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培養了七名諾獎得主,自己也被諾獎提名八十餘次,可惜從未圓夢

2021-01-09 戰姬wjl

對每一位科學工作者來說,能夠獲得諾貝爾獎,都是至高無上的榮譽與激勵,然而有這麼一位物理學家,他前後共獲得多達八十餘次提名,卻終與諾貝爾物理獎失之交臂,而他的學生中,則有7名獲得了諾貝爾獎,還不乏各領域的知名人物,他就是德國物理學家,量子力學與原子物理學的,開山鼻祖之一,阿諾爾德,是什麼造就了,他和諾貝爾物理學獎,這樣一種獨特的緣分呢,他的一生又有著怎樣的傳奇經歷呢?

於1868年出生於,東普魯士的柯尼斯堡,後考入柯尼斯堡大學,學習數學和自然科學,並一路讀到博士,在以一篇數學論文完成,在柯尼斯堡大學的學業後,他來到當時的「世界數學中心',哥廷根工作,索未菲成為享譽世界的物理學家,與他前期深厚的數學積累,有著密切聯繫,從1898年到1906年,這近十年的時間裡,索未菲在哥廷根的主要工作,是編輯《數學科學百科全書》的物理卷,在編撰過程中,索末菲將自己所學到的,數學知識和物理進行了連接,並逐步將研究重心轉向物理領域。

開啟了自己學術生涯的新徵程,因為工作的緣故,他時常與當時的物理權威們打交道,並了解到物理領域的前沿信息,和一些尚未解決的重要問題,隨著研究的逐步深入,索未菲在物理領域,取得了越來越多的成果,他也逐步被物理學界所認可,1906年,索末菲接替玻爾茲曼,成為慕尼黑大學理論物理研究所的所長,和理論物理學教授,在這裡,他建立了一所享譽世界的理論物理學院,很長一段時期,德國的實驗物理比理論物理更受重視,地位更高,而索未菲和一些研究者,靠著他們在數學和物理方面的造詣與天賦。

完全將局面翻轉過來,使得理論物理成為了主動者,索末菲最為人們所熟知的成就,要數玻爾-索末菲原子模型,1916年,索末菲對玻爾的理論提出修正,即引入了電子的桐圓軌道,在做這樣的修正時,他把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應用於,高速運動的電子,這樣,相對論和普朗克的量子,都在這種原子模型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人們把這種原子模型,'玻爾索末菲原子',仍是物理學家熟知的概念,除了玻爾索未菲原子模型,索末菲還提出了。

角量子數和自旋量子數的概念,發現了精細結構常數,甚至在陀螺的運動,電磁波的傳播,以及金屬的電子論方面,也有一定成就,在汲取物理學知識,深入研究物理領域的過程中,索未菲結識了很多物理研究者,他治學嚴謹,為人坦誠,有著極強的人格魅力,關於他交朋友的很多故事,至今還為人們津津樂道,臂如,對比自己年長,且享有很高學術地位的前輩,亨德裡克洛倫茲的有關電動力學的文章,他直言,還可以在一些地方更詳細一些。

在物理學上更清楚一些,而對於比自己年紀輕,且成名晚的後輩愛因斯坦,遇到相對論的問題時,索未菲也親自跑到蘇黎世向他請教,並與愛因斯坦,建立了一種特殊的友誼,索末菲與眾多物理學者,建立深厚情誼的故事,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他發掘學生的故事,更是廣為流傳。

