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ATP酶伴護蛋白Get3的晶體結構被確定

2021-01-08 生物谷

尾錨定蛋白(TA蛋白)在幾乎每種細胞膜中調控重要生物化學過程。它們是整體性的膜蛋白,含有一個胞質溶解性N-端區域,該區域被一個跨膜區域錨定在細胞膜上。最近的研究表明,TA蛋白向內質網的定位由胞質溶解性ATP酶伴護蛋白Get3調控。

現在,Get3的晶體結構已以一種「開放的」無核苷酸形式和一種「封閉的」與核苷酸相結合的形式被確定。從開放向封閉的轉變導致一個較大的構形變化,露出一個疏水溝,該疏水溝之大足以容納TA基質。這些結果讓我們對TA蛋白由核苷酸調控的結合及釋放有了一個機制上的認識。(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原始出處:

Nature 461, 361-366 (17 September 2009) | doi:10.1038/nature08319

The structural basis of tail-anchored membrane protein recognition by Get3

Agnieszka Mateja1, Anna Szlachcic1,3, Maureen E. Downing1, Malgorzata Dobosz1,4, Malaiyalam Mariappan2, Ramanujan S. Hegde2 & Robert J. Keenan1

1 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 Molecular Biology,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Gordon Center for Integrative Science, Room W238, 929 East 57th Street, Chicago, Illinois 60637, USA
2 Cell Biology and Metabolism Program, Eunice Kennedy Shriver 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Room 101, Building 18T, 18 Library Drive, Bethesda, Maryland 20892, USA
3 Department of Protein Engineering, Faculty of Bio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Wroclaw, Tamka 2, 50-137 Wroclaw, Poland
4 Faculty of Chemistry, Jagiellonian University, Ingardena 3, 30-060 Krakow, Poland

Targeting of newly synthesized membrane proteins to the endoplasmic reticulum is an essential cellular process. Most membrane proteins are recognized and targeted co-translationally by the 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 However, nearly 5% of membrane proteins are 'tail-anchored' by a single carboxy-terminal transmembrane domain that cannot access the co-translational pathway. Instead, tail-anchored proteins are targeted post-translationally by a conserved ATPase termed Get3. The mechanistic basis for tail-anchored protein recognition or targeting by Get3 is not known. Here we present crystal structures of yeast Get3 in 'open' (nucleotide-free) and 'closed' (ADPAlF4 --bound) dimer states. In the closed state, the dimer interface of Get3 contains an enormous hydrophobic groove implicated by mutational analyses in tail-anchored protein binding. In the open state, Get3 undergoes a striking rearrangement that disrupts the groove and shields its hydrophobic surfaces. These data provide a molecular mechanism for nucleotide-regulated binding and release of tail-anchored proteins during their membrane targeting by Get3.

