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能拒絕巧克力,就像你不能拒絕愛情」,電影中漂亮的女主角驕傲地向全世界宣稱。在如今的影視劇和隨處可見的廣告中,巧克力被描述為可以改變命運的魔力糖果。
而我們所熟知的巧克力是深棕色的,一種微苦卻令人愉悅的固體化合物。但在最初幾個世紀,瑪雅人和阿茲特克人以不加糖的液體形式消耗巧克力,並將其用作貨幣。西班牙徵服中美洲後,巧克力被介紹到了歐洲,成為了國王和貴族們的飲料,然後在咖啡館中推廣。直到近幾個世紀工業革命的來臨,發明了可可壓榨機等工具,才使固體巧克力走進大眾的生活。
1964年,著名奇幻小說家羅爾德·達爾創作了一部《查理和巧克力工廠》的童話,講述了五個孩子在全世界最大的巧克力工廠中的奇遇。2005年華納兄弟將其翻拍成電影,曾耗費20加侖的液體巧克力打造了壯觀的巧克力河。2020年2月,著名的Netflix宣布要將《查理和巧克力工廠》翻拍為動畫劇集。
【遊戲簡介】
對於普通人來說,製造巧克力的工廠的確是遙遠的存在。不過在遊戲中,我們可以像魔幻童話《查理和巧克力工廠》中一樣,對巧克力工業展開天馬行空的想像。2019年推出的德式遊戲《巧克力工廠》就是這樣的一款桌遊。
在遊戲中,20世紀初的企業家和巧克力專家正在嘗試開發和銷售巧克力的新方法,玩家們作為各公司的領導者,需要在為期一周的時間裡,建立起自己的巧克力工業生產線並用它們來滿足各個零售商的需求,競爭成為首席巧克力製造商。
【遊戲流程】
遊戲中,玩家的工廠會有一條傳送帶,並會隨著遊戲進行添加各種各樣的組件。在傳送帶的入口總是會進入一個可可豆,玩家可以使用煤炭來驅動工廠放置的各個組件,對可可豆進行加工並生產出巧克力塊,並完成訂單。
遊戲總共將會進行六輪,每輪有五個階段。在每輪開始時,會根據當前輪數拿對應的煤炭,並翻開五張工廠組件與來自五個公司的員工卡各一張,根據人數隨機分成對應。員工卡會給予玩家額外的物資或是額外行動,工廠組件則可立刻安裝到工廠上,並可以在當回合使用。
在新的組件完成後,就到了每個玩家同時進行工廠運行的階段。從傳送帶的起始點運入帶有可可豆的板塊三次,並將傳送帶所有版塊往右推一格。然後玩家可以使用煤炭來驅動工廠組件,來對對應板塊上的巧克力使用其啟動效果,每個配件在一次推動中只可啟動一次。
工廠組件的主要作用在於將可可豆一步步地變成成品巧克力。一些組件可以直接讓可可豆升級一級,也有一些組件可以讓板塊上的某一個巧克力數量翻倍,或是把一些巧克力直接轉換成其他種類的巧克力。
遊戲提供的轉換方式多種多樣,過程極具操作感,經過幾道工序後就可以製造出數量可觀的高級巧克力。不過介於遊戲裡每輪結束時只能儲存兩個巧克力,因此靈活地調配產出巧克力的構成也是很重要的。
最後一個階段,玩家需要完成街角商店訂單或者公司訂單。在街角商店訂單中,玩家支付對應種類的巧克力,可獲得對應分數。根據街角商店的大小,訂單要完成的次數也不同,可在完成後蓋放並拿取新的訂單;公司訂單對應的是玩家這輪僱傭的工人的公司,支付對應公司需求的資源,可在該公司軌道上推動對應格。
遊戲結束時,每個公司將會根據排名分別計算分數,此外,玩家還會根據推進過的公司數量得分,街角商店訂單完成最多的玩家還會獲得額外加分。
【遊戲評價】
《巧克力工廠》的核心玩點在於引擎構築,玩家在遊戲過程中構築起的工廠將會直接決定能夠產出的貨物類型。遊戲中,玩家使用的「引擎」在設計上有點類似於工廠流水線,觸發的順序是無法更改的。因此玩家在運行工廠階段的操作自由度要比一般的引擎構築遊戲低一些,很多的思考被分攤到了放置組件之中,運作工廠時將出現的各種情況需要在放置伊始考慮清楚。
不過操作空間少並不代表它的運行階段就沒有難度。每一輪可以免費獲得的煤炭資源,在後期實際上是不足以讓玩家啟動工廠中所有的組件的。因此,玩家在遊戲的過程中必須要做出抉擇,選出收益最大化的運行方式。但由於不同等級巧克力的價值也在不斷變化,所以這實際上是很難做到的。
由實際體驗來看,《巧克力工廠》更加重視的是引擎優化而不是單純的引擎構築。遊戲的主要得分在於訂單,但兩種訂單都需求不同種類的巧克力。因此一條道走到黑並不是一個優勢策略,靈活地根據需求來調配資源分布有時更加重要。這種有趣的設計也讓它的遊戲過程在同類遊戲中比較特殊,非常值得體驗。
遊戲的主題感也還算不錯,指代巧克力各個狀態的token有著極佳的辨識度,豪華版提供的封套設計的也很像一塊真正的巧克力,令人食指大動。
不過可惜的是,遊戲的可重開性目前來說比較一般。遊戲中的要素偏少,雖然傳送帶的設計創新且具有深度,但本質上還是不斷轉換資源完成訂單,難以大幅度的提高可重開性。但如果未來有擴展加入應該會改善不少。
總的來說,《巧克力工廠》是一款質量不錯的中度策略的德式遊戲。機制清晰又不乏策略深度,還非常具有主題感,作為一個進階向的遊戲來說非常合格。雖然目前沒有中文版,但是這款遊戲本身的文字量也不大,有興趣的玩家不妨找機會入手一套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