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分散式風電負荷消納的幾點思考
基於上面原因,小編就聊聊如何促進分散式風電負荷消納技術問題進行探討。一、儲能技術風電具有隨機性、間歇性和波動性的特點,是造成棄風限電的根本原因。儲能技術是電網調峰和促進可再生能源大規模應用的重要手段,同時將促進電網的結構形態、規劃設計、調度管理、運行控制及使用方式等發生變革,應用於電力系統的發、輸、配、用等各環節。
-
電力系統低碳轉型關鍵在於消納高比例新能源
圍繞解決高比例新能源消納的不同技術路線,設置以下三種路徑:路徑一主要依靠電力系統自身實現高比例新能源消納利用;路徑二是通過大規模發展電制氫,跟蹤新能源波動性出力,助力新能源利用;路徑三是基於綠氫和煤電CCUS產生的二氧化碳製取甲烷、甲醇,實現電-氫-碳協同發展。
-
中國新能源 「後補貼時期 」發展分析
近年來,隨著成本大幅下降,新能源發電市場競爭能力明顯增強。國家近期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以降低補貼強度、加快補貼退坡,鼓勵建設不需要國家補貼的新能源發電項目,推動風電、光伏平價上網,新能源發展正逐步進入「後補貼時期」。
-
推動發展新能源 無限風光在鹽城——國網鹽城供電公司服務新能源...
沿海二通道工程是服務江蘇沿海清潔能源消納的重大工程,包含500千伏射陽、豐海、通海3項輸變電工程,可為華能射陽H1、中廣核射陽H5、龍源大豐H4等11個共290萬千瓦的海上風電項目提供可靠接入通道,使鹽城沿海地區新能源匯集能力提高至200萬千瓦、沿海通道輸送能力提升至300萬千瓦,將有效緩解海上風電併網送出矛盾,大幅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
-
工程院院士郭劍波:新能源和電力系統不能延續慣性思維,兩邊都要變
近日,在2020全球能源網際網路(亞洲)大會技術論壇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郭劍波結合我國新能源高速發展大背景,針對高比例新能源系統與能源網際網路、高比例新能源系統帶來的高效消納、安全運行和機制體制等巨大挑戰,提出值得關注的關鍵技術及應對措施。
-
依託光伏光熱資源優勢 推動新能源開發利用
多能互補發電系統規劃設計技術(容量優化配置技術、場級布局、接入設計、輸送和消納)、多能互補發電系統的優化設計模擬和工具軟體開發,光伏、光熱、水電、風電、儲能等多能源優化協同控制、調度策略研究,大型風電場優化布局設計及智能運維技術,大型光伏電站、太陽熱發電站的智能運維技術,大規模可再生能源與傳統能源的融合技術。
-
全國政協委員曹志安:建議加強新能源發電技術儲能技術【兩會聲音】
新能源發電曹志安建議,大力推進區內電源發展,推動能源電力結構清潔化轉型,積極引入區外經濟清潔電力,加強核心關鍵技術創新。曹志安表示,積極發展新能源發電,堅持集中式與分布式並舉,西部等資源優勢省份,積極推進陸上風電、光伏開發。安全高效發展沿海核電,穩妥推進廣東惠州、汕尾,廣西防城港三期、白龍等核電規劃建設。
-
中國工程院院士郭劍波:適應高比例新能源電力系統,電源電網都要改變
針對高比例新能源系統與能源網際網路、高比例新能源系統帶來的高效消納、安全運行和機制體制等巨大挑戰。高比例新能源電力系統除了消納挑戰外。 「隨著技術發展和成本降低,新能源必將迎來持續高速發展時期,將會從局部地區開始逐步形成一個新能源電力、電量高佔比的電力系統。」
-
山東:有序放開集中式新能源發電機組進入電力市場交易
積極推進地方公用燃煤熱電聯產機組進入市場、有序放開集中式新能源發電機組進入市場。2021年起,鼓勵具備條件的集中式新能源發電企業進入電力市場參與交易,籤訂市場交易合同的新能源企業在電網調峰困難時段優先消納。
-
現階段新能源消納除「可再生能源+大電網」外還有哪些方式可以替代?
