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42.9℃,北京連迎「燒烤模式」,首席氣象預報員:暖性高壓盤踞...

2021-01-08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李彪 每經編輯:陳旭

42.9℃!

這樣的罕見高溫可不是出現在重慶、南京等著名的南方「火爐」城市,而是7月4日北京回龍觀所測得的最高氣溫。

「這幾天的北京,只要不在空調房間裡,就是一身汗。」對於從小在北京長大的80後小周來說,這麼悶熱的天氣在過去並不多見。

7月4日,中央氣象臺繼續發布高溫黃色預警,預計7月4日白天,北京、天津、河北中南部和東部、遼寧西南部等地最高氣溫達35~37℃,其中,遼寧西南部、北京中南部、天津、河北中南部等地部分地區最高氣溫38~40℃,局地可達40℃以上。

與此同時,北京高溫黃色預警繼續生效,河北甚至發布了今年首個高溫紅色預警信號。據北京市氣象局消息,北京7月4日氣溫也創下年內新高。

近一段時期以來,法國氣溫破歷史極值、德國破70年來高溫紀錄、印度城市氣溫升破50℃……一連串的消息都不禁讓人將其與全球變暖的話題聯繫起來,有專家甚至發出令人振聾發聵的聲音:如果全球繼續以目前的速度產生溫室氣體,南亞這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區之一將無法避免致命熱浪的高風險,並因面臨人類耐熱能力上限而變成難以生存的國度。

那麼此輪北方高溫是否也緣於全球氣候變化作祟呢?國家氣象中心首席預報員何立富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華北多地出現高溫天氣,主要是因為當前受暖性高壓控制,總的高溫日數並未明顯增加,但出現得更加集中。

圖片來源:新華社

南方「水深」伴隨北方「火熱」

根據中國氣象局發布的消息,預計7月4日至5日,廣西西部、雲南南部和西北部、浙江中南部、福建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到暴雨。

與南方部分地區的「水深」相比,北方大部正進入火熱的「燒烤模式」。

目前,遼寧西南部、北京中南部、天津、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山東西北部、山西中南部、陝西東部、內蒙古西部、甘肅西部、新疆南疆盆地等地的部分地區最高氣溫38~40℃。

到7月4日,北京市的高溫黃色預警已連發4天。此前一天,全市有362個監測站最高氣溫在36℃以上(約佔總站數76%),其中多個站點達到40℃以上。在氣溫持續攀升之下,今天的高溫預計將達到本次高溫天氣過程的峰值。

7月3日, 河北省氣象臺發布了今年首個高溫紅色預警信號,預計4日白天保定南部、石家莊、衡水、滄州西部、邢臺、邯鄲西部局地可達40℃。到4日,易縣、蠡縣、安新、海興、南皮等多地也發布高溫紅色預警。

實際上,不僅僅是我國北方地區,今年進入6月份後,全球已有多地出現罕見的極端高溫。

比如6月28日,法國南部的加拉爾格勒蒙蒂厄測得攝氏45.9攝氏度高溫,打破2003年的44.1度全法最高溫紀錄;6月26日,德國布蘭登堡當天氣溫38.6攝氏度,刷新70年前創造的6月最高溫紀錄。

此外,據英國廣播公司消息稱,印度西部拉賈斯坦邦丘魯市6月2日氣溫飆升至50.8攝氏度,成為當天印度最熱的地方。另有多地氣溫逼近50攝氏度。

暖性高壓致高溫天氣集中爆發

「今天國家氣象站的數據,看到最高的一個是房山,一個是懷柔,有兩個站達到了39度以上。」何立富說,北京6月到7月出高溫也比較多見,只是這次出現高溫的持續時間明顯偏長。

此次華北地區的高溫天氣之所以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除了最高溫度節節攀升之外,另一個重要原因正是由於持續的時間長。

何立富介紹,這段時間的高溫天氣,特別是在華北南部和黃淮這一帶,大部分地區已經有3~6天35攝氏度以上的高溫。其中,河北南部、河南北部的一些地方高溫日數已經達到6天左右,有的甚至更長。

對於造成華北地區長時間出現高溫天氣的原因,何立富介紹,主要是受暖性高壓控制,氣流主要以下沉為主,天氣大部分是晴天少雲,太陽輻射比較強,另外溼度也比較小,特別有利於午後氣溫的快速回升。

何立富說:「根據我們的預測,明天高溫的範圍有所減少,高溫區域會往南壓,到了明天下午以後,可能北京、天津、河北北部等很多地方要出現降雨。到後天整個華北、黃淮、河南、山東這一帶,這一輪的高溫天氣就結束了。」

