年初,廣東警方找到了申聰,結束了申軍良15年的尋子路。據與林宇輝和申軍良相熟的記者轉述,林宇輝的模擬畫像非常接近申聰本人。正是因為這件事情,有更多的尋親家庭登門拜訪林宇輝,希望得到他「神筆」的幫助,繪製出親人的模擬畫像。

「我看到這些求助者的無助,這些期盼的眼神,就考慮退休之後,可以多幫助這些尋親家庭。」從此,林宇輝開始了他的第一個「百人計劃」——一年內為100個尋親家庭繪製模擬畫像。

而給烈士畫像的緣由則來自於林宇輝在2016年參加央視《挑戰不可能》節目,在《等著我》欄目中,一位90歲高齡的烈士妻子極度思念犧牲已久的丈夫,希望林宇輝幫她丈夫作畫。但由於沒有烈士的照片,林宇輝只能通過烈士妻子和戰友的描述繪製畫像,最終的畫像也得到了烈士妻子的認可。

節目播出後,就有很多烈士家屬陸陸續續找到林宇輝,希望林宇輝能夠幫忙,畫出自己已經犧牲的兄弟或者父輩的畫像。這也就成了他為「100個烈士畫像」計劃的緣起。

「100個被拐兒童的畫像已經完成,其中找回了八九個;100個烈士的畫像因為疫情影響還差30個沒畫完。」這是林宇輝退休後為自己制訂的「2020年雙百計劃」的進度表,由於心臟不好,林宇輝一邊服藥一邊趕進度,他希望儘快完成最後30幅烈士畫像,完成他的一個心願。

