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文化正在變成一種視覺文化,而不是一種印刷文化,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
——丹尼爾.貝爾
文章:田藝苗的田 | 圖:BAIDU
編輯 | 田藝苗的田
1.席勒
紀錄片《 死神和少女 》
2.原人繪譯·盧西安•弗洛伊德
全景式紀錄片《Painted Life.畫意人生》
這部紀錄片探索並記錄了盧西安•弗洛伊德(Lucian Freud)離世前最後的創作場景並系統地講述了其一生。在其去世前不久,他全力支持了這部由他的助手戴維·道森策劃並參與製作的紀錄片。這也是他在世時被記錄的最後一部紀錄片。
3.中字高清
紀錄片《格哈德·裡希特的繪畫》
作為德國戰後藝術家,裡希特的創作生涯超過六十年,成長在最動蕩最大轉變的時代,經歷過二戰及冷戰,社會主義及資本主義,傳統技術與科技爆發,涉獵過多個不同的風格及藝術時期,也遊走在自然主義與抽象主義之間。出名不喜歡鏡頭的他,鮮有接受紀錄片邀請,罕有地在鏡頭面前創作,與友人私密對話。紀錄片更加入了不少從未曝光的檔案資料。
4.原人繪譯·愛麗絲•尼爾
紀錄片《化身博士》
愛麗絲•尼爾(Alice Neel,1900-1984)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美國畫家之一。她也是女性藝術家中的先驅,是一位描繪人物、風景和靜物的畫家。尼爾並不緊跟時尚,也不對先鋒運動亦步亦趨。有感於北歐和斯堪地那維亞地區的表現主義氣質和西班牙繪畫中的黑暗藝術氣息,她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畫風和具有鮮明個性的視角。
5.原人繪譯·安東尼·葛姆雷
紀錄片《作為人類. Being Human》
在超過40年的藝術生涯中,安東尼•葛姆雷一直通過雕塑藝術研究人類的存在。本片,他詳述了兒童時期接受的嚴格天主教教育和之後在印度尋找頓悟的旅程,如何讓他決定成為一名雕塑家。「如果你在成長階段是一名天主教徒,即使脫離了天主教本身,天主教也會影響你的一生。為了取代天主教的信仰而建立起新的系統,會成為畢生的事業。」
6.基弗丨紀錄片
《 Over Your Cities Grass Will Grow.故城草木深 》
荷蘭女導演索菲婭的這部迷人的紀錄片提供了進入著名的藝術家安塞姆·基弗的創作過程和一個親密接觸觀察他的機會。
7.安東尼奧·洛佩茲
紀錄片《溫勃樹陽光》
紀錄片《溫勃樹陽光》(又名《光之夢》)是1992年西班牙導演Victor Erice的作品,影片於當年獲坎城獲評委會獎。影片超越了傳統意義的紀錄片,它專注於畫家安東尼奧·洛佩茲花費數月時間,在自家後院畫一顆樹的經歷。中間穿插了對他朋友、妻子、崇拜者的採訪,尤其是同時在他家施工的一些工人跟他的創作形成有趣的對比。一棵樹,一個人,一幅作品,整部影片就是在闡述這個關係,它們互相依存,但又有各自的生命,只是在這部片裡,它們結合到了一起。
8.阿歷克斯·卡茨
五小時幕後創作記錄《January III》
亞歷克斯•卡茨(Alex Katz)每創作一幅大型的、標誌性的繪畫,都是一次全神貫注的行動,一場吸收了他多年繪畫、草圖、寫生稿和完整作品經驗的表演,當他把形象的骨架置於畫布之上時,這還是一幅大的炭筆漫畫。
9.馬琳·杜馬斯
紀錄電影《Miss Interpreted, Marlene Dumas》(英字)
出生於南非開普敦的馬琳·杜馬斯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當代藝術家之一。在她的畫中,通常是真人大小的,她描繪了與情感搏鬥的人物。藝術與女性美、藝術與色情、女性模特與藝術模特的關係,一直是馬琳·大仲馬的永恆主題。紀錄片《演繹小姐》講述了藝術家在準備展覽期間的6個月時間裡的活動,讓我們深入了解她的作品和想法。
10.柯克西卡
紀錄片《風之新娘》
奧斯卡·柯克西卡(Oskar Kokoschka,1886-1980)作為畫家度過了極其漫長和波瀾壯闊的一生。他是表現主義的先驅,注重追求情感表現效果和心裡洞察刻畫,早期受到克裡姆特影響,是維也納分離派的一位代表人物。1886年出生於奧地利的波克廊,第一次世界大戰入伍參戰,曾多次受傷,並遭到拘禁。生活動蕩及自己情感上的挫折,都給他的人生和作品帶來了直接的影響。柯克西卡的作品用強烈而奔放的筆觸、跳躍的色彩以及誇張的造型來表現內心強烈情感,在創作中經常借用寓言古代神話等文學形象以隱喻和意象化的象徵風格表現對社會和歷史的批判和反思。
11.巴爾蒂斯
紀錄片《Balthus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 》
巴爾蒂斯(Balthus,1908年2月29日-2001年2月18日),波蘭裔法國具象派畫家。其作品既廣受推崇,又極富爭議,那些描繪青春期少年的作品尤為有名。在現代藝術激烈變革的時代,巴爾蒂斯卻是一位具有古典主義情結的畫家,鍾情於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構圖嚴謹,畫面寧靜而抒情。紀錄電影《Balthus 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在瑞士,義大利,法國和英格蘭的摩爾拍攝時間超過16個月。影片突出了畫家的複雜的創作過程並塑造了一個秘密且有爭議的藝術家的心理肖像。影片中出現了畫家瑞士山村住處生活的珍貴鏡頭以及許多未發表的資料。
12.弗朗西斯 · 培根
紀錄片《 男人與競技場 》
13.安德魯 · 懷斯
紀錄片《 Michael Palin in Wyeth s World 》
14.大地藝術家 安迪 · 高茲沃斯
紀錄片《河流與潮汐 》
英國藝術家安迪.高茲沃斯(Andy Goldsworthy)的故事。安迪就直截了當的告訴我們,他想要處理的不僅是空間概念中存在的河流形象,同時也想把時間的意涵加入,讓河真正在流動,反應出「河流」的本質。實際上在他的藝術作品中,「時間」可以說是是橫貫一切作品的主軸,而反應自然表象下的本質則是一貫的主題,所以他處理的題材,不僅止於河流,也擴及到在時間河流(the river of time)影響下的一切。安迪習慣將自己對周遭事物,不論是人、土地或景觀的了解,轉化成藝術作品。從他取法自然,取材於自然,最後也回歸自然的整個創作過程,確實是相當「環境正確」的,是人與環境對話之後具體而美好的呈現。
原標題:《14位重量級藝術家紀錄片整理(附連接)》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