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P細胞或為胚胎幹細胞—新聞—科學網

2020-11-27 科學網

今年4月,調查委員會宣布STAP細胞醜聞初步結論。

圖片來源:DENNIS NORMILE

雖然一個長時間運行的幹細胞研究慘敗,但日本理化學研究所(RIKEN)另一個調查委員會近日在東京發布了新報告。報告稱,所謂的刺激觸發採集功能(STAP)幹細胞以及可能衍生自這些細胞的嵌合體小鼠和畸胎瘤,「都來源於受汙染的(胚胎幹)細胞培養,這個真相駁斥了兩篇論文的主要結論」。1月29日,這兩篇論文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

該委員會斷定,3個假設的STAP幹細胞系實際可能是3個預先存在的胚胎幹(ES)細胞系。報告總結道:「不可能是被3種不同的ES細胞意外汙染,人們懷疑汙染是人為造成的。」但該委員會並沒有發現人為汙染的決定性證據,或者誰是責任人。「因此,我們無法推斷是否存在學術不端行為。」

但該委員會發現,論文的兩張圖片確實存在偽造等不端行為,它們並沒有實驗數據支撐。該委員會認為兩篇論文的第一作者小保方晴子應為偽造負主要責任。

12月19日,另一個調查小組宣布,即便在小保方晴子的幫助下也未能重複STAP幹細胞研究。同一天,小保方晴子從神戶RIKEN發育生物學中心(CDB)辭職。

論文丑聞曝出後不久,RIKEN發起了一項調查,並在4月份總結稱小保方晴子涉及科研不端行為。《自然》在7月份撤銷了這兩篇論文。但小保方晴子等人依然堅持STAP細胞的真實性。之後,RIKEN決定依照論文中描述的方法重新進行試驗。在中期報告中,調查小組報告未能製作出STAP細胞。同時,該小組邀請小保方晴子參與實驗,以驗證實驗技術是否有細節未出現在發表論文中。

在指責小保方晴子存在學術不端行為的同時,該委員會認為兩位高級研究員負有監管鬆懈的責任。一位是小保方晴子工作的實驗室主任Teruhiko Wakayama;另一位是在論文撰寫中發揮重要作用的Yoshiki Sasai。現供職於山梨大學的Wakayama之前也承認他將因此次醜聞接受紀律處分,而Sasai則在今年8月份自殺身亡。另外,CDB也將被重組。(張章)

《中國科學報》 (2014-12-29 第3版 國際)

 

更多閱讀

 

 

