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底礦藏量巨大,誰能開採,由它說了算
海底有巨量鑽石礦 不光是能源類和稀有金屬類礦產資源,連鑽石礦海底都要。 聯合國負責統一管理公海礦產資源開採 但是,慢著,海底礦藏誰能開採,尤其是廣闊的公海地區的礦產資源歸屬權,還都沒有一個既定的法律框架。
-
黃河流域煤炭礦區踐行「兩山」理論的思考
基於源頭控制和過程控制的理念,協同區域自然生態系統環境承載能力與煤炭開發產業鏈的生態環境保護,實施開採前進行精細化地質勘探,開採過程中精準化減損,開採後精確化恢復利用。通過水土保持、水資源保護與利用(如保水開採、地下水庫、建設「海綿礦井」)、汙染綜合治理(如建設「無廢礦井」)、生態修復等手段,建立開採過程中同步、同時的生態保護、修復與治理模式。
-
中國五礦成立海底礦產資源開發國際聯合研究中心
中國五礦「海底礦產資源開發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基於「深海礦產資源開發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現有合作基礎,通過「引進來」、「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深度融入全球創新體系,打造以工程開發為主,兼顧應用基礎研究,形成包含技術、裝備與市場全產業鏈科研平臺,將以我國國際海底礦區勘探開發重大工程需求為依託,圍繞深海礦產資源開發關鍵科學技術問題,開展海底礦產勘察與評價、海底礦產資源開發、深海開採作業、海底長距離輸送
-
中國成功開採海底可燃冰:可淘汰石油天然氣
5月10日起,中國地質調查局從我國南海神狐海域水深1266米海底以下203-277米的天然氣水合物礦藏開採出天然氣。這次試採成功是我國首次、也是世界首次成功實現資源量佔全球90%以上、開發難度最大的泥質粉砂型天然氣水合物安全可控開採。
-
青海省委書記王建軍:木裡礦區的問題是生態環保問題,更是政治問題
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足「三個最大」省情定位,對標「扎紮實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重大要求,始終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聚焦《三年行動方案》的政治性、方向性、原則性、指令性、行動性要求,準確把握精神實質,切實抓好貫徹落實。
-
記者探訪世界最大稀土礦 礦區門崗戒備森嚴 礦化帶遍布攝像頭
10月14日,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來到白雲鄂博礦區實地探訪,發現這裡門崗戒備森嚴,沒有門卡或提前預約不能入內。有工人告訴記者,現在礦區內部安有攝像頭並有巡邏車輛,近些年已經沒有稀土被偷運的現象,但在距離礦區五六公裡外的小山上,此前仍有附近村民或小廠商在私自開採。
-
「海洋四號」海底探寶船返航 取得4項成果
據了解,我國對國際海底區域勘察活動始於20世紀70年代,經過近30年的艱苦努力,我國已在國際海底區域佔有了一席之地,擁有了一塊面積為7.5萬平方公裡,約4.2億多噸多金屬結核資源量的洋底礦區終於成為我國寶貴的"戰略金屬資源基地"。中國對此具有多金屬結核專屬勘探權,並享有商業開採優先權。"
-
科技創新人物 | 李家彪院士:科研之海中的人生航跡
而在大洋中脊調查研究、國際海底礦區勘探方面,李家彪和他的團隊同樣成績斐然。2011年,我國向聯合國國際海底管理局遞交了全球第一份多金屬硫化物礦區申請,並在西南印度洋獲得了1萬多平方公裡的多金屬硫化物礦區的專屬勘探權和優先開採權。 談起多年來的治學體會,李家彪特別強調實踐應用與理論探索的互動。在他看來,應用與理論如同交替上升的兩組踏板,把科研工作引向更高的層級。
-
岑溪:花崗巖礦區變綠水青山再成金
然而,在岑溪市的花崗巖礦區,經過政府部門的有效治理和企業的資源再利用開發,探索出綠色持續發展新產業——固廢收集再加工、液廢分離再利用、礦區復綠再推廣,變成綠水青山,又是金山銀山。1.嚴格新建礦山綠色準入——新建露天礦山須符合礦產資源規劃、生態環境保護和國家產業政策要求,嚴格控制採礦權數量,提高新建礦山準入門檻,從嚴把好露天礦山開採礦種、開採規模和開採範圍準入「關口」;2.嚴格生產礦山同步治理——健全生產礦山修復治理監管工作機制,嚴格落實礦山企業「邊開採、邊治理、邊修復」主體責任,確保不產生新的治理欠帳;3.創新廢棄礦山治理——編制實施廢棄礦山生態恢復治理規劃,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廢棄礦山修復並保障其合理收益
-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海底採礦機遇與挑戰並存
一方面隨著陸地資源日益枯竭,深海底採礦市場前景看好,相關海底採礦技術的進步和經濟社會成本的降低,也為深海底採礦帶來發展機遇。但另一方面,目前人類對深海底生態環境仍缺乏足夠認識和研究,加之現有的開採技術水平和管理規章的不完善,還不足以避免深海底採礦對海洋生態環境造成的不可逆危害。
-
日本將試驗開採海底「可燃冰」
新華網東京1月20日電(記者何德功)日本政府日前決定,2月中旬在愛知縣渥美半島南部70至80公裡的海底試驗開採俗稱「可燃冰」的甲烷水合物,明年進行實際開採並試驗以此為原料生產天然氣。
-
河北礦區盜採石料現象猖獗 每天被挖2萬多噸(圖)
村民稱,這些就是從山上運輸下來的石料,「白天只敢偷偷運一點,晚上他們運得才多,都是從旁邊到礦山拉過來的,」村民老李指著村子北側的山區,稱那裡就是礦區。 多年開採山體變「裸體」 山下莊村東部的礦區屬於三河東部礦區的一部分,礦區數十平方公裡,赤裸著白灰色和偏黑色的山體。
-
科技創新人物 | 院士李家彪:科研之海中的人生航跡
而在大洋中脊調查研究、國際海底礦區勘探方面,李家彪和他的團隊同樣成績斐然。2011年,我國向聯合國國際海底管理局遞交了全球第一份多金屬硫化物礦區申請,並在西南印度洋獲得了1萬多平方公裡的多金屬硫化物礦區的專屬勘探權和優先開採權。談起多年來的治學體會,李家彪特別強調實踐應用與理論探索的互動。在他看來,應用與理論如同交替上升的兩組踏板,把科研工作引向更高的層級。
-
為「活化石」攀枝花蘇鐵讓路 礦山放棄開採損失過億,值!