相關焦點

  • Nature:卵膜蛋白ZP3的ZP-N區域的晶體結構已被確定
    專題:Nature報導哺乳動物受精過程(遵循兩個物種都必需有特異性、且一個精子對一個卵子的準則)的第一步是,包裹卵子的膜(稱之為卵膜)中的外殼蛋白與精子之間的識別。小鼠卵膜蛋白ZP3是精子的主要受體,而且其最保守區域(ZP-N)也見於具有一系列生物功能的數百種不同細胞外蛋白中。現在,ZP3的ZP-N區域的晶體結構已被確定。ZP-N採取一個免疫球蛋白一樣的摺疊方式,但與其他免疫球蛋白區域幾乎沒有相似之處,這使其成為這一超級家族的一個新亞型。
  • Nature:線粒體tRNA合成酶與核酶複合體的晶體結構
    在現代生物學中,蛋白已經成為細胞中完成酶催化作用的主要角色,而核酸則仍舊扮演攜帶遺傳信息的角色。然而,在細胞內,仍然有RNA世界的遺蹟。其中一個遺蹟就是線粒體tyrosyl-tRNA合成酶CYT-18,它來自真菌鏈孢黴,也與一種group  I  intron核酶結合,並且幫助進行剪接。現在,這一蛋白/核酶複合體的晶體結構已被確定。
  • Nature :能被大腸桿菌轉位的一種蛋白的結構被確定
    大腸桿菌的致病菌種將很多蛋白轉位進宿主細胞中,以促進其毒性。這些蛋白中的其中一個(來自大腸桿菌O157:H7的EspG)的結構,已在與兩個宿主酶形成的一個複合物中被確定,其機制也已被弄清。這些結構揭示了EspG是怎樣通過在膜細胞器上的囊泡萌芽反應期間有針對性地識別宿主ARF6酶的與GTP結合的活性狀態來破壞內膜運輸通道的。
  • Nature:鉀離子運輸蛋白TrkH晶體結構
    在細菌、酵母和植物中,鉀離子吸收是由一個超級家族的運輸蛋白「SKT蛋白」實現的。這些蛋白被認為是從簡單的鉀通道形成的,但是鉀離子選擇性和運輸的機制卻不清楚。現在,一種細菌SKT蛋白(來自「副溶血性弧菌」的TrkH鉀運輸蛋白)的晶體結構已被確定。它的選擇性過濾器與鉀離子通道中的擇性過濾器相似,但較短。
  • Nature:逆轉錄病毒整合酶的晶體結構
    逆轉錄病毒的整合酶蛋白如HIV-1催化病毒基因組向宿主基因組中的插入,在那裡病毒能夠在一個細胞中無限期地長久存在。因為整合是病毒複製的關鍵,所以整合酶一直是藥物開發的一個目標,而幾種抑制藥物(包括raltegravir 和 elvitegravir)則被用於治療或進行臨床試驗。尋找新的抗逆轉錄病毒藥物的工作一直受阻於缺乏在基質DNA上的整合酶複合物(或稱整合體)的結構。現在,來自非致病逆轉錄病毒(被稱為「泡沫病毒原型」)的全長度逆轉錄病毒整合酶的晶體結構,已在與其同類病毒DNA形成的複合物中被確定。
  • Nature:RNA聚合酶Pol II/TFIIB複合物的晶體結構
    專題:Nature報導RNA聚合酶-II(Pol II)是在基因轉錄中起中心作用的酶,在真核細胞中製造所有的信使RNA。蛋白編碼基因的轉錄是由Pol II和包括TFIIB在內的一般性轉錄因子所形成的一個複合物啟動的。Kostrewa等人確定了Pol II/TFIIB複合物的完整晶體結構。
  • Nature Plants | 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所王剛剛課題組解析第一個植物漆酶的晶體結構
    該研究解析了第一個植物漆酶的晶體結構。 漆酶於1883年最早發現於日本漆樹中, 隨後發現在真菌、細菌和昆蟲中也存在漆酶。雖然植物漆酶在木質纖維素合成以及抵抗生物和非生物脅迫等生理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但植物漆酶的結構和作用機理一直未知。
  •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病毒聚合酶L蛋白冷凍電鏡結構研究獲進展
    SFTSV屬於布尼亞病毒目(Bunyavirales)白纖病毒科(Phenuiviridae)班陽病毒屬(Banyangvirus),是一種分節段的負鏈RNA病毒,其基因組包含L、M、S三個節段,分別編碼RNA聚合酶、糖蛋白、核蛋白及非結構蛋白。迄今為止,對SFTSV的感染、轉錄、複製機制的了解並不十分清楚。RNA聚合酶是病毒生命周期的關鍵蛋白,主要行使基因組轉錄和複製的功能。
  • Nature、Science和Cell三大期刊低溫電鏡解析蛋白結構重大研究
    結構生物學領域有一條不成文的觀點:結構決定功能。只有知道生物分子的原子排布,科學家們才能了解這個蛋白的功能。幾十年來,分析蛋白結構有一個無冕之王——X射線晶體衍射。在X射線晶體衍射中,科學家們讓蛋白結晶,然後利用X射線照射,隨後根據X射線的衍射來重建蛋白的結構。
  • ATP合成酶:宏偉的分子機器—大師的傑作
