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化物所實現熱固性形狀記憶聚合物形狀重構

2020-12-01 中國科學院

  形狀記憶聚合物(shape memory polymer, SMP)是一種在一定條件下能夠固定暫時形狀並且在外界刺激下能夠恢復到初始形狀的智能材料,在柔性電子器件、生物醫學以及航空航天等領域應用前景廣泛。熱固性形狀記憶聚合物作為形狀記憶聚合物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熱塑性形狀記憶聚合物相比,具有優異的穩定性和形狀記憶性能。然而,熱固性聚合物一旦交聯固化成型其形狀無法改變,即形狀記憶聚合物的原始形變無法再改變,從而限制了其應用。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齊華帶領的團隊通過在熱固性聚合物中引入動態共價自適應網絡Covalent adaptable networkCAN),實現了熱固性形狀記憶環氧樹脂的原始形狀重構。動態共價鍵自適應的網絡結構在一定的熱或光等的刺激下能夠發生共價鍵的交換反應,因此可以實現熱固性聚合物的焊接、再加工等性能。

  研究人員在環氧樹脂中引入溫度誘發的、具有酯交換性能的動態共價鍵,在酯交換反應溫度下改變性狀並保持一定時間,隨後藉助動態酯交換反應實現應力完全鬆弛,從而產生新的形狀。定性和定量的表徵都表明原始性狀和再重構的形狀都具有優異的形狀記憶性能。此外,由於環氧樹脂較脆,通過引入增強性的石墨烯很好地改善了環氧的力學性能,為獲得較大形變的形狀記憶及重構性能提供了保障。同時石墨烯作為很好的光熱轉換材料能夠將紅外光轉換為熱能,因此也實現了紅外光引發的形狀恢復。

  該形狀可重構的形狀記憶聚合物的製備有望為熱固性形狀記憶聚合物的再加工、自修復以及形狀重構提供新的思路,同時也拓寬了熱固性形狀記憶聚合物材料的應用範圍。

  以上工作得到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中科院國防創新基金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相關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應用材料和界面》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16, 8 (33), 21691-21699上。

 

形狀記憶及形狀再塑示意圖 

  形狀記憶聚合物(shape memory polymer, SMP)是一種在一定條件下能夠固定暫時形狀並且在外界刺激下能夠恢復到初始形狀的智能材料,在柔性電子器件、生物醫學以及航空航天等領域應用前景廣泛。熱固性形狀記憶聚合物作為形狀記憶聚合物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熱塑性形狀記憶聚合物相比,具有優異的穩定性和形狀記憶性能。然而,熱固性聚合物一旦交聯固化成型其形狀無法改變,即形狀記憶聚合物的原始形變無法再改變,從而限制了其應用。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齊華帶領的團隊通過在熱固性聚合物中引入動態共價自適應網絡(Covalent adaptable network,CAN),實現了熱固性形狀記憶環氧樹脂的原始形狀重構。動態共價鍵自適應的網絡結構在一定的熱或光等的刺激下能夠發生共價鍵的交換反應,因此可以實現熱固性聚合物的焊接、再加工等性能。
  研究人員在環氧樹脂中引入溫度誘發的、具有酯交換性能的動態共價鍵,在酯交換反應溫度下改變性狀並保持一定時間,隨後藉助動態酯交換反應實現應力完全鬆弛,從而產生新的形狀。定性和定量的表徵都表明原始性狀和再重構的形狀都具有優異的形狀記憶性能。此外,由於環氧樹脂較脆,通過引入增強性的石墨烯很好地改善了環氧的力學性能,為獲得較大形變的形狀記憶及重構性能提供了保障。同時石墨烯作為很好的光熱轉換材料能夠將紅外光轉換為熱能,因此也實現了紅外光引發的形狀恢復。
  該形狀可重構的形狀記憶聚合物的製備有望為熱固性形狀記憶聚合物的再加工、自修復以及形狀重構提供新的思路,同時也拓寬了熱固性形狀記憶聚合物材料的應用範圍。
  以上工作得到了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中科院國防創新基金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相關結果發表在美國化學學會《應用材料和界面》(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2016, 8 (33), 21691-21699)上。
 
