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每一位科學工作者來說,能夠獲得諾貝爾獎,都是至高無上的榮譽與激勵,然而有這麼一位物理學家,他前後共獲得多達八十餘次提名,卻終與諾貝爾物理獎失之交臂,而他的學生中,則有7名獲得了諾貝爾獎,還不乏各領域的知名人物,他就是德國物理學家,量子力學與原子物理學的,開山鼻祖之一,阿諾爾德,是什麼造就了,他和諾貝爾物理學獎,這樣一種獨特的緣分呢,他的一生又有著怎樣的傳奇經歷呢?
於1868年出生於,東普魯士的柯尼斯堡,後考入柯尼斯堡大學,學習數學和自然科學,並一路讀到博士,在以一篇數學論文完成,在柯尼斯堡大學的學業後,他來到當時的「世界數學中心',哥廷根工作,索未菲成為享譽世界的物理學家,與他前期深厚的數學積累,有著密切聯繫,從1898年到1906年,這近十年的時間裡,索未菲在哥廷根的主要工作,是編輯《數學科學百科全書》的物理卷,在編撰過程中,索末菲將自己所學到的,數學知識和物理進行了連接,並逐步將研究重心轉向物理領域。
開啟了自己學術生涯的新徵程,因為工作的緣故,他時常與當時的物理權威們打交道,並了解到物理領域的前沿信息,和一些尚未解決的重要問題,隨著研究的逐步深入,索未菲在物理領域,取得了越來越多的成果,他也逐步被物理學界所認可,1906年,索末菲接替玻爾茲曼,成為慕尼黑大學理論物理研究所的所長,和理論物理學教授,在這裡,他建立了一所享譽世界的理論物理學院,很長一段時期,德國的實驗物理比理論物理更受重視,地位更高,而索未菲和一些研究者,靠著他們在數學和物理方面的造詣與天賦。
完全將局面翻轉過來,使得理論物理成為了主動者,索末菲最為人們所熟知的成就,要數玻爾-索末菲原子模型,1916年,索末菲對玻爾的理論提出修正,即引入了電子的桐圓軌道,在做這樣的修正時,他把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應用於,高速運動的電子,這樣,相對論和普朗克的量子,都在這種原子模型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人們把這種原子模型,'玻爾索末菲原子',仍是物理學家熟知的概念,除了玻爾索未菲原子模型,索末菲還提出了。
角量子數和自旋量子數的概念,發現了精細結構常數,甚至在陀螺的運動,電磁波的傳播,以及金屬的電子論方面,也有一定成就,在汲取物理學知識,深入研究物理領域的過程中,索未菲結識了很多物理研究者,他治學嚴謹,為人坦誠,有著極強的人格魅力,關於他交朋友的很多故事,至今還為人們津津樂道,臂如,對比自己年長,且享有很高學術地位的前輩,亨德裡克洛倫茲的有關電動力學的文章,他直言,還可以在一些地方更詳細一些。
在物理學上更清楚一些,而對於比自己年紀輕,且成名晚的後輩愛因斯坦,遇到相對論的問題時,索未菲也親自跑到蘇黎世向他請教,並與愛因斯坦,建立了一種特殊的友誼,索末菲與眾多物理學者,建立深厚情誼的故事,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他發掘學生的故事,更是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