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動利比亞風暴的那隻蝴蝶

2020-12-05 青年參考

  看著遍地狼煙的今日利比亞,局外人或許會問,這麼大的一場風暴,誰是那一隻扇動翅膀的蝴蝶?其實,利比亞的這場戰爭,或許得從2月15日說起,那一天,在利比亞的第二大城市班加西,有示威者上街遊行,抗議當局逮捕律師法思·特比爾。那天的示威,拉開了這場戰爭的序幕……

1.那座叫阿布·薩利姆的監獄

  律師法思·特比爾,他的名字和阿布·薩利姆監獄聯繫在一起。

  據人權觀察組織介紹,在20世紀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為了將全國的持不同政見者一網打盡,讓警察和安全人員在全國範圍內大肆搜捕反對人士。當局還給批評人士冠以「流浪狗」(stray dog)的罵名。數千名利比亞男子因而鋃鐺入獄。這些囚犯中,既有伊斯蘭主義者,也有世俗的反對者,但很多都是無辜者,他們只是在錯誤的時間呆在錯誤的地點而被抓。

  最後,他們中的絕大多數被送往阿布·薩利姆監獄。這個監獄位於的黎波裡郊區,戒備森嚴。實際上,這個阿布·薩利姆監獄究竟有多少人,至今仍不清楚,因為卡扎菲當局一直對此諱莫如深。人們知道的是,阿布·薩利姆如同人間地獄,條件惡劣不堪。曾在阿布·薩利姆待了整整7年的馬哈茂德,回想起往事,至今仍心有餘悸:「有一整年,我都沒見過太陽。當他們(指獄警)用電棍拷打我們失效後,他們就減少我們的飯食,讓我們餓著肚子。他們不把我們當人看,我們還不如動物。」

  在西方人權組織看來,這個監獄在利比亞「臭名昭著」。1996年6月29日,1270多名政治犯因抗議獄中不人道條件而譁變,隨後慘遭殺害。卡扎菲政權毫不客氣地將囚犯遺體送到郊外集體埋葬。死難囚犯絕大多數來自班加西。在利比亞,這個慘案又叫「阿布·薩利姆大屠殺」。國際特赦組織呼籲對1996年的這次大屠殺展開獨立調查。西方媒體通常稱這事為「阿布·薩利姆監獄大屠殺」。

  按曾在該監獄做飯的薩法伊(現已在美國居住)所說,在1996年6月28日下午4點40分,第4區的囚犯劫持兩名獄卒,數百囚犯從第3、第5和第6區逃跑,他們對不能見家屬以及監獄條件差深惡痛絕。後來,獄方答應與囚犯談判。囚犯釋放了一名獄卒(另一名獄卒已死)。到了6月29日,1270名囚犯聚在天井裡,準備和聞訊而來的卡扎菲的連襟阿卜杜拉·森努西談判,但他卻下令讓屋頂的衛兵開槍。這被視作有預謀的屠殺。

  在短短3個小時之內,1270條人命就沒了。在利比亞內戰前,「阿布·薩利姆監獄大屠殺」被認為是卡扎菲執政期間規模最大、最殘酷的一次鎮壓行動。

2.那個叫森努西的官員

  人權觀察組織2004年對這次屠殺進行了調查,根據調查,卡扎菲的連襟阿卜杜拉·森努西不但沒與囚犯舉行談判,反倒下令全副武裝的軍隊上到監獄房頂,並命令軍隊用機關槍掃射那些在監獄空地上集會的犯人。

  據英國《衛報》2011年2月22日的報導,如果說卡扎菲今年聽從手下建議,不惜一切挽救其政權的話,這個建議很可能就來自森努西。森努西被視為卡扎菲最信任的得力幹將。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森努西就因殘忍無情而臭名昭著。在卡扎菲的反對派列出的有關「戰犯名單」上,他排在第二位,僅次於卡扎菲。利比亞的一名前「聖戰戰士」諾曼·貝諾特曼非常了解森努西,「森努西就是死也支持卡扎菲。這個傢伙沒有城府,但非常殘忍。他倆都同意靠武力來鎮壓起義。」

