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嶽:如何進行知識創新

2020-08-28 東嶽論道

下面我們討論知識創新的邏輯路徑。你只有了解了科學知識,人類的一切文化成果究竟是什麼東西,它的思想運用形態,它跟世界的對應關係,你只有把這些東西搞清楚,你才有可能建立新知,你才有可能進行思想創新。

因此我們把前面的課程講到這個地方,我們可以就思想本身的創新,指出它的邏輯路徑。我下面用比較直觀的方式討論。

第一,切勿相信此前的任何科學理論是真理

反倒要確認它是距離真理最遠的東西,正等待你來重塑它的泥胎金身。

就是你首先要確認科學不是真理。

你想想,如果你確認科學就是真理,面對既往的科學,你敬畏都來不及,你怎麼敢去創新?所以請牢牢記住,不光是科學,人類一切學問都跟真理無緣,這是創新的第一個最基本的背景意識要求。

第二,你不要指望自己能發現什麼根基永固的真理

因為根基不固恰好說明你的發現屬於科學範疇,而不屬於偽科學的糟粕。

因為科學是那個錯的最快的東西才叫科學。因此當你建立一個理論模型的時候,你不要指望建立一個永恆的穩定的真理系統,不抱這個奢望,不掛這麼高的要求,創新才有可能成為一個現實目標。

第三,迴避休謨問題,就是歸納法不成立

不要一味搜集和歸納正在研究的課題素材。因為歸納法不能證明只能證偽,因為歸納素材永遠無法窮盡。

如果你不斷地搜羅事實,你不斷地搜羅歸納要素,那麼它將是一個無邊無際的工作量。所以黑格爾說一句名言,博學絕不是真理。就是任何一個好的理論,跟博學沒有關係,跟你搜集的事實量沒有關係

請大家看科學史,人類最重大的科學發現者全是年輕人,克卜勒二三十歲,天文曆法者。牛頓,大學沒有畢業,由於黑死病不得不回家休學,20多歲在家裡建立平方反比定律。什麼叫「平方反比定律」?我再重複,引力等於兩個物體質量的乘積做分子,也就是與引力成正比,兩個物體距離的平方做分母,也就是與引力成反比,乘引力係數、引力常數,簡稱平方反比定律。這個東西牛頓是20多歲,大學還沒有畢業就發現了,只不過牛頓當年沒有想到這是一個重大突破。

他認為這可能是一個很平凡的很簡單的現象,他沒當回事。直到40歲左右,他在劍橋大學做教職。有一次和一群學者喝酒,酒喝高了,有一個叫胡克的院士,給牛頓在酒席上講說,我有一個重大發現,平方反比定律。牛頓說扯淡,這東西我20多歲就知道了。這算什麼重大發現?爭辯者大為惱火,說有種你給我證明。牛頓為這場爭論回家寫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這場酒不喝高,牛頓力學會消失。我想講什麼?牛頓發現他的學說20來歲。

大家知道愛因斯坦相對論,狹義相對論出現的時候,愛因斯坦不到30歲,是個民科。在伯爾尼專利局當個小職員。狹義相對論產生,論文發表幾乎沒有人能看到。十年以後,30多歲廣義相對論發表。此後,後半輩子幾十年,他想研究統一場論,把物理學的四大作用力統一,失敗。年齡成長了,知識增多了,什麼也做不成了。

什麼意思?博學絕不是真理。20多歲的牛頓,20多歲的愛因斯坦,2、30歲的克卜勒,他比當時的物理學教授的知識量要差多少?五六十歲的大學物理學教授滿處都是,車載鬥量,可有誰締造了新的知識模型

所以記住博學絕不是真理,不要無邊無際的搜索,歸納素材,那不叫研究。那種做法是對人類思想模型的建立,完全缺乏了解的愚蠢表現。

第四,康德問題,也就是在基本邏輯前提下做演繹性假設,叫猜想與建模

想想我前面講哥白尼的建模,它是不需要事實的,它是需要邏輯猜想的,需要一個理念演繹的。

第五,保持好奇心

這個話說起來很平凡,可大家一定要知道它太難了。

因為我前面講過,一個人長成的標誌是丟失好奇心。什麼叫保持好奇心,保持童心。因為只有兒童才會有驚異,才會對萬事萬物好奇,才會不斷追問。一個人到了成年,由不得自己就會消失掉好奇心,變成思想僵化的載體。所以說保持好奇心,說來簡單,做來極難,它甚至會讓你顯得有些怪誕,或者有些不成熟。

