餛飩店改建成山野咖啡館,每杯咖啡都是一座「雪山」

2021-01-20 澎湃新聞

原創 更酷潮流生活社區 mars探索新鮮城事 收錄於話題#編輯之選112個

山野咖啡館的主理人王飛有一群相熟十幾年的好友,多年來一直共同旅行、徒步、露營,他們都是熱烈而忠誠的戶外愛好者,更準確地說,是 Bushcraft 的愛好者。Bushcraft 意為「叢林謀生技能」,指的是帶上必要的裝備,憑藉自身的生存技能在野外劈柴點火、煮茶燒飯、搭建庇護所,以自我的能力,藉助自然的力量隱世於山間。

相比時下風靡的 glamping 精緻露營,BC 更追求本質,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對玩家的野外動手與生存能力也有更高的要求。

杭州周邊群山環繞,擁有天然的 BC 條件。一到休息日,王飛和朋友們便相約進山,先行探路、發掘新場地,在某個隱秘山頭一步步搭建自己的避世小家。今天開荒鋪整地面,明天整理樹枝做張桌子,隔天再來削雙筷子挖個碗,每天變著花樣玩。

2020 年初的疫情讓這種世外桃源般的樂趣戛然而止。生活像是被劃上了休止符,自由成了奢望。「愈失去愈渴望,那段時間無比懷念山上的日子,想念山間的隱秘家園。」於是,當疫情略有緩解、恢復自由進出後,王飛立馬和朋友們商量著租下了居住辦公地附近的房子,那裡曾經是一間餛飩店,他們要用這間餛飩店把自己的山野 BC 夢搬進現實。

曾經的餛飩店/現在的山野咖啡館

咖啡館裡的所有元素都取之於 bushcraft ,嵌入牆體的石塊、埋入地表的帳篷地釘、斑駁的磚牆、門把手上的鵝卵石、衛生間的捲紙支架,以及墨綠與灰的大地色調,仿佛這家店就建在一片山野廢墟之上。

斧頭是 bushcraft 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開路砍柴削木都需要,索性把它用做門把手,狠狠地嵌入門中;另一側的門把手是從山上選取的漂亮木枝,精心打磨後安上,在日復一日的使用中韜光養晦;山野咖啡館的 logo 則是 bushcraft 中最為常用的煤油燈。每天天色漸暗時分,王飛會一一擰開店裡的煤油燈燈罩,劃亮火柴,點燃燈芯,看著火苗一點點跳動起來,昏暗的山中逐漸生出一絲暖意。

店裡除了常規的奶咖與手衝之外,還推出了自己特調的酒精類咖啡,取名則是完全體現了老闆們的愛好,梅裡、 K 2 、雀兒、四姑娘、吉力馬札羅,清一色都是雪山。

WAY 2 音樂酒吧

王飛的另一個身份是 WAY 2 酒吧的主理人,他和他的音樂老師妻子因為《 THE WAY 》這部電影開始了一次 800 公裡的徒步旅行,做了一場音樂會,開了音樂酒吧 WAY 2 。因為已經擁有了較為豐富的酒吧經營經驗,山野咖啡館到了晚上也會變成一間小酒館,白天 10:00-17:00 經營咖啡和酒精類,傍晚 19:00 - 凌晨 1:00 ,咖啡時間結束、切換為清吧模式。「別再問我咖啡能不能賺錢,這是熱愛!當然,我們晚上還是一個小酒館,應該可以賺錢。」

山野咖啡館是一個有關夢想的故事,王飛希望有一天能在山野裡開一家真正的「山野咖啡館」。

m:mars W:王飛

m: 聽說一到休息日你就會跟朋友相約去露營,這樣的生活狀態大概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說說你的第一次露營經歷。

W: 2005 年開始接觸,那時我買了第一臺車,開始嘗試自駕旅行和露營。2010 年我搬家認識了新的朋友開始接觸徒步,走的第一條線路是 EBC ,也叫喜馬拉雅山珠峰大本營環線。後來自駕露營和徒步露營都有玩。第一次露營是什麼感覺我都不記得了,遺忘可能是因為體驗不夠深刻,最初露營,只是解決了過夜的問題,並沒有想得太多。

m: 你覺得露營最大的魅力在哪裡?