  在20世紀80年代初,森努西是卡扎菲政權負責內部安全的頭目,卡扎菲政權的很多反對者就是死於他手。一名流亡外國的利比亞人聲稱,在整個利比亞,人們都害怕森努西,「因為他嗜血成性」。他是卡扎菲的左膀右臂、耳目和命令的執行者。卡扎菲走到哪兒,他就跟到哪兒。

3.那些要討個說法的死者家屬

  多年來,利比亞政府矢口否認曾發生過監獄屠殺事件。直到2004年,卡扎菲自己才承認有這麼一回事。他當時說,犯人家屬有權知道有關這次事件的更多信息。但是,時至今日,卡扎菲政權仍未正式發布有關此事的詳細情況。慘案的消息通過各種途徑傳出後,由於忌憚卡扎菲的獨裁統治,不少死者的家屬噤若寒蟬。但隨著卡扎菲政權在該問題上的態度鬆動,恨透了卡扎菲政權的死難者家屬開始冒險抗議,向政府討要說法。這些死難者家屬的主要訴求是:弄清親人屍體的下落、明確這次大屠殺的責任人、尋求相應的賠償。

  據《愛爾蘭時報》2011年3月3日報導,自2007年至今,每逢周六,不少婦女就會聚在班加西市面朝大海的法院門前,她們的訴求只有一個,就是討一個說法。她們都披著黑色的衣服,舉著相框,淚眼滂沱。相框裡的照片,是她們的父親、丈夫、兒子或兄弟。她們所知道的是,卡扎菲的安全人員將她們的親人帶走了,這一別就是永訣。這個婦女群體有個名字,那就是「阿布·薩利姆家屬」——她們的親人永遠消失在利比亞戒備最為森嚴的監獄中。

  2008年12月,在北班加西法庭的裁決下,利比亞當局開始向死難者家屬發放死亡證明,但證明矢口不提死因與1996年監獄屠殺有關。當局願意提供巨額補償,以換取這些家庭不再對利比亞當局採取進一步法律行動。班加西絕大多數的遇難者家屬拒絕接受這種賠償條款,並堅持要求查明真相。

  娜迪亞·特比爾是律師法思·特比爾的姐姐。她捧著一個精緻的相框,裡面是她丈夫賈馬爾的遺照。1989年,時年27歲的賈馬爾被卡扎菲的安全人員拘捕。娜迪亞告訴前來採訪的記者,「我們不是要錢,我們是要討一個說法。我們只是想知道,我們的親人到底怎麼樣了。」另外,律師法思·特比爾的一個哥哥伊斯梅爾也在那次慘案中失蹤。

  在她們中間,還有七八十歲的老太太,她們的膝蓋上,放著早已褪色的照片,老淚縱橫。一名老太太的一個兒子在1977年就被逮捕。多年以前,當局告訴她,不要再來看他了。這句話撕裂了她的心。班加西居民薩拉赫說:「阿布·薩利姆是我們國家最深的傷口。每次我從這些抗議的婦女身旁走過,我都忍不住淚如泉湧。」

  其實,當年的死者很多都是非常年輕的男子,有些還稚氣未脫。在1993年,23歲的販賣衣服的阿克拉姆·朱比消失了。後來,他的家人聽一名獲釋的獄友講,阿克拉姆死於大屠殺。阿克拉姆的弟弟講述了犯人在獄中抗議的情況:「他們(犯人們)說,『我們希望改善條件,因為我們的生活和動物沒兩樣。』他們根本不敢奢望獲釋,只是希望得到和其他地方的囚犯一樣的對待。他們說,『我們想呼吸,想看看太陽,想活下去。』」阿克拉姆的姐姐法伊扎義憤填膺地說:「他並沒參與政治,他的罪名只是在清真寺祈禱而已。我們想知道到底誰殺害了他,為什麼要殺他。我們要求正義。」