我記得我到40多歲的時候,偶然碰見了一個十年二十年沒見過的童年時代的鄰居小朋友。這個時候他跟我都已經40多歲了,我們坐在一起喝酒聊天,喝完酒他給我說一句話,他說你這人都40多歲了,怎麼還是個青瓜蛋子,到現在還全然是學生心理,就沒長熟。可這個狀態,恰恰是我能做學問的狀態。

所以大家記住,保持好奇心,實際上就是阻止精神生長,這在生物學上叫幼態持續,難度極高。

第六,發揮想像力

聽明白什麼含義。我們所說的世界永遠是我們主觀締造的思想模型,不是客觀世界的本真反映。因此具備想像力,才具備知識創建力,這叫異想天開。

大家想想,如果我們的感知是本真反應,你還有什麼想像的餘地?人類還需要思想幹什麼?思想的價值就在於我們得不到本真,我們永遠用猜想去虛擬本真。感知過程就是層層虛擬過程。請記住VR虛擬世界絕不是今天的現象,宇宙認知史就是虛擬迭代史。

想想電子對質子達成的那個電中性是不是一個虛擬?想想酸根對鹼基達成的那個鹽的收穫是不是一個虛擬?想想你把光能量轉化成明亮是不是一個虛擬?想想你把波長變成顏色是不是一個虛擬?想想你建立的邏輯模型,只不過是打不開的那個宇宙表殼的模仿和猜想是不是又一層虛擬?宇宙認知史就是虛擬發展史。VR的現象其實只不過是虛擬迭代的當今形態而已。

既然我們的一切知識都是虛擬,那麼虛擬需要的是什麼?想像力。人類文明就是在這個異想天開的想像力系統上展開的。

所以發揮和保持想像力在知識創新上至關重要。但是我後面要補充一句話,異想天開,保持想像虛構和假設建模能力絕不意味著胡思亂想。它後面有一個嚴格的要求,叫精密邏輯證明。如果你做不到後半段,前面的想像力叫扯淡。

