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次盜獵熊貓不成,後以「隨帶哈巴狗一隻」將活體大熊貓偷到美國

2020-12-04 老王動物記

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作為最可愛的動物之一,熊貓圓滾滾,憨態可掬的樣子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愛,近些年來,大熊貓發揮了獨特的作用,成為我國對西方文化交流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被稱為「熊貓外交」。然而,在建國前不知道熊貓的珍貴,因此,我國大熊貓也曾經被嚴重盜獵過。

大熊貓第一次被外國人所知和名字的由來

1869年的春天,法國傳教士戴維翻山越嶺來到了我國四川省寶興縣一個叫穆坪的小鎮,擔任當地天主教堂的第四任神甫。這是他第二次來到我國。

戴維從小熱愛自然和探險,特別喜歡採集動植物標本。他第一次來我國的時候,借著傳教的機會去了我國河北省地區採集了大量的植物標本,待傳教結束以後,便把大量標本帶回了法國。

戴維一直記得法國巴黎自然博物館的委託:幫助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到中國採集動植物標本。

同年3月,戴維在山溝裡採集標本回來的路上,一位當地獵人邀請他去家裡喝茶,在獵人的家裡,大衛見到了一種從未見過的黑白動物毛皮。他臨時起意給這種神秘的動物起名叫「黑白熊」,他懷著欣喜在日記裡寫道:「這可能會成為科學上的新物種,我一定要找到它」。

同年5月,在當地獵人的幫助下,大衛如願以償的得到了一隻大熊貓的幼崽。得了以後,大衛馬上就想弄回國,他想把大熊貓帶回法國,介紹給全世界。可惜的是,黑白熊還沒出山,在運輸的途中便死了。於是戴維只能把這隻黑白熊的皮送到了巴黎自然博物館。

博物館將黑白熊皮展出後,根本沒人認識,後來經過博物館主任充分的研究分析後認為:它既不是貓,也不是熊,而是與在中國西藏地區發現的小熊貓相似的一種很大的貓熊,兩年後,動物學家進一步考查,之後給它正式定名為「貓熊」

中國人以前一直習慣從右往左,從上往下的寫字和讀書,而英文的書寫順序是從左到右,後來「貓熊」的名稱流入我國,大家按照以前的習慣,就讀成了「熊貓」,並一直沿用至今。

「熊貓熱」一發不可收拾

1916年德國動物學家雨果在中國購買到了一隻熊貓的幼崽,不過在運回德國的途中也夭折了。三年後,第一隻大熊貓的標本在美國的自然博物館展出。從此,「熊貓熱」一發不可收拾,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來到中國。

1926年,原總統富蘭克林的兩個兒子西奧多和克米特也來到了四川省寶興縣境內偷獵大熊貓,這兩兄弟運氣不太好,在山裡足足晃悠了幾個月才找到了一隻大熊貓,找到大熊貓以後,他們擔心大熊貓逃走,就打傷了大熊貓的腿。後來在運輸這隻大熊貓回美國的途中,不幸再次發生,熊貓半路又夭折了。

1928年,不死心的兩兄弟又回來了,這次他們借著獵殺獨角獸的幌子僱傭了十幾個當地的獵人,兩兄弟帶著一幫人浩浩蕩蕩的進了山裡,這次他們還打死了14隻金絲猴。

幾天,他們用了羊羶味的法子吸引來了一隻大熊貓,十幾個人立馬把大熊貓趕進籠子抓了起來。兩兄弟把金絲猴和大熊貓都給製成了標本裝進了箱子,想著還要再去附近山上抓些稀奇的動物,當地人知道上了洋鬼子的當,立馬就把他倆趕走了。

「熊貓夫人」露西,第一個帶回活體大熊貓的美國人

1936年,帶著丈夫遺願的露西來到了中國尋找大熊貓。露西的丈夫威廉是有名的動物學家和探險家。「熊貓熱」以後,他一直想成為第一個帶回活體大熊貓的人,可是他剛到中國以後,還沒進山尋找大熊貓便突然病死在上海。露西聽到這個悲痛的消息後,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完成丈夫夢想,前往中國四川親自尋找活體大熊貓。

