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蝌蚪生態空間投入運營 「會長大」的空間助力生態文明

2021-01-13 人民政協網

人民政協網1月22日廈門電(記者 照寧)1月22日,蝌蚪生態空間啟動儀式在福建省廈門市雲創智谷產業園區招商大廳隆重舉行。廈門市湖裡區政協副主席林世裕、廈門市環保產業協會秘書長王民法、華僑大學副校長曾路、泉州市環保產業協會陳碧雲會長等出席。

廈門市湖裡區政協副主席林世裕(左三)、廈門市環保產業協會秘書長王民法、華僑大學副校長曾路等嘉賓啟動蝌蚪生態空間。

蝌蚪生態空間戰略合作夥伴、海帆職場創辦人夏希東主持啟動儀式。


「蝌蚪生態空間是一個以環保為主題的眾創空間,蝌蚪寓意著生態、生命,蝌蚪繁殖很快,在良好的生態環境下可以很快長成青蛙,所以我們希望創客好比蝌蚪,可以在生態空間這個大池塘裡成長為保護環境的青蛙衛士。」廈門市湖裡區政協委員、蝌蚪生態空間創始人莊潔向與會者介紹說,蝌蚪生態空間就是設定了從創客到孵化企業到加速企業的成長模式,蝌蚪空間最大的特點就是會長大。藉助環安科技和長融資本共同投資的先天優勢,奠定了蝌蚪空間天生具備專業化技術支撐和種子基金的良好基礎。

廈門市湖裡區政協委員、蝌蚪生態空間創始人莊潔在啟動儀式上講話。

莊潔代表蝌蚪生態空間為戰略合作機構授牌。


據了解,蝌蚪生態空間總面積2750平方米,分設路演培訓區、會議洽談區、休閒閱覽區、商務中心、創客區、孵化區等,是一個為創業者提供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環保專業的新型眾創服務平臺。與各大高校院系共建見習實踐、創新創業基地,與產業協會共建培訓中心、與檢測機構共建聯合實驗室,並且吸引了央企來合作共建交流中心。蝌蚪生態空間導師團隊涵蓋了科研院所教授、環保技術專家、成功企業家、天使投資人和資深管理者,共同助力創業創新人才發展,為大眾創業、產業創新提供有力支撐。蝌蚪生態空間還與錦天城律所、英合律所、長融資本、方正證券等多家著名機構建立戰略聯盟。