所以請牢牢記住第七條,苛守嚴謹性

在學術和思想上最遭反感、最忌諱的就是缺失嚴謹,而嚴謹指精密邏輯證明。

最後第八,只要在邏輯上成立,或者說只要邏輯自洽而圓融,一般就不用擔心該假說得不到驗證

那是後人的事業,你已大功告成。你只要建立了一個嚴謹經過證明的邏輯模型,它將來就是事實。

即使你的有生之年不能被驗證,就像阿波羅尼提出圓錐曲線證明,要隔將近2000年才得到驗證。但這儘管是阿波羅尼的遺憾,卻是人類的收穫。

聽懂這八點,叫知識創新的邏輯路徑。理解這八點,前提條件在於理解哲學思緒的整個系統,理解這兩天課所討論的所有問題的精髓。

相關焦點

  • 王東嶽的「遞弱代償」原理是正確的嗎,要如何倡導科學發展?
    王東嶽的遞弱代償原理,因為把宇宙萬物都總結為一系,其眼光之大,讓人嘆為觀止。然而王東嶽的「遞弱代償原理」真的那麼神奇嗎?一起來詳細了解吧,看看到底是神奇還是荒謬!什麼是遞弱代償原理呢,王東嶽總結為:世界上所有的物種,生存強度總是呈現遞減態勢,一代比一代弱,為了保證自身能夠衍存,就會相應地增加和發揮自己續存的能力以及結構屬性。
  • 王東嶽的哲學真能站得住腳嗎,該如何理性看待?
    王東嶽到底是誰,為什麼許多的人都在熱議他呢。王東嶽其人我知道的也並不多,在網上偶然看到他的一段視頻演講,覺得挺新鮮,後來去網上系統性地看了他的視頻演講,也了解了一下他的基本信息。寫了一篇關於王東嶽及其哲學著作該怎麼看待的文章,只是從大意上簡單了談了下,沒想到引來許多人的質問和討伐。於是決定我又從新整理,從各個細節詳細分析王東嶽哲學是否站得住腳,我們到底該如何理性地去看待!
  • 王東嶽的真理觀是誤導人的
    王東嶽卻說科學不是真理,他這裡的真理應該是絕對真理的意思。他首先將「真理」這個概念限定在一個極其狹小的範圍內,繼而論述科學達不到這個狹小的真理概念的標準,因此都是錯的。為了避免他的這個陷阱,所以千萬不能順著他的這個陷阱走,否則就會被他牽著鼻子。這時最好的辦法就是保持日常用語的概念。 王東嶽說,「科學是不停地犯錯的」,這就純屬於歪曲事實了。
  • 怎樣理解王東嶽說《易經》過於幼稚這一句話?
    關鍵點是我們如何理解「幼稚」這個詞?通常我們把幼稚理解為無知,我們是把這個詞語的含義結合到具體事情上去理解。而王東嶽評價《易經》過於幼稚,很多人把這句話理解為「王東嶽說易經沒有一點知識含量」。對於靠易經謀生的人來說易經是他的飯碗,對於相信易經算卦的人來說易經是他們的信仰,說「易經沒有一點知識含量」他們不揍你才是奇怪的事情,這也是導致很多人在網上批判王東嶽的原因。問題的關鍵點是,批判王東嶽的人對,「王東嶽關於《易經》幼稚一說」的理解偏差。
  • 王東嶽:我們應該如何讀書?
    授課老師|王東嶽獨立學者、《物演通論》作者本文由混沌大學(ID:hundun-university)授權轉載。混沌大學是一所沒有圍牆的網際網路創新大學,遍邀全球名師,拓展認知邊界,奉獻最專業、最實用、最頂級的網際網路創新課程,陪伴這個時代最有夢想的人,早半步認知這個混沌的世界。在這個獲取信息的方式異常多元和便捷的時代,為什麼我們還要讀書?
  • 王德峰與王東嶽:當代哲學界的「東峰」與「西嶽」
    王德峰(左),王東嶽(右)#現在網上最火的兩個哲學學者大概就是王德峰和王東嶽了。王東嶽的大名經常會從周圍朋友口中傳出,有不少人被推薦讀他的書,到網上商城搜他的書,也是售賣商家一大片,生意似乎都還不錯,可見東嶽先生已經深入人心。他們兩人都姓王,前者是科班出生,名校名師,後者是野路出身,一介布衣。前者因講課風趣、見解精到而出名,後者因博古通今、驚世創見而出名。前者論文無數,但未見獨特創見,後者有獨特創見,卻未見發表論文。
  • 不懂科學的王東嶽是如何愚弄國人的,了解真相你才知他有多低級
    然而當代獨立學者王東嶽卻認為,人類越發展文明越敗壞,科技越進步系統性危機越大,人類越快速走向滅亡。王東嶽《物演通論》最早是在2003年自費出版,定價售36元,2009年再版,定價68元。始終無人問津,於是王東嶽在2018年左右,做了一個系類性的講座,其後講座的視頻流向網絡。這兩年隨著短視頻的崛起,王東嶽的講座視頻被人們剪輯成小段落,自行添加吸引眼球的標題,活躍在各大視頻平臺。
  • 淺談王東嶽老師是大師還是?
    不論是諸多社會現實和現象,還是諸多著作《創造》《烏合之眾》等書籍,當然王東嶽也表達過類似觀點,都在表述一個現象:你越肯定的,往往到最後是最需要否定的,越處在低級層次的,越穩定越持久當然也是最頑固的(可以正面看,認為是最穩定,當然也可以負面看,認為最頑固)所以,不要絕對肯定王東嶽,更不要絕對否定王東嶽,尤其不要絕對否定!認知絕對化,只能說明你處在最底層的認知。
  • 王東嶽謬說匡正10——中國文化只有技術性和藝術性,沒有邏輯性