W: 山裡充滿了精靈,充滿了安靜的生命,它們是那麼美麗。那裡沒有煩心事,就算你只是盯著一堆篝火,看著炊煙升起、水壺冒煙,那也是一種很美妙的享受,就像是看到一股清泉在流淌。

m: 對於現在大熱的精緻露營你怎麼看?你喜歡的露營方式是什麼樣的?

W: 難過,非常難過。我再也沒有優越感了,一個新的玩家可以很輕鬆地玩出令人羨慕的露營生活。可選擇的產品太多了,大環境好,新手起步就很高。好事,他們不必像我們一樣走很多彎路。

Glamping 和 Bushcraft 我都很喜歡,但有一點我不得不承認,現在管理 WAY 2 和山野咖啡館兩家店,精力消耗了不少,我會為 glamping 所需的裝備和搭建感到煩惱。後來就開始嘗試 bushcraft ,帶最少的裝備,多從自然中獲取,這是我目前最喜歡的露營方式。很治癒。

m: 戶外生活方式給你帶來的最大改變是?

W: 我從徒步、露營中學到了很多知識,這些知識直接影響我面對工作和生活。比如什麼是考驗,什麼是堅持,什麼是腳踏實地,什麼是酸爽,什麼是感恩等等。

m: 山野咖啡館的格局和功能分區是怎麼設計的?

W: 山野咖啡館就是我們的一個小情懷,我們希望把從戶外露營、徒步中收穫的感動和美好用到這個空間中,從空間的營造到產品的設計,都儘量圍繞戶外方式展開。起初的想法很簡單,我們自己熱愛,在這樣一個環境中喝咖啡喝酒是多麼開心的一件事,並把這份喜悅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和新的客人。

考慮到店鋪的生存狀況和可持續發展,我們特地在設計的時候考慮了兩個營業時間,白天 10:00 - 17:00 是咖啡館,晚上 19:00-01:00 是清吧,這樣可以增加店鋪的靈活性,降低經營的風險。

m: 哪個部分是你最喜歡的?為什麼?

W: 入口的一條山野小道,可惜被人踩爛了。但這就是人與自然的衝突,很真實。

m: 給我們講講菜單吧,在這樣一個接近自然的地方,客人能喝到什麼?

W: 白天的菜單中,我們把最重要的創意類咖啡放在了第一頁,並用雪山的名字命名,梅裡、K 2、雀兒、四姑娘、吉力馬札羅。我們堅信創意的重要性。我們希望客人有全新的口味體驗,但有時驚喜和失望是並存的,客人的理解也是不同的,我們彼此需要時間互相了解。

我們選擇的葡萄酒也是跟戶外有關係的,其中有一款的酒標上有攀巖者的圖像,因為酒廠附近就是攀巖勝地,有一款紅酒叫發現者,還有一款氣泡酒酒標上是太陽和月亮,因為她的日照時間達到驚人的 300 天左右。我們在努力營造一個戶外的環境,但最終客人是觸動還是無感,還是要看他們自己的經歷。

W: 為了這個採訪我還專門問了幾個客人一個問題,「我說你在這個空間裡,喝著咖啡是一種什麼感受?」其中有一個女客人確實讓我印象深刻,她打扮得非常精緻,妝容服裝搭配盡顯一個時髦都市女性的模樣。可一聊她居然跑馬拉松,跑越野賽。她回答我,「在裡面,戶外的原始感用得恰到好處,沒有過分裝飾,透過室內的天窗看到的灌木和天空,她仿佛覺得這個建築的外部不是都市而是一片山脈。像喬治亞或阿爾卑斯山上某一個咖啡館,某種城市文明和自然的融合。」

m: 透過這樣一家咖啡館,你想帶給大家什麼?

