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左右對稱性發展問題

2021-01-08 東方網

原標題:肌肉左右對稱性發展問題

有些人擁有發達的肌肉,還有很多人想要擁有發達的肌肉,不管你的肌肉是否發達,有件關於肌肉訓練的事情你必須要知道,那就是肌肉的左右對稱性問題!

肌肉作為覆蓋身體的「盔甲」,它的左右對稱性是非常重要的。當今想成為職業健美運動員並獲得比賽的勝利,不但要有大而精的肌肉身,還要擁有左右對稱的完美細節,可以想像,一個肌肉失衡的運動員站在場上,更像一個肌肉怪物。仔細觀察你也可以看到身邊很多健身者左右肩部高低不同,左右胸肌大小不一的情況。因此,當你的肌肉還不發達的時候,你應該努力訓練,努力的方向不只是增加肌肉,並且還要努力訓練出對稱的肌肉「盔甲」。

不對稱肌肉容易產生運動傷害:

擁有對稱的肌肉是美妙的事,這並不是因為對稱的肌肉看著美麗,重要是身體的運動能力和預防傷害的能力會更高。身體的對稱要從骨骼的位置抓起,骨骼的位置就依從於肌肉了。我們平時訓練的肌肉又稱為骨骼肌,它連接著骨骼,當肌肉收縮或伸長時,骨骼才能移動,身體就可以運動了。我們可以將肌肉想像成連接骨骼的皮筋,發達的肌肉就是比較粗的皮筋,張力比較大。不發達就是比較細的皮筋,張力比較小。如果左右兩塊肌肉的力量和體積不同,說明兩根「皮筋」張力不同,張力不同造成左右兩側的骨骼位置不同,這樣的後果就是在運動中,身體骨骼失去平衡,運動傷害產生的機率就大大增加了。所以,要重視左右對稱問題,因為對稱的肌肉不只是美觀那麼簡單。

  力量訓練:

很多人(尤其是初練者)在做力量訓練的時候,往往只關注於將槓鈴、啞鈴或者器械的重量舉起來,但是每個人的身體本身就存在著左右差異性,左右力量不對稱是常見的現象,一般來講,身體一側力量大,一側協調性好。在你訓練肌肉時(尤其是使用槓鈴),有力量的一側就會多承擔重量,這種不平衡就會更加加劇肌肉不對稱發展了。因此造成肌肉出現不平衡發展,久而久之就會出現身體左右發展不對稱問題。

  對自我的身體進行評估:

肌肉發展的不對稱性問題是否已經發生在你的身上?你應該對自己的身體進行肌肉左右對稱的評估。首先你應該在鏡子中審視自己的肌肉,同時也可以找自己的朋友幫你提出他們的意見,畢竟有些肌肉自己是不容易看到的。要知道有時候只是目測並不能真正地發現問題,所以也可以通過捲尺來測量肌肉的圍度,例如:雙臂的圍度,大小腿的圍度等等。最精益求精的方法就是用捲尺測量肌肉在收縮時和放鬆時不同狀態下的圍度,經過評估將身體左右不對稱的地方記錄下來,然後就可以設定新的訓練計劃,將不對稱的問題加以改變。

調整不對稱肌肉:

1.修正訓練中出現的不平衡動作;

在訓練時,無論使用槓鈴、啞鈴或是固定器械,都要注意動作的對稱性,例如:很多時候我們在推舉自由重量時,槓鈴或啞鈴的兩側高度是不同的,或是前後的距離不同,就算在固定器械上,可能也會出現身體左右不平衡的狀態,出現這樣的現象說明兩塊肌肉發力不同,造成肌肉的生長不統一。因此,調節對稱性必須要保證身體運動軌跡相同,保證身體處於中立位,訓練時最好對著鏡子觀察自己的訓練動作。這樣可以幫你更好地保持一個平衡的體位。在訓練進行中,不斷觀察和調整身體以及四肢的運動軌跡,因為任何軀幹及肢體的偏離(或左或右),都可能造成肌肉左右受力不均而出現不對稱情況。氣溫低時有必要穿緊身衣,訓練中照鏡子不是為了在鏡子前耍酷,這樣容易掌握和解決身體對稱問題。

