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自潛艇問世以來,一直都是各國大力發展的軍備,很長一段時間裡,潛艇都是艦船的夢魘。所以各國都在大力研發反潛技術。目前各國開始嘗試將聲吶裝置安裝在飛機上進行反潛,反潛效果大大提高,這就是目前受到廣泛推崇的反潛飛機。但對我國而言,反潛一直是我國海軍最明顯的短板之一。很長一段時間裡也只有美俄英法兩國擁有核心技術。
岸基反潛作為中近海反潛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是海軍強國重點開發的目標。被稱為世界第二大反潛作戰部隊的日本,擁有超過100架P3C大型固定翼反潛機,並在最近幾年加速更新,計劃服役70架以上的P1大型噴氣反潛機。就連我國臺灣省海軍都裝備有30架美制S-2T型固定翼反潛機。
我國長期以來都沒有大型固定翼反潛機,直到以運9為基礎的高新6號大型固定翼反潛機投入使用,中國大型固定翼反潛機的歷史才結束。一躍已成為第五個能夠製造大型反潛巡邏飛機的國家。
高新技術6號的綜合性能相當於美制P3C,雖然與日本新近服役的P1和美國P8仍有一定差距,但足以滿足當前中國海軍的需要。但是還是太少了,按照中國當前複雜的反潛形勢,至少需要70架以上的高新6才能滿足需求。另外,作為一個擁有18000公里海岸線和廣闊管轄海域的海洋大國,大型遠程噴氣反潛巡邏機仍然是必不可少的。所以研發噴氣式反潛巡邏機至關重要。而國至今還沒有噴氣式反潛機。
大型遠程噴氣式反潛巡邏機與中型渦槳反潛巡邏機相比,具有許多前者望塵莫及的優點:首先,大型遠程噴氣式反潛巡邏機飛行速度更快。就拿美國兩代反潛巡航飛彈P-3C和P-8A來說,前者的巡航速度只有608公裡,而後者的巡航飛彈時速高達824公裡。兩艘P-8A的巡航速度差距高達216公裡/時,這意味著抵達同樣距離的海域,P-8A比P-3C節省1/3的時間,對於早期發現敵方潛艇和發動攻擊有著不可估量的戰術意義。
而且,大型遠程噴氣反潛巡邏機的實用升限也遠高於中型渦槳反潛巡邏機。由於反潛巡邏機所裝備的磁探儀探測距離有限,一般都在1000米以內。此外,反潛巡邏機所發射的常規航空反潛魚雷也有一定的高度要求,因此,當搜索和攻擊潛水艇時,飛行高度通常在1500米以下。所以,以往在確定反潛巡邏機設計指標時,往往側重於低空低速飛行性能和靈活性。
由於大型遠程噴氣反潛巡邏機多採用民航客機作為改裝平臺(如P-8A自波音737-700/800改裝而來),其機艙內環境舒適、噪音低、便於各操作員長時間工作。正是由於上述諸多優勢,使得大型遠程噴氣巡邏機代替中型渦槳反潛巡邏機成為當今世界發展的主流。美國和日本分別研發並裝備了P-8A和P-1來取代P-3C。
對我國來說,我國在應對大型遠程噴氣式反潛巡邏機的研究上雖然還沒有重大突破,但此前有專家稱這一項目正在積極試驗中,並且中總結出若干可行的規劃。就全文所提的那樣,採用民航客機作為改裝平臺,那我國大型遠程噴氣式反潛巡邏機的推出或不在久遠,但從目前國內能夠得到的飛行平臺來說,可供選擇的機型屈指可數。
目前適於改造為反潛機的國產機體,僅有新型客機C-919和「戰神」轟炸機6 K。C919是中國繼10後自行設計和研製的第二架國產大型客機。作為商飛 COMAC的英文縮寫, C是 China的第一個字母,與 Aerospatiale (空客)和 Boeing (波音)一起,形成 ABC在國際寬體大型客機製造領域的並立格局。
這架飛機最大起飛重量77噸,最大飛行速度980千米/小時,採用的是單翼結構。C.919是一種與美國最新反潛機P-8A的主機型波音-737級別相當的飛機。因此,未來最適合將C-919改用國產反潛機。但是,C-919採用了大量進口零部件,國產率不高,還沒有完成定型試飛。開發基於C-919的軍用型號,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那剩下的唯一選擇就只有「戰神」轟炸機6 K。
而且,我國航空業現階段就是作出這樣的打算。對原轟-6進行「深度改造」,如更換發動機、重新設計機身和機翼、全面升級機載設備,從而打造出新一代大型噴氣式飛行平臺——轟-6K。改造為我國第一代大型遠程噴氣噴氣反潛巡邏機的潛力。
但話說回來,要是這麼容易的話,我國就不會至今都沒有一款大型噴氣式反潛巡邏機了。具體地說,筆者認為至少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一次「大手術」。
第一點,相比於P-8A,P-1和「獵迷」 MRA.4,轟-6 K機身的內部空間仍然顯得太小。所以從擴容的角度來看,轟-6 K前機身將至少加長1.5米,最大可達2米。與此同時,機身前部的設備艙也應縮小體積,或移到機身後部,以便為專門的反潛人員和設備提供額外的空間。一般情況下,大型遠程噴氣反潛巡邏機除飛行人員外,至少需要6名反潛裝備專業操作人員。轟-6 K反潛型號可通過信息化、自動化水平的提高,預計可進一步壓縮反潛機組成員4人。
第二點,轟-6 K反潛艦必須具有空中受油能力。由於轟-6系列無論如何改進,都受到了原有基本氣動布局的限制,其主要性能仍然只能定位於中距離轟炸機。然而,大型遠程噴氣反潛巡邏機恰恰對航程、續航時間等性能指標有較高要求。所以,在增加了轟-6 K反潛機的空中受油裝備之後,它可以通過多次空中加油來大大提高它的作戰半徑和巡邏時間。特別是對於在南海進行長期巡邏和深入西太平洋進行飛行訓練而言,轟-6 K反潛的空中加油能力至關重要。
第三點,轟-6 K反潛艦的中後部機身也要進行大幅度改裝,原內燃機艙可改用聲吶浮標投射裝置,並具有自動再裝能力。按照轟-6 K現在的技術狀況,攜帶各種聲吶浮標60枚以上應該不成問題。根據反潛巡邏機改裝後的通行模式,在垂直尾翼根部安裝磁探儀的探杆,以便更好地發現和跟蹤敵方潛艇。
此外,就作戰用途而言,轟-6 K反潛模式可與高新6號中型渦槳反潛巡邏艇形成「遠近搭配」,前者主要用於在深海地區活動的外國潛艇,而後者則主要用於南海及西太平洋的遠程巡邏艇。
所以綜上所述,我國大型遠程噴氣式反潛巡邏機的研發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話說回來,既然已經總結出可行的思路,就意味著該技術的研發有了突破口,相信隨著我國科學家的不懈努力,我國首款噴氣式反潛巡邏機問世之日不在久遠。並且,經過十幾年的高速發展,中國的反潛技術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隨著海軍對反潛技術的高度重視和不斷投入,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的領海將成為敵人的死亡之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