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更酷潮流生活社區 mars探索新鮮城事 收錄於話題#編輯之選112個
山野咖啡館的主理人王飛有一群相熟十幾年的好友,多年來一直共同旅行、徒步、露營,他們都是熱烈而忠誠的戶外愛好者,更準確地說,是 Bushcraft 的愛好者。Bushcraft 意為「叢林謀生技能」,指的是帶上必要的裝備,憑藉自身的生存技能在野外劈柴點火、煮茶燒飯、搭建庇護所,以自我的能力,藉助自然的力量隱世於山間。
相比時下風靡的 glamping 精緻露營,BC 更追求本質,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對玩家的野外動手與生存能力也有更高的要求。
杭州周邊群山環繞,擁有天然的 BC 條件。一到休息日,王飛和朋友們便相約進山,先行探路、發掘新場地,在某個隱秘山頭一步步搭建自己的避世小家。今天開荒鋪整地面,明天整理樹枝做張桌子,隔天再來削雙筷子挖個碗,每天變著花樣玩。
2020 年初的疫情讓這種世外桃源般的樂趣戛然而止。生活像是被劃上了休止符,自由成了奢望。「愈失去愈渴望,那段時間無比懷念山上的日子,想念山間的隱秘家園。」於是,當疫情略有緩解、恢復自由進出後,王飛立馬和朋友們商量著租下了居住辦公地附近的房子,那裡曾經是一間餛飩店,他們要用這間餛飩店把自己的山野 BC 夢搬進現實。
曾經的餛飩店/現在的山野咖啡館
咖啡館裡的所有元素都取之於 bushcraft ,嵌入牆體的石塊、埋入地表的帳篷地釘、斑駁的磚牆、門把手上的鵝卵石、衛生間的捲紙支架,以及墨綠與灰的大地色調,仿佛這家店就建在一片山野廢墟之上。
斧頭是 bushcraft 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開路砍柴削木都需要,索性把它用做門把手,狠狠地嵌入門中;另一側的門把手是從山上選取的漂亮木枝,精心打磨後安上,在日復一日的使用中韜光養晦;山野咖啡館的 logo 則是 bushcraft 中最為常用的煤油燈。每天天色漸暗時分,王飛會一一擰開店裡的煤油燈燈罩,劃亮火柴,點燃燈芯,看著火苗一點點跳動起來,昏暗的山中逐漸生出一絲暖意。
店裡除了常規的奶咖與手衝之外,還推出了自己特調的酒精類咖啡,取名則是完全體現了老闆們的愛好,梅裡、 K 2 、雀兒、四姑娘、吉力馬札羅,清一色都是雪山。
WAY 2 音樂酒吧
王飛的另一個身份是 WAY 2 酒吧的主理人,他和他的音樂老師妻子因為《 THE WAY 》這部電影開始了一次 800 公裡的徒步旅行,做了一場音樂會,開了音樂酒吧 WAY 2 。因為已經擁有了較為豐富的酒吧經營經驗,山野咖啡館到了晚上也會變成一間小酒館,白天 10:00-17:00 經營咖啡和酒精類,傍晚 19:00 - 凌晨 1:00 ,咖啡時間結束、切換為清吧模式。「別再問我咖啡能不能賺錢,這是熱愛!當然,我們晚上還是一個小酒館,應該可以賺錢。」
山野咖啡館是一個有關夢想的故事,王飛希望有一天能在山野裡開一家真正的「山野咖啡館」。
m:mars W:王飛
m: 聽說一到休息日你就會跟朋友相約去露營,這樣的生活狀態大概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說說你的第一次露營經歷。
W: 2005 年開始接觸,那時我買了第一臺車,開始嘗試自駕旅行和露營。2010 年我搬家認識了新的朋友開始接觸徒步,走的第一條線路是 EBC ,也叫喜馬拉雅山珠峰大本營環線。後來自駕露營和徒步露營都有玩。第一次露營是什麼感覺我都不記得了,遺忘可能是因為體驗不夠深刻,最初露營,只是解決了過夜的問題,並沒有想得太多。
m: 你覺得露營最大的魅力在哪裡?
W: 山裡充滿了精靈,充滿了安靜的生命,它們是那麼美麗。那裡沒有煩心事,就算你只是盯著一堆篝火,看著炊煙升起、水壺冒煙,那也是一種很美妙的享受,就像是看到一股清泉在流淌。
m: 對於現在大熱的精緻露營你怎麼看?你喜歡的露營方式是什麼樣的?
