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原則

2021-01-19 詩人小神經
詩人小神經

Weixin ID gh_b273ae2be962

About Feature 我們有詩和神經病學,我們的遠方是神經疾病,讓人痴迷,讓人狂,一路走來,唯有堅持不懈的努力與追求。

相關焦點

  • 神經系統疾病診斷定位定性思路
    神經系統疾病診斷有三個步驟:1、詳細的臨床資料:即詢問病史和體格檢查,著重神經系統檢查2、定位診斷:3、定性診斷:聯繫起病形式、疾病的發展和演變過程、個人史、家族史、臨床檢查資料,綜合分析,篩選出初步的病因性質。㈠ 特殊感覺:嗅、視、味、聽覺。㈡ 一般感覺1.淺感覺——痛覺、溫度覺、觸覺2.深感覺——運動覺、位置覺、震動覺等。
  • 下一代測序技術是神經系統疾病早期診斷的重要工具
    下一代測序具有巨大的潛力,可找到與以特徵性表型表現和異質遺傳背景為特徵的遺傳性疾病(例如神經系統疾病)相關的突變位點。在高通量技術出現之前,Sanger測序(稱為「第一代」測序)是用於診斷遺傳性疾病單個或幾個基因逐個外顯子分析的最常用方法。近年來,儘管Sanger測序仍然是金標準,但下一代測序極大地改變了基因組學,可快速生成大規模數據並行測序反應,克服了單基因分析的局限性。
  • 研究認為皮膚活檢有助於診斷一類罕見神經系統疾病
    新華社重慶9月4日電(李松、張立斌)科學家最近研究認為,皮膚活檢是一類罕見神經系統疾病——青少年神經元核內包涵體病的有效輔助檢查方法,這有助於優化這類神經系統疑難罕見病的診斷和治療。該研究成果已在國際神經病學期刊《美國醫學會雜誌·神經病學》在線發表。
  • PETCT針對哪些神經系統疾病有效?
    多層螺旋計算機體層成像為超早期診斷腦梗塞、腦腫瘤的診斷、評估、預後的監測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PETCT針對以下神經系統疾病: 腦血管疾病:缺血半暗帶確定 癲癇灶術前定位診斷 神經退行性病變:阿爾茲海默病(AD)、帕金森病(PD) 腦腫瘤復發與放射性壞死鑑別、假性進展鑑別、惡性程度升級與轉化 精神疾病、代謝性腦疾病
  • 什麼是神經系統疾病 神經系統疾病有這些表現
    神經系統疾病是一種常見的疾病,有許多人都得過神經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有許多種,而不同的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方法也不同,那麼請問什麼是神經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吃什麼食物?神經系統疾病的表現是什麼?下面小編為大家講解。
  • ...巴彥淖爾市中醫醫院加入北京天壇醫院神經系統疾病專科聯盟
    11月6日-8日,由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天壇神經系統疾病專科聯盟聯合舉辦「中國臨床神經科學峰會(CNS)暨天壇神經系統疾病專科聯盟成員單位籤約儀式」在北京隆重舉行。
  • 綜述:一種新型神經系統疾病——抗IgLON5疾病丨臨床必備
    因此,睡眠以外的神經系統症狀和臨床表型對於抗IgLON5疾病的疑診很重要。本文回顧了抗IgLON5疾病的神經系統症狀和臨床特徵。當步態不穩很明顯並伴有眼動異常時,可能會出現類似PSP的綜合症。25-35%的病例表現為眼動異常。一些患者可能存在復視,神經系統檢查可能會發現核上性凝視麻痺,以向上或水平凝視受限為主,但PSP典型的向下凝視麻痺很少見。而眼球震顫、縮量掃視以及其他掃視或追蹤異常也有報導。
  • 平衡醫療資源,國家級神經系統疾病質控中心落戶天壇醫院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曉慧 北京報導6月30日上午,國家神經系統疾病醫療質量控制中心正式成立,中心落戶在北京天壇醫院。早發現、早診斷、早幹預,是影響神經系統疾病療效的關鍵,然而,在中國優質醫療資源分布極不均衡的背景下,對於複雜程度高、定位診斷難度大的神經系統疾病,在基層臨床的誤診率、漏診率居高不下。為此,業內一直急需一家國家級的神經系統疾病醫療質量控制中心,用來承擔推動全國神經系統疾病醫療服務質量監測和持續改進的任務,探索和研究醫療質量持續改進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
  • 幹細胞治療神經系統疾病?未來可期!
    但由於幹細胞臨床研究涉及安全、倫理、科學等一系列難題,國家相關部門相繼發布《細胞治療產品研究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試行)》《幹細胞臨床研究管理辦法(試行)》等規範性文件引導、規範相關臨床研究,只有臨床和科研具有較高水平和實力並符合條件的機構和部門才有資質開展相關研究。
  • 圖文:寨卡病毒相關神經系統疾病影像學表現大全