W: 2017 年,我去徒步了阿爾卑斯山脈的 TMB 環線,那些坐落在高山裡的旅店,每一家都各具特色,每天走到最後的那一刻我都有期盼,目的地會是一家什麼樣的店?我能透過他們家的窗戶看到什麼樣的風景?從本意的角度出發,我們藉以山野的名義,分享給大家我們的所愛,我們從自然中獲取的靈感和感動,也希望大家分享給我們他們的故事。從商業的角度也許這只是一家不一樣的咖啡店而已吧。

如果一個城市有很多不一樣有個性的咖啡店,那是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民應該感到驕傲的事。你問我想要帶給大家什麼?坦誠地講開業一個月以來我這種認知越來越模糊,拍照的人實在太多了,我們的員工整日和「過度拍攝」的人爭吵,我已經在都市和山林之間迷失。

m: 未來山野咖啡館會自主舉辦露營相關的活動嗎?

W: 現階段我不會,目前只想把產品、服務、體驗做好。後面有機會的話也許會。

原標題:《編輯之選|餛飩店改建成山野咖啡館,每杯咖啡都是一座「雪山」》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獨立咖啡館的靈魂總是在那杯咖啡裡
    在遠洋城萬象花園附近便有這麼一家餐廳,名字叫做DinosaurIslandcafé,恐龍島咖啡館,由Alex和妹妹Mandy一同創辦,他們是對生活充滿熱情又選擇慢慢地,好好地釋放熱情的人。我們一邊品嘗著店內精緻的飲品和食物,一邊了解這對年輕的兄妹和他們創辦的獨立咖啡館。    Alex給這家咖啡館定義為日式咖啡館,提供西式的純粹的咖啡文化,又體現著日式的精細體貼。
  • 世界最美咖啡館,曾是愛因斯坦最愛,2杯咖啡3份甜點僅50塊
    熟悉我們的朋友們都知道,我們是不折不扣的咖啡控,家裡有各種品類咖啡機,從全自動到半自動到手磨手衝一應俱全,而且不是擺設,實乃生活必須,每天早餐後來一杯香濃咖啡,才能正式宣告活力滿滿的全新一天的開始。咖啡館從此成了一個文化地標。在那份漫長而華麗的客人名單裡,甚至還包括愛因斯坦!在愛因斯坦坐過的桌子旁,喝一杯先哲同款咖啡,是不是還挺酷的?!咖啡館門口Horacio Ferrer的雕像。Horacio Ferrer是烏拉圭人,後來搬到阿根廷。他是出名的詩人和探戈樂曲作詞家, 2014年在布宜諾斯艾利斯過世。
  • 咖啡配鰻魚飯,就跟配老餛飩一樣好吃!
    由人氣頗高的MANNER把關,那咖啡品質一定是毋庸置疑啦。美式中杯10元,其它澳白拿鐵也是15元起價,性價比也保持了MANNER一貫的水準。忠粉們走過路過一定要來一杯了。一杯澳白,醇厚的咖啡香中夾雜著淡淡的奶味,喝完之後陰沉的天裡有些不振作的心情也一下子舒展啦~咖啡店的大東家是將鰻魚前輩,一家活鰻專門創意店,等咖啡的功夫小資君就聞到一陣陣烤鰻魚的鮮香,肚子裡的饞蟲被勾起來,於是當即進門落座,決定吃好飯再走。
  • 咖啡館常見的咖啡種類有哪些?
    今天就來從 menu 最頂端的 Espresso 開始仔細講講它們都是如何做出來了,配比和口感的差別在哪兒吧。下次走進咖啡館,就可以心裡有數的嘗試點兒不一樣的啦!Espresso 意式濃縮Espresso義大利語,是快速的意思。相比義大利傳統摩卡壺煮咖啡,確實快了很多。