4.送了14年的食物和衣物

  在家屬們看來,親人未經審判,就被投入大牢,理由無非是涉嫌反抗政府。

  多年以來,這些死難囚犯的家屬一直以為親人還在獄中,一直去探監,給他們的親人帶吃的和穿的,獄方也不讓他們會面,實際上,他們早就死於非命了。一個名叫法阿德·阿薩德·本·奧馬蘭的男子說:「我們送了14年的衣物、食物和藥物,直到有一天,他們告訴我,他已經死了。」奧馬蘭提及他死於獄中的姐夫,傷心欲絕。「他們告訴我們,他在監獄,但他們不允許我們看他。政府說我們可以每隔兩個月來探一次監。」

  這些婦女認為,沒有她們,2011年的這次起義就不會發生。她們要讓卡扎菲永遠記住這次慘案。

5.那位8次被捕的律師

  美國國家公共電臺2月28日披露,法思·特比爾是個律師,也是「阿布·薩利姆家屬」團體的發言人。在當年那1270多名遇難者中,有3名特比爾的家屬——他的一個哥哥、一個堂兄以及一個姐夫。

  多年來,他幾乎每周都要在法院門前進行孤獨的抗議,以討回公道。他說,「這些囚犯譁變、要求更好的生活條件、公正的判決以及探訪權。這個殘忍的政權在3個小時內就屠殺了他們,並試圖掩蓋犯罪事實。」他此前7次被捕,頻遭拷打。

  今年2月15日,在班加西,卡扎菲政權再次將他逮捕。然而,在中東風起雲湧的抗議浪潮之下,法思·特比爾被捕點燃了利比亞的火藥桶。死難者家屬上街抗議,與此事無關的數千名當地人也走上街頭,要求釋放他。一個新時代的序幕就此拉開。

  法思·特比爾後來透露:「2月15日,大約20個全副武裝的安全人員到我家中,將我逮捕。這個消息很快就在遇難者家屬中傳播開來,他們決定示威,要求釋放我。」2月16日破曉,他被釋放了,但卡扎菲當局仍不讓民眾繼續抗議。隨後的2月17日,班加西的街頭抗議演變成暴力衝突。

  法思·特比爾也親口說:「是我們這些阿布·薩利姆家屬,點燃了這場革命。利比亞人早已準備起義,因為他們都經歷了司法的不公。但他們需要一個由頭,而釋放包括我在內的人,就是他們群起抗議的理由。」現在,他已經是設在班加西的過渡政府委員會的一員,但他仍很謙虛。他認為自己沒能力或野心來領導這次革命。他說,他也沒意願來領導利比亞。他說:「我希望他(卡扎菲)面臨公正的審判。」中東在線網站2月27日評論說,年輕的法思·特比爾沒一點架子,也不裝腔作勢。他敢於挑戰卡扎菲,他已成為「反卡扎菲起義」的面孔之一。

  現年39歲的法思·特比爾說自己仍沒時間談戀愛。他惟一的娛樂就是看比賽。當這一切都結束後,他只想與某個女孩約會,然後穩定下來。

 

