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之喜!嫦五將開展新任務,美國人:沒能將中國束縛在地球上

2021-01-19 騰訊網

嫦娥五號發射現場

前不久,我國發射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帶著月球土壤順利返回地球。對於我國來說這次任務具有裡程碑的意義,並且也向世界證明了我國也具備了從月球採集土壤的能力。然而,就在大家認為「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的任務就此完成了的時候,「中國探月工程」向外界宣布了另外一條消息,給我們帶來了意外之喜。

究竟是什麼樣的意外之喜呢?

據媒體報導:「中國探月工程」對外發布消息稱:「嫦娥五號」的任務軌道器在完成既定的主任務之後,它將會啟程飛往距離地球大約150萬公裡的日地拉格朗日L1點,並開展拓展任務。

日地L1點

據了解,拉格朗日點指的是受兩大物體引力作用下能夠使小物體穩定的點。「嫦娥五號」的任務軌道器去往的日地L1點剛好位於太陽與地球的連線之間,這個地方是放置太陽觀測站的最佳位置,相關的觀測器被放置在這個地方後,永遠不會被月球或地球阻擋,將可以持續不斷地觀測太陽。由此可見,「嫦娥五號」的工作還沒有結束,它在探索完月球之後又要去探索太陽了。

「嫦娥五號」軌道器的拓展任務包括哪些呢?

根據公開資料表明,「嫦娥五號」的任務軌道器要進行4項任務。這四項任務分別是驗證地球至日地L1點轉移軌道的設計與控制技術、擇機開展日凌期間探測器與地面的測控通信試驗、在日地L1點附近開展長期探測,驗證L1點環繞軌道設計與控制技術以及對日地L1點附近輻射、光照等環境進行檢測,驗證相關分系統的適應能力。

由此可見,我國在航天領域中的能力有了質的飛躍,發展的速度也非常的迅猛。這次的月球探測任務對於中國人來說,已經交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答卷。然而,我國的成功卻讓西方的心情感到非常複雜,對此,美國的外交家在媒體上表示:美國並沒能把中國束縛在地球上。

嫦娥五號返回艙順利著陸

那麼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對我國的成就又如何看待呢?

此前,美國的一家雜誌引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前高級顧問的話說:中國人設立戰略性、長期性的目標,而且為了達到這些目標進行專注的、系統性的努力。此外,還有人表示:中國從人造衛星到月球和火星,中國在這些領域中正在迅速變成太空超級大國。不得不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對我國已經刮目相看了。

中國航天人

此外,我國還有哪些令人關注的深空探索任務呢?

根據已知的消息來看,我國除了探月任務之外,火星探測任務同樣也非常引人關注。據了解,「天問一號」探測器將會於今年抵達火星,如果它成功完成相關的探測任務之後,預示著我國也成功進入了火星俱樂部。並且,我國計劃在2022年左右建設屬於我國的國際空間站。不得不說,我國的在太空領域的進展確實是勢不可擋。但是,我們並不能為此感到沾沾自喜,畢竟美國在這一領域中依然是領頭羊,所以說,我國在太空領域中的發展任重而道遠。(曲奇)