相關焦點

  • 18次諾獎提名,寄生蟲誘發癌症,背後是諾獎史上的一次誤判
    18次提名終獲獎,諾獎之爭菲比格一生被推薦為諾獎提名18次,甚至在他獲得諾獎之後到他去世的這兩年間,他還獲得了8次諾獎提名,可見當時菲比格在醫學界的崇高地位。1915年,山極勝三郎在菲比格實驗的啟發下,通過在兔子耳朵上塗抹煤焦油成功誘導了腫瘤,這一實驗方法的建立對實驗誘導腫瘤模型的建立具有重要意義,山極勝三郎也因此屢獲諾獎提名,但是很遺憾,直到去世他都未獲得諾獎。
  • 十八次諾獎提名,寄生蟲誘發癌症,背後是諾獎史上的一次誤判
    18次提名終獲獎,諾獎之爭菲比格一生被推薦為諾獎提名18次,甚至在他獲得諾獎之後到他去世的這兩年間,他還獲得了8次諾獎提名,可見當時菲比格在醫學界的崇高地位。1915年,山極勝三郎在菲比格實驗的啟發下,通過在兔子耳朵上塗抹煤焦油成功誘導了腫瘤,這一實驗方法的建立對實驗誘導腫瘤模型的建立具有重要意義,山極勝三郎也因此屢獲諾獎提名,但是很遺憾,直到去世他都未獲得諾獎。
  • 諾獎得主40多篇論文作假?諾獎背後的風起雲湧
    經過這個事件,我們不經開始思考這些論文平臺對於這些諾獎得主的作假論文的態度,真的能做到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嗎? 又或者,諾獎得主真的可以犯這樣的錯誤嗎? 由人締造的科學奇蹟——諾獎評選流程 諾獎的評選流程被分為2個主要的階段:提名和評選 提名階段:在諾獎頒發的前一年9月,由諾貝爾委員會向各個領域的傑出代表性人物送出
  • 「天才獎」得主餘金權:希望諾獎來得晚一點 想專注於科研
    「我希望諾獎來得晚一點比較好,讓我自己能在獲獎之前先專注於做科研,真正的科學家最大的樂趣還是來自於科研。」2018年10月31日,麥克阿瑟天才獎得主餘金權在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上接受採訪時說。餘金權:完全不一樣!當我還在上海求學時,真的比較艱難。我們沒有最新的設備,沒有足夠的信息,沒有網絡,沒有電腦。出國之前我完全沒有用過電腦,當時寫論文全是手寫的。最不一樣的變化是與外界的聯繫。你看,現在諾獎得主羅傑·科恩伯格就在這裡。
  • 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今日揭曉:弗洛伊德「陪跑」該獎32次
    除此之外,諾獎得主在12月的頒獎典禮上,還能獲得一枚金質獎章、一份證書以及一筆獎金。2017年,諾貝爾單個獎項的獎金為9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696萬元)。被這筆巨額獎金「砸中」可不簡單。事實上,每年諾獎候選人都要經歷約一年時間「錘鍊」。從9月起,第二年的諾獎評選程序就已啟動。之後,候選人都將經過嚴格篩選、審定,以及專家審查,才能成功「晉級」。
  • 聊聊教出七個諾獎得主的史上最強老師索末菲
    老師有多強,當然是要看他教出的學生有多強,網上流傳的說法是,他教出了七個諾獎得主。這七人分別是:14年諾獎得主勞厄,32年諾獎得主海森堡,36年諾獎得主德拜、泡利,44年諾獎得主拉比,54年諾獎得主鮑林,67年諾獎得主貝特。
  • 2020年諾貝爾獎:盤點全球培養諾獎得主最多的TOP30大學
    我們可以看到,今年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和史丹福大學平分秋色,各自擁有兩名諾獎得主而今年加州系又添三名諾獎得主。維基百科曾經統計過1901年至2018年之間培養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美國除了有傳統的哈佛耶魯家喻戶曉,更是有洛克菲勒大學、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明尼蘇達大學等誕生了眾多諾獎獲得者。雖然這些大學排名不夠靠前,但它們在學術科研能力方面依舊獨樹一幟。
  • 魯迅為何要拒絕諾獎提名?魯迅的意思是:這樣會使中國人驕傲起來
    諾貝爾文學獎作為世界上等級最高含金量最大的一個文學獎項,得次獎者也定能流傳百世,留名史書。可惜的是我國自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後,到現在還沒有第二人能夠在獲此殊榮。
  • 獨家|諾獎大猜想:夏普萊斯二拿化學獎?
    這篇論文累計引用次數早已突破一萬次,是整個有機化學領域最高引的文章之一,比為夏普萊斯贏得諾獎的那篇不對稱環氧化論文的引用次數還要高出三倍。超過一萬次的引用是什麼概念?國際知名的科學數據服務公司科睿唯安,收錄了約5000萬篇論文,其中只有5700篇(佔0.01%)被引用次數超過2000次。科睿唯安從這些論文的作者中甄選發布「引文桂冠獎」,迄今已成功預測54位諾獎得主。因此,引文桂冠獎被視為諾貝爾獎的風向標。
  • 諾獎得主丁肇中的42次「糾錯」
    諾獎得主丁肇中的42次「糾錯」  科學精神面面觀  本報記者 王延斌 通訊員 秦曉涵  當設計師匯報方案時,丁肇中教授把自己的座位移到離大屏幕最近的位置,皺起眉頭,盯緊PPT中的每一處細節。3個小時裡,這位82歲的老人質疑、糾錯、再質疑、再糾錯,把氣氛搞得像一場考試。
  • 川普獲得諾獎第3次提名,這次是澳大利亞教授
