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王寧
自鐵合金品種系列中規模最大的兩類——矽鐵、錳矽期貨上市以來,經過多年的持續培育和發展,目前鐵合金期貨運行平穩,持倉規模穩步擴大,法人參與度逐漸提高,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走勢高度吻合,價格發現能力日益增強。近日,《證券日報》記者從鄭商所了解到,目前鐵合金期貨市場已成為產業企業管理風險的重要平臺。
多位產業人士告訴《證券日報》記者,鐵合金期貨運行超過了6年之久,市場參與度較高,尤其是產業客戶的參與,更進一步提升了鐵合金期貨成熟度。在今年疫情期間,鐵合金期貨同樣發揮了風險管控和價格發現功能,目前已然成為了產業客戶管理風險的利器。
近三年日均持倉大幅提升
近年來,隨著產業培育持續開展,矽鐵、錳矽持倉規模增長趨勢明顯,態勢穩定,其中錳矽日均持倉規模連續5年保持增長。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鄭商所提供數據梳理,2017年至2020年(截至10月份),矽鐵期貨日均持倉總增幅約194%,錳矽期貨約141%。持倉規模增加的同時,產業企業參與度也逐步提高,法人持倉佔比逐年提升,持倉結構持續優化。據統計,約60%的鐵合金生產企業和90%的貿易企業已經靈活多樣地利用鐵合金期貨,為企業經營保駕護航。2019年和2020年1-10月份,矽鐵、錳矽法人持倉佔比月度平均值均超過50%。
同時,鐵合金期貨上市後,期貨、現貨價格走勢高度一致,價格發現功能逐步凸顯。自上市至今,矽鐵、錳矽期現貨價格相關性分別達到0.91和0.95。另外,隨著鐵合金期貨的發展,期貨價格市場逐漸先於現貨市場發現價格變化,並且對現貨市場價格大幅波動起到了平抑作用。
隨著鐵合金產業企業期貨參與度逐漸提升,其利用期貨市場的方式日益靈活,鐵合金期貨在促進現貨定價體系更加公平有效的同時,進一步發揮了服務實體經濟功能。
「去年3月份,矽鐵期貨價格跌破了6000元/噸,結算價低至5794元/噸,折合到出廠價格,已經低於當時生產成本。」騰達西北鐵合金有限責任公司副董事長劉鵬飛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公司參考期貨價格做出決策:關停部分矽鐵生產爐,在期貨市場買入矽鐵交割,以保證下遊客戶需求。公司的這一舉動,帶動了更多企業減停產,後來矽鐵期、現貨價格均出現一定程度反彈。
劉鵬飛表示,產業企業近些年一直關注期貨價格,期貨價格較低時,反映出供過於求的信號,市場根據這個信號,及時調整生產,減少了企業虧損,甚至還實現了盤面盈利。「有了期貨市場,市場信息更加透明,供求預期反映更為及時,價格變化更為靈敏,企業利用期貨市場指導生產的同時,也反過來影響了供求關係,進而調控了市場價格,促進了行業健康發展。」
據了解,鐵合金企業一般為民營企業,且主要用自有資金進行經營,在參與期貨時,部分企業存在資金不足、缺乏期貨專業人才的現象。而期貨公司風險管理子公司(以下簡稱期貨公司子公司)資金實力較強,專業人才儲備較充分,但缺乏生產、銷售等現貨處理能力。鐵合金企業與期貨公司子公司合作,各自能發揮優勢,互補短板。
青海福鑫副總經理甘佔奎向《證券日報》記者介紹說,目前與期貨公司子公司「合作套保」規模超過了公司矽鐵年產量的90%。「矽鐵行業被列入高耗能行業,並且是民營企業,很難從銀行獲得貸款,有了期貨公司子公司的資金和人員支持,公司現在運營的非常從容,以前時常發生的廠裡有貨,還需要到處籌錢的日子再也不會有了。」
「基差點價」提升現貨定價效率
鄭商所針對鐵合金產業企業持續組織會議、調研等交流培訓活動,鐵合金產業企業尤其是貿易企業開始大量應用「基差點價」貿易模式。據統計,2019年約有40萬噸矽鐵貿易以基差點價模式成交,約佔我國矽鐵表觀消費量的8%和中間貿易量的20%。
寧夏浩瑞森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黎明表示,「現在鐵合金貿易企業生存環境更為艱難,生產企業和下遊鋼廠給中間貿易商留的空間越來越小,純現貨貿易幾乎沒有生意可做,還好有期貨市場,我們才能尋找點機會,不至於失業。」
今年3月份,受國內外疫情影響,錳矽產品庫存高企,現貨銷售困難且回款方式以承兌匯票為主,造成部分企業現金回流困難,流動資金緊張。年產錳矽約15萬噸的內蒙古佰特公司(以下簡稱內蒙佰特)即為其中一家。
當時河北鋼鐵錳矽招標價為5900元/噸(承兌,送到),錳矽期貨SM2005合約在6100元/噸附近震蕩。經過協商溝通,中國礦產有限公司(央企,以下簡稱中國礦產)與內蒙佰特合作,利用期貨市場開展「合作套保」,由內蒙佰特將3000噸貨物運送至錳矽期貨交割倉庫,中國礦產按5700元/噸價格以現金形式全額支付貨款,幫助該企業度過資金緊張難關。雙方同時約定:由於當時期貨價格略高於現貨價格,由中國礦產負責對此批貨物利用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且雙方對套保產生的利潤(或虧損)按一定比例分配,成本按5700元/噸核算。
中國礦產結合自身對市場的研判,於2020年4月10日-22日,分4次在SM2005合約建倉賣出600手(折合3000噸),建倉均價7276元/噸,並持有至5月份合約交割。據初步核算,此次雙方利潤約400萬元。
中國礦產碳鋼合金部業務經理周曉寧表示,受疫情影響,員工出差受限,業務下降,資金利用率較低,通過此次合作,幫助民營企業度過資金困難,鞏固了客戶關係,提高了央企資金利用率,實現了雙贏。
(編輯 上官夢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