形狀記憶及形狀再塑示意圖 

相關焦點

  • 實現熱固性形狀記憶聚合物形狀重構
    形狀記憶聚合物(shape memory polymer, SMP)是一種在一定條件下能夠固定暫時形狀並且在外界刺激下能夠恢復到初始形狀的智能材料,在柔性電子器件
  • :形狀記憶聚合物研究取得新進展
    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先進潤滑與防護材料研發中心在形狀記憶聚合物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研究人員合成了系列含偶氮形狀記憶聚氨酯(azoPU)並研究了其光致異構作用。結果表明作為硬段的偶氮苯的加入,由於增加了聚氨酯的硬度及內部結合力誘導偶極-偶極作用引起的相分離的增加,能夠得到良好的機械性能、形狀固定率和形狀回復率(接近99.9%)。
  • :超高應變生物基形狀記憶聚合物
    形狀記憶聚合物(SMP)被認為是一種雙相體系,它由一個可逆相和一個固定相組成。在受到適當外部刺激的作用下,SMP能夠實現從永久形狀變為臨時形狀的可逆轉變。近年來,高應變SMP的不斷研發證實了其在智能塗料、組織工程和可穿戴設備等領域中具有不錯的潛力。但是,大多數經過充分研究的可生物降解SMP都具有相當低的斷裂伸長率(EAB,通常低於300%)和/或很低的可恢復性(50%)。
  • 形狀記憶紡織品
    其原始形狀可設計成直線、波浪、螺旋或其他形狀,主要可分為形狀記憶合金纖維、形狀記憶聚合物纖維和經整理劑加工的形狀記憶功能纖維三類。形狀記憶合金纖維具有手感硬、回復力大的特點,可被用作紗芯與其他各種纖維紡出具有形狀記憶效果的花式紗,並織成功能織物。形狀記憶聚合物有聚氨酯、聚內酯、含氟高聚物和聚降冰片烯等多種品種,其中形狀記憶聚氨酯由於具有易激發、形變量大、質量輕、成本低等優良特性而被廣泛開發應用。
  • 哈工大冷勁松教授團隊《AM》綜述:形狀記憶聚合物及複合材料的機理、材料及應用
    文章系統地總結了形狀記憶聚合物材料種類及形狀記憶機理,並對形狀記憶聚合物及其複合材料的多種驅動方式及不同領域的應用前景做了一個系統詳細的講解。>形狀記憶機理,包括單向形狀記憶聚合物,雙向形狀記憶聚合物,以及多重形狀記憶聚合物。
  • 【會員風採】基於透明形狀記憶聚醯亞胺電極的可主動變形的柔性...
    將形狀記憶聚合物材料引入到柔性電子技術領域,賦予柔性器件主動變形和變剛度特性,可以在「軟-硬」之間切換,由二維平面結構轉變為複雜的三維曲面結構。基於形狀記憶聚合物製備的柔性電子器件具有可逆的形狀重構特性,極大豐富了柔性電子器件的功能性。近日,中國複合材料學會副理事長,哈爾濱工業大學冷勁松教授團隊成功設計出了基於透明形狀記憶聚醯亞胺電極的可主動變形的柔性電子器件。
  • :具有梯度熱塑性的金屬配位超分子形狀記憶聚合物
    聚合物材料的固態塑性可通過在形狀記憶聚合物網絡中動態共價鍵交換,賦予聚合物永久性形變恢復的能力(有關工作已發表:Xie T., Zhao Q., et al., Sci. Adv. 2016, 2, e1501297; Angew. Chem. Int. Ed. 2016, 55, 11421; Adv. Mater. 2017, 29, 1606100)。
  • 中科院蘭州化物所設計合成螢光探針
    &nbsp&nbsp&nbsp&nbsp原標題:中科院蘭州化物所設計合成螢光探針&nbsp&nbsp&nbsp&nbsp成功應用於人體宮頸癌細胞中過氧化氫的檢測&nbsp&nbsp&nbsp&nbsp
  • 汽車遇上形狀記憶合金是怎樣的體驗?
    先來看一組4D列印動圖  下面這個視頻中的案例,展示了這種材料從列印到形變的整個過程:  視頻中,麻省理工大學和新加坡科技設計大學的工程師對複合材料4D列印與可塑形狀記憶聚合物(SMP)進行了研究。
  • 蓬勃發展的智能紡織材料(二):形狀記憶材料
    形狀記憶材料通常包括形狀記憶合金、形狀記憶陶瓷、形狀記憶聚合物,目前在紡織領域應用的主要是後兩類。其共同特性是:經形變固定之後,通過加熱等外部條件刺激,又可恢復到預先設定的狀態。 而形狀記憶聚合物(Shape Memory Polymer,SMP)賦予傳統聚合物材料以形狀記憶的智能特性,通過響應外界(如熱、光、電、磁、力)的刺激能夠恢復至初始形狀,具有密度小(一般為1.0~1.3g/cm3)、變形量大、賦形容易、響應溫度可調等特點,是理想的紡織智能材料,廣泛應用於醫療、航空等終端領域。
  • 哈佛大學開發形狀記憶材料