  2.訓練時,將注意力偏向於力量和體積落後一側的肌肉;

就像有人習慣使用左手,有人則習慣使用右手一樣,我們身體左右兩側的肌肉也是會被優先使用的。因為經常使用的肌肉神經系統控制力更好,所以肌肉纖維參與運動更多,肌肉力量和體積也就更大,最終造成肌肉不對稱。例如:胸肌的左側小於右側肌肉,那麼做槓鈴臥推時,應該將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左側胸肌的收縮上,當肌肉組織中更多的神經元參與左側胸肌的運動時,這塊肌肉將會調動肌纖維,從而左側胸肌在訓練中受到的刺激更加深刻,落後的情況會慢慢地得到調節。

在訓練中,目光和精神都集中在左右的平衡發力上面,不要只想著舉起重量,而是要關注左右肌肉發力相同。你可以藉助健身房裡的鏡子,或者讓你的訓練夥伴幫你觀察,也可以自己用餘光來看,這個糾正的時間不會是短期的,因為你的肌肉已經習慣了以前的運動軌跡。但是經過認真和一定時期的改變,不平衡的問題是會最終得到解決的。

  3.增加不對稱一側肌肉的訓練量;

例如:在訓練中,給肌肉力量及體積小的一側增加訓練量,可以選擇更多的訓練組數、每組訓練次數以及減少訓練組間休息時間,力求讓一側的肌肉獲得的刺激而生長得更快。訓練時,一定要注意將訓練動作做得標準。兩側的肌肉用相同的標準訓練才可能生長得相同或相似。另外,做單側訓練對於身體核心肌肉力量有提高作用,因為身體需要控制平衡,在訓練一側肌肉時,更多的核心力量將被利用。

4.每根手指發力都要對稱;

不知你有沒有注意過這樣的訓練細節?訓練中,抓住器械的每根手指如果發力不同,被訓練的肌肉的感覺可能不同。例如:在做三角肌直立啞鈴飛鳥時,相同的手臂運動軌跡下,如果你的食指抓啞鈴更緊,會感覺三角肌前束有酸脹感。如果是小拇指抓啞鈴更緊,會感覺三角肌後束有酸脹感。這是因為不同的手指連接不同的神經,手指發力不同,神經感受不同,肌肉刺激的位置也不同。因此,在訓練中,大多數的經驗都會主張雙手緊握器械,這也是使肌肉對稱發展的方法哦。

  對稱的柔韌性:

肌肉柔韌性是否對稱往往被忽略。在力量訓練中,肌肉在運動中拉長並收縮,如果肌腱和韌帶的彈性不足,肌肉的收縮會受到阻礙,因此柔韌性不僅可以防止肌肉受傷,左右兩側相同的柔韌性還可以使肌肉的形態和體積相同。

肌肉的伸拉訓練可以提高柔韌性,提高肌肉對稱性的柔韌訓練應該主要針對差的一側進行,這和力量訓練兩側使用相同重量訓練是有區別。其實很多肌肉訓練者對於柔韌性訓練是重視不足的,良好的柔韌性可以促進肌肉的生長,所以一周做一次瑜伽訓練是事半功倍的。

生活及工作中要注意左右對稱性問題;

還有些肌肉不對稱是因為生活及工作中的壞習慣造成的,例如:長期用身體一側背挎包;利用自己擅長的一側(右手)發力處理運動、工作及生活的事項;工作時雙手承擔的事情不同等等。這些不對稱的肌肉發力可能在一天中持續幾個小時的狀況,長時間的積累形成明顯的身體失衡,這種情況無法通過訓練來補救,畢竟每次健身的時間有限,只有調整身體的平時的體位來解決。因此,對稱的肌肉不但要在健身房裡進行調整,還要在生活中進行調整。明確自己的失衡問題所在,才能在平時進行避免,直至有一天徹底改變。

