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RNA聚合酶Pol II/TFIIB複合物的晶體結構

2021-01-08 生物谷

專題:Nature報導

RNA聚合酶-II(Pol II)是在基因轉錄中起中心作用的酶,在真核細胞中製造所有的信使RNA。蛋白編碼基因的轉錄是由Pol II和包括TFIIB在內的一般性轉錄因子所形成的一個複合物啟動的。

Kostrewa等人確定了Pol II/TFIIB複合物的完整晶體結構。該結構及互補功能數據表明,轉錄的啟動有一個由6個步驟構成的機制,包括當轉錄開始點被定位後所觸發的向RNA伸長的過渡。(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原始出處:

Nature 462, 323-330 (19 November 2009) | doi:10.1038/nature08548

RNA polymerase II–TFIIB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transcription initiationnear-final version

Dirk Kostrewa1,3, Mirijam E. Zeller2,3, Karim-Jean Armache1,3,4, Martin Seizl1, Kristin Leike1, Michael Thomm2 & Patrick Cramer1

1 Gene Center Munich and Center for Integrated Protein Science Munich (CIPSM), Department of Chemistry and Biochemistry, Ludwig-Maximilians-Universit?t München, Feodor-Lynen-Strasse 25, 81377 Munich, Germany
2 Institut für Biochemie, Genetik und Mikrobiologie, Universit?t Regensburg, Universit?tsstrasse 31, 93053 Regensburg, Germany
3 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is work.
4 Present address: Department of Molecular Biology,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and Department of Genetics, Harvard Medical School, Boston, Massachusetts 02114, USA.
5 Correspondence to: Patrick Cramer1 Correspondence and requests for materials should be addressed to P.C.

To initiate gene transcription, RNA polymerase II (Pol II) requires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IIB (B). Here we present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complete Pol II–B complex at 4.3 ? resolution, and complementary functional dat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e mechanism of transcription initiation, including the transition to RNA elongation. Promoter DNA is positioned over the Pol II active centre cleft with the 'B-core' domain that binds the wall at the end of the cleft. DNA is then opened with the help of the 'B-linker' that binds the Pol II rudder and clamp coiled-coil at the edge of the cleft. The DNA template strand slips into the cleft and is scanned for the transcription start site with the help of the 'B-reader' that approaches the active site. Synthesis of the RNA chain and rewinding of upstream DNA displace the B-reader and B-linker, respectively, to trigger B release and elongation complex formation.