    繼2015年末在巴西發現首例與寨卡病毒(ZIKV)相關的神經系統疾病疑似病例後,目前已有幾項研究探索了該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礎及其相關併發症。除了與新生兒小頭畸形密切相關外,ZIKV感染還可引發成人嚴重神經系統併發症,如吉蘭-巴雷症候群、神經根神經炎和腦膜腦炎。
  • 神經系統疾病的全球疾病負擔數據公布:聚焦15種疾病
    神經系統疾病是全球致死及致殘的主要原因之一,近期《The Lancet Neurology》發布了1990~2016年間全球神經系統疾病的負擔報告。15種神經系統疾病包括破傷風、腦膜炎、腦炎、卒中、中樞神經系統腫瘤、顱腦外傷、脊髓損傷、AD或其他類型痴呆、PD、多發性硬化、運動神經元病、特發性癲癇、偏頭痛、緊張性頭痛和其他少見神經系統疾病。
  • 神經系統疾病生物療法研究進展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由於缺乏成功的治療幹預和逐漸增加的患者數量,神經系統疾病已經成為越來越重要的醫療需求未滿足的領域受限於對中樞神經系統功能的認知,發展新的治療策略對抗神經系統疾病仍是巨大挑戰。然而,廣泛的研究提高了我們對神經疾病發病機制的認識,為一些成功的治療幹預鋪平了道路。儘管取得了這些進展,但仍迫切需要開發能夠治療疾病或提高目前使用的CNS藥物療效的治療藥物。為此,生物藥被視為極具前景的藥物。
  • 快速DNA分析有助於診斷多種疾病
    通常,很難診斷是什麼使病人生病,因為傳染性疾病和非傳染性疾病的症狀可能彼此難以區分。臨床醫生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制定一份最有可能的清單,並通過一系列的測試來縮小清單的範圍。然而,儘管今天在醫院進行了廣泛的、最先進的檢測,我們仍然不能診斷出大約50%的呼吸道感染(肺炎)、血液感染(敗血症)和神經感染病例。
  • 第306醫院顧建文詳解嗅覺障礙檢測與神經系統疾病
    它由兩感覺系統參與,即嗅神經系統和鼻三叉神經系統。嗅覺和味覺會整合和互相作用。嗅覺是外激素通訊實現的前提。 嗅覺是一種遠感,即使說它是通過長距離感受化學刺激的感覺。許多神經系統疾病亦表現有嗅覺障礙,嗅覺功能的研究對於神經內科的某些疾病的早期診斷及防治具有一定的意義。
  • 重慶醫生發現青少年罕見神經系統疾病NIID「重大成果」
    這是在神經系統疑難罕見病領域取得的一項重大成果。該病至今全球僅報導數百例據肖飛副教授介紹,神經元核內包涵體病(NIID)是一種罕見的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自1968年首次報導以來,至今全球僅報導數百例,最近十年才逐步引起神經科醫生的關注。
  • 神經系統疾病是什麼,具體症狀表現有哪些
    很多人都有過手、腿部突然抖動發麻反應,這都與神經系統疾病有關。神經系統疾病範圍比較廣,可以說是指患者全身神經部位,主要包括從頭部至腳部等範圍內。神經系統疾病有多種類型,發病集中於運動員、老年人等群體;不同神經系統疾病所對應的治療手段也不盡相同。不過,什麼是神經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還包括哪些表現?所謂的神經系統疾病,主要是指發生在中樞神經系統、周圍神經系統以及自主神經系統的病徵,同時也以感覺、聽覺、觸覺、運動、意識和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為主要疾病的特徵。
  • 抑鬱,自閉等神經系統疾病治療新出路
    腸道菌群不僅影響消化吸收,還影響神經系統。近年來,科學家們研究發現,腸道細菌可能在神經發育,焦慮和抑鬱症的誘發過程中,甚至很多中樞神經系統疾病中,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腸道菌群究竟是什麼 首先,我們了解下腸道菌群。
  • 這4個與抗CASPR2抗體相關神經系統疾病,你了解多少?
    這4個與抗CASPR2抗體相關神經系統疾病,你了解多少?VGKC是細胞動作電位的重要調節因子,其功能障礙導致這些動作電位的延長。CASPR2在中樞神經系統和周圍神經系統均有分布,對VGKC的正確定位至關重要。CASPR2發現以來,其臨床疾病譜不斷擴大,現發現相關疾病綜述如下。
  • 疾病術後診斷選擇及編碼匯總
    臨床上常出現某疾病術後的診斷。這是一些不完整、不規範的診斷。手術後的情況未作進一步描述,簡單的「XX術後」診斷很難區別,這給編碼人員進行編碼帶來了一些困難。本文將「XX術後」歸納為幾種常見情況和編碼方法,並進行實例分析,供同行參考。
  • 鐵死亡與神經系統疾病
    鐵死亡是一個近期發現的新的程序性死亡模式,它與神經系統千絲萬縷的聯繫,可為今後神經科學的臨床與基礎研究提供更多的新思路。本文圍繞鐵死亡的機制及其在神經系統中各類效應等相關問題綜述如下。 三、鐵死亡與神經系統疾病 (一)鐵死亡與顱腦創傷 顱腦創傷是神經外科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創傷後多伴有顱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