    用這些技術建立的蛋白圖像存放於多個網站上,例如Protein Data Bank(蛋白資料庫)。 Stock, D., Leslie, A., Walker, J., Molecular architecture of the rotary motor in ATP synthase, Science 286(5445):1700–1705, 1999.
  • Nature突破!中國農科院研究人員解析葉綠素合成關鍵酶原葉綠素酸酯氧化還原酶的三維晶體結構!
    該研究首次解析了葉綠素生物合成關鍵酶--光依賴型原葉綠素酸酯氧化還原酶(LPOR)的三維晶體結構,揭開了光合作用終極能量來源的生物學轉化「閥門」真實結構,闡明了光碟機動酶的結構學基礎和光依賴型還原酶的動力學機制。
  • Nature:同聚環ATP酶協調ATP水解及機制功能的方式
    專題:Nature報導同聚環ATP酶見於所有生命形式中,參與很多過程,如染色體分離、蛋白解摺疊和ATP合成。這種引人注目的功能多樣性是由一個高度保留的結構核產生的,該結構核負責ATP的結合和水解。但這些酶是怎樣協調ATP水解及機制功能的卻基本不清楚。
  • Nature:線粒體融合關鍵蛋白Mfn1結構被破解,揭開數十年謎題
    Mfn栓連線粒體外膜的見解最先來自於Mfn1 C末端HR2的晶體結構。結構顯示這一區域與另一個HR2二聚化形成一個反平行的兩股螺旋(coiled coil)。所以,HR2對於膜融合之前的線粒體栓連是必需的。儘管如此,Mfn介導外膜融合的具體機制仍然不是很清楚,只是知道融合過程依賴於Mfn GTP酶結構域對GTP酶的水解過程。其中,最根本的原因還是缺少Mfn的高解析度三維結構。
  • 研究解析UHRF1蛋白晶體結構
    近日來自復旦大學、美國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清華大學、新興企業星座製藥(Constellation Pharmaceuticals)公司、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解析了一個甲基化關鍵蛋白UHRF1的晶體結構及功能機制。這一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著名國際期刊《細胞》(Cell)雜誌旗下的子刊《分子細胞》(Molecular cell)雜誌上。
  • Nature:解析出細胞色素氧化酶caa3晶體結構
    都柏林聖三一學院研究人員確定了這種蛋白的晶體結構,就可以在分子水平上解釋一種特別複雜的蛋白機器(protein machine)在能量產生和儲存過程中如何工作。ATP是細胞的能量貨幣,能被用來維持細胞生存、生長和複製。
  • 低溫電鏡解析蛋白結構十大進展
    結構生物學領域有一條不成文的觀點:結構決定功能。只有知道生物分子的原子排布,科學家們才能了解這個蛋白的功能。幾十年來,分析蛋白結構有一個無冕之王——X射線晶體衍射。在X射線晶體衍射中,科學家們讓蛋白結晶,然後利用X射線照射,隨後根據X射線的衍射來重建蛋白的結構。
  • ...疾病相關的重要蛋白Aprataxin同源物Hnt3與DNA複合物的晶體結構...
    Hnt3與雙鏈DNA和AMP複合物的晶體結構近日,國際著名期刊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王大成院士研究組和江濤研究組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
  • 上海光源用戶在《自然》發表兩項蛋白晶體結構研究成果
    它與人的GLUT1-4蛋白有著高達50%的序列相似性,進化上高度保守。利用上海光源生物大分子晶體學線站,顏寧研究組獲得了XylE與其兩個抑制劑的複合體結構,加上使用日本SPring-8光源獲得的XylE與底物D-木糖的複合物結構,共得到了三個複合物結構。XylE蛋白的三維晶體結構呈現出典型的MFS家族摺疊方式——由12個跨膜螺旋組成N端和C端兩個以假兩次軸對稱的結構域。
  • 研究解析酵母Shu蛋白晶體結構
    酵母的Shu蛋白複合物,是由Shu1、Shu2、Psy3和Csm2幾種蛋白組成,它通過偶聯複製後修復與同源重組,維持了基因組的穩定性。
  • 如何選擇蛋白晶體結構
    在使用殷賦雲計算平臺的時候,有不少用戶對於如何選擇蛋白晶體結構存在疑問。本篇就這個話題做一些經驗分享。任何標準都有一個適用範圍。我們在這裡只討論用於分子對接的蛋白晶體結構的選擇原則和方法。1. 確定蛋白種屬在實驗當中,研究人員通常使用動物模型(如小鼠)來研究人源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