相關焦點

  • Nature:針對RNA轉錄和剪接的新觀點!磷酸化調節著RNA聚合酶II對不...
    如今,我們為這一思考添加了一個關鍵的新層,這增強了我們對剪接和主要的轉錄複合物RNA聚合酶II的理解。」Young的實驗室一直處於研究凝聚物形成方式和時間以及它們在基因調控中的功能的最前沿。首先,產生RNA所需的所有分子機器,包括稱為RNA聚合酶II的大型蛋白複合物,在給定基因上進行組裝。隨後,對RNA聚合酶II的特定化學修飾允許它開始將DNA轉錄成RNA。這種從所謂的轉錄起始轉變為活躍轉錄的過程還涉及另一個重要的分子轉變:隨著RNA分子開始延長,剪接複合物(splicing apparatus)也必須介入其中並完成它的工作。
  • RNA的轉錄與RNA聚合酶
    RNA聚合酶I(RNA pol I,RNAP I或RNA pol A)負責轉錄rRNA,但不包括5 S rRNA;RNAP II負責mRNA、大多數的lncRNA和snRNA,以及部分microRNA;RNAP III負責分子較小的RNA,如tRNA、5 S rRNA、U6 snRNA以及部分microRNA。
  • ...CoV-2病毒RNA依賴性RNA聚合酶的三維結構,助力開發新的疫苗和藥物
    這種聚合酶結構域(即RdRp結構域)和NiRAN結構域由一個界面結構域(interface domain, 殘基A250-R365)連接(圖1A和圖1B)。在清晰的低溫電鏡圖的指導下構建出的一個額外的N端β髮夾(D29-K50),插入到由RdRp結構域中的掌狀亞結構域和NiRAN結構域夾持的凹槽中(圖2)。
  • TFⅡD再與RNA聚合酶Ⅱ結合完成轉錄起始複合物的形成
    在原核生物中,當RNA聚合酶的δ亞基發現其識別位點時,全酶就與啟動子的-35區序列結合形成一個封閉的啟動子複合物。由於全酶分子較大,其另一端可在到-10區的序列,在某種作用下,整個酶分子向-10序列轉移並與之牢固結合,在此處發生局部DNA12-17r 的解鏈形成全酶和啟動子的開放性複合物。在開放性啟動子複合物中起始位點和延長位點被相應的核苷酸前體充滿,在RNA聚合酶β亞基催化下形成RNA的第一個磷酸二酸鍵。
  • 研究鑑定一種RNA聚合酶II磷酸酶INTAC
    研究鑑定一種RNA聚合酶II磷酸酶INTAC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9 22:02:56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徐彥輝和陳飛課題合作取得最新進展。
  • 核仁RNA聚合酶II促進核糖體生物發生
    核仁RNA聚合酶II促進核糖體生物發生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16 16:48:37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Karim Mekhail及其研究組發現核仁RNA聚合酶II促進核糖體形成。
  • Nature:逆轉錄病毒整合酶的晶體結構
    逆轉錄病毒的整合酶蛋白如HIV-1催化病毒基因組向宿主基因組中的插入,在那裡病毒能夠在一個細胞中無限期地長久存在。因為整合是病毒複製的關鍵,所以整合酶一直是藥物開發的一個目標,而幾種抑制藥物(包括raltegravir 和 elvitegravir)則被用於治療或進行臨床試驗。尋找新的抗逆轉錄病毒藥物的工作一直受阻於缺乏在基質DNA上的整合酶複合物(或稱整合體)的結構。現在,來自非致病逆轉錄病毒(被稱為「泡沫病毒原型」)的全長度逆轉錄病毒整合酶的晶體結構,已在與其同類病毒DNA形成的複合物中被確定。
  • Nature:C/D RNA蛋白質複合物催化RNA核糖甲基化的結構機理
    2011年1月27日,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葉克窮實驗室在《自然》雜誌發表論文,該論文研究了C/D RNA蛋白質複合物催化RNA核糖甲基化的結構機理。C/D RNA是普遍存在於真核生物和古細菌的一類古老的非編碼RNA,它們主要介導核糖體RNA和剪切體RNA大量特定位點上的核糖甲基化修飾,同時參與真核生物核糖體的裝配。
  • Nature:重大突破!從結構上揭示RNA聚合酶III轉錄起始機制
    圖片來自Nature, doi:10.1038/nature25441。具體而言,這些研究人員以精緻的和前所未有的細節捕捉一種被稱作RNA聚合酶III(PolIII)的分子機器結合到DNA上、將它的兩條鏈分開和準備轉錄DNA密碼時的圖片。PolIII對所有真核生物(包括所有動物和植物)中的細胞是至關重要的。
  • Nature: RNA幹擾複合物的晶體結構
    已知Argonaute蛋白是一種結合RNA的蛋白質,研究人員已經鑑定並分析了酵母Argonaute蛋白的晶體結構。在沉默基因的RNA幹擾(RNAi)通路中,這種Argonaute-RNA複合物起著關鍵作用,描述真核生物Argonaute蛋白分子結構一直是RNA幹擾領域近十年的目標。了解Argonaute晶體結構不僅是理解RNAi生化通路很重要的一步,也是將來許多實驗的依據。在人和其他真核生物中,RNAi通路能通過減少蛋白質的RNA模板來降低細胞內蛋白生產。
