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說留學生講話中文帶英文是為了裝,其實這是時代的潮流

2020-12-06 北美諮詢孫老師

Of course 大家都知道,現在很多公司都喜歡用英文名稱呼對方。比如Jerry,Cindy此類比較常見的英文名充斥著每個公司的小圈子。

其實員工起英文名也沒什麼好奇怪的,英文名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HR以及同事們的壓力,因為現在很多人的名字真的很難念。而且一個全用英文名的公司,別人看起來會覺得比一般的公司更高大上,更有國際範。其實你可能不知道,英文日常用處多的公司的確在一定程度上「先進」於一些普通公司。

有的人還說,從一個人的說話方式,甚至可以分析出這個人所在的公司是外企還是國企;更誇張的是,還能區分出這個人的大致月薪水平。

級別 VS Level

比如以前孫老師在民企上班的時候,我的前輩會告訴我,小孫啊,你的級別可能還不需要規劃到這些,好好做事吧。

但是如果是當初在國外,別人一般就會說,Daniel,你需要go up到這個level才可能會接觸到這些,do the best吧。

這就是一種區別吧,當你在職場聽到第二種說法的時候,你的第一反應一般都是,這個人格調有點6哦。

約串 VS Barbecue

這個可能更日常一點吧,畢竟現在大大小小的朋友們都喜歡一起吃去吃串串。

但是這種非常日常的休閒方式反而更容易體現出入職場的菜鳥和一定地位的主管的區別。

比如,小孫啊,公司樓下新開了一家烤串店,最近業績還不錯,今晚一起約個串串吧。

然而一些主管層別的可能會這樣說,如果這個周performance夠了,我們去樓下hold 一個barbecue party吧。

其實擼串本身是一個很接地氣也很活躍氣氛的東西,但是這麼一搞突然覺得要出去吃大餐的即視感。

很多人可能日常會說這個的縮寫BBQ,但是一些「精英們」一定要念出全程Barbecue,才能彰顯自己社會精英的本色。

不知道為什麼,聽起來你就突然覺得很有幹勁了是不是?

跑關係 VS Network

其實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國外,關係戶都是存在的。身在職場中的我們,必不可少的就是拉關係了。

中國人拉關係喜歡在飯桌上,說XXX跟你關係好是我哥們,同學,老朋友等等,非常的赤裸直接。酒場拉關係那是國內最常見的。

可是老外拉關係的場次BIGE就高很多了,他們比較含蓄,一般是某地方舉行一個大型的party,穿上小禮服小西裝。拿著高腳杯,淺淺的沾一下嘴唇,低頭淺笑的找共同話題。一般就差不多喝完了,關係也差不多拉完了。

還有就是如果碰到自己的校友,朋友,老師,一定要表現的異常開心哦。這樣別人會覺得你很親切。

這個拉關係的用語就很直觀了,小孫,你多和XXX拉拉關係,他不是你的XXXX的XXX嗎?這個單子能不能成就看你的了!

Daniel啊,今晚XXXhotel有個酒會,我們的目標客戶都會be present,你去network一下,記得穿上你的suit。一定要gentry一點哦!

關注 VS Follow

這個應該是職場最常見的了,follow是外企從上到下的口談禪了。

小孫,那個案子你跟進關注了嗎?拖了這麼久,怎麼還沒有結果啊,注意效率好不好?

Daniel,你要趕緊follow一下你手上的case啊,BOSS那邊一直在follw me,你就幫help me,不要在讓客戶拖著啦!