文/本報記者 張子淵 實習生 王佳

統籌/趙加琪

相關焦點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健康碼」整合:政務服務改進一小步,便民...
    今年上半年,因疫情防控的要求,廣大市民出門坐地鐵、乘公交要掃「健康碼」,看病、旅遊要網上預約等,但由於許多老年人不會用智慧型手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老年人出門及日常生活。後經過職能部門改進,提供了適合老年人坐地鐵、乘公交的人工通道,預留了一些針對老年人看病、旅遊的現場號源,並在現場配備一定的工作人員或志願者等,為老年人提供指導服務,緩解了智能時代老年人遭遇的數字困境。
  • 「一門通辦」打造白山公安政務服務「旗艦店」
    全省公安政務服務「一門通辦」改革試點工作啟動後,白山市公安局按照省廳工作部署,迅速行動、搶抓機遇,將「一門通辦」改革試點作為局黨委重點工作高站位謀劃、高標準要求、高效率推進,10月12日,市公安局駐政務大廳「一門通辦」綜合服務窗口正式啟動運行,經過近兩個月運行,窗口服務質效顯著提升,獲得辦事群眾的廣泛好評。
  • 國辦:日常生活場景必須保留老年人熟悉的傳統服務方式
    在各類日常生活場景中,必須保留老年人熟悉的傳統服務方式,充分保障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困難的老年人的基本需求;緊貼老年人需求特點,加強技術創新,提供更多智能化適老產品和服務,促進智能技術有效推廣應用,讓老年人能用、會用、敢用、想用。堅持「兩條腿」走路,使智能化管理適應老年人,並不斷改進傳統服務方式,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堅持普遍適用與分類推進相結合。
  • 「關注」公安政務服務「掌上辦」 群眾直誇省心又省力
    身份證、駕駛證未攜帶或丟失遇旅館住宿、路面盤查等出 示 電 子 證 照 即 可出 生 登 記、省 內 遷 移部分戶口登記項目變更網上預約申請、諮詢反饋等通過「湖北公安政務服務平臺」就能實現讓數據多跑路群 眾 少 跑 路自「湖北公安政務服務平臺」開通以來,宜城公安通過本地政府門戶網站、微信、微博等途徑,以圖文並茂的方式發布推文海報,同時,在市內LED大屏播發宣傳視頻,到車站、商超、街頭髮放宣傳冊,推廣應用公安政務服務平臺,更大限度的擴大群眾知悉率。
  • 河北廊坊:產業數位化 生活智能化 服務信息化
    傳統產業轉向數位化、百姓生活走向智能化、政務服務實現信息化……近年來,廊坊圍繞高質量發展目標,主動對接京津冀智慧城市建設要求,不斷優化發展環境,完善信息化基礎設施,推動城市信息化、社會信息化快速發展,建設創新驅動的新型智慧城市。廊坊開展智慧城市建設探索較早,先後成為河北省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市、住建部確定的全國第一批智慧城市試點。
  • 拓爾思史超:構建融合、智能、精準政務服務新模式
    會議由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北京國脈互聯信息顧問有限公司聯合主辦,國脈海洋信息發展有限公司、浙江蟠桃會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協辦,共有來自全國部委、省、市、區縣電子政務、智慧城市、大數據主管領導、行業專家、企業代表、主流媒體千餘人參會。
  • 全省政務管理服務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典型發言材料
    」改革為抓手,以信息化為支撐,以社保卡為載體,在全省人社系統掀起行風建設自我革命,著力推動服務內容標準化、服務程序規範化、服務方式便捷化,不斷提升民生溫度、幸福質感。  三、答好「一件事一次辦」趕考卷,提高政務效率。我廳以深化「一件事一次辦」改革為契機,推進「一窗受理、集成服務、一次辦結」,不斷優化政務管理服務,為人民群眾帶來更好的政務服務體驗。一是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加快推進「智慧住建」建設,打造「一個核心工程+三大基礎平臺+五塊應用支撐」信息化體系。
  • 民航政務雲服務平臺正式運行
    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劉學良 報導:為進一步推進民航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近日,由民航局信息中心牽頭建設的民航政務雲服務平臺在北京正式運行,為民航新基建提供了基礎算力,實現了政務資源由重複獨立向集約共享方式的轉變,推動了政務系統由分散建設向統籌建設模式的轉變。
  • 關於政務服務「一網通辦」調查問卷的結果反饋
    3、您在辦理政務服務事項時,優先選擇哪種渠道辦理? 政務服務網站佔52.63%,政務服務APP佔31.58%,各類政務服務小程序佔15.79%,實體辦事大廳佔63.16%,其他佔5.26%。 4、您辦理過的政務服務事項是否實現了全程網上辦理? 是佔36.84%,否佔63.16%。
  • 「雲上公安 智慧警務」為公安插上智慧翅膀
    「十三五」期間,廳科技信息化局推動建立健全公安大數據平臺、公安大數據服務體系,深化公安雲平臺基礎設施建設,迭代完善浙江公安雲資源管理平臺,實現雲資源管理集約化、服務支撐集成化。大力推進「天網」「天算」「天智」工程建設,積極開展警務大數據應用,進一步夯實了大數據智能應用大基座。
  • 更多地關愛老年人(多稜鏡)
    比如,完善「健康碼」管理便利老年人通行、提高客運場站人工服務質量、提供多渠道掛號等就診服務、保留傳統金融服務方式、政務服務設置必要的線下辦事渠道、推進網際網路應用適老化改造,等等,涉及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為老年人更好地應用智能技術,更充分地分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掃清了障礙。實踐證明,「新技術」和「老辦法」可以並行不悖。
  • 工信部:老年人電話諮詢三大電信運營商 可直接接入人工客服
    封面新聞記者 滕晗 12月25日,在工業和信息化部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新聞發布暨成果展示會上,工信部副部長劉烈宏介紹了當前信息無障礙工作方面的三項成果,其中包括三大電信運營商已實現老年人一鍵呼入客服服務,「從今天開始,65歲以上老年人撥打三大電信運營商的客服電話,可以直接享用人工諮詢服務
  • 山東:青島市即墨區政務公開專區建設「五統一」 打通服務群眾...
    確定在區政務服務大廳、公共圖書館、檔案館建立區級層面政務公開專區,在各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建設鎮(街道)層面政務公開專區,在社區便民服務中心建設社區層面政務公開專區。按照試點先行、以點帶面的原則共分兩批建設,政務服務大廳、圖書館、檔案館和環秀街道、潮海街道等4個街道先行先試,作為第一批已於7月份建成,其餘14個鎮(街道)作為第二批將於11月底前建成。
  • 關於加快贛州市信息化建設的研究
    全市通過實施「金」字工程,建立了一批重點業務應用系統,如啟動了「金盾工程」二期建設,建立了「公安信息綜合應用平臺」;開展了「金土工程」一期建設,部署了土地供應備案、土地交易動態監測監管、執法監察信息管理、建設用地審批等系統;建設了「金財工程」,構建了財政政務信息專網,實現了財政收支全過程監管。
  • 專家齊聚中國電子政務論壇 「支招」數字政府建設
    「一是電子政務制度規則體系更加健全;二是統籌協調機制更加完善;三是標準規範體系更加完備;四是電子政務水平明顯提高,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和全國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成效顯著;五是網絡安全和信息化自主發展能力進一步提升;六是人員的信息化素質和技能大幅提升。」王欽敏說。
  • 走出信息化推進的困惑?
    如何通過信息技術優化企業管理流程、整合企業資源、實現信息的迅速傳遞和響應,實現企業管理的協同運作和數據的科學分析,推進企業技術改進和品牌提升,提高產品質量和效益以及優質高效為企業管理服務,已經成為很多企業夢寐以求卻又無法突破的門檻。
  • 政務服務「跨省通辦」「跨市通辦」——「指尖上的便利」觸手可及
    (江北公安分局供圖)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跨市通辦」,是轉變政府職能、提升政務服務能力的重要途徑,是暢通國民經濟循環、促進要素自由流動的重要支撐,對於提升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去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加快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的指導意見》,提出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跨省通辦」,為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提供有力保障。
  • 消減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 產業發展迎來巨大藍海
    在優化老年人網上辦理就醫服務方面,《方案》提到,應搭建社區、家庭健康服務平臺,由家庭籤約醫生、家人和有關市場主體等共同幫助老年人獲得健康監測、諮詢指導、藥品配送等服務,滿足居家老年人的健康需求。推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提供老年人常見病、慢性病複診以及隨訪管理等服務。
  • 當前基層法院信息化應用運行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當前基層法院信息化應用運行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2020-05-14 02: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觀察| 當老年人遇到數字鴻溝
    讓智能技術發展與老齡化社會相協調,讓老年人共享社會治理成果,首先要找出阻礙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的障礙。  在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教授任遠看來,一方面老年人口擁有電腦、使用電腦、接入網絡服務、擁有智慧型手機和更低年齡人口相比存在不平等。另一方面,由於老年人不會使用移動互聯的信息化應用,不能獲得基於信息化的各種服務,因而日益被信息化社會隔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