實際上此次華北地區持續出現高溫天氣是否存在反常,也一直是大家最為關心的問題。

何立富認為,現在還沒有發現高溫天氣特別異常,截至今年7月上旬,華北地區的高溫日數沒有太明顯增多,只是更加集中,今年5月份出現高溫天氣比較少,6月份有一次,這一次持續的時間比較長。

對此,氣象專家張明英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並不是最近幾年華北等地區才頻繁出現高溫天氣,通常每年6月、7月北京都會出現一段高溫天氣,不過從平均值來看,高溫天氣期間的溫度整體是在升高的。

張明英認為,極端高溫天氣都是一些偶然因素湊在一起造成的,不同的高溫天氣影響因素會有不同。從全球來看,如果極端高溫天氣出現得多了,出現次數超過歷史值,這就和全球氣候變暖有關係了。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熱到融化的「高溫周」:由暖性高壓脊與副高共同「導演」
    20地最高氣溫達到或突破7月歷史極值從7月21日開始,全國「蒸煮」模式開啟,我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出現今年以來最大範圍持續性高溫天氣,有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出現35℃以上的高溫天氣。其中,7月25日至28日是高溫影響範圍最廣、強度最強的一個時段。南方更是進入讓人熱到融化的「高溫周」。
  • 冷空氣和暖高壓的拉鋸戰
    本期專家:  海南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 李勳  山東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 侯淑梅  黑龍江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 張桂華  貴陽市氣象局高級工程師 姚正蘭(何昔)  濟南三天時間如過四季中國氣象報記者 孫彥  17.5℃、1.9℃、11.9℃……2月23日至25日,濟南市的最高氣溫如坐過山車般起伏劇烈,25日的早晨最低氣溫更是跌至-3℃。
  •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未來10天北方降雨會較多
    網友戲稱,三分之一中國進入「燒烤」模式。  造成天氣「高燒不退」的成因是什麼?高溫天氣何時才能結束?未來一段時間天氣情況如何?面對持續性高溫天氣,如何防暑降溫?新華網和中國氣象報就網民關心的問題聯合採訪了中國氣象局國家氣象中心(中央氣象臺)天氣預報室首席預報員何立富。  記者:7月下旬以來我國南方地區出現大範圍高溫天氣,請您給我們介紹一下此次高溫的特點?
  • ...氣象局:今年入汛以來全國平均氣溫偏高 東北空出區域受到暖高壓...
    「2019年入汛以來,全國平均氣溫14.2℃,較常年同期(13.3℃)偏高0.9℃,與2014年並列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第四高。」2日,在中國氣象局7月新聞發布會上,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副司長廖軍說。
  • 2012年中國氣象局首席預報員評選啟動
    中國氣象報記者何孟潔 通訊員魏東報導 「如何把握城市強對流天氣預報的關鍵技術?」「請介紹一下每日最高溫度預報的思路和方法?」…… 11月22日,中國氣象局首席預報員評審和聘期工作評估會在京召開。
  •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詳解"小女孩"如何釀雪禍
    作為中央氣象臺的首席預報員,三天前,在他主持的電視電話會議上,中央氣象臺發出了最高等級的暴雪紅色警報;此時他仍在密切關注著天氣形勢的風雲變幻。昨天傍晚,本報(註:北京晚報)記者走進這間備受關注的會商室,請這位氣象專家「破解」這場罕見雪災的成因真相。
  • 走近天氣預報員:築牢氣象防災第一道防線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陳濤表示:「天有不測風雲,各類天氣有不同的『可預報性』。極端降水預報是全球共同面對的科學難題,我國的暴雨預報準確率目前與世界強國處於同一水平。氣象部門會根據天氣變化趨勢,持續滾動更新,及時發布預報預警。」陳濤是7月22日值班的「應急首席」。
  •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7-9日將有一次降水過程
    2月5日上午10點,正在中央氣象臺值班的首席預報員楊貴名籤發了《未來兩周氣象乾旱區天氣趨勢預報》,預計未來兩周(2月5-18日),陝西南部、湖北、河南大部、安徽北部將有8-15毫米降水,旱情有所緩解;而河北、山西、山東、河南北部和陝西北部降水量不大,只有1-5毫米,且分布不均,旱情仍將持續。