  遺傳基因:

人體肌肉的形狀很多是由遺傳基因造就的,有些肌肉的不對稱來自於遺傳基因,最明顯的就是腹肌,腹肌左右對稱的人比較少,多數是左右腹肌上下偏離的情況。肌肉的形狀與訓練的方法有關,因此有些肌肉的形狀和訓練的方法有關,因此你應該知道什麼形態的肌肉是自身可以改變的,什麼是自身無法選擇的。

總結:

人體是一個了不起的機器,無論是對稱還是不對稱都是可以調整和改善的,因此,如果你發現了一個左右的小差異也不必過於緊張,你只要使用上述的方法就可以將這些差異彌補過來,雖然這需要良好的訓練方法、適當的訓練技術、一些汗水以及一定的時間。訓練就是不斷促使自我進步的過程,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對稱的目標一定會實現的。

不得不說明的是,你應該擁有更低的脂肪含量,不然你無法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肌肉,也就無法準確地找到自己的左右對稱問題。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962007

相關焦點

  • 最新研究:我們的左右半腦是完全對稱的嗎?
    我們通常認為,人的左右半腦的組織是完全對稱的,只是在功能上有所不同,人腦的左側和右側分別用於某些專門的認知能力。例如在人類中,語言主要是在左半腦處理,而右手則由左半腦的運動皮層控制等。左右半腦的形態與模式是否也表現有不對稱?如果有,功能的偏側化是否與如此的不對稱性相關?
  • 宇稱時間對稱性聲學
    若H=PTHPT,我們稱該哈密頓算符為宇稱時間對稱算符。經典量子力學中,哈密頓算符一般要求為厄米算符,其滿足宇稱時間對稱性且本徵值為實數(可觀測量)。1998年,Bender 和Boettcher 研究了非厄米哈密頓算符宇稱時間對稱性和本徵譜之間的關係,指出非厄米—算符本徵值在宇稱時間對稱性下亦可為實數,並進一步發現非厄米—哈密頓算符宇稱時間對稱性破缺會導致本徵值由實數變為複數。
  • 群論與對稱性
    我們喜歡說一個事物具有對稱性,但是它真正的含義是什麼呢?直覺上講,對於像鏡像那樣的事物,我們有對稱的感覺。假設我們畫一條垂直的線穿過正方形的中間。 實際上他們都是合法的對稱性:左邊的四種是旋轉對稱性(旋轉角度為0°,90°,180°,以及270°)右邊的四種是軸對稱(兩個關於過中心的垂線和水平線對稱,兩個關於對角線對稱)。 所以這八種變換都是對稱性,我們已經確定了正方形最多有八種對稱性,顯然我們已經把它們全面找到了。但這真的就是全部的情況嗎?
  • 超對稱性理論——將有助於回答宇宙中最本質的問題
    我們的觀察揭示了科學和自然世界其他領域的深刻的對稱性,儘管這些對稱性可以——而且經常——被打破,但它們對於構建更大的圖景是至關重要的。我們希望,這些模式將引領我們走向非凡的未來。對於超對稱來說,這甚至給了我們一個關於暗物質之謎的嚴格的答案。光子的超對稱對象是中微子。它是一個帶中性電荷的穩定粒子,只受重力影響,所以我們的探測基本上看不到它。
  • 人的面部表情左右不對稱是因為大腦功能不對稱造成的
    這種現象在嬰兒期開始出現,隨著環境的影響,特別是語言的學習而日益發展和穩定。在生命的早期階段,兩半球的功能有一定的可塑性,當一側半球受損害時,其功能可為另一側所代償,但在大腦半球功能單側化定型之後,這種代償便不可能產生。 1861年,法國神經病學家P.布羅卡觀察到一例能聽懂他人說話,口咽肌肉不癱瘓,而自己不能講話的病人。
  • 胸部左右不對稱?乳房雌化?一篇文章幫你搞定