  • 上海暖男為女友來渝創業 開咖啡館試味喝過50000杯咖啡
    苦 每天200杯咖啡喝到吐精神的短髮,專注的眼神,細長的手指將咖啡豆放入咖啡機、水位保持在精準的溫度、咖啡杯擺放的位置……吳非衝泡咖啡的過程如同儀式般苛刻,又像化學實驗般嚴謹,細心、耐心、專心才能鍛造出一杯精品的單品咖啡,這是吳非對待每一杯咖啡的態度,而這份堅持一做就是十四年。「招聘咖啡師,還包吃包住,看著挺不錯的。」
  • 廈門丨新年的第一杯咖啡!一起尋覓廈門巷弄間綻放的咖啡香~
    位於廈門篔簹湖畔西堤咖啡一條街,這裡是廈門小資的「幸福聚集地」。路過這裡,被花園小庭院深深吸引,踏入店裡那一刻,文藝復古氣息撲面而來。舊物倉旗下的咖啡館,裡面全是復古風的布置,25000塊花磚背後的故事都是老廈門的見證。
  • 全球50+咖啡館齊聚,20場咖啡名人分享,這場盛會正在集結!
    在以「美濃燒」聞名,有著400年歷史的岐阜縣土歧市燒制而成。,更注重"home"——家庭咖啡衝煮文化,所以他們的產品都是為家庭衝煮者而設計的。+文創展示為空間載體,以泛文化藝術類社群活動、創意集市、藝術展等軟性文化載體,用心做好每一杯咖啡。
  • 6塊/杯被鄙視,一杯咖啡究竟該賣多少錢?
    ——雲南精品咖啡社群陳單奇 消費者自己覺得好喝的 就可以算是好咖啡。 ——阿布阿布咖啡武鈺峰 在匈牙利的大街小巷,餐廳、便利店、菜市場、銀行大廳,都是出售咖啡的場所,還有不少都是膠囊咖啡。
  • 海派城市品格,淬鍊於你手邊的這一杯咖啡
    一座令人心神嚮往的城市,既像希望一樣剛強,亦如春水一般柔軟。這正是上海,她的美好和獨特,深藏於其品格:開放、創新、包容。每一個「非標」的個體,每一種「迥異」的生活方式,都能在此得到包容與安慰,實現融合與延展。
  • 咖啡館成為新街景 喝咖啡變成新剛需「鄭中心」氤氳都市新感覺
    紅牆根,梧桐下,舉杯咖啡打個卡——消費者的熱情愣是把面積不足20平方米、裝修簡單的「粉·綠」咖啡館推上抖音飲品熱門榜鄭州區域第一名。從哥倫比亞、衣索比亞到印度尼西亞,世界咖啡主產區的咖啡豆都能在這裡找到擁躉。「碰到生意好,一天能賣400杯。」1月1日,主理人小雪說。不只「粉·綠」。從2020年6月開始,「半年時間已有近30家精品咖啡館出現在鄭州街頭巷尾」。
  • 一家深藏在鷺島的森系咖啡館,每個角落都是一種視覺享受
    品咖啡如品生活,一杯醇香的咖啡,散發著最原始的味道,初嘗時苦澀,愈品愈發的香甜可口,而生活就在一杯杯香濃的咖啡中凝結著,愈久彌香。《F.Alfred Prufrock的「愛情之歌」》在1917年曾提到「我已經用咖啡之匙量出了我生活的幸福」。
  • 咖啡文化,品的是上海街景風情的豐富味道
    有人說,一座國際化城市的商業、文化、消費概況,看咖啡館數量就能略知一二。2020年下半年,疫情防控常態化下,各種咖啡館在上海街頭如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來,亦是經濟強勁復甦的信號。如今在大眾點評網搜索上海地區的「咖啡」二字,出現了近萬個結果。據統計,上海的咖啡館和茶館總量已位居全球第一。
  • 星巴克把釀酒的技術用在了咖啡上,容我喝一杯 82 年的咖啡壓壓驚