露西先是在北寶溝一帶找了許久都不見大熊貓的蹤跡,後來去了戴維60年前發現熊貓寶興一帶開始尋找,露西很幸運,通過當地獵人的幫助下,她在山裡的竹林裡找到了一隻幾個月大的熊貓。

露西把熊貓幼崽的保護工作做的很好,她把熊貓放在鋪了鬆軟棉絮的竹筐裡,然後僱了一匹大馬出了山。到了上海以後,露西用2美元「賄賂」了海關,帶著裝著熊貓幼崽的竹筐辦理好了籤證,籤證上寫著「隨帶哈巴狗一隻」,就這麼帶著熊貓輕而易舉的坐上了回美國的船,並成功的把活體大熊貓帶回了回去。

回到美國的露西不僅名利雙收,還被成為「熊貓夫人」。後來露西以8750美元把這隻熊貓賣給了芝加哥的一所動物園。這隻熊貓給露西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和名利。

此後,嘗到了甜頭的露西又使用同樣的辦法從中國四川帶走了1隻幼崽熊貓。在獵人的幫助下,又捕獲了一隻成年的大熊貓,不過這隻大熊貓還沒帶回去就絕食而亡了。好景不長,賣給動物園的那隻小熊貓也因生存環境和營養不良而死,這讓露西的內心開始崩潰。不久後,露西抑鬱而亡,終年46歲。