相關焦點

  • 美國並沒能把中國束縛在地球上
    作為嫦娥五號任務的一部分,一個著陸器從月球表面收集月壤,然後將其轉移到軌道器上,後者於12月17日返回地球表面。這是中國開展雄心勃勃太空計劃以來的第一次。但美國將中國擋在國際空間站之外。後來,美國國會在2011年出臺法律,禁止NASA與任何中國實體合作,甚至禁止中國遊客進入NASA設施,從而將脫鉤推向極致。中國發射的任何衛星也不能含有美國部件。中國的太空計劃堪稱當前美國對脫鉤利弊討論的最佳案例。
  • 美媒:「美國並沒能把中國束縛在地球上」
    2019年,中國完成了33次成功的軌道發射,而美國是20次。明年,中國計劃發射本國模塊化空間站的核心單元,該空間站將在完成10次任務後於2022年建成。中國在航天領域的成績是在與美國完全脫鉤的情況下取得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與俄羅斯有成功的太空合作,但對中國避而遠之。
  • 美媒:美國顯然沒能把中國束縛在地球上
    2019年,中國成功完成了33次軌道發射,而美國則是20次。明年,中國計劃發射本國模塊化空間站的核心單元,該空間站將在完成10次任務後於2022年正式建成。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在航天領域所取得的優異成果,完全是在與美國脫鉤的情況下取得的。
  • 「嫦五」飛天,月球,我又來了!
    今天,被稱為「胖五」的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搭載著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順利升空。嫦娥五號探測器本次任務是計劃首次實現從月球無人採樣返回,把月壤或月巖等寶貴樣品帶回地球,以供接下來開展科學研究。
  • 胖五!嫦五!相當威武!
    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我國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將運送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
  • ​從「一克月巖」到「嫦五」奔月
    11月24日凌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這一次,嫦娥五號探測器將從以前人類探測器都不曾到過的地方,攜帶約2公斤月壤返回地球。當時,美國為表誠意,送給中國一份特殊的禮物:1克重的月球巖石標本。從「一克月巖」到「嫦五」奔月,中國航天事業42年磨一劍,不僅將「嫦五」成功送上月球,而且將帶回珍貴月壤著陸地球,這不僅彰顯中國在航天科技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也力證我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 「嫦五」月球採樣倒計時,中國為何要去月球「挖土」?
    視覺中國 圖隨著時間進入11月下旬,我國即將擇機發射本國首顆能返回地球的落月探測器——「嫦娥五號」。中國國家航天局指出,藉助「嫦娥五號」,我國即將實現嫦娥工程無人探月部分的最後一個階段——採樣返回。屆時,「嫦五」將自主完成月壤採集,將月球樣品帶回地球。
  • 「嫦五」像串糖葫蘆?去月球「挖土」有多難?這場直播信息量真是...
    ,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為什麼說這是迄今為止中國最複雜的航天任務?「嫦五」抵達月面後如何再次啟動返回地球?
  • 「嫦五」啟程探月,多國科學家:史無前例且令人振奮
    如果採集成功,嫦娥五號順利返回地球,那麼中國將成為繼美國和蘇聯之後第三個從月球上獲取樣本的國家。上一次月面採樣任務是由蘇聯的月球24號(Luna24)自動探測器於1976年完成的,該探測器將重約170克的樣本帶回了地球。
  • 「嫦五」奔月,牛!晉江「追星人」,贊!
    「嫦五」奔月,牛!晉江「追星人」,贊! 11月24日4時30分 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 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 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
  • 「嫦五」奔月,去月球「挖土」沒那麼簡單!這些知識講給孩子聽
    快和教育小微一起來學習↓↓↓先一起來回顧發射全程視頻發射過程沒看懂?嫦娥五號探測器本次任務是計劃首次實現從月球無人採樣返回,把月壤或月巖等寶貴樣品帶回地球,以供接下來開展科學研究。「將月壤樣品帶回地球,讓科學家進行系統、長期的實驗室研究,分析月壤的結構、物理特性、物質組成,可以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的研究,為和平利用空間資源貢獻中國智慧。」
  • '嫦五'將擇機月面軟著陸(雙語新聞)
    下面是'嫦五'將擇機月面軟著陸(雙語新聞)的內容。  Probe prepares to land on moon  '嫦五'將擇機月面軟著陸  China's Chang'e-5 probe is preparing for a soft landing on the moon to undertake the country's first
  • 「胖五」送「嫦五」 「奔月」採樣去|我國首次,510所擔綱嫦娥五號...
    如果成功,我國將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三個獲取月球樣本的國家,相比最近的前蘇聯1976年月球24號採樣返回任務,時隔44年。 「嫦五」落月之後採樣封裝並在其後成功返回地球這一核心任務的成敗,與地處祖國西部蘭州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510研究所(即「510所」)密不可分。
  • 高精度航天電子系統:確保嫦五「經絡通暢」
    11月24日凌晨,海南文昌,身強體壯的「胖五」再一次拔地而起,帶著「五姑娘」嫦娥五號探測器飛向遠在38萬公裡外的月球,執行我國首次無人月球採樣返回任務。探月工程三期也將緩緩落下帷幕。本次任務中,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九院全方位參與嫦娥五號探測器和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研製,為工程提供了大量高質量高可靠的電子設備和元器件產品。
  • 2021山東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長五」送「嫦五」奔月,為何...
    下面為大家分享:2021山東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長五」送「嫦五」奔月,為何去月球。公共基礎知識 | 面試 | 時事政治2021山東事業單位考試公共基礎知識:「長五」送「嫦五」奔月,為何去月球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將運送嫦娥五號探測器至地月轉移軌道。11月24日5時09分,長徵五號遙五火箭調姿結束,器箭分離。
  • 「長五」送「嫦五」 月球去「挖土」!
    原標題:「長五」送「嫦五」,月球去「挖土」!   北京時間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將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這是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的收官之戰,同時也是中國目前技術難度最大、系統組成最複雜的航天任務之一;此次任務將實現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
  • 嫦娥五號歸來,「胖五」又將迎來新任務,吹響中國空間站集結號
    隨著「嫦娥五號」登月歸來,世界各國再度將目光聚焦中國。作為目前全球航天領域的探索先鋒,我國在航天事業戰略上循序漸進,一系列發射任務正在緊鑼密鼓地安排推進。據悉,此前完成發射「嫦娥五號」任務的「胖五」長徵五號又迎來了新任務。明年,它將把我國下一代空間站核心艙「天和」送入太空。
  • 嫦五月宮取壤有何意義?這兩公斤的寶貝能揭開多少月亮的神秘?
    引子:記得在嫦五發射的前後,曾在媒體上流傳著一句話,叫作:"胖五"送"嫦五",月球去「挖土"。現在回過頭來想一想,這句看似簡單的平常話,卻在字裡行間中折射出了中國科學家的艱苦奮鬥歷程和追趕登月的步伐。
  • 「嫦五」中的陝西智慧
    該所研製的全景相機安裝在相機指向機構上,由相距一定距離的兩個相機組成,通過類似「人眼」的探測原理可以實現對目標的立體成像,依靠指向機構的左右旋轉和上下俯仰,實現大視場和上下大範圍的全景探測,再通過圖像拼接及立體反演,可得到採樣區全景立體圖像。當採樣機構工作時,全景相機還可以對採樣過程進行拍照和攝像,同時和其他載荷互相配合,共同實現採樣區域現場就位探測的科學目標。
  • 嫦五軌道艙正奔向比月亮遠4倍的日地特殊點,之後或遠赴金星
    點轉移軌道的設計與和控制技術,之後它將在日地L1點附近開展長期探測工作,對該點附近光照、輻照等空間環境進行檢測,同時驗證L1點的環繞軌道設計與控制技術,考核相關分系統的適應能力,在此期間,嫦五軌道艙還將擇機開展日凌期間探測器與地面的測控和通信試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