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道菜所選用的食材就是香豬,重量約5--6公斤,過大或過小都不適合製作,這是經過無數次試驗總結出來的經驗。選好香豬後,按照正常程序宰殺,下水另外處理,很多經典粵菜都是用下水製作的,例如油泡大腸,及第粥,假燒鵝等。
下一步是醃製,把五香粉,南乳,鹽等,其實各地的配方不盡相同,而且不會輕易外傳,屬於商業秘密。把材料抹勻豬殼後,醃製兩個小時以上,拿專用工具橫直穿好固定,開始燙皮,用70度的熱水,即把水燒開後,加入三份一涼水,淋在豬皮上,直到皮張變硬為止。
趁熱抹乾表面水份,把麥芽糖約100克,加入水中拌勻,加入米醋拌勻。麥芽糖屬於搶火之物,不要加入過多,否則的話易烤焦。把麥芽糖漿掃上豬皮之後,掃的時候一定要均勻,這樣顏色才能統一,不會影響賣相。
接下來是晾乾,約兩三個小時後,表面看上去糖漿己經凝固,摸上去不太粘手,放入爐子裡烤,這個時候考驗的是體力,要不停轉動烤杆,使豬只均勻受熱,期間還要在豬皮上扎無數個小孔,復烤時爆成荔枝花,好看又好吃,很多食客就是衝著燒豬皮的酥脆來的。
大約一個小時後烤好,刷上一層生油即可。烤好的乳豬最好趁新鮮,立即品嘗。時間長了,豬皮會回潮變韌,咬不動。由於嶺南地區溼氣重,所有燒烤,炸制的美食都會出現這一現象,補救方法是復烤,復炸。
現在技術進步了,很多燒臘檔都備有微波爐,斬好料後檔主都會把美食,放入微波爐裡加熱,力求保持皮張酥脆。小廚家旁邊就開有一家燒臘檔,和檔主混熟後經常搭注他幫烤點私貨,就是把排骨,雞鴨等醃製好後,託檔主代加工,而他堅決不收加工費。
小廚覺得不好意思,後來乾脆不搭注了,而是直接光顧他家的燒臘。這檔主極牛,在別人推出多個品種,擴大經營範圍的時候,他家反而縮減陣營,僅經營燒鵝,叉燒兩個品種,更絕的是店面也不租了,推著三輪車流動經營。
每天下午四點,雷打不動地出現在農貿市場的一角,熟客們早已經排起了長長的隊伍,這要講究點運氣,小廚就試過剛論到自己,五花叉燒沒了,只好選純瘦肉的。現在燒鵝也改良為燒鴨。
皆因小廚家鄉的人,生活水平高了,買菜開始選擇多品種,斬料時就只買鴨子的四分之一,其他滷菜也是,份量少而品種多,很多朋友請客就是如此操作,十多個菜品逛一圈市場就有啦,自己炒個青菜,煮個湯就可以開吃。
還有神級操作的,例如老友記青青,除了上述操作外,還上陣了一次性碗筷。姑精們吃完撒退,青青把一次性桌布一包往垃圾桶一扔,省了極多功夫,只拖地板就可以了,省時省力。
免責聲明:圖片來自網絡,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