    很多人都會讓你慢一點做,好好去體會肌肉收縮的感覺,多做幾次就能找到感覺了。這麼說確實沒錯,但問題是,如果沒有一雙強壯的手臂,你又如何能夠慢慢找感覺呢?在臥推等練胸的動作中,肱三頭肌是極其重要的輔助肌群。如果力量不夠,人體下意識的會為了保護自身安全而不自覺的握緊雙手,那麼這時候我們的注意力就會集中到了手掌以及手臂上,哪怕此時你想要去把注意力集中到胸上,你也是沒辦法完成的。
  • 為什麼人體是左右對稱的?這種體型有什麼好處?
    並且,從進化的角度來說,左右對稱體型也具有明顯優勢。所謂對稱,其實就是指物體的某些部分會規律性的重複出現,比如人類的身體就是完全的左右對稱,也是生物群體中相對更為高級的體型特徵。只要是身體擁有左右對稱的生物,中央軸、唯一對稱面便是它們的共有特徵。簡而言之,該生物的身體,能夠被分割成左右兩個完全相同的部分。
  • 研究揭示胚胎左右不對稱發育過程中細胞周期調控纖毛形成機制
    動物胚胎如何由一個均一的卵裂球發育為具有頭尾、背腹和左右等不對稱特徵的胚胎,是發育生物學中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為紀念創刊125周年,Science 雜誌於2005年7月提出了125個重要的科學問題。上述胚胎不對稱性建立的機制,即屬於其中的科學問題之一。左右不對稱(left-right asymmetry)在自然界中很常見。
  • 兩手有對稱性皮炎
    對稱性皮炎一般是神經性皮炎,神經性皮炎又名慢性單純性苔蘚,是一種主要以搔癢和苔蘚樣變為特徵的慢性皮膚病,常反覆發作。本病病因尚不完全明確。一般認為系大腦皮層興奮和抑制功能失調所致。思考常因情緒波動、過度緊張、神經衰弱等發病或加劇。
  • [趣味物理]對稱美與物理學
    人類在長期的保存個體、繁衍種族這種極為低下的生產水平和生活水平的鬥爭中不斷發展;隨著生產水平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逐漸發展起對美和美感的追求,並逐慚開始去思考美和探索美。又例如人體或一些動物的形體一邊與另一邊完全相同,可以摺疊重合,它具有左右對稱,它也給人以勻稱和均衡的感覺。再例如竹節或串珠,平行移動一定的間隔,圖形完全重複,它具有平移對稱性,它給人以連貫、流暢的感受。久而久之,這些對稱性的感受逐慚成為一項美學準則,廣泛應用於建築、造型藝術、繪畫以及工藝美術的裝飾之中。你可以從許多中、外著名的建築、藝術珍品中看到。
  • 探索對稱性的基礎知識——闡明其代數結構
    如今,30年過去了,弦理論家正試圖把這個怪物和他們的物理問題聯繫起來。這10^53個元素的集合有什麼讓數學家和物理學家興奮的地方?群體理論在很多方面是數學抽象的縮影,但它也是我們最熟悉的數學經驗的基礎。讓我們來探索對稱性的基礎知識和闡明其結構的代數。我們喜歡說事物是對稱的,但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直覺上,我們有一種對稱感,就像一種鏡像。
  • ...揭示胚胎左右不對稱發育過程中細胞周期調控纖毛形成的重要機制
    責編 | 酶美動物胚胎如何由一個均一的卵裂球發育為具有頭尾、背腹和左右等不對稱特徵的胚胎,是發育生物學中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為紀念創刊125周年,Science雜誌於2005年7月提出了125個重要的科學問題。上述胚胎不對稱性建立的機制,即屬於其中的科學問題之一。
  • 動物所發現DNA甲基化調控胚胎左右不對稱發育