因為戰爭的原因,「熊貓熱」於1938年左右停止,後來西方對熊貓知之甚少。

我是小埋,你還想了解更多的動物故事嗎?您可以給我留言或私信我哦,這是一個美麗的新世界,願所有的動物和人都將被溫柔以待。

相關焦點

  • 唯一偷走中國熊貓的人,將兩隻大熊貓帶到美國,只做一件事
    不過大家千萬不能小看了大熊貓,因為大熊貓是一個存在歷史極為悠久的動物,在地球上存在了至少有800萬年。而且大熊貓在過去是吃肉的,有一定的可能是因為補不到獵,最後經過進化開始主要以吃竹子為生。但是牙齒和消化道還是保持原樣,別看熊貓呆萌,但是其咬合力在熊類動物中排行第二,和獅子老虎比也絲毫不遜色。我們知道,大熊貓一直是中國特有的國寶,國外是沒有的。
  • 「熊貓夫人」2次將大熊貓盜回美國,盼望生下小熊貓,後來怎樣了
    它呆呆地坐在海邊遠眺,等著動物園的人將自己抓回去。在異國他鄉過了一輩子的濤濤,臨終前仍在喃喃:「我想回家,回岷山去。」可惜這個願望只能在濤濤的夢裡面實現,它始終沒等來回家的那一刻..... 這樣的劇情,其實並非完全虛構。有著「熊貓夫人」的美國女子露絲,當年便曾2次來到中國四川的山林,將2隻大熊貓帶回了美國。這兩隻大熊貓,一隻叫蘇琳,一隻叫美美。
  • 她83年前從四川竊走兩隻熊貓,過海關登記的是:形狀奇異的哈巴狗
    大熊貓有著肥肥的臉頰,大大的黑眼圈,是世界上最可愛的動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瀕危,最需要保護的動物之一,但是在83年前,卻有一個叫做露絲·哈克尼斯的外國女人,從四川偷走兩隻珍貴的大熊貓,而且過海關的時候,登記的名字竟然是「形狀奇異的哈巴狗」,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小編將為你揭開這件事件的謎團。
  • 黑水河熊貓「保鏢」:今年已經看到3次大熊貓
    原標題:黑水河熊貓「保鏢」:今年已經看到3次大熊貓   紅外相機拍攝的大熊貓根據2015年四川省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結果顯示,黑水河自然保護區內的大熊貓數量已經從「三調」時的22隻增長至26隻。   除了野生大熊貓數量穩中有升,張劍告訴記者,根據最新統計,黑水河自然保護區內的珍稀動植物愈加豐富。「有植物資源6000餘種,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珙桐、紅豆杉等23種;脊椎動物資源450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大熊貓、雪豹、金絲猴、牛羚等63種。」
  • 大熊貓被美國人偷運至芝加哥,存活一年後,遺體遭到解剖、收藏
    剛剛出生10天的它被美國一伙人從四川偷走,化妝成哈巴狗通過海關,並乘坐遊輪前往美國,在那裡經歷了它短暫又輝煌的一生。時間回到84年前,那時候,沒有一個美國人看見過活的大熊貓。而美國服裝設計師露絲的丈夫威廉是一名動物學家,他新婚兩周後,就就急忙前往中國尋找大熊貓,不料病逝於上海。
  • 美國女人以賄賂的方式將熊貓首次偷走 連幹了三次帶不走就殺死
    他在1869年他將一隻死亡大熊貓的標本帶到了歐洲從而引起了轟動,這隻熊貓標本更被稱為歐洲博物館裡最漂亮的動物。1925年拍攝的熊貓寶寶像而真正的將存活的大熊貓帶到國外的是一位名叫露西.哈克尼斯的美國時裝設計家。大家可能要問了,她不好好的設計服裝怎麼想到跑中國來拐騙我們寵萌的國寶呢?這得從露西.哈克尼斯的老公說起。
  • 美國女子偷走倆大熊貓,最後都因餵養不力死亡,未想她倒憑此走紅
    然而,比爾此去不僅沒有找到大熊貓的蹤跡,反而「偷雞不成蝕把米」,於一年半後在中國上海病逝。1936年,跨越重洋到達中國後的露絲,向僑居在中國的美國人透露出了自己想要將大熊貓帶回美國國內的想法。出於對大熊貓的喜愛,他們紛紛對露絲表示支持。於是露絲很快便組織起了一個探險隊,並且還找來了著名華裔探險家、登山世界紀錄保持者楊帝澤擔任領隊。
  • 「熊貓+」構建大熊貓會客廳
    作為「頂級IP」,大熊貓到底有多火?  一項調查顯示,俄羅斯、美國、日本等國外民眾對中國文化符號的認知,排位第一的就是「大熊貓」。  作為世界第一隻大熊貓的科學發現地、命名地和模式標本產地,我市一直致力這張國寶級名片的保護與推廣。
  • 愛熊貓創造社:全球唯一一隻白色大熊貓長大了!
    2021年01月15日,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局對外發布了全球唯一一隻白色大熊貓野外活動的影像。
  • 為何肉食動物不敢攻擊大熊貓?專家:且看大熊貓上古時期都叫什麼
    這樣的發現,阿爾芒·戴維驚喜不已,隨即便組織了一隻由20個獵人組織的考察隊,進入大山之中搜捕。很快,這支人數龐大的考察隊便有了收穫,他們抓獲了一隻這樣黑白相間的動物,阿爾芒·戴維將它命名為黑白熊,在一番餵養之後,阿爾芒·戴維被它的憨態可掬,可愛所打動有了要帶它回到法國的舉動,但是長途的顛簸以及氣候上的不適用,這隻大熊貓最終還是夭折了,不過戴維最終還是將它的皮毛做成了世界上第一隻大熊貓標本,並送到了法國巴黎的國家博物館展出,這樣的展出也讓大熊貓一時間成為熱議的話題。