「可再生能源+電化學儲能」這個提法出現之前,實踐中新能源消納方式主要依靠的是大電網消納方式,即通過大電網覆蓋範圍內負荷的時間和空間變化,以及大量調節電源的隨調度指令調節,平抑可再生能源的波動性和間歇性,實現可再生能源的消納。儲能技術通過電能存儲也能夠解決可再生能源的波動性問題,解決的方法更加直接和簡單。
-
國際電力市場觀察|國外新能源參與市場的機制及啟示
本專欄將圍繞國際電力市場的基本模式、最新動態、熱點問題、趨勢分析、規律研判等方面展開,結合相關成果和研究思考與讀者進行交流分享。「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為促進新能源的發展和利用,世界各主要電力市場國家制定了相應的激勵政策,可為我國新能源市場化消納提供有益借鑑與參考。本文總結了國外主要電力市場國家新能源參與電力市場的價格機制、適應新能源接入的市場交易規則等,並提出了對我國新能源市場化消納的啟示。
-
甘肅省新能源負荷佔比和風電發電量均創歷史新高
本網訊 記者今天從國網甘肅省電力公司獲悉:1月8日12時58分,甘肅新能源出力達1304萬千瓦,佔總發電出力的50.64%,佔總用電負荷的85.01%,創歷史新高。1月10日17時35分,甘肅電網風電出力達1024萬千瓦,首次突破1000萬千瓦,創歷史新高,新能源運行指標創歷史新高,標誌著甘肅電網新能源利用水平再上新臺階,也取得了2021年度新能源運行的「開門紅」。新年伊始,隨著全國大範圍寒潮過境取暖及復工復產工商業用電負荷增加,各地區用電負荷不斷刷新歷史新高,全國電力供應總體偏緊。
-
新能源應成為主角 新建火電要慎重
因為發電裝置的壽命差不多是30-40年之間,實際上從現在開始就不能建高排放的設施,如果要建,就要考慮在後期採取末端治理的措施,比如採用CCUS(碳捕獲),不然就有可能成為擱置資產。」生態環境部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戰略規劃部主任柴麒敏強調,要想實現2030年二氧化碳達峰、2060年二氧化碳中和的目標,恐怕不能再新建火電。
-
湖北隨州:「追風逐日」有效利用新能源
8月5日,據國網湖北隨州供電公司電力調控中心統計數據,截至今年7月,隨州市新能源(風電和光伏)累計發電量138.18億千瓦時,佔全省新能源累計發電量的27.99%,位居第一。如果將100億千瓦時新能源電能換算成標準煤,相當於累計節約400萬噸標準煤,減排272萬噸碳粉塵、997萬噸二氧化碳、30萬噸二氧化硫,環保效益和社會效益明顯。為服務地方新能源發展戰略落地,國網隨州供電公司一方面開闢綠色通道簡化併網手續,上門為新能源項目實施全過程技術指導,積極開展相關科研工作實現新能源優化上網調度。
-
吉林電網2020年度外送電量和新能源發電量、用電負荷均創新高
吉林電網2020年度外送電量和新能源發電量、用電負荷均創新高 發布時間: 2021-01-07 14:24:53 來源: 作者:張玉峰 高重暉 日前從國網吉林省電力有限公司獲悉,吉林電網2020
-
電網售電量近三成來自新能源
截至9月,新疆新能源裝機容量佔總裝機容量的31.52%,位居全國前列。 新疆本地消納新能源規模快速提升,最主要的原因是新疆電網「內供四環網,外送四通道」的建成。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疆電網建設步伐不斷加快,累計完成投資942億元,是「十一五」和「十二五」時期
-
「十四五」新能源高比例併網,電網如何應對?
同時,能源與信息技術融合實現雙向友好互動,除提升需求側靈活調節能力外,還可滿足「十四五」及中長期高峰用電和大規模新能源消納需求。全國互聯電網將不斷強化截至目前,我國除臺灣地區外電網已基本實現互聯。其中,華北電網和華中電網採用交流實現同步聯網,其餘大區電網之間通過直流實現異步互聯。
-
電力「十三五」規劃:如何大力提高電力需求側響應能力?
http://www.chinasmartgrid.com.cn/news/20200924/636818.shtml 山西省能源局日前發布了關於印發《「新能源+電動汽車」協同互動智慧能源試點建設方案》的通知,文件稱,探索構建「源(新能源)
-
可再生能源技術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些地方反映,電網規劃建設與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不適應,電網建設滯後於可再生能源發展,輸電通道不足,且部分輸電通道能力未達到設計水平,可再生能源電力輸出受阻問題比較明顯。如我國「三北」地區新能源裝機達到2.3億千瓦,本地市場有限,跨區外送能力只有4200萬千瓦,僅佔新能源裝機的18%。靈活性電源比例不盡合理,蓄能電站規劃建設較為滯後,影響電網穩定性,不利於可再生能源消納。
-
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甘肅省「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
——新能源規模化就地消納率先起步。開展了金昌新能源就地消納試點工作及蘭州鋁業、酒鋼集團、金川公司、玉門油田自備電廠新能源替代發電工作,組織啟動了新能源企業與電力用戶之間的直購電交易。在已建成風電項目相對集中且供暖時段較長的酒泉地區,試點推進清潔能源供暖示範工作,提升了新能源就地消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