    王東嶽在視頻《漢字象形符號相關邏輯序列》中,指手畫腳地從文字角度講了中國文化的特點,通過王東嶽的視頻,進一步印證了我的直覺,王東嶽知識駁雜,理解淺層化,最重要的是基礎錯誤,完全站在西方的立場,對中華文明指手畫腳,各種污衊和責難。他以所謂的哲學為幌子,舉出的每一個例子都在為歐美唱讚歌,都在貶低中華文明。
  • 王東嶽是真正的掃地僧,還是學術騙子?為何沒有一位專家公開反對
    01王東嶽是何人要想明白王東嶽是掃地僧還是不入流的民哲,我們需要先來了解下這個人。王東嶽的最高學歷是西安醫科大學研究生。但是他從來沒有從事過醫學工作,反而喜歡研究哲學。在西北大學還沒有哲學系的時候,他被聘為哲學客座教授。
  • 被驚為天人的王東嶽,隱居終南山20年寫出一本書,瞬間引爆網絡
    近年來,網絡上頻頻出現一個人的名字:王東嶽。此王東嶽非明星王東嶽,可是他的光輝遠比明星還要閃耀。今天你可以不認識王東嶽,或許多年後,世界上無人不識王東嶽,就像無人不知達爾文一樣。王東嶽的名氣就跟達爾文有關,他在讀大學的時候,偶然發現了達爾文生物進化的漏洞。從此他塌陷了進去,拋棄了令人豔羨的職業,一頭扎進哲學海洋。
  • 陳果把哲學當心靈雞湯講,王東嶽玩哲學棋高一著,卻步了於丹後塵
    陳果把哲學當心靈雞湯講,王東嶽玩哲學棋高一著,卻步了於丹後塵在筆者的印象中,哲學是一門無比高深的學問。但凡是能把哲學搞清楚的人,無疑都是「業界大牛」。就當代研究哲學出名的學者而,首推復旦大學陳果、「自由學者」王東嶽。
  • 王東嶽:「遞弱代償」剽竊《道德經》,矇騙誤導也能成大師?
    大家對王東嶽的代償理論進行了探討,並對他的勇氣表示欽佩。大家對王東嶽的代償理論進行了探討,並對他的勇氣表示欽佩。只有這句話我相信是真的,因為章口就萊確實需要勇氣,但實際生活中,這些哲學大咖科學精英沒有任何人公開談論或者在著作中提到過王東嶽和他的「遞弱代償」。
  • 封殺王東嶽,禁讀《物演通論》?「人文存亡之道」的基礎理論?
    封殺王東嶽,禁讀《物演通論》?「人文存亡之道」的基礎理論?這兩句針鋒相對的話是不是很令人驚悚?聽我細細道來。我先在一個論壇看到一個很驚悚的標題:封殺王東嶽,禁讀《物演通論》。忍不住拜讀了一下。說的內容大致如下。
  • 知乎網友懟王東嶽《物演通論》,我就不服
    雖然沒有看王東嶽前輩的《物演通論》,百科了一下這本書和相關資料。知乎上「眼尖」的網友評論:劉德華第一梯隊的大神水平果然是高啊。另一位網友:不知道他是真不知還是假不知,80年代前普裡戈金一伙人的遠平衡熱力學比他這個應該深刻多了。更有甚者,貶其為民科或民哲。很高興看到你們這幫師爹炮轟真正的哲學家,沒有爭議就沒有未來。
  • 王東嶽顛覆了我對脫口秀的看法
    前幾天提到,不知聽誰說的,近代以前都是先進就要挨打,然後順藤摸瓜,摸到一個古董:王東嶽。網上簡介寥寥,但樹大很深,進而看到「物演通論」和遞弱代償,為羅輯思維幾年前提到過一次,方知老王非一般人,乃深淵之物。簡單聽聽,老王講的內容邏輯清晰,分門別類,如果不是看書多,思維深,恐怕難以駕馭。又其貌不揚,這類男人發光發熱永不被人嫉妒。
  • 王東嶽,是真正的掃地僧大師,還是不入流民科?主流學術圈有話說
    王東嶽先生,傳為陝西人他自詡的「獨立學者」四字,不是正經頭銜。對外稱常年隱居終南山可以說,學術圈與大眾層,對於王東嶽,看法是分裂的。過去,偶識一先生,供職在中國藝術研究院,是「中國文化研究所」的名教授,某次談及王東嶽,他言辭頗顯不屑,直言「不過就是個民科而已」。
  • 王東嶽的遞弱代償和達爾文的進化論是對立的兩種觀點嗎?
    表面上看王東嶽的遞弱代嘗原理和達爾文的進化論是兩種對立的觀點成立,但是從深層看這個觀點不成立,應該說王東嶽的遞弱代嘗原理是對達爾文最適者生存理論的覆蓋。遞弱代償根據王東嶽遞弱代嘗原理觀點我們可以得出越高級的物種越不具有生存優勢,死滅速度越快。同樣我們拿人類來舉例子根據王東嶽遞弱代嘗原理我們必然得出人是這個地球上最脆弱最不具有生存優勢的物種。同樣前提是王東嶽遞弱代嘗原理不被推翻。
  • 如何才能讀懂王東嶽的《物演通論》這本書?
    要想讀懂王東嶽的《物演通論》首先我們得知道《物演通論》是一本哲學書不是科學書。科學是討論具體問題的,哲學是討論宇宙終極問題的。其次必須要對此前的哲人所討論的問題有所了解。第三此書只是對「遞弱代償原理」的證明證明僅指純邏輯證明。
  • 王東嶽的遞弱代嘗和達爾文的進化論是對立的兩種觀點嗎?
    表面上看王東嶽的遞弱代嘗原理和達爾文的進化論是兩種對立的觀點成立,但是從深層看這個觀點不成立,應該說王東嶽的遞弱代嘗原理是對達爾文最適者生存理論的覆蓋。遞弱代嘗根據王東嶽遞弱代嘗原理觀點我們可以得出越高級的物種越不具有生存優勢,死滅速度越快。同樣我們拿人類來舉例子根據王東嶽遞弱代嘗原理我們必然得出人是這個地球上最脆弱最不具有生存優勢的物種。同樣前提是王東嶽遞弱代嘗原理不被推翻。根據以上討論我們可以得出王東嶽遞弱代嘗原理和達爾文進化論觀點對立的說法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