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武漢協和蘭曉莉教授團隊研發的靶向黑色素瘤的正電子新藥18F-PEG-FPN獲得國家專利

2021-01-18 微雅集

武漢協和蘭曉莉教授團隊研發的靶向黑色素瘤的正電子新藥18F-PEG-FPN於2020年獲批國家專利,並於國家智慧財產權網公布。專利項目名稱:同位素取代的靶向黑色素瘤的正電子顯像劑及其製備方法與用途,公開(公告)號 : CN107556236B。

蘭曉莉教授:2013-2021年,8年持續努力,第一篇文章發表於2016年,其後不斷改進、拓展應用,專利授權於2020年。18F-PEG-FPN,黑色素瘤顯像劑終於成功應用!

圖中所見FPN探測的病灶遠遠多於FDG,病灶靶/本底高,探測到最小病灶2mm。轉化有點慢,但一步步踏實走到今天,看到顯像效果,非常欣慰!

感謝這麼多年為這個項目努力和工作的所有親愛的同事們和學生們 希望這一顯像劑能夠為黑色素患者提供精準的分子影像診斷!

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踏實求真,堅持不懈,繼續努力!

相關焦點

  • |黑色素瘤|諾貝爾獎|抑制劑|抗癌|獲獎|基因|-健康界
    本庶教授是日本18年來第18位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2001年,日本政府在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中曾提出過一個「諾貝爾獎培養目標」,當時的目標是「50年要拿30個諾貝爾獎」。海外輿論曾指出:「日本政府口出狂言」。現在才過去17年,已拿了18個。
  • 國外看病有新藥:罕見黑色素瘤有望迎來頭個新藥
    葡萄膜黑色素瘤,也稱為眼內黑色素瘤或眼黑色素瘤,是一種罕見的癌症。據國外看病專業服務機構盛諾一家了解到,該病只佔所有黑色素瘤的5%。如果早期發現,那麼葡萄膜黑色素瘤的預後比較好。但是約一半的患者,黑色素瘤會復發並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
  • 中山醫院團隊發現黑色素瘤進展及免疫逃逸新機制
    黑色素瘤是來源於黑色素細胞的高度惡性腫瘤,易發生局部和遠處轉移。據統計,全球每年約有200,000新發病例,導致約55,000名患者死亡[1]。近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為腫瘤患者帶來福音,其療效在黑色素瘤中尤為顯著,然而免疫治療不應答及耐藥等問題亟待解決。因此,進一步探索黑色素瘤發生發展及免疫耐受機製成為當前研究熱點。
  • Array黑色素瘤新藥三期臨床大獲成功,有望明年上市!
    2015年12月21日訊 /生物谷BIOON/ --12月16日,美國藥企Array生物醫藥宣布其皮膚癌新藥在三期臨床試驗中顯著延長患者生存期Array牽手Pierre Fabre探路腫瘤新藥)Binimetinib是以MEK為靶點的抗黑色素瘤新藥,是高效的BRAF抑制劑,適應於NRAS 基因突變型黑色素瘤患者,該類型佔黑色素瘤患者的20%。
  • ...眼科範先群團隊和交大醫學院鍾清團隊揭示葡萄膜黑色素瘤自噬新...
    中新網上海新聞9月16日電 (許瑋)日前,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眼科範先群教授課題組與基礎醫學院鍾清教授課題組合作
  • 上海九院眼科範先群團隊和交大醫學院鍾清團隊揭示葡萄膜黑色素瘤...
    該研究解析了lncRNA ZNNT1通過直接調控自噬關鍵基因ATG12,誘導腫瘤細胞自噬,抑制葡萄膜黑色素瘤(Uveal Melanoma ,UM)發生發展的新機制。通過黑色素瘤病人組織樣本研究,發現lncRNA ZNNT1處於低表達水平,揭示了lncRNA ZNNT1潛在的臨床價值。研究生李鵬、何杰和陽志為該論文共同第一作者,範先群、鍾清、張赫為共同通訊作者,葛盛芳教授對該文也做出貢獻。論文獲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海市科委基金等資助。
  • 首款胃腸道間質瘤精準療法被「放行」
    「圍捕」KRAS陽性實體瘤!雙雄聯手構建靶向療法組合Verastem Oncology公司宣布,與日本Chugai Pharmaceutical公司達成一項全球獨家許可協議,Verastem獲得Chugai開發的RAF/MEK抑制劑CH5126766(CKI27)的全球開發和推廣權益。
  • 新型TCR療法tebentafusp治療葡萄膜黑色素瘤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任何TCR療法獲得陽性結果的首個3期臨床試驗,也是任何雙特異性療法在實體瘤中的首個陽性3期臨床試驗。mUM患者預後很差,幾十年來情況沒有明顯改變。如果獲得批准,tebentafusp將成為40年來第一個改善mUM患者OS的新療法。
  • Nature:抑制U34-tRNA酶有望治療對靶向療法產生抵抗性的惡性黑色素瘤
    2018年6月29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比利時列日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新的治療對已對靶向療法產生抵抗性的惡性黑色素瘤的機會。他們揭示出惡性黑色素瘤細胞能夠重編程它們的蛋白合成機制,並且在產生抵抗性期間對一個新的修飾tRNA的酶家族上癮。