相關焦點

  • 蝴蝶效應:蝴蝶翅膀扇起的颶風
    在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一隻蝴蝶不經心地拍動幾下翅膀,可能在兩周後引起美國德克拉斯州一場災難性的颶風。其原因在於:蝴蝶翅膀的運動,導致其身邊的空氣系統發生變化,並引起微弱氣流的產生,而微弱氣流的產生又會引起它四周空氣或其他系統產生相應的變化,於是引起一連串連鎖反應,最終導致其他系統的極大變化。科學家把這種現象戲稱作「蝴蝶效應」,意思即一件表面上看來無關係、非常微小的事情,可能帶來巨大的變化。「蝴蝶效應」的概念,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氣象學家愛德華.洛倫茲1963年提出的。
  • 煽動明王朝滅亡的那隻蝴蝶
    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兩周後可以在美國德克薩斯州,引起一場這便是著名的「蝴蝶效應」。孫中山先生曾說:「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不因個人意志而停留。但總有幾隻蝴蝶,僅僅煽動了幾下翅膀,便加速了歷史的進程。明朝末年的一樁風流韻事,便充當了這隻蝴蝶。事件的主人公名叫毛羽健,湖北公安人,天啟二年進士。
  • 蝴蝶效應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
    有一部電影名字叫《蝴蝶效應》,從這部電影我們知道了「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道理,而蝴蝶效應是什麼意思呢?  舉個例子:  在南美洲雨林中,有一隻蝴蝶親親扇動了一下翅膀,引起它周圍很小範圍的一點點的空氣流動,然後小的空氣流動影響了大的空氣流動,大的空氣流動影響了更大的空氣流動,依次影響下去,最後在太平洋上形成了一股風暴。
  • 蝴蝶效應是什麼意思 你知道嗎?
    有一部電影名字叫《蝴蝶效應》,從這部電影我們知道了「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道理,而蝴蝶效應是什麼意思呢?  舉個例子:  在南美洲雨林中,有一隻蝴蝶親親扇動了一下翅膀,引起它周圍很小範圍的一點點的空氣流動,然後小的空氣流動影響了大的空氣流動,大的空氣流動影響了更大的空氣流動,依次影響下去,最後在太平洋上形成了一股風暴。
  • 從《步履不停》到《比海更深》,那隻飛舞的蝴蝶代表著什麼?
    我不禁對此產生好奇,為什麼這兩部作品都出現了「蝴蝶」呢?作者又借「蝴蝶」來表達什麼呢?下面就讓我們從書中情節入手,來探尋是枝裕和筆下那隻翩翩飛舞的蝴蝶吧!01.當幼蟲化蝶,你看到了生命的絢爛,還是死亡的惶惶不安?
  • 蝴蝶效應:用『微小』信息成就高營業額
    故事中,三星巧妙利用了信息的蝴蝶效應,使自己的營銷越做越成功。營銷界名人熊興平在《蝴蝶效應與市場營銷——尋找引發銷售風暴的那隻蝴蝶》中曾指出:要引起一場銷售的龍捲風,關鍵是尋找到在臨界點附近那隻扇動翅膀的蝴蝶。第一,讓產品成為蝴蝶。
  • 蝴蝶效應是什麼意思
    答:只需點上邊《安室美惠》免費關注蝴蝶效應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這是一種混沌現象。2、蝴蝶效應的理論由來美國氣象學家1963年在一篇提交紐約科學院的論文中分析了這個效應。「一個氣象學家提及,如果這個理論被證明正確,一隻海鷗扇動翅膀足以永遠改變天氣變化。」
  • 上海動物園蝴蝶展上8萬隻蝴蝶翩飛,展覽重視科教、珍視鄉土
    上海動物園蝴蝶展上8萬隻蝴蝶翩飛,展覽重視科教、珍視鄉土 澎湃新聞記者 朱喆 2019-10-12 14:50 來源:
  • 什麼是蝴蝶效應,蝴蝶效應是什麼意思?
    蝴蝶效應的理論由來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Edward N.Lorenz)1963年在一篇提交紐約科學院的論文中分析了這個效應。「一個氣象學家提及,如果這個理論被證明正確,一隻海鷗扇動翅膀足以永遠改變天氣變化。」在以後的演講和論文中他用了更加有詩意的蝴蝶。
  • 陳玉光教授:我們每個人都是那隻讓世界變得更好的美麗的「蝴蝶」