相關焦點

  • 新聞連結:幹細胞、胚胎幹細胞和誘導多功能幹細胞
    新聞連結:幹細胞、胚胎幹細胞和誘導多功能幹細胞 ,首次直接將實驗鼠皮膚細胞轉化為神經細胞,這項成果對理解細胞分化及再生醫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成年生物體內有多種體細胞,例如血液細胞、肌肉細胞、免疫細胞和神經細胞等,它們形態各異,具有不同的功能。幹細胞則是未充分分化、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潛能的細胞。如果把體細胞比喻成具有一技之長的「專門人才」,幹細胞就是尚不具備專門才能,但可以通過學習成才的「潛在人才」,可以分化為多種體細胞,分化一旦完成,其「職業」就確定了。
  • 我國首個胚胎幹細胞產品標準《人胚胎幹細胞》標準發布—新聞...
  • 我國首批備案胚胎幹細胞臨床研究項目啟動—新聞—科學網
    精準手術設備  4月11日,值第21個世界帕金森病日暨帕金森病發現200周年之際,國家衛計委和藥監局首批備案的幹細胞臨床研究「人胚胎幹細胞來源的神經前體細胞治療帕金森病」和「人胚胎幹細胞來源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治療乾性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兩個項目的啟動儀式在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舉行。
  • 我國首個胚胎幹細胞產品標準《人胚胎幹細胞》標準發布
    2月26日,《人胚胎幹細胞》團體標準新聞發布會在北京舉行。
  • Cell:miRNA操控胚胎幹細胞「命運」
    多能胚胎幹細胞(pluripotent embryonic stem cell)來自胚泡(blastocyst)的內細胞群(inner cell mass),它們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能發育成外胚層、中胚層和內胚層。而細胞命運決定(cell-fate decision)的精確控制對於未來多能胚胎幹細胞應用於醫學治療是非常重要的。
  • 科學家揭示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奧秘
    (蛋白質)「Bach1」在調控人胚胎幹細胞自我更新和分化中的重要作用,研究結果對理解幹細胞維持自身特性、胚胎發育早期的形成具有重要啟示,可能為開發幹細胞治療人類疾病的新療法提供新思路。 幹細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能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分化為體內任何種類的細胞。因此,幹細胞在器官再生和細胞替代治療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儘管近年來科學家在幹細胞分化領域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轉錄因子如何調控胚胎早期中胚層和中胚層衍生物(包括心血管系統等)的機制一直沒搞清楚,妨礙了將其分化的細胞安全有效地應用於臨床。
  • 幹細胞療法利用免疫系統修復心臟—新聞—科學網
    針對受損心臟的幹細胞療法在動物身上顯示出了一些短期療效,但在人類身上的效果有限。起初,科學家從理論上推斷,這些益處來自於幹細胞在小鼠體內分化成跳動的心臟細胞,即心肌細胞。但隨後的研究,包括一項由美國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兒童醫院醫學中心心血管生物學研究員Jeffery Molkentin進行的研究表明,這些細胞並沒有發生這種轉化。
  • 打開人類胚胎早期發育的「黑匣子」—新聞—科學網
    12月12日,昆明理工大學靈長類轉化研究院李天晴和季維智團隊與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生殖科合作,宣布開發出一個三維(3D)人囊胚培養體系,並且首次繪製了人原腸前胚胎的發育全景圖,為研究人著床後的早期胚胎發育建立了研究基礎。相關研究成果於當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
  • 科學家解析早期胚胎細胞的「成長之路」—新聞—科學網
    生命個體由受精卵經胚胎發育而來,胚胎中的細胞「世代繁衍」,最終「生成」完整的個體。探尋細胞「家族」的「族譜」,追溯它們在胚胎發育早期的「祖先」,解析他們的「血統」,對於人們了解生命起源,「追蹤」疾病至關重要。 生命作為自然最美的傑作,其誕生過程令人著迷。
  • 人類胚胎幹細胞正重塑生物學概念並開始進入臨床—新聞—科學網