W: 難過,非常難過。我再也沒有優越感了,一個新的玩家可以很輕鬆地玩出令人羨慕的露營生活。可選擇的產品太多了,大環境好,新手起步就很高。好事,他們不必像我們一樣走很多彎路。
Glamping 和 Bushcraft 我都很喜歡,但有一點我不得不承認,現在管理 WAY 2 和山野咖啡館兩家店,精力消耗了不少,我會為 glamping 所需的裝備和搭建感到煩惱。後來就開始嘗試 bushcraft ,帶最少的裝備,多從自然中獲取,這是我目前最喜歡的露營方式。很治癒。
m: 戶外生活方式給你帶來的最大改變是?
W: 我從徒步、露營中學到了很多知識,這些知識直接影響我面對工作和生活。比如什麼是考驗,什麼是堅持,什麼是腳踏實地,什麼是酸爽,什麼是感恩等等。
m: 山野咖啡館的格局和功能分區是怎麼設計的?
W: 山野咖啡館就是我們的一個小情懷,我們希望把從戶外露營、徒步中收穫的感動和美好用到這個空間中,從空間的營造到產品的設計,都儘量圍繞戶外方式展開。起初的想法很簡單,我們自己熱愛,在這樣一個環境中喝咖啡喝酒是多麼開心的一件事,並把這份喜悅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和新的客人。
考慮到店鋪的生存狀況和可持續發展,我們特地在設計的時候考慮了兩個營業時間,白天 10:00 - 17:00 是咖啡館,晚上 19:00-01:00 是清吧,這樣可以增加店鋪的靈活性,降低經營的風險。
m: 哪個部分是你最喜歡的?為什麼?
W: 入口的一條山野小道,可惜被人踩爛了。但這就是人與自然的衝突,很真實。
m: 給我們講講菜單吧,在這樣一個接近自然的地方,客人能喝到什麼?
W: 白天的菜單中,我們把最重要的創意類咖啡放在了第一頁,並用雪山的名字命名,梅裡、K 2、雀兒、四姑娘、吉力馬札羅。我們堅信創意的重要性。我們希望客人有全新的口味體驗,但有時驚喜和失望是並存的,客人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我們彼此需要時間互相了解。
我們選擇的葡萄酒也是跟戶外有關係的,其中有一款的酒標上有攀巖者的圖像,因為酒廠附近就是攀巖勝地,有一款紅酒叫發現者,還有一款氣泡酒酒標上是太陽和月亮,因為她的日照時間達到驚人的 300 天左右。我們在努力營造一個戶外的環境,但最終客人是觸動還是無感,還是要看他們自己的經歷。
W: 為了這個採訪我還專門問了幾個客人一個問題,「我說你在這個空間裡,喝著咖啡是一種什麼感受?」其中有一個女客人確實讓我印象深刻,她打扮得非常精緻,妝容服裝搭配盡顯一個時髦都市女性的模樣。可一聊她居然跑馬拉松,跑越野賽。她回答我,「在裡面,戶外的原始感用得恰到好處,沒有過分裝飾,透過室內的天窗看到的灌木和天空,她仿佛覺得這個建築的外部不是都市而是一片山脈。像喬治亞或阿爾卑斯山上某一個咖啡館,某種城市文明和自然的融合。」
m: 透過這樣一家咖啡館,你想帶給大家什麼?
W: 2017 年,我去徒步了阿爾卑斯山脈的 TMB 環線,那些坐落在高山裡的旅店,每一家都各具特色,每天走到最後的那一刻我都有期盼,目的地會是一家什麼樣的店?我能透過他們家的窗戶看到什麼樣的風景?從本意的角度出發,我們藉以山野的名義,分享給大家我們的所愛,我們從自然中獲取的靈感和感動,也希望大家分享給我們他們的故事。從商業的角度也許這只是一家不一樣的咖啡店而已吧。
如果一個城市有很多不一樣有個性的咖啡店,那是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民應該感到驕傲的事。你問我想要帶給大家什麼?坦誠地講開業一個月以來我這種認知越來越模糊,拍照的人實在太多了,我們的員工整日和「過度拍攝」的人爭吵,我已經在都市和山林之間迷失。
m: 未來山野咖啡館會自主舉辦露營相關的活動嗎?
W: 現階段我不會,目前只想把產品、服務、體驗做好。後面有機會的話也許會。
原標題:《編輯之選|餛飩店改建成山野咖啡館,每杯咖啡都是一座「雪山」》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