    星巴克把釀酒的技術用在了咖啡上,容我喝一杯 82 年的咖啡壓壓驚 從 3 月 6 日起,有部分消費者可以在星巴克喝到用橡木桶 「釀造」 出的咖啡了。
  • 青島|去冬天的大海邊喝咖啡
    手捧一杯平衡度和風味都得到展現的虹吸壺咖啡,溫潤從口腔傳遞到身體,冬日的大海也可以很柔情了。  你總會因為某個人愛上了某件事,就像是病毒會傳染 ;him代指一個人,朋友、家人或者愛人,總會有那麼一個人讓你愛上了做某件事,喜歡上一種顏色,甚至有些改變就再也改不掉了,也希望這家店能感染每一個人。
  • 想在上海開咖啡館?對不起,這個夢不太好圓
    她把這家店稱為「百啡待興3.0」,因為在此之前,曾有失敗的「1.0」。自從2008年愛上咖啡,艾紋看書、上培訓班、去咖啡豆產地,成了「咖啡重度發燒友」。從企業HR崗位辭職後,2017年,她就像許多文藝女青年一樣萌生了想法:為什麼我不自己開家咖啡館呢?
  • 如何在咖啡店點一杯好喝的咖啡?
    儘管作為咖啡愛好者來說,我們都痴迷於每一款精品咖啡衝煮出來後所散發出來的不一樣的迷人香氣,也陶醉於去尋找每一種味蕾記憶的過程,但是對大多數人來說,咖啡,就是一杯飲品,偶爾承擔一些社交的用途,僅此而已。對於大多數人認知裡的咖啡,無外乎最常見的速溶咖啡和叫得上名字的一些意式咖啡,比如拿鐵、摩卡或者卡布奇諾等等,來到一家咖啡店,靠的是點單時遞上來的圖片決定喝什麼。
  • Manner咖啡開店超50家!10 ㎡小店,能成就中國版星巴克嗎?
    這些爭相開出的「小店模式」咖啡館,都怎麼樣了?10平米裡,藏著本土咖啡品牌的未來嗎?作者|國君-01-源於Manner的小店潮在上海的南陽路,僅有2平米的Manner創始店,是不少咖啡館主到上海的「朝聖地」。Manner咖啡南陽路店,圖片來自大眾點評多少「有點錢,又不夠多」的咖啡夢,萌芽於Manner。
  • 遇見你丨一杯熊爪咖啡:看不見你 觸摸到愛
    店裡會給他們一杯免費的咖啡,不過很多殘障人士都堅持要付錢。 △聽障者和記者用手機打字交流:我支持聾人好朋友,我感覺熊爪有趣,蠻好。 一隻毛茸茸的熊爪,引發這麼大關注,這是創始人沒想到的。幾位創始人都是80後,平時都有各自的工作,她們喜歡咖啡,也愛公益。今年10月,她們以比較低的價格,租下了永康路這個20多平米的店面。
  • 日本的咖啡館到底哪家好?跟著小編一次嘗遍這些日本特色咖啡館!
    出了地鐵站步行10多分鐘,一路上安靜到不覺得會有咖啡館,貨倉一樣大的Blue bottle在轉角,。通透的開放式設計空間飄滿了咖啡和糕點的香味,你還可以看見咖啡豆烘焙師在最裡面工作。二層是個半開放式的辦公區,樓層間鏤空用玻璃厚板代替地面,下面咖啡吧檯內的工作步驟你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 杭州90後情侶把咖啡館開在菜場裡!有人邀他們去上海,婉拒
    「鄰居」是禽蛋店,另一側挨著滷肉店,往前走走是一家豬肉攤,靠近門斜對角的位置開著中式麵館,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這家名叫Vegecoffee(菜場咖啡)的咖啡館都有點突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