    圖片來源:Gist Croft/Ali Brivanlou/Rockefeller University 1998年,當研究人員最早弄清楚如何獲得人類胚胎幹細胞時,Dieter Egli正要開始念研究生。自此以後的20年裡,這種多產細胞一直伴隨著Egli的職業生涯。
  • 細胞表面力學調控胚胎幹細胞的分化
    細胞表面力學調控胚胎幹細胞的分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9 13:12:01 德國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Alba Diz-Muoz小組發現,細胞表面力學調控胚胎幹細胞的分化
  • 基因編輯可能導致人類胚胎染色體嚴重混亂—新聞—科學網
    編輯人類胚胎來預防遺傳病的安全爭論一直在持續,因為這樣做會對基因組造成永久、可遺傳的改變。「如果把以生殖為目的的人類胚胎基因編輯活動比作是太空飛行,那麼最新的研究相當於把發射臺上未起飛的火箭給炸了。」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基因編輯的Fyodor Urnov說。 2015年,研究人員在實驗室首次使用CRISPR編輯人類胚胎。
  • 全球首例,胚胎幹細胞誘導肝臟細胞移植成功
    胚胎幹細胞技術概述早在1981年,英國劍橋大學遺傳學教授馬丁·埃文斯和馬修·考夫曼就率領團隊建立了小鼠胚胎幹細胞系,1998年,威斯康星大學教授詹姆斯·湯姆森等人成功建立人胚胎幹細胞系。到了2007年,馬丁·埃文斯還和另外兩名科學家因「利用胚胎幹細胞引入特異性基因修飾的原理上的發現」而獲得當年的諾貝爾生物或醫學獎。
  • 新研究將實驗鼠皮膚細胞轉化為胚胎所需的三種幹細胞
    新華社耶路撒冷5月2日電(記者陳文仙 呂迎旭)以色列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細胞-幹細胞》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在動物實驗中成功將皮膚細胞轉化為早期胚胎所需的三種主要幹細胞,即可分化為胚胎、胎盤、臍帶等組織的幹細胞。
  • 研究將實驗鼠皮膚細胞轉化為胚胎所需三種幹細胞
    以色列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美國《細胞-幹細胞》雜誌上報告說,他們在動物實驗中成功將皮膚細胞轉化為早期胚胎所需的三種主要幹細胞,即可分化為胚胎、胎盤、臍帶等組織的幹細胞。研究人員說,這一成果不僅對研究胚胎和胎盤缺陷、解決某些不孕問題等具有重要意義,還意味著將來有可能在沒有精子和卵子的情況下利用人類皮膚細胞培育出完整的人類胚胎。
  • JMCB:利用胚胎幹細胞誘導功能性精子細胞
    馮立新研究員採用的方法可從雄性胚胎幹細胞(XY 染色體)在體外同時生成遊動的精子和卵子。更為重要的是他們的研究進一步闡明了從胚胎幹細胞生成精子和卵子分子機理,是這一領域研究的重大突破。之前,科學家們已經證明了胚胎幹細胞(ESC)能在體外分化出胚性生殖細胞,馮立新研究小組體外誘導分化並不經過類胚體形成,通過利用轉基因技術直接從胚胎幹細胞轉化為生殖細胞。
  • 重複實驗失敗,STAP細胞最終還是死透了
    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的一個團隊(不包括任何STAP細胞原論文的作者)分析了還在發育生物學中心存放的標記為STAP細胞系的基因組。他們發現了多個矛盾的數據實例,認為這是所謂STAP細胞被其他已知細胞型「汙染」的結果。譬如,這些分析表明,所有剩餘的標記為STAP的細胞,在遺傳上都與實驗室裡已經存在的胚胎幹細胞相同。
  • 幹細胞的種類有很多,胚胎幹細胞才是幹細胞中的「王者」
    海外醫療的崛起,紛紛宣傳自己家的最好、最有效,但是幹細胞也是分三六九等的,並不是所有幹細胞作用都一樣,決定這一點的因素有渠道、專利技術等。最底層的幹細胞,是取自動物體內的幹細胞,先不說錢,就是這個渠道也會讓人產生懷疑,動物和人的免疫機制是否一樣,有沒可能存在併發症的風險,如發熱、打嗝等。而且這個渠道可以大量採集,收費肯定會便宜。
  • 未來5年,胚胎幹細胞將會為人類醫學領域引來一場顛覆性革命
    網上流傳了很多關於幹細胞的新聞,大家對於一些正面新聞與負面新聞,無法做出自己的判斷,也不知道這項技術是否可信。之前有一場幹細胞研究探討會,原同濟大學校長、中科院院士裴鋼是這樣說的:「幹細胞這一塊,不做,上海就落後。」作為國內幹細胞領域帶頭人,他還一次次強調,「要拿出傳教的精神來宣傳幹細胞。」
  • 人類胚胎幹細胞移植恢復小鼠記憶能力 —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記者黃辛 通訊員孫國根)近日,復旦大學張素春團隊首次將人類胚胎幹細胞成功轉化成特定的神經細胞,並將轉化後的中間細胞注入到小鼠大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