    美麗的蝴蝶(隨筆)作者:陳玉光(教授/作家)我們每個人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不同,對自己在社會中的地位、作用和價值的評價不同,但無論你怎樣認識這些問題,你對這個世界真的很重要,你的一言一行,你每天所做的一切,正在悄然改變著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
  • 這個縣的地圖像只蝴蝶,兩個翅膀扇動著這些美麗景點!
    我國有個縣的地圖像個蝴蝶,兩個翅膀扇動著美麗景點。這個縣就是新疆的鞏留縣。鞏留縣森林資源十分豐富,林地面積達7.55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16.69%,林木種類繁多。林海雪原,藏珍納寶,有不少珍稀動植物物種,有的堪稱世界之最。
  • 今年8號熱帶風暴「蝴蝶」已於今日上午登陸臺灣
    來自中央氣象臺的最新消息,今年第8號熱帶風暴「蝴蝶」已於9日上午9時前後在臺灣臺東到花蓮附近沿海登陸。    "蝴蝶"將於9日上午在臺灣省花蓮到恆春沿海登陸    今年第8號熱帶風暴「蝴蝶」(WUTIP)的中心今天凌晨5點鐘位於我國臺灣省臺東縣以東大約90公裡的海面上,就是北緯22.6度、東經122.0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8級(20米/秒)。
  • 來這裡,你也可以變「香妃」,億隻蝴蝶繞你飛!
    來嘍來嘍,今天,小新就帶你實現蝴蝶圍繞你飛的夢,還是有上億隻蝴蝶的那種~6月5日,雲南省金平縣馬鞍底鄉迎來今年的首次蝴蝶大爆發,眼前蝴蝶漫天飛舞的奇幻景象不是只有在童話裡和電視劇裡才會出現嗎?原來現實裡也可以存在!圖為箭環蝶。
  • 熱帶風暴「蝴蝶」逼近海南 中心風力達12級(圖)
    【熱帶風暴「蝴蝶」逼近海南!】剛送走超強颱風「天兔」,強熱帶風暴「蝴蝶」又來,目前它正逐漸靠近海南,並在未來三天給海南、廣東、廣西及周邊海域帶來強風暴雨,其中海南東部有大到暴雨。「蝴蝶」中心經過的附近海域風力可達11至12級。
  • 什麼叫做蝴蝶效應?股市中蝴蝶效應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蝴蝶效應?蝴蝶效應(ButterflyEffect)是指在一個動力系統中,初始條件下微小的變化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的巨大的連鎖反應。這是一種混沌現象。那麼股市中效應是什麼意思?股市中蝴蝶效應是什麼意思美國氣象學家愛德華·羅倫茲(EdwardLorenz)1963年在一篇提交紐約科學院的論文中分析了這個效應。「一個氣象學家提及,如果這個理論被證明正確,一個海鷗扇動翅膀足以永遠改變天氣變化。」
  • 蝴蝶效應,最出圈的科學理論
    「可預測性:巴西某隻蝴蝶閃動一下翅膀會引發美國德克薩斯的一場颶風嗎?」  ——1972年第139屆美國科學促進會年會上,在氣象學家愛德華·洛倫茲打算以「可預測性」為題發表一次演講之前,他的同事菲利普·梅裡萊斯建議將題目換成這樣一個浪漫主義風格。  當然,世界上並不存在這隻真正的蝴蝶掀起風暴。這只是一個精妙無比的比喻而已。
  • 金融危機中的「蝴蝶效應」是如何形成的?
    危機帶來的傷害不會只讓美國一家承受。美國作為世界經濟的火車頭,當其內部發生嚴重金融危機時,這種影響就會不斷地藉助「蝴蝶效應」加以放大,並通過與世界的種種複雜經濟關係傳遞給各個國家,最後,歐盟和亞洲經濟也不可避免地遭受了重大損失。時至今日,亞洲地區的一些典型的外貿出口企業依舊對此有著深刻的切膚之痛。
  • 蝴蝶引發美國的龍捲風,俄羅斯出現稀有白鸛,會給人類帶來厄運嗎
    說起「蝴蝶效應」,這一理論都是咱們網友最熟悉的理論之一。生活在南美洲亞馬遜熱帶雨林的一隻蝴蝶,輕輕扇動了幾次翅膀,卻導致了兩周後一場發生在美國德克薩斯洲的災難性風暴。旨在說明即使在表面上看上去毫無關係且十分微小的幾件事,聯繫在一起卻可以產生巨大的變化。
  • 那不是蝴蝶是大飛蛾
    早報訊 (記者謝偉端 實習生蘇凱芳)5月9日早報A04版報導市民朱先生抓到一隻身長24釐米的「蝴蝶」,可沒人知道它的名字。這兩天,陸續有多名讀者來電猜測「蝴蝶」的名字。
  • 歐盟掀起「禁塑令」風暴 扇動翅膀的那隻蝴蝶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