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跨越「數字鴻溝」 為老年人提供便利化服務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就進一步推動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並行,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作出部署。
-
觀察| 當老年人遇到數字鴻溝
網絡購物、網上預約掛號、手機行動支付……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當大多數人可以享受科技創新帶來的智慧生活便利之時,相當一部分老年人面對的卻是數字鴻溝的尷尬。他們為「碼」所困,不會甚至不敢「觸網」,努力追隨時代的腳步顯得力不從心。
-
央行論文解析:應對數字鴻溝,預防技術失靈
現金和非現金支付有機共存可以使社會總交易費用更低,兩者之間雖然存在競爭,但本質上是互補關係,而非替代關係。由於「數字鴻溝」的存在,過度「去現金化」會引發新的金融排斥,偏離普惠金融的初衷。現金可以保障消費者的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信息安全權和財產安全權等基本權利。行為經濟學和金融脆弱性等理論也支持保留現金。
-
央行:現金和非現金支付有機共存可以使社會總交易費用更低
以下為全文:作者:中國人民銀行金融消費權益保護局課題組摘要:貨幣的本質決定了現金有長期存在的理論基礎,貨幣的載體也具有使用慣性。現金和非現金支付有機共存可以使社會總交易費用更低,兩者之間雖然存在競爭,但本質上是互補關係,而非替代關係。由於「數字鴻溝」的存在,過度去現金化會引發新的金融排斥,偏離普惠金融的初衷。
-
加快彌合鄉村數字鴻溝
數字鄉村既是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方面,也是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2018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大力發展數字農業,實施數字鄉村戰略。此後,有關部門相繼印發了《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等文件,為發展數字農業農村指明了方向。 對數字鄉村的報導很容易讓人以為我國全部鄉村皆是如此。事實上,數字鄉村仍在起步階段。
-
2.5億老人能否生活在數字社會之外?談適老服務偏差與破局
銀監會早於2009年即下發有關考慮弱勢人群需求的通知,可開設綠色通道提供上門服務;2013年要求不得歧視、刁難特殊群體;2014年明確指出商業銀行可研究開發離行式識別驗證方式……而從實際出發,部分銀行網點對此積極性並不高。這不只關乎服務意識淡薄乃至缺失的問題,更關乎通知落實、執行與反饋的機制構建不健全的問題。
-
國務院明確保留傳統金融服務方式 要求...
數字科技正在重塑整個社會發展形態及人類的生活方式,然則由「數字鴻溝」引發的老年人生活問題卻愈發突出。針對上述問題,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下稱方案),並對人民銀行等相關部門作出職責分工。在金融服務方面,方案指出,保留傳統金融服務方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告示等方式拒收現金。
-
數字時代讓文化消費更有品質
目前,優質內容依然是核心競爭力,以優質內容為基礎的付費模式逐漸獲得廣大用戶的認可。據調研組了解,2020年上半年,愛奇藝平臺僅會員服務收入就達86億元,同比增長26.5%。其中,中青年、高收入、高學歷用戶是內容付費的主力軍,女性用戶偏愛視頻內容,男性用戶則更願意為遊戲體驗買單。
-
填補「數字鴻溝」,為老年人數字生活鋪平道路
近日,北京市老齡辦、市老齡協會發出智慧助老行動倡議書,呼籲社會通力合作,幫助老人跨過「數字鴻溝」。(據《北京日報》11月06日報導)老年人的「數字鴻溝」從字面來看並不難理解,就是指老年人與年輕一代人在信息獲取與使用上存在的差距。現如今聯網科技飛速發展,數位化已經涉及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
國務院辦公廳:老年人高頻消費場所應支持現金和銀行卡支付
北京商報訊(記者 蔣夢惟 楊卉)為破解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進一步推動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11月24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
胡鞍鋼:從中國到全球,數字經濟的紅利已經發生
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胡鞍鋼參與了以「數字經濟——引領新趨勢」為主題的圓桌對話,就數字經濟的定義,數字經濟能否引領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趨勢等問題提出獨特見解。 胡鞍鋼認為,數字經濟實際上已經成為世界公認的新的經濟、新的業態、新的動能。
-
消減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 產業發展迎來巨大藍海
《方案》要求,2020年底前,集中力量推動各項傳統服務兜底保障到位,抓緊出臺實施一批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最迫切問題的有效措施,切實滿足老年人基本生活需要;到2022年底前,老年人享受智能化服務水平顯著提升、便捷性不斷提高,線上線下服務更加高效協同,解決老年人面臨的「數字鴻溝」問題的長效機制基本建立。老年人的出行、就醫和消費成為重點關注的領域。
-
因為這些問題,這些地方的數字紅利大打折扣——部分城市數位化治理...