相關焦點

  • 生態文明理念下的國土空間綜合整治與生態保護修復
    生態文明作為全新的理念,成為中國發展進入新階段的迫切需要,生態文明思想也融入到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在新時代發展理念的指引下,尤其是自然資源部的成立,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新職責的明確,土地整治順應這一時代背景,也須向國土空間綜合整治與生態保護修復轉型,實現外延拓展和內涵提升。
  • 全景展現廈門綠色生態畫卷 用生態畫筆描繪美好明天
    地處中國東南沿海的廈門,坐擁山海湖島等良好的生態自然稟賦,廈門市委市政府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廈門提出的「成為『生態省』建設排頭兵」的囑託,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突出重要的戰略位置,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今天的廈門已經發展成一座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之城」「今天的廈門也是一座高顏值的生態花園之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 ​經濟學院舉辦「生態經濟學與生態文明」國際會議
    大會旨在邀請國內外學者共同商討生態經濟學理論創新和學科建設要義,共同分享國內外生態文明的制度創新與實踐碩果,共同探索生態文明的理論與實踐方向,進一步推進生態經濟學學科發展,助力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他指出,今年恰逢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正值「生態經濟學」創立30周年,會議站在一個非常特殊的歷史節點上。董志勇高度肯定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必要性,闡明了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勇立潮頭、發思想先聲、助力我國生態文明轉型事業的歷史使命、深厚積澱和創新精神,提出了生態經濟學學科建設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意義。
  • 保護生物多樣性——生態文明背景下國土空間規劃的邏輯基礎
    因而在現實工作中,我們經常會聽到某些領導「為了促進地方發展,要儘可能少劃生態保護紅線;或在城區周邊減少生態保護紅線面積,到郊區去補劃」的要求,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的「剛性」無從談起。生態文明建設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新時代的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是生態文明建設乃至中華民族發展的唯一載體。「國土空間規劃要體現國家意志」(陸昊),個人認為,「生態文明建設」就是當下最大、最為關鍵的國家意志,因而在生態文明背景下,努力解決好「人地關係」,「以生物多樣性為本,大力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將是編制實施國土空間規劃的邏輯基礎。
  • 踐行生態文明之「道」——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的三重探索
    市級總規編制實踐中要充分體現和落實「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核心原則,並著重開展三重探索:一是以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發揚並豐富其理念內涵與實踐基礎;二是堅持底線思維,促進生態優先原則下的生態空間保護與提升;三是協調保護與發展的關係,推動綠色發展引領下的生態資源價值提升與空間優化。
  • 「新視頻 新動能 新生態」 2020短視頻大會在廈門舉辦
    人民網廈門12月3日電(林盈)2020年,隨著電子信息數位技術的優化升級和短視頻用戶人數的不斷攀升,短視頻正逐漸成為一種不可替代的大眾娛樂方式,短視頻工業格局逐步形成。12月3日上午,以「新視頻 新動能 新生態」為主題的2020短視頻大會在廈門市舉辦,融聚中國短視頻內容生態,助力產業發展,推動產業進步,共謀產業未來。
  • 描繪生態文明建設藍圖 書寫大美青海生態底色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第一次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納入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集中體現了黨中央全面提升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的堅定決心和堅強意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樹起了生態文明建設的裡程碑。  青海是三江源頭、中華水塔,在維護國家生態安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 生態空間負氧離子服務價格提供優質的方案
    生態空間負氧離子服務價格提供優質的方案,韋爾狄(Verdi®)生態運營系統中旗下自清潔、地面養護、空氣潔淨等系統更是吸引了無數企業的加入,為響應國家「綠色中國,生態建設」,韋爾狄(Verdi®)為打造生態、高效、增值、創新的服務理念與價值觀不斷的努力與進步著。
  • 廈門開展生態系統生產價值業務化核算
    生態系統生產價值核算是構建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的核心,是實施資源有償使用、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生態文明績效考核等的重要基礎。開展生態系統生產價值核算,有利於架起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之間的轉化橋梁。
  • 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用黑科技為長三角生態護航
    新華網南京10月17日電(龐雪汀)通過對水中環境DNA的檢測,就能了解到水中的生物類型構成;利用人工智慧技術,提前15分鐘預報極端災害天氣……近日「潮湧長三角•共建進行時」主題網絡傳播活動採訪團來到南京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
  • 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綠色循環低碳發展
    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投入總量還比較低,還有很大的增長餘地。考慮到我國生態環境欠帳比較多,近期在投入上應有一個較大規模的增長才能扭轉當前的惡化趨勢。二是投入效率不高,有限的投入在使用上存在很多問題,建設前缺乏詳細的成本效益分析,建設後很多設施不運行,使資金的使用效率大打折扣。三是政府投入多,社會投入少,缺乏有效的社會資金引導機制。
  • 生態建設丨以生態系統價值核算助力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生態建設丨以生態系統價值核算助力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2020-11-27 15: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青藏高原生態文明建設狀況
    確立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等監督機制,形成環保職責明確、追究嚴格的責任制度鏈條,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推動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制度,制定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辦法和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有償使用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推進「多規合一」、國家公園體制等試點。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設置跨地區環保機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
  • 廈門生態系統生產價值1994.18億元 相當於當年GDP的41.62%
    其意義,不僅是為無形的生態核算出有形的價值,更重要的是意味著具有廈門特色的生態系統生產價值核算「沿海樣板」已經具備了可複製、可推廣的業務化核算能力,能夠更準確、更高效、更及時地為生態保護與綠色發展提供可評價、可考核的量化依據,標誌著廈門市在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進程中積極探索、先行先試,取得又一突出成果。  那麼,廈門市在構建生態系統生產價值核算「沿海樣板」過程中究竟攻克了哪些難題?
  • 未來十年成都5619億元投入生態文明建設 來看看錢怎麼花?
    【「規劃」的總體定位】建設西部特大中心城市轉型發展引領區、建設長江經濟帶水生態文明典範區、建設全國生態文明體制機制創新先行區【花了5619億元,要達到哪些目標】到2025年,生態文明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深度融合,生態優勢轉變成競爭優勢,實現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
  • 用「六大」扮靚生態通山——通山自然生態公園城市創建紀實
    新城大橋、通羊河「一河兩岸」、鳳池山森林公園、科奧產業園供水供電設施等一批群眾和企業熱切期盼的事項提檔升級;結合中心城區棚戶區改造和既有建築拆除工作,逐步退出公共建築,嚴格控制一河兩岸建設,從建設廣場、新增社區公園和公共停車場三個方面進行規劃統籌,主動還空間於市民,大力拓展舊城區公共空間。如實驗小學通過棚戶區改造改善了校園環境和周邊組織,擬增加人行天橋。
  • 【經濟特區40年@治理現代化】共商共建共治:廈門踐行全民參與生態...
    這是記者隨中央媒體採訪團在廈門篔簹湖調研採訪時看到的真實景象。  為生態治理構建科學完善法治體系  然而,早在20世紀80年代,這裡一度汙染嚴重,魚蝦絕跡。  1984年,廈門市編制了中國地方政府最早的戰略規劃《1985年—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對篔簹湖治理提出具體要求。1988年3月,廈門市委市政府專門召開「綜合治理篔簹湖」專題會議。
  • 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
    面對全球性危機,中國宣布將進一步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中國作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彰顯。中國方案、中國行動,為全球共謀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綠色復甦注入了新動力。  保護生態,中國貢獻有目共睹  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文明建設關乎人類未來,建設綠色家園是人類的共同夢想。
  • 關於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理論思考
    生態環境形勢開始從「局部惡化、總體基本穩定」進入「局部改善、總體惡化尚未遏制、壓力持續增大」狀態。1997年黨的十五大指出,人口增長、經濟發展給資源環境帶來巨大的壓力。十六大強調,生態環境、自然資源和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十七大認為,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十八大強調,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201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認為,資源環境承載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
  • 江西公布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三年成績單
    三年來,江西生態文明「四梁八柱」制度框架全面建立,35項改革成果列入國家推廣清單。江西建立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試點,劃定永久基本農田3693萬畝,32個重點生態功能區全面實行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同時,江西全面構建以五級「河長制」「湖長制」「林長制」為核心的全要素全領域監管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