    動物所發現DNA甲基化調控胚胎左右不對稱發育 來源:中科院動物所   發布者:尹海華   日期:2017-09-13   今日/總瀏覽:1/3197
  • 構造對稱點是解決軸對稱圖形問題的思維特徵(上)
    ∠BAC的平分線AD是圖形的對稱軸,這是分析這個圖形時,最應該關注的核心性質. 從軸對稱的幾何特徵,我們知道:三角形ABD沿著直線AD摺疊過去,AB邊一定落在了AC邊上.如果用數量關係來刻畫這種重合,就需要明確對稱點.因此,在直線AC上截取AE=AB,本質上就是在尋找點B關於對稱軸AD的對稱點,也就是點E.之後,連接DE,DE=BD本質上就是軸對稱圖形的對應線段相等,只不過需要藉助全等三角形做一個證明.
  • 左右臉不對稱?咧嘴嘴角高低不一樣?三個小習慣讓你擁有完美臉蛋
    我仔細研究發現自己的左右臉不對稱!!!笑起來也是一邊嘴角高一邊嘴角低!咳咳咳咳,作為一個元氣少女怎麼能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於是我就開始學習,檢點自己近期行為!不斷的修正方案,終於!被我發現了三個可以讓臉蛋變得更完美的方法!
  • 超對稱性理論實驗測試中失敗,粒子物理學的未來在哪?
    在上個月發布在物理網站arXiv.org上的一篇文章中,希夫曼呼籲他的同事們放棄「發展過於對稱的巴洛克式美學上沒有吸引力的超對稱修改」的道路,以解決這個理論的更直接版本失敗的事實。實驗測試。他寫道,現在是「開始思考和發展新思想」的時候了。但是沒有什麼可以繼續發展的。
  • 愛因斯坦的偉大理論背後,是一個關乎萬物的簡單思想——對稱性
    令愛因斯坦煩惱的是,他的理論沒有包括引力,而他努力將引力納入其中,使對稱性成為他思考的核心。凱澤說,這種新的對稱性被稱為「規範對稱性」,變得極富成效。凱澤表示,要求存在從W和Z玻色子到膠子的所有東西,「因為我們認為這種基本的對稱性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得到保護,所以我們發明了新的東西。」規範對稱性決定了你必須引入的其他成分。」
  • 肖豔紅小組首次實現宇稱-時間反對稱性光學體系—新聞—科學網
    然而,Bender 和 Boettcher在1998年指出,厄密性並非本徵值為實數的必要條件,對於滿足宇稱-時間對稱性(PT對稱性)的非厄密哈密頓量,在發生對稱性破缺之前其本徵值全部為實數,發生對稱破缺之後其本徵值將出現虛數。對稱性從非破缺到破缺的過程即為相變,類似於從水變成冰的過程,水的狀態從液態變成了固態。
  • 新計算力學方法:交大團隊建立軸對稱問題力學分析模型
    近場動力學理論作為對經典力學理論的重構,以積分運算代替傳統理論中空間偏微分運算,從而可以自然地描述和求解傳統理論難於處理的非連續性問題。該理論自問世以來,不斷被擴展應用於不同材料在不同載荷條件下的斷裂失效問題。在常規「態」基近場動力學框架下,也已從早期的三維模型發展出二維平面應力和平面應變模型。然而,有很多涉及斷裂失效的問題同樣表現出明顯的軸對稱性,而軸對稱問題在近場動力學領域的研究幾乎未見發表。
  • 肌肉萎縮的檢查診斷
    肌肉萎縮會導致患者肌肉體積減小,肌肉無力等症狀。許多患者會對早期輕微的症狀造成忽視,等到病情加重的時候卻治療不及。只有進行準確的診斷才能讓肌肉萎縮無所遁形。那麼,肌肉萎縮的檢查診斷有哪些呢?一、病史:對於肌肉萎縮應注意年齡、發病部位、起病快慢、病程長短等;急性發病,還是慢性發病,是逐漸進展,還是迅速發展、有無感覺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