隨著植被的恢復和生長,開採石灰石礦留下的礦道及灰白色的痕跡正在慢慢消失,逐漸被綠色覆蓋。 看著礦區的變化,攀鋼礦業公司石灰石礦職工陳澤軼感慨頗深的同時,也深感欣慰。從由曾經的採礦工人到如今礦區的綠色「管家」,陳澤軼等人的「角色」發生了巨大轉變,這些變化源於對攀枝花蘇鐵的保護,源於對綠水青山的守護。
-
全球四大「特殊」金礦:一個最孤獨、一個開採難度堪比上太空……
這裡只有一條公路通向外界,即便夏季也只有十幾度,是世界上最難開採的礦之一。金礦是20世紀40年代發現的,於2008年開始恢復開採,自此後開始提鍊金銀等貴金屬。這個黃金選礦廠可提供4500噸金礦。庫波爾金礦的1200多名礦工每次進礦區都要待大約兩個月,極其艱苦的工作環境下持續工作長達12小時。這座金礦距離最近的城市超過200公裡,一度只能靠飛機進出。
-
日媒:日本海底礦石開採技術獲得突破
參考消息網9月28日報導 日媒稱,日本經濟產業省26日宣布,日本在世界上首次成功試驗從衝繩縣近海的「海底熱水礦床」連續大量開採出礦石。由於確立了穩定開採海底礦石的基礎技術,日本朝著本世紀30年代後期商業化的目標前進了一步。日本擁有世界少有的專屬經濟區,它非常期待海底礦石能成為國產資源。
-
為減少對海底的破壞,研究人員開發出一款海底開採機器人
礦業公司已提議清理和開發廣闊的海底區域,以促進金屬需求高的技術的發展。海洋科學家和環保主義者則反對這樣的計劃,他們警告人類,這樣的開採會對脆弱的生態系統造成巨大且可能永久的破壞。Pietro Filardo是致力於尋求爭論雙方一個平衡點的技術開發人員之一。他的公司,Pliant Energy Systems建造了看起來像黑色機械黃貂魚的東西。
-
它們要怎麼開採?
當它們死亡時,這些生物漂流到海底或湖底。植物和動物死後有能量儲存。我們從地下開採煤炭,這樣我們就可以把它燒成能源。我們開採煤炭有兩種方法:地下開採和露天開採。當煤離地表很近時,我們可以採用露天開採。為了得到煤炭,公司必須首先清理該地區。他們拿走了樹木和土壤。這樣煤炭就可以更容易地從地下開採出來。但是整個棲息地在這個過程中被破壞。優點和缺點煤是可靠的能源,我們可以日夜依靠它,不論是夏天和冬天,它都可以為我們提供燃料和電力。但遺憾的是,煤燃燒時,會向大氣釋放許多有毒氣體和汙染物。
-
開採海洋礦產資源的可持續之道
如果以環境可持續的方式開採,那麼深海海底發現的金屬(例如鎳、銅、錳、鈷)有可能幫助我們實現全球清潔能源目標的潛力。但是為了要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需要進行深海研究,以確定避免和減少潛在環境影響的必要措施。同時深海研究也能夠加深我們對海洋生物多樣性和海洋生態過程的認識。深海研究與創新是實現可持續開發海洋的關鍵。
-
我國履行國際海底富鈷結殼勘探合同前五年取得六項成果
本報訊 近日,由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牽頭承擔的「富鈷結殼合同區資源勘探與評價」項目,在中國大洋事務管理局與中國大洋協會的指導下,順利完成富鈷結殼勘探合同第一個五年階段成果報告編制,已提交國際海底管理局(I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