  • 世界各國的國寶動物;中國的大熊貓、美國的白頭海雕
    截止2011年10月,全國圈養大熊貓數量為333隻。 中國有三個特別行政區:香港、澳門及臥龍特別行政區;其中四川省汶川臥龍特別行政區是轉為保護大熊貓設立的。 1936年上海,美國人露絲·哈克納斯在皇宮飯店給大熊貓蘇琳餵食,這隻熊貓被她以哈巴狗的名義偷渡到帶到美國
  • 旅美大熊貓「貝貝」回四川後,陝西向美國友人「白送」了一隻大熊貓...
    編輯:張一天華輿訊 綜合新華網、中新網、華商報等報導,11月19日,在美國出生,在華盛頓國家動物園生活了四年的大熊貓「貝貝」按照原計劃,在4歲後回到自己的家鄉四川。離別的愁緒讓許多美國的熊貓粉絲傷心不已。
  • 國寶大熊貓:活化石的冰火兩重天
    又過了一個星期,戴維見到了獵人們帶來的第二隻同樣的動物,與第一隻相比,它們的毛色相同,只是黑色不那麼純,白色部分也比較髒汙。戴維確信,這個熊類的新種,惟獨中國才有。  5月4日,戴維終於捉到了一隻活體的「黑白熊」,他親自指揮工人在天主教堂內為「黑白熊」做了個大木籠,將「黑白熊」飼養起來,觀察、記錄它的生活習性。
  • 宋氏姐妹首次向美國送國禮,為啥選熊貓?美國人為它們起了個名字
    大貓熊改稱大熊貓,是在後來的一次展覽中,根據西方行文習慣橫著寫「貓熊「,而中國以豎讀為常識,習慣從右往左讀,故作「熊貓」叫開來了。大貓熊迷人的身姿一經傳至西洋,便風靡各地。一位女士以寵物狗之名偷運到美國後,驚喜萬分的美國人在碼頭舉行盛大歡迎式,為珍貴的中國客安排了最豪華的套房,舉行隆重的接風宴會。
  • 國寶大熊貓,天生就是一個搞外交的「小能手」
    到了民國時期,民國政府宋美齡贈送給美國援華協會的一對大熊貓「潘達」和「潘弟」,以對其救濟二戰中的中國難民表示感謝。委員會收到熊貓後,將其寄養到了紐約布朗克斯動物園內。此為中國現代「熊貓外交」之濫觴,也開創了「熊貓外交」的政治性贈送模式。抗戰八年的時間裡,民國政府雖然國運艱難,但也先後有十餘只大熊貓被當作「熊貓川軍」,突破日寇封鎖,送往美國、英國,表達了對同盟國的感謝。
  • 這位美國人曾兩次從中國偷走大熊貓,兩隻熊貓的結局令人感到憤怒
    作為我們國家的國寶,熊貓讓我們又喜歡又感到驕傲。不過,曾經有一位美國人,曾經多次將我們的國寶熊貓帶出國門。她是誰呢?被帶出國門的熊貓在異國他鄉又生活得如何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這個將大熊貓帶出國門的女人,來自於美國,叫做露絲·哈克尼斯。她原本是一位服裝設計師,由於熊貓事件名噪一時,被稱為「熊貓夫人」。她為什麼要這麼做?又是如何做到的呢?
  • 一路走來熊貓不易:第四紀差點滅絕 後又遭人獵殺
    自西晉後,人們了解到大熊貓只吃竹子,不會傷害其他動物,它因此成了象徵睦鄰友好的動物,西晉人把大熊貓叫「騶虞」(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仁獸),在兩軍交戰的中途,如果一方高舉「騶虞」字樣的大旗,就是求和、停戰的意思。而令人遺憾的是,古人對於大熊貓的獵殺並沒有因此停止。2500多年前的《尚書》和《詩經》裡,記述了貔貅皮(大熊貓皮)是皇帝進貢的珍品。
  • 中國大熊貓如何成世界「搖錢樹」
    所以中國通過向其他國家贈送或租借大熊貓,從而增進友好關係、宣揚世界和平,這稱之為「熊貓外交」。中國的熊貓外交最早可追溯至唐朝,據日本《皇家年鑑》記載,公元658年10月22日,唐朝女皇武則天將一對大熊貓和70張皮作為國禮,送給日本天武天皇。而將時間線拉回到近代,1941年,大熊貓開始成為我國最高規格的國禮,當年宋美齡向美國贈送一對大熊貓以示對其救濟中國難民的謝意。
  • 熊貓頻道刷爆美國網友朋友圈 "滾滾"徵服世界(圖)
    最近,美國廣播公司新聞網播放了一則新聞消息,主角是大熊貓的生活片段。新聞播出後,熊貓瞬間「席捲」美國網際網路,美國民眾沒有一點點防備地被直接「萌化」。  據了解,美國網友看到的這些熊貓視頻,均來自「iPanda熊貓頻道」——一個24小時捕捉大熊貓生活實況的網絡平臺。26日,記者走進這個神秘頻道的幕後,對主創團隊——央視和四川臥龍大熊貓繁育基地,進行了一次全面起底。
  • 大熊貓被借走後命運如何?一隻死在日本實驗室,一隻死於德國烈酒
    大熊貓被借走後命運如何?一隻死在日本實驗室,一隻死於德國烈酒 大熊貓是我們的國寶,不僅如此,能夠得到我們借出大熊貓的國家,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算得上是我們的朋友。全世界人民對於熊貓的喜愛,是無以言表的,畢竟說到中國,大部分外國人都會想到panda。那麼大熊貓被借走後命運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