不過現在一些高新技術或者前沿產業的公司來說,跟進關注這一類的詞的確out了,follow才是公司之間的主旋律。

其實這種半洋半中的日常已經在職場中非常常見了,社會是這樣進化的,所以不要說別人裝X什麼的,如果你不改變自己,不適應社會,你會慢慢被社會淘汰的。

相關焦點

  • 激怒一個中國留學生有多容易?
    但是,當同一片土地生長的同胞也對我們帶上了有色濾鏡,即使心中默念:「莫生氣莫生氣,人生就像一場戲」,最後也會被氣到心中吐血三升。不得不說,有些人在激怒別人這件事上,簡直天賦異稟……小編今天就替那些被氣到變形的過來人,激情盤點一下那些能氣死留學生的送命題!
  • 有些人總喜歡說中文時候夾英文單詞,你覺得這是出於什麼心態?
    今天在知乎上看到了一個同樣困擾小編已久的話題:為什麼人們越來越喜歡在中文中夾幾個英文單詞?的確,時至今日,英語與我們的生活聯繫的已經越來越緊密,不論是影視節目還是日常生活,已經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在自己說的話中加上幾個單詞,似乎這已經成了一種新的時尚,比如什麼diss、freestyle、feel等等。不過小編還是比較納悶,難道這樣說單純就是為了有範兒?
  • 斯坦福學霸因太凡爾賽被「嘲」上熱搜:留學生中英文夾雜真不是裝
    尤其在回國後,講話中英文夾雜更是會被歸結於不好好說話,甚至裝逼,讓留學黨們不得不在每次開口前要麼深思熟慮地先把英文翻譯成中文,要麼就提前做好給對方認真解釋一番的準備。 在最近熱播的綜藝《令人心動的offer》中,畢業於史丹福大學法律系的王驍,就因為說話中英文夾雜,以及濃濃的凡爾賽味兒,而被嘲上了熱搜。
  • 求求你們了,說中文不要加英文
    不管學生還是上班族,你身邊一定有喜歡這麼說話的人。想好好說話真的很難嗎?為什麼人喜歡中英夾雜著講話?又該怎么正確的看待他們呢?難道中英夾雜真的只是為了zhuangability嗎?中英夾雜,不一定是裝bigger一提起中英夾雜,人人都能想到典型的都市白領式:「我今天買了件超有feel的shirt,又去Starbucks喝了杯Cappuccino」。但其實在很多別的場合,人們也習慣中英夾雜著講話。
  • 神吐槽:老外們的中文十級 全靠撩妹
    我們的中文可是世界上最難的語言之一,比如說「中國隊大勝美國隊」,表示中國隊贏了;「中國隊大敗美國隊」還是中國隊贏了。小夥子我看你撿大便宜了。  我爸爸和幾個同事準備去美國,在超市買隨身帶的東西呢,這時超市裡一個美國人過來用標準的濟南話打招呼,同事們暴汗,聊了一會兒才知道原來這老外是抗戰時期留在中國的美國後裔,同事問他:「那你英語怎麼樣啊?」
  • 如果說中文總要飆幾句English,那...可能會被打死!
    相信大部分留學生都和小編有同樣的感受,在美國待久了,說中文的時候難免會有那麼一兩個詞想不起來怎麼說,於是就變成了一句中文裡夾雜著幾個清新脫俗的英文詞
  • 重塑華東:中文和英文無高低之分,只是個人覺得英文更適合搖滾!
    有些人覺得他很酷,有些人覺得他很裝!所以臧鴻飛截屏了一些節目的彈幕,現場提問:你們為什麼總唱英文歌?華東:我覺得中文和英文沒有高低優劣之分,這只是個人的淺薄見解,個人覺得英文唱更搖滾!他們樂隊剛開始也唱過5首中文歌,華東覺得自己都快放棄當主唱了,因為他覺得唱不出重塑想要的感覺,所以後來就全改成唱英文歌!
  • 如果人類進入宇宙流浪,我希望我們說的是中文,而不是英文
    科學家估算地球人口的承載上限是134億人,雖然還有43.4%的增長空間,但全球每年人口增長接近1億,距離地球承載上限其實只有幾十年的距離。快則2050年,慢則2100年,人類就必須走上太空移民的道路!在座的各位,或許能登上太空移民飛船,走向未知的宇宙深處。
  • ...博主郭傑瑞:我都接受CCTV採訪了 建議中國留學生也多張嘴講英文
    「當我們走出國門時,懂得找差距就是在進步,找感覺,其實是在退步。」郭傑瑞對馬雲的這句話非常認可。當《相對論》記者莊勝春請郭傑瑞為中國年輕人找找差距時,他提出了一點:不要太在乎面子。△視頻丨郭傑瑞:中國留學生不要太在乎面子央視新聞《相對論》:你一開始拍視頻,是因為有中國人對美國有誤解。後來又想把中國真實的情況再拍給美國人看。
  • 黑人留學生微博中文大罵中國媒體 驚呆網友調侃稱其中文八級
