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是我國的國寶,作為最可愛的動物之一,熊貓圓滾滾,憨態可掬的樣子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喜愛,近些年來,大熊貓發揮了獨特的作用,成為我國對西方文化交流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被稱為「熊貓外交」。然而,在建國前不知道熊貓的珍貴,因此,我國大熊貓也曾經被嚴重盜獵過。
大熊貓第一次被外國人所知和名字的由來
1869年的春天,法國傳教士戴維翻山越嶺來到了我國四川省寶興縣一個叫穆坪的小鎮,擔任當地天主教堂的第四任神甫。這是他第二次來到我國。
戴維從小熱愛自然和探險,特別喜歡採集動植物標本。他第一次來我國的時候,借著傳教的機會去了我國河北省地區採集了大量的植物標本,待傳教結束以後,便把大量標本帶回了法國。
戴維一直記得法國巴黎自然博物館的委託:幫助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到中國採集動植物標本。
同年3月,戴維在山溝裡採集標本回來的路上,一位當地獵人邀請他去家裡喝茶,在獵人的家裡,大衛見到了一種從未見過的黑白動物毛皮。他臨時起意給這種神秘的動物起名叫「黑白熊」,他懷著欣喜在日記裡寫道:「這可能會成為科學上的新物種,我一定要找到它」。
同年5月,在當地獵人的幫助下,大衛如願以償的得到了一隻大熊貓的幼崽。得了以後,大衛馬上就想弄回國,他想把大熊貓帶回法國,介紹給全世界。可惜的是,黑白熊還沒出山,在運輸的途中便死了。於是戴維只能把這隻黑白熊的皮送到了巴黎自然博物館。
博物館將黑白熊皮展出後,根本沒人認識,後來經過博物館主任充分的研究分析後認為:它既不是貓,也不是熊,而是與在中國西藏地區發現的小熊貓相似的一種很大的貓熊,兩年後,動物學家進一步考查,之後給它正式定名為「貓熊」。
中國人以前一直習慣從右往左,從上往下的寫字和讀書,而英文的書寫順序是從左到右,後來「貓熊」的名稱流入我國,大家按照以前的習慣,就讀成了「熊貓」,並一直沿用至今。
「熊貓熱」一發不可收拾
1916年,德國動物學家雨果在中國購買到了一隻熊貓的幼崽,不過在運回德國的途中也夭折了。三年後,第一隻大熊貓的標本在美國的自然博物館展出。從此,「熊貓熱」一發不可收拾,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開始來到中國。
1926年,原總統富蘭克林的兩個兒子西奧多和克米特也來到了四川省寶興縣境內偷獵大熊貓,這兩兄弟運氣不太好,在山裡足足晃悠了幾個月才找到了一隻大熊貓,找到大熊貓以後,他們擔心大熊貓逃走,就打傷了大熊貓的腿。後來在運輸這隻大熊貓回美國的途中,不幸再次發生,熊貓半路又夭折了。
1928年,不死心的兩兄弟又回來了,這次他們借著獵殺獨角獸的幌子僱傭了十幾個當地的獵人,兩兄弟帶著一幫人浩浩蕩蕩的進了山裡,這次他們還打死了14隻金絲猴。
幾天,他們用了羊羶味的法子吸引來了一隻大熊貓,十幾個人立馬把大熊貓趕進籠子抓了起來。兩兄弟把金絲猴和大熊貓都給製成了標本裝進了箱子,想著還要再去附近山上抓些稀奇的動物,當地人知道上了洋鬼子的當,立馬就把他倆趕走了。
「熊貓夫人」露西,第一個帶回活體大熊貓的美國人
1936年,帶著丈夫遺願的露西來到了中國尋找大熊貓。露西的丈夫威廉是有名的動物學家和探險家。「熊貓熱」以後,他一直想成為第一個帶回活體大熊貓的人,可是他剛到中國以後,還沒進山尋找大熊貓便突然病死在上海。露西聽到這個悲痛的消息後,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完成丈夫夢想,前往中國四川親自尋找活體大熊貓。
露西先是在北寶溝一帶找了許久都不見大熊貓的蹤跡,後來去了戴維60年前發現熊貓寶興一帶開始尋找,露西很幸運,通過當地獵人的幫助下,她在山裡的竹林裡找到了一隻幾個月大的熊貓。
露西把熊貓幼崽的保護工作做的很好,她把熊貓放在鋪了鬆軟棉絮的竹筐裡,然後僱了一匹大馬出了山。到了上海以後,露西用2美元「賄賂」了海關,帶著裝著熊貓幼崽的竹筐辦理好了籤證,籤證上寫著「隨帶哈巴狗一隻」,就這麼帶著熊貓輕而易舉的坐上了回美國的船,並成功的把活體大熊貓帶回了回去。
回到美國的露西不僅名利雙收,還被成為「熊貓夫人」。後來露西以8750美元把這隻熊貓賣給了芝加哥的一所動物園。這隻熊貓給露西帶來了巨大的財富和名利。
此後,嘗到了甜頭的露西又使用同樣的辦法從中國四川帶走了1隻幼崽熊貓。在獵人的幫助下,又捕獲了一隻成年的大熊貓,不過這隻大熊貓還沒帶回去就絕食而亡了。好景不長,賣給動物園的那隻小熊貓也因生存環境和營養不良而死,這讓露西的內心開始崩潰。不久後,露西抑鬱而亡,終年46歲。
因為戰爭的原因,「熊貓熱」於1938年左右停止,後來西方對熊貓知之甚少。
我是小埋,你還想了解更多的動物故事嗎?您可以給我留言或私信我哦,這是一個美麗的新世界,願所有的動物和人都將被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