    近年來,形狀記憶材料的應用數量呈指數增長。土木工程,航空航天,可穿戴設備和醫療設備領域的公司都顯示出對可定製聚合物的需求增加,並且比現有聚合物具有更大的靈活性。 儘管最近在該領域進行了研究,但是開發一種既可定製又可生物相容的材料仍然是一個挑戰。近期,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的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一種3D列印材料,該材料可以預先編程為具有可逆的形狀記憶功能。
  • 中科院蘭州化物所——轉化研究成果 為蘭州市企業注入新活力
    原標題:中科院蘭州化物所——轉化研究成果 為我市企業注入新活力科研人員正在做實驗聚焦科博會一線看創新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始建於1958年,由原中國科學院石油研究所催化化學地處蘭州的蘭州化物所與蘭州市科技局緊密合作,他們的研究課題其中有一部分為蘭州市選列的10大科技項目和10大科技創新項目,通過國家級研究院所助力,為蘭州的企業轉型升級注入新活力、開闢新通道。「藍色是一種高貴的顏色,它的發色原料是鈷粒子,一般成本比較高。
  • 中科院蘭州化物所這條生產線國際唯一
    12月21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了解到,該所羰基合成與選擇氧化國家重點實驗室胡斌研究團隊與吉林卓創新材料有限公司(原吉林吉恩鎳業股份有限公司第三精練廠)合作開發的羰基金屬功能材料項目「5000噸/年羰基鐵粉工業化生產線」,實現了中壓法羰基鐵粉生產技術的全流程系統拉通,生產出合格的羰基鐵粉
  • 哈工大研製出長壽命寬範圍高溫儲能的形狀記憶聚醯亞胺
    哈工大研製出長壽命寬範圍高溫儲能的形狀記憶聚醯亞胺
  • 高大上的形狀記憶材料怎麼做?仿生+3D列印
    ,大量的研究從傳統的金屬合金轉向了更易調控、具有更好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的形狀記憶聚合物材料。然而形狀記憶聚合物材料缺乏長距離分子有序性,難以在分子尺度刺激下有效控制材料的空間結構。除了合成材料,蛋白質二級結構的亞穩態性使得形狀記憶特性在生物基中也有所體現:當縱向受力時,角蛋白會從α-螺旋結構轉變為β-摺疊結構;這種機制的可逆性取決於α角蛋白的種類,當結構近似於形狀記憶馬氏體金屬合金時往往可逆。
  • 第三屆電力行業形狀記憶合金技術交流會在京順利召開
    第三屆電力行業形狀記憶合金技術交流會在京順利召開 發布時間:2017-09-19   來源:電力網 2017年9月16日,第三屆電力行業形狀記憶合金技術交流會在北京京都信苑酒店召開。
  • 哈佛大學開發形狀記憶3D列印材料
    近年來,形狀記憶材料的應用數量呈指數增長。土木工程,航空航天,可穿戴設備和醫療設備領域的公司都顯示出對可定製聚合物的需求增加,並且比現有聚合物具有更大的靈活性。 儘管最近在該領域進行了研究,但是開發一種既可定製又可生物相容的材料仍然是一個挑戰。
  • 鐵磁形狀記憶合金或可實現工程應用
    鎳錳鎵合金具有磁感生應變特性最早發現於1996年,2002年發現鎳錳鎵單晶具有高達9.6%的磁感生應變性能,然而單晶製備過程複雜、容易發生成分偏析,製備困難且成本很高;相反,多晶鎳錳鎵合金容易製備且成本低,在多晶合金中實現高的磁感生應變性能成為該領域研究的熱點和難點。
  • .》:4D列印形狀記憶聚合...
    針對以上問題,哈爾濱工業大學冷勁松教授課題組將可編程的形狀記憶聚合物與3D列印技術相結合,設計並製備了可個性化定製、可生物降解及遠程驅動控制的形狀記憶聚合物封堵器,有望成為金屬封堵器的潛在替代裝置。該團隊以房間隔缺損(ASD)封堵器為例,設計了可編程的形狀記憶ASD封堵器。
  • 美媒:中國科學家發明可植入形狀"記憶"新塑料
    參考消息網1月11日報導 美媒稱,中國的研究人員8日公布了一種實驗性可變形材料,這種材料可摺疊成各種複雜的形狀,將工業摺紙術提升至新的水平,為醫療和航天應用提供了廣泛的可能性。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月8日報導,科學家們設計的這種新型聚合物塑料能夠根據預設的溫度變化而適時改變自身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