  • 北京今迎1966年後冬季氣溫最低值
    北京今迎1966年後冬季氣溫最低值 新華網 | 2021-01-08 08:51:26 記者7日上午從北京市氣象局獲悉,7日凌晨5時56分,北京「觀象臺」站監測到的最低氣溫為零下19.6℃,這是1966年以後冬季氣溫的最低值(零下27.4℃,1966年2月22日)。
  • 零下19.6℃ :北京今迎1966年後的最冷早晨
    原標題:零下19.6℃ :北京今迎1966年後的最冷早晨記者7日上午從北京市氣象局獲悉,7日凌晨5時56分,北京「觀象臺」站監測到的最低氣溫為零下19.6℃,這是1966年以後冬季氣溫的最低值(零下27.4℃,1966年2月22日)。
  • 零下19.6 :北京今迎1966年後的最冷早晨
    原標題:零下19.6 :北京今迎1966年後的最冷早晨   記者7日上午從北京市氣象局獲悉,7日凌晨5時56分,北京「觀象臺」站監測到的最低氣溫為零下19.6,
  •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數值天氣預報是「國之重器」 我國...
    人民日報記者 劉毅 趙貝佳清晨6點,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馬學款腳步匆匆地到崗。中央氣象臺會商室裡,幾名徹夜值守的同事仍在忙碌。他們「無縫對接」。「大家每天看到、聽到的暴雨預報預警等氣象預測,是預報員主要基於數值天氣預報做出的預測結果。數值預報是依據大氣運動方程組,使用數學、物理學方法,利用高性能計算機客觀定量計算未來天氣演變的科技手段,已成為現代天氣預報的基礎和核心。」馬學款說,「在數值天氣預報的基礎上,預報員們再根據自己的經驗做出判斷,加以訂正,就形成了大家獲得的預報預警信息。」
  • 專家指出大陸暖高壓異常造成我國北方高溫
    新華網北京6月23日電(記者戰豔)入夏以來,華北南部、黃淮等地出現持續高溫天氣。中國氣象局專家指出,大陸暖高壓異常發展並持續,造成了中國北方部分地區的高溫和乾旱。  國家氣候中心主任董文杰說,近期,華北和西北東部地區處在高壓脊的控制下,上述地區大陸暖高壓異常發展並維持,使得該區域出現高溫少雨、乾旱的異常氣候特徵。
  • 全國7月平均氣溫創1961年以來最高 今夏為啥這麼熱
    「一直覺得北京的夏天挺好過的,但今年有幾天實在是太熱了,熱得快要中暑了。」華女士表示。  讓她感覺最為酷暑難耐的那幾天,出現在7月中旬。  國家氣候中心國家級服務首席高歌介紹,7月7—15日,北方出現大範圍持續高溫天氣。河北南部、陝西中北部、寧夏北部、內蒙古西部、新疆大部等地最高氣溫達38—40℃,南疆、內蒙古西部等地超過40℃。
  • 成都高原氣象研究所:布高原「天目」 網西南暴雨
    30年後,身為所長的李躍清帶領中國氣象局成都高原氣象研究所(簡稱高原所),讓這種預報困境有了改變:如當年李躍清這般年紀的預報員,在面對複雜天氣系統時,使用高原所獲得的觀測試驗資料和研發的數值模式,成功做出了比其他任何預報模式都更為精準的預報。此刻,他深刻地感受到了這個團隊的意義:氣象業務上的高壓,正在經他們的科研之手,一步一步地在緩解。
  • 天氣預報背後的誤讀|北京|藍渝|符嬌蘭|體感溫度|暴雨|氣象
    8月9日夜,北京電閃雷鳴。視覺中國供圖8月14日,暴雨過後雲海中的成都。視覺中國供圖有人說,沒有比夏天更讓人關注天氣預報的季節,雷電、暴雨、高溫、颱風,以及相應的城市高溫、內澇,山區泥石流、洪澇等災害,都曾無數次地在這個季節一一上演。
  • 近期我國部分地區出現嚴重氣象乾旱 氣候專家稱氣溫異常偏高降水...
    中國氣象報記者宛霞 通訊員 李威報導5月17日,國家氣候中心最新監測實況顯示,當前我國部分地區出現嚴重氣象乾旱,東北、黃淮、江淮、西南等地出現中度至重度氣象乾旱,吉林、雲南部分地區出現特旱。對此,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陳麗娟、正研級高級工程師侯威對氣象乾旱實況以及氣象乾旱成因與趨勢展望等進行解讀。
  • 追求精細精準、服務國計民生,一代代天氣預報員們——測風雲氣象...
    作為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孫軍對這樣的忙碌已經習以為常。「今年汛期南方降雨頻繁,預報員確實比較辛苦。用我們行業內部的話來說,就是『一個過程一場仗,一次預報脫層皮』。」這裡的「過程」,指的是天氣過程。自從上世紀80年代末入職中央氣象臺以來,孫軍見識了各種天氣過程。經歷了風霜雨雪的磨練,才一步步從基礎崗位成長為國家級首席預報員。「我也算是二十年磨一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