    因為他在微博上用一段「霸氣側漏」的流利中文大罵中國「傻逼媒體」,語句中不乏地道的「馬勒戈壁」「草泥馬」等髒字字眼,看得網友們那叫一個目瞪口呆,「這中文比中國人還順溜呢?!」 「什麼破玩意兒的媒體」 這位名叫@boogjohn小覺的網友19日下午在微博上發飆了,微博是這樣說的:「******,偷偷拍了我的照片,沒有經過我同意還登上報紙?
  • 梁文道:北美留學生日報,只是「後真相時代」的產物
    但是這兩套說法在我看來其實都不夠準確。 事實上,《紐約客》當然也有一些採訪結束後就迅速刊發的文章,但它為什麼選擇在這個時候發布這篇文章?毋庸諱言,當然是因為近期國際輿論環境裡大家都分外關注的一個問題。 但是這個問題是否又真的如「北美留學生日報」所說的那樣,是和近期許許多多風波相關?
  • 留學生定居國外,學生們為什麼而學?聽了施一公的講話後,我服了
    在感嘆國家投入巨大的教育經費培養出幾個背棄祖國敗類的同時,有些人也在質疑為什麼我們國家每年會有那麼多學生去海外留學後選擇在國外發展,是國外好就業?還是給的薪水高?難不成國外的月亮比我們的圓?當我聽了施一公的講話後,我服了。「我35歲,拿到分子生物學的終身正教授,普林斯頓大學我是它最年輕的終身教授,你們有誰能做到我這樣的,多驕傲啊!
  • 比亞迪堅持使用國產,按鍵全部用中文做標識,外媒:跟不上潮流
    創立於1995年的比亞迪,經過多年的發展,如今它已經成為中國國產汽車的標杆,並且在新能源汽車這一塊,比亞迪的電池科技可以說走在了世界的最前列,成立公司到成為全球第二大充電電池生產商,它只用了8年的時間。
  • 浙江海洋大學開展來華留學生社會實踐課程
    俄羅斯籍留學生SERGEI LYGIN(中文名梁小飛)、坦尚尼亞籍留學生LAUDEN HAGAI NSOBI(中文名海格)擔任助教,與來自15個不同國家的來華留學生一同開展實地調研。  舟山市位於浙江省東北部的舟山群島,是我國第一個以群島建制的地級市。舟山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為舟山群島新區發展迎來了歷史性機遇。
  • 英文中難念的中文食經
    倒不僅僅因為有些食物在美國見不到,或不為人欣賞,如雞爪、臭豆腐、薺菜(在我鄰居的後園裡,他抗議說這是壓根兒不能吃的雜草)。還因為中國飲食經驗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在英文中是不存在的。先說一說「鮮」字。這算得上是中國美食中至關重要的概念之一。從漢字的結構來看,由「魚」「羊」部首組合而成,在日常生活中卻可用於所有的菜餚。在素餐館裡,人們能給出的最佳評價也是「鮮」。
  • 在外國麻將上的字是中文還是英文?老外說胡了是怎麼說的?
    在我國,如果說到我們的國粹,可能大家想到的會是京劇或者是中國功夫。但是,今天小編想要給大家談談我國的麻將。麻將是我國一種益智類的休閒遊戲,能很好的開發腦部,鍛鍊人們的各方面的能力。有的人還說,常打麻將能預防老年痴呆,看來,打麻將的好處還不少呢。在中國,每個地區的麻將玩法都不一樣,有的複雜有的非常簡單,所以很多人在平常休閒時,都喜歡打麻將來放鬆身心。
  • 我們經常說「你這個人有毒」英文咋說?和中文一樣哦!
    雖然不同國家的人說著不一樣的語言,但是很多時候思想是共通的,表達是相似的。就比如說本期我們要學的「你這個人有毒」。當然我們說到「你這個人有毒」,並不是說這個人帶毒,又不是什麼武俠小說。當我們說「你這個人有毒」表示的是,這個人的個性有點奇葩,特別的陰鬱消極,和他在一起,整個人的正能量都被拉掉了。在英文中也有一個完完全全一模一樣的表達,這個時候會用到一個單詞叫toxic。
  • 這些動漫的中文名你們都知道嗎?當初因為太羞恥,而改為了英文
    日本可以說是目前動漫產業最鼎盛的國家了,每年都會產出幾百部日漫作品,而這些動漫的名字也都各有其特色,有的好聽,有的特別繞口,當然也有那種讓人感覺很羞恥的。這次就是要來和大家聊聊有些動漫由於中文名太過於羞恥了,最後只能採用英文名了。
  • 散裝中文什麼意思什麼梗? 一頭霧水的你進來漲漲姿勢
    散裝中文什麼意思什麼梗? 一頭霧水的你進來漲漲姿勢時間:2020-04-14 19:18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散裝中文什麼意思什麼梗? 一頭霧水的你進來漲漲姿勢 指的是由於長期身處海外,浸潤在英語環境中,留學生群體說話常常要夾雜英文,這是雙語者的正常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