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世紀,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學派常把數描繪成沙灘上的小石子,並且按照小石子所能排列的形狀,將數分類,叫做「形數」。
用3個石子可以擺成一個三角形,用6個石子或10個石子也可以擺成更大的三角形,畢達哥拉斯學派便把1、3、6、10……等數叫做「三角形數」。第n個三角形數是n(n+1)/2.
現在我們來做這樣的數學題,數一數下圖中一共有幾條線段。
為了不重複、不遺漏,我們在計算線段的條數時,以左邊的端點為準,逐一計數。
以A為左端點的線段共有AB、AC、AD、AE,四條;
以B為左端點的線段共有BC、BD、BE,三條;
以C為左端點的線段共有CD、CE,二條;
以D為左端點的線段共有DE,一條。
如果把每一條線段都用它的左端點來代表,那麼A、B、C、D分別使用了4、3、2、1次,分別對應4、3、2、1個點,畫出圖來就是這樣的三角形數
因此,線段圖中共有1+2+3+4=10條線段。一般地,有(n+1)個點,那麼它包含的線段數就是第n個三角形數,可以根據上面的公式來算。
點擊藍字可直抵:
小學數學名題巧解9:哪個房間的燈是開著的?
小學數學名題巧解8:哪個是假幣?(低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