新華社北京12月2日電 題:因為這些問題,這些地方的數字紅利大打折扣——部分城市數位化治理能力提升「堵點」調查 新華社記者 新華社記者走訪發現,近年來,部分城市政府數位化治理能力獲得顯著提升同時,有地方也遭遇「數字堵點」——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相關軟體開發運營效能不夠、市民對數位化服務認可度不高等問題亟待解決
-
拉卡拉支付為廣大中小微商戶鋪設數位化通路
近年來,傳統行業生產管理運營等線上化、信息化、網際網路化、數位化和智能化進程不斷加快,由於支付行業在其中可以有效助力產業網際網路的發展,因而其與傳統行業的融合程度進一步提高。
-
【新常態•光明論】胡鞍鋼:「雙11」創新釋放巨大消費紅利
,使得交易可以更快更便宜更方便地進行,提升了生產率、交易效率和經濟效率;第三,數字經濟能夠推動商業模式創新,通過搭建網際網路商業生態平臺,吸引大量賣家和買家進入,供需雙方的高頻海量交易發揮了規模經濟效應,使得邊際交易成本降到基本為零,創新得以蓬勃發展。
-
專家齊聚中國電子政務論壇 「支招」數字政府建設
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國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主任周民強調,在重大業務系統、共享交換平臺、政務數據中心、新技術平臺、政務網絡建設的每個環節同步規劃和建設信息安全體系;形成常態化、實戰化、體系化網絡安全防護能力,為重要信息系統和數據安全「遮風擋雨」。國家發展改革委法規司司長楊潔提出了「營造數字營商新生態」的理念,重點強調完善數字營商基礎制度和標準規範。
-
電子支付時代,數字貨幣或成為未來支付體系利好
在各歷史時期,生產力的發展催生新需求,而技術迭代推動貨幣從實物、金屬、紙幣等向電子和數字形態演變,以提高貨幣流通效率、改善消費者福利。近年來,網絡技術和行動支付快速發展,以商業銀行存款貨幣為基礎的支付工具逐步實現電子化和數位化。但商業銀行存款貨幣無法替代法定貨幣發揮價值尺度或記帳單位功能。
-
如何幫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代表建議在國家層面推進老年教育立法
近日,湖北廣水一位94歲高齡的老人為激活社保卡被抬到銀行進行人臉識別;湖北宜昌一位老人冒雨用現金交醫保,卻被工作人員以「不收現金,要麼告訴親戚,要麼你自己在手機上支付」的理由拒絕……接連發生的類似事情,在暴露工作人員服務不到位問題的同時,也引發全社會對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這一問題的關注。
-
老人不會行動支付就繳不了費?國家10天前才發規定!
各地區、各部門要落實主體責任,加強工作統籌,建立工作檯帳,明確時間表和路線圖,聚焦涉及老年人的高頻事項和服務場景,堅持傳統服務方式與智能化服務創新並行,切實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難,確保各項工作做實做細、落實到位,為老年人提供更周全、更貼心、更直接的便利化服務。
-
老年人「數字鴻溝」有多深?專家:智能科技發展要有溫度
網友紛紛呼籲:年齡差距不應造成數字鴻溝,老年人群體的需求不應被忽視。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進一步推動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讓老年人更好地享受信息化發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