  • 抗癌靶向藥糖尿病創新中藥相繼上市,我國自研原創新藥碩果頻出
    1999年立項研發,2010年聯合五和博澳啟動臨床試驗,今年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糖尿病創新中藥桑枝總生物鹼片成為10年來國內首個獲批的降糖新藥,也是全球唯一植物組分的降血糖藥。從2006年立項,到今年III期研究結果出爐,神經內分泌瘤新靶向藥索凡替尼14年研發路不僅填補了中國抗癌創新藥的一段空白,也開始讓中國藥物研發從追隨向彎道超車轉變。這些厚積薄發,使今年成了我國自研原創新藥碩果頻出的一年。記者昨天相繼從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藥物所以及和黃中國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獲悉了相關信息。
  • 2020版國家醫保目錄公布 14款抗癌新藥預計明年為患者節省30億元
    此外,諾華腫瘤(中國)旗下用於治療黑色素瘤藥物泰菲樂®(甲磺酸達拉非尼膠囊)聯合邁吉寧®(曲美替尼片)雙靶組合產品此次也通過了國家醫保談判,正式納入2020年國家醫保目錄。我國有25%左右的黑色素瘤患者是由於BRAF V600基因突變導致。對有BRAF基因突變的患者來說,使用一種靶向藥的有效率能到50%,而雙靶聯合有效率將近70%。
  • 納米脂質體攜帶特效藥可靶向殺滅黑色素瘤細胞
    核心提示: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納米顆粒,其可以將治療黑色素瘤的藥物直接運輸到癌症患處。藥物可以被包裝裝載於脂質球中,這種脂質球明顯小於頭髮的寬度,這就可以使得脂質球溶解於血流中從而抑制副作用的產生。包含藥物的納米顆粒隨後會隨著血流運輸至腫瘤患處,在腫瘤患處不斷積累並且釋放藥物殺滅癌細胞。
  • ...膜黑色素瘤進軍_葡萄膜黑色素瘤_納武利尤單抗_伊匹木單抗_醫脈通
    前言:葡萄膜黑色素瘤是黑色素瘤中一種罕見類型,對於轉移性的葡萄膜黑色素瘤至今尚無標準治療方案,免疫單藥對其療效甚微。近期JCO報導一項單臂的II期研究,探索了免疫雙藥是否可帶來療效的改善。葡萄膜黑色素瘤是最常見的成人原發性眼內惡性腫瘤,約佔每年確診的黑色素瘤總數的5%左右。
  • 重磅| 罕見病遺傳密碼再獲破譯!北京協和醫院心內科荊志成教授團隊...
    北京協和醫院心內科荊志成教授團隊發現罕見病特發性肺動脈高壓(IPAH)的全新疾病基因前列腺素合成酶(PTGIS),該基因的罕見變異可解釋6.1%的IPAH患者病因。研究同時發現,攜帶PTGIS罕見變異的患者對前列環素類藥物治療更為敏感,或可為臨床精準用藥提供指導。
  • 胃腸道間質瘤(GIST)靶向新藥!
    胃腸道間質瘤(GIST)靶向新藥!avapritinib將於9月在歐盟獲批,已提交中國上市申請!來源:麻省醫療國際在中國,每年約有 2~3 萬患者被確診為胃腸道間質瘤(GIST)。GIST 是一種罕見腫瘤,約佔所有胃腸道惡性腫瘤的 0.1%~3%,以胃和小腸最為常見。
  • 湘雅醫院皮膚科陳翔教授、劉洪教授團隊在《Cancer Cell》發表研究...
    湘雅醫院皮膚科黑素瘤團隊查房合影。劉洪教授和匡欣薇博士後為共同第一作者;陳翔教授和劉洪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該研究首次揭示了腺苷信號通路ADORA1-ATF3軸調控腫瘤PD-L1的分子機制;提出了ADORA1靶向拮抗劑聯合PD-1阻斷劑有效治療黑色素瘤的新策略;並鑑定出了預測PD-1阻斷劑治療效果的可靠篩選方法。據悉,這一原創性研究成果對於黑素瘤等腫瘤患者的診療具有深遠的指導意義。
  • 出國看病科普:惡性兒科黑色素瘤的多樣化表現形式
    兒童和青少年的惡性黑色素瘤很少見,但診斷起來很困難,主要在於致命疾病可以以多種不同表現方式表現出來。麻省總醫院(MGH)和波士頓哈佛大學皮膚科的Elena B.
  • Cell:黑色素瘤的異質性阻礙了有效的免疫反應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和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在黑色素瘤中,如果腫瘤中的細胞能夠分化為更加多樣化的亞型,那麼它就不太可能受到免疫系統的影響,這就降低了免疫療法發揮療效的機會。這些研究結果可能為設計針對癌症患者的個性化治療方案提供了更好的工具,並且為研發抗癌疫苗指明了新的途徑。
  • Tebentafusp在轉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中顯示出活性
    Tebentafusp是一種新型雙特異性分子,由親和力增強的T細胞受體與抗CD3效應因子融合而成,可以引導T細胞靶向gp100陽性細胞。根據在歐洲醫學腫瘤學會(ESMO) 2020年免疫腫瘤學虛擬大會(Abstract 64MO)上發表的2期研究結果,Tebentafusp在轉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中顯示出臨床益處,包括目標病灶減少。 研究人員注意到,gp100在黑色素細胞和黑色素瘤細胞中高度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