  • Nature Catalysis|量化計算結合實驗揭示RNA 聚合酶II催化機理
    [2]而在一些物種中,轉錄因子的刺激並非必需,如釀酒酵母RNA 聚合酶II (Pol II) (Fig.1a)的內在裂解活性已經足以維持細胞的活力。RNA聚合酶利用相同的活性位點進行核苷酸聚合和內在的裂解反應(下簡稱內裂)。
  • 新冠病毒重要藥物靶點-RNA聚合酶精細結構獲解析—新聞—科學網
    近日,「上海科技大學—清華大學抗新冠病毒聯合攻關團隊」率先在國際上成功解析新型冠狀病毒「RdRp(RNA依賴的RNA聚合酶)-nsp7-nsp8複合物」近原子解析度的三維空間結構,揭示了該病毒遺傳物質轉錄複製機器核心「引擎」的結構特徵,為開發針對新冠肺炎的藥物奠定了重要基礎。
  • 施一課題組揭示新冠病毒的核心聚合酶複合物結構和生化特性
    它的結構與SARS-CoV中相對應的結構高度類似,具有典型的RNA依賴的RNA聚合酶的保守基序,並暗示了輔助因子激活的機制。生化研究表明,與SARS-CoV病毒相比,SARS-CoV-2病毒核心聚合酶複合物的活性降低,單個亞基的熱穩定性降低,提示其具有更好的人適應性特徵。由於新病例的迅速增加,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很快引起了全球關注。
  • SARS-CoV-2複製轉錄複合物中解旋酶-聚合酶偶聯的結構基礎
    ., 2019),但人們尚未通過化學方法分離得到其穩定的複合物或表徵其結構,而且解旋酶在SARS-CoV-2複製轉錄中的機械作用仍是未知。在此,我們製備得到了穩定的nsp13:holo-RdRp:RNA複合體(稱為nsp13-複製/轉錄複合體,nsp13-RTC),並通過冷凍電子顯微鏡確定了解析度為3.5Å的結構。
  • Cell:從結構上揭示新冠病毒複製/轉錄複合物中解旋酶-聚合酶偶聯機制
    套式病毒RNA依賴性RNA聚合酶(RdRp,由非結構蛋白12編碼,縮寫為nsp12)在RdRp 全酶(holo-RdRp,包括nsp7/nsp82/nsp12)中發揮作用,合成所有病毒RNA分子。RdRp是瑞德西韋等抗病毒藥物的靶點。
  • 研究揭示細菌RNA聚合酶轉錄起始後期的動態過程
    基因轉錄起始需要RNA聚合酶和轉錄起始因子σ組成複合物,再一起錨定到基因的啟動子區域,解開雙鏈DNA,起始RNA合成。在這個過程中,RNA聚合酶與大約60-bp DNA建立牢固的相互作用,以確保轉錄起始的高效進行。然而,RNAP隨後必須完全掙脫上述相互作用才能啟航完成RNA的延伸,這一過程稱為promoter escape。
  • 中國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聚合酶介導RNA複製的結構基礎
    中國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聚合酶介導RNA複製的結構基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3 21:32:50 上海科技大學饒子和、Quan Wang、中科院武漢病毒所Peng Gong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新冠病毒(SARS-CoV
  • CellReports|施一/高福課題組解析出SARS-CoV-2核心聚合酶複合物的結構
    nsp12-nsp7-nsp8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並發現SARS-CoV-2的這個核心聚合酶複合物與SARS-CoV的相比,酶活性更低,熱穩定性更差。關鍵科學問題SARS-CoV-2聚合酶複合物組分的結構和功能?結果Figure 1. SARS-CoV-2核心聚合酶複合物的總體結構。Figure 2. SARS-CoV-2與SARS-CoV核心聚合酶複合物結構的比較。
  • 武漢病毒所等獲得草魚呼腸孤病毒衣殼內部的核酸和聚合酶複合物結構
    武漢病毒所等獲得草魚呼腸孤病毒衣殼內部的核酸和聚合酶複合物結構 2018-07-09 武漢病毒研究所   該研究利用200kV加速電壓的冷凍電鏡與對稱失配三維重構技術解析了水生呼腸孤病毒/草魚呼腸孤病毒近原子分辨的完整結構,包括病毒顆粒外部雙層二十面體對稱的衣殼和衣殼內部非二十面體對稱的聚合酶、輔助蛋白及病毒核酸結構,精確闡述了聚合酶及其複合物與核酸、衣殼蛋白之間複雜的相互作用及精細的結構信息,研究了該病毒衣殼蛋白通過構象變化來協調聚合酶的複製與轉錄狀態切換的機制
  • 公衛·速遞 | CELL重磅發布:解析新冠病毒RNA聚合酶結構
    來源自 公共衛生信息新冠病毒複製-轉錄複合物中螺旋酶-聚合酶偶聯的結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