    【南方+9月30日訊】據美國媒體報導,美國總統川普獲得了來自澳大利亞法學教授的諾貝爾和平獎第三次提名本月早些時候,川普還收到了瑞典議會議員和挪威議會議員對諾貝爾和平獎的提名克裡斯蒂安·泰布林·格傑德是挪威出席北約議會大會代表團團長,也是本月第一個提名川普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人,他當時在接受福克斯新聞採訪提到川普時說:「我認為川普在爭取國家間和平方面所做的比大多數其他和平獎提名者都要多。」
  • 解密被提名諾獎的中國作家:胡適、林語堂、魯迅、老舍和沈從文
    2001年,諾獎頒發百年之際,瑞典學院出版了《諾貝爾文學獎50年:提名和選擇(1901-1950》一書,根據諾獎評選情況50年保密制度,解密了前50年的全部內幕,包括中國作家被提名的情況。一、提名離得獎有多遠?
  • 19年19位諾獎得主!日本人是如何成為「諾獎收割機」的?
    相比之下,算上吉野彰,日本已經總共產生了27位諾獎得主,其中有三分之二(18位)出現在2000年之後,平均一年一位!那麼,究竟是什麼力量讓日本可以在新世紀迅速成為諾獎收割機的呢?1失去的三十年中,日本並沒有失去科研提起日本,經濟學界經常會說到一個詞——「失去的三十年」。
  • 盤點臺灣「諾獎」往事:李登輝曾欲「買」和平獎
    ▲聲名狼藉的李登輝卻三次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資料圖)▲錢永健兩次落選「中研院院士」  臺海網10月16日訊 捲入醜聞的臺灣「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據傳是今年諾貝爾化學獎的最有力競爭者,但因「經濟問題近幾十年來,臺灣憑藉紮實的基礎科學研究,獲得國際同行的肯定,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就是土生土長的臺灣人;此外,楊振寧、李政道等諸多諾獎得主,同時是臺灣「中研院院士」,他們定期回臺講學,也帶動島內科學研究的提升。至於諾貝爾文學獎、和平獎,臺灣地區有多人曾獲提名,但都以落選收場。
  • 【重要通知】我準備報名明年的搞笑諾獎了!請大家支持我!
    大家感興趣的話就自己去搜吧!二、搞笑諾獎背後的詭秘故事1、官網為頭髮多的科學家們開了專欄!搞笑諾獎有個官網https://www.improbable.com/,畫風很像是網上鄰居時代的產物。在官網首頁的左側菜單欄上,我赫然發現了一個頭髮俱樂部專欄!
  • 剛籤下涉及中國的「歷史性協議」,川普就再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
    原標題:川普喜獲「二連提」外媒:川普獲得今年第二次諾貝爾和平獎提名。美國《紐約郵報》和福克斯新聞等多家美國媒體當地時間12日消息稱,川普因調解塞爾維亞與科索沃達成協議獲得今年第二次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 川普提名諾獎和平獎,為啥諾獎的和平獎味不對了?
    並且,諾貝爾獎也因為其權威性,一直成為各學科科學家爭搶的重點獎項,各個國家更是擠破頭來爭奪諾獎。但是,在諾獎中也有一個例外,那就是諾貝爾和平獎,不少人稱這個和平獎就是對和平最大的諷刺有傳聞說,諾貝爾在看到自己研究的炸藥被廣泛用於戰爭,自己非常後悔,所以想要通過設立獎項的方式來為自己贖罪。雖然這個傳言的真實性無法保障,但是諾貝爾能夠設立和平獎確實能體現他在自己的生命盡頭表現出的懺悔之情。而我也相信,在諾貝爾的生命最後時刻,也一定是想要為這個世界做一些貢獻的。
  • 諾獎得主的花式翻車:學術造假,種族主義,變身神棍
    那些聲名狼藉的諾獎得主,最後都去了哪裡?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授予了威廉·凱林(William G.然鵝,獲獎一年後,其中兩位諾獎得主就被爆出多篇論文涉嫌學術不端,雷格·塞門扎在PubPeer上被掛了41篇,彼得·拉特克利夫被掛了12篇。雖然這些論文都不包括兩位獲獎者最關鍵的那篇研究,但也有不少是諾獎相關的後續研究,對於諾獎的聲譽,也會產生不好影響。大多數情況下,諾獎的科學獎項都是發給一些已經蓋棺定論的研究,出錯的概率很小,但諾獎得主畢竟也非完人,「翻車」的情況並不少見。
  • 理察·塞勒:從差點輟學到諾獎得主
    餘方表示,塞勒是經濟學研究的挑戰者,他最希望自己的學術成就能夠應用在普通人的日常決策方面,比如個人投資和退休金管理。新京報:塞勒獲得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作為他的學生,你的心情如何?餘方:為他感到高興。他是一個非常坎坷的經濟學家。
  • 成立74年押中80次,被稱為諾獎風向標的拉斯克獎今年卻停發了
    距離一年一度的「諾獎周」只剩下不到14天了。誰是今年的奪獎熱門?跟「流水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鐵打的村上春樹」不同,自然科學類獎項花落誰家的大眾關注度其實不(真)那(看)麼(不)高(懂)。1946年拉斯克醫學獎創立至今,押中諾貝爾獎的次數就至少已經達到8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