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4 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語音播報
牙形類是二疊紀的重要化石門類之一,目前二疊紀所有界線層型(GSSP)均是依據或計劃依據牙形類物種的首現為定義,因此,二疊紀牙形類的研究是二疊紀地層劃分和對比的基礎。
近期,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袁東勳及研究員張以春、張華、祁玉平和王玥等,與南京大學、加拿大卡爾加裡大學、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聖安東尼奧分校、麻省理工學院和緬甸東枝大學等的科研人員合作,對我國華南、美國德克薩斯和緬甸克倫邦等地區的二疊紀牙形類進行了綜合研究,獲得系列研究結果,分別發表在Earth-Science Reviews、Newsletters on Stratigraphy和Palaeogeography、Palaeoclimatology、Palaeoecology等國際地學類期刊上。
綜合地層對比研究:我國華南和美國德克薩斯是已知的全球二疊紀中期地層發育最完整的地區,但分別位於泛大陸的東西兩側。受該時期生物古地理區系的影響,難以精確對比傳統門類菊石和蜓類等,牙形類是當前二疊紀中期生物地層洲際對比的主要手段。該研究基於華南和北美典型地區高解析度的牙形類生物地層學,並結合菊石、蜓類、鋯石U-Pb年齡、旋迴地層學、全巖碳、鍶和牙形類氧同位素等進行對比研究,建立了兩個地區綜合地層的對比框架,並在此新框架的基礎上,約束和討論了二疊紀中期的多個重大環境背景事件。
GSSP研究:二疊系瓜德魯普統的3個GSSPs建立在美國德克薩斯地區,但正式的研究成果尚未發表,這阻礙了全球瓜德魯普統的劃分和國際對比。研究人員通過探索沃德階底界GSSP剖面發現,界線標誌種Jinogondolella aserrata兩種形態的首現層位均低於界線層位,且應用的地層劃分標準不統一,造成了全球沃德階底界對比不一致的問題。研究人員在中國和加拿大的2家實驗室裡,對界線層位中的大量樣品進行多次處理,但均未獲得任何牙形類標本。結合該剖面多門類化石、火山灰樣品和多種化學地層學等數據,研究人員發現,沃德階底界GSSP存在缺陷,需尋找新的剖面。
生物古地理研究:由於缺乏對牙形類的研究,緬甸東部二疊紀地層的劃分和國際對比相對滯後,難以建立高解析度的地層框架,因此,這也間接制約了該地塊古地理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該研究首次報導了緬甸二疊紀牙形類生物群,解決了研究層段的時代和地層對比問題;根據特殊的牙形類屬種Vjalovognathus等推斷,在烏拉爾世晚期,該研究區域的古地理位置仍鄰近澳大利亞西北緣和拉薩地塊。
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科技部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學考察與研究專項的支持。
論文連結:1、2、3
圖1.華南和北美典型地區瓜德魯普統綜合對比圖
圖2.華南和北美典型地區瓜德魯普世重大生物環境事件對比圖
圖3.北美二疊系沃德階底界GSSP剖面牙形類演化譜系圖
圖4.緬甸東部研究區域二疊紀烏拉爾世晚期牙形類延限和古地理分布圖
牙形類是二疊紀的重要化石門類之一,目前二疊紀所有界線層型(GSSP)均是依據或計劃依據牙形類物種的首現為定義,因此,二疊紀牙形類的研究是二疊紀地層劃分和對比的基礎。
近期,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袁東勳及研究員張以春、張華、祁玉平和王玥等,與南京大學、加拿大卡爾加裡大學、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聖安東尼奧分校、麻省理工學院和緬甸東枝大學等的科研人員合作,對我國華南、美國德克薩斯和緬甸克倫邦等地區的二疊紀牙形類進行了綜合研究,獲得系列研究結果,分別發表在Earth-Science Reviews、Newsletters on Stratigraphy和Palaeogeography、Palaeoclimatology、Palaeoecology等國際地學類期刊上。
綜合地層對比研究:我國華南和美國德克薩斯是已知的全球二疊紀中期地層發育最完整的地區,但分別位於泛大陸的東西兩側。受該時期生物古地理區系的影響,難以精確對比傳統門類菊石和蜓類等,牙形類是當前二疊紀中期生物地層洲際對比的主要手段。該研究基於華南和北美典型地區高解析度的牙形類生物地層學,並結合菊石、蜓類、鋯石U-Pb年齡、旋迴地層學、全巖碳、鍶和牙形類氧同位素等進行對比研究,建立了兩個地區綜合地層的對比框架,並在此新框架的基礎上,約束和討論了二疊紀中期的多個重大環境背景事件。
GSSP研究:二疊系瓜德魯普統的3個GSSPs建立在美國德克薩斯地區,但正式的研究成果尚未發表,這阻礙了全球瓜德魯普統的劃分和國際對比。研究人員通過探索沃德階底界GSSP剖面發現,界線標誌種Jinogondolella aserrata兩種形態的首現層位均低於界線層位,且應用的地層劃分標準不統一,造成了全球沃德階底界對比不一致的問題。研究人員在中國和加拿大的2家實驗室裡,對界線層位中的大量樣品進行多次處理,但均未獲得任何牙形類標本。結合該剖面多門類化石、火山灰樣品和多種化學地層學等數據,研究人員發現,沃德階底界GSSP存在缺陷,需尋找新的剖面。
生物古地理研究:由於缺乏對牙形類的研究,緬甸東部二疊紀地層的劃分和國際對比相對滯後,難以建立高解析度的地層框架,因此,這也間接制約了該地塊古地理演化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該研究首次報導了緬甸二疊紀牙形類生物群,解決了研究層段的時代和地層對比問題;根據特殊的牙形類屬種Vjalovognathus等推斷,在烏拉爾世晚期,該研究區域的古地理位置仍鄰近澳大利亞西北緣和拉薩地塊。
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科技部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學考察與研究專項的支持。
論文連結:1、2、3
圖1.華南和北美典型地區瓜德魯普統綜合對比圖
圖2.華南和北美典型地區瓜德魯普世重大生物環境事件對比圖
圖3.北美二疊系沃德階底界GSSP剖面牙形類演化譜系圖
圖4.緬甸東部研究區域二疊紀烏拉爾世晚期牙形類延限和古地理分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