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模仿白鵝寫了首詩送給仙鶴,看似風趣幽默,讀完卻讓人想哭

2020-12-04 小野聊國學

我們都知道,白居易是唐代一位著名的詩人,不過他與李白不同,李白是浪漫主義詩人而白居易是現實主義詩人,他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被合稱為「元白」,與劉禹錫並稱為「劉白」。世人稱他為「詩魔」和「詩王」。

中學的時候,我們都學過他的一首詩作《琵琶行》,這首詩裡面表達了他的天涯淪落之恨,是對世人重利益,輕離別的落淚。

還有一首他的詩作《長恨歌》,對於頗有戲劇性的「馬嵬事變」,他通過寥寥數筆將其描繪,將人物心理的描寫和環境氣氛的渲染表現得淋漓盡致、潑墨如雨,使得讀者面對如此意境,心馳神往,不能自已。

當然,這是他作品中最為成功的兩首,他也有其它的作品,有這樣的一首詩,他利用白鵝的口吻,給天上的仙鶴寫了一首詩,這首詩就是《鵝贈鶴》。

在這首詩裡面可以看出白居易的恨與累,其實了解了白居易的一生之後,對他的這種感情就會深有體會,他的一生屢次遭到貶謫,內心的痛苦與寂寞無處傾訴,於是就寫進了他的詩裡面,也正是因為他的這些詩,所以成就了他在歷史上「詩王」的地位。

雖然說這首《鵝贈鶴》看起來令人啼笑皆非,但是仔細讀過之後,就會感受到這首詩中間的苦與淚。

鵝贈鶴唐代:白居易君因風送入青雲,我被人驅向鴨群。雪頸霜毛紅網掌,請看何處不如君?

對於這首詩,我們可以這樣理解:

天上的仙鶴藉助著風力,飛向藍天,在藍天之中自由翱翔,然而鵝的命運不濟,卻只能與鴨子為伍;天鵝有著雪白的長頸、潔白的羽毛、以及紅紅的腳掌,鵝哪一點比不上天上的仙鶴呢?

這首詩首先給人一種妙趣橫生的感覺,白鵝看到了一個與自己長得差不多的仙鶴在天上翱翔,而自己卻不能飛翔,心裏面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呢?現在假設自己是這隻白鵝,那麼自己心中的痛苦就不言而喻了。

白居易在詩的第一句「君因風送入青雲」,字面上看起來是在寫仙鶴,實際上是在寫人,有些人憑藉著好風力能夠被賞識,也就是遇到了自己的伯樂,然後平步青雲,然而這些人真的要什麼樣特殊的才華嗎?也不一定。

在世的第二句「我被人驅」,字面上看起來是在寫白鵝,實際上也是在寫人白居易以白鵝自喻,人不能掌握自己的命運,而只能被其他人驅使,這才是生命之中的悲哀呀。

詩的第三句「雪頸霜毛紅網掌」,這是對白鵝外貌與形象的細節描寫說出了白鵝與仙鶴,其實本質上並沒有什麼區別,但白鵝只能與鴨群為伍,命運和仙鶴之間有天壤之別。

最後一句詩,正是全詩的畫龍點睛之筆。「請看何處不如君。」這是白居易一種孤傲的反抗,也是抒發了自己心中的不滿之情。

在這首詩中白居易以白鵝自喻,感嘆了自己命運的不濟,同樣作為鳥類,仙鶴就可以一飛沖天,在藍天之中自由翱翔。然而,白鵝就只能與鴨群為伍,他們擁有著同樣的才華,有人被欣賞、被接納,可以實現自己的抱負,然而,有人卻只能埋沒自己的才華,懷才不遇,一身鬱郁不得志。

參考資料:《唐詩三百首賞析》、《唐詩宋詞鑑賞》

相關焦點

  • 白居易用白鵝的口吻,寫了首詩送給天上的仙鶴,讀完令人笑中帶淚
    如果對白居易的生平做一個梳理,這種恨與淚就不難理解。一生屢遭貶謫,他內心的苦寂,無處言說,便全寫進了平生的3000多首詩作中,這一首首的經典也將他送上了詩王的寶座。今天小編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這3000多首詩中最有趣的一首,這一次他心中哀傷,竟然仿照鵝的口吻寫了一首詩,送給天上的仙鶴,短短28個字堪稱唐詩中最有趣的一首「牢騷」詩,初讀令人捧腹,再讀卻已笑中帶淚,詩王當真是不簡單。
  • 白居易自嘲為鵝,還以鵝的口吻寫詩送給天上的仙鶴,笑中有淚之作
    導語:"白居易自嘲為鵝,並用鵝的語氣,送給天上的仙鶴一首詩,寫盡了自古以來多數詩人們的處境"。自古詩人多數不得志,偉大的詩人屈原,博聞強識、志向遠大,卻遭貴族排擠誹謗幾經流放,最後以身殉楚自沉汨羅江。白居易寫詩自嘲詩人總是通過自己的筆,來抒發自己的遭遇。白居易也不例外,在他仕途不順,在他自感懷才不遇之時,他寫下了一首非常有意思的詩。他自嘲是一隻以鴨為伍的鵝,並以鵝的口吻語氣寫了一首詩送給天生的仙鶴,來抒發懷才不遇的鬱悶心情。
  • 白居易這首詩通篇寫雨,但是不著一個雨字,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白居易的詩通俗易懂,很多經典的作品,那上去很普通,可是卻寫得很有韻味,可以說是老少皆宜,每個人都讀得懂。也正是這個原因,使得他在國外名氣很大,連李白和杜甫都要望塵莫及。儘管白居易的詩看似很普通,可是每一首詩又很獨特,平淡中見真情,同樣充滿了詩意,也很是有趣,例如《長恨歌》和《琵琶行》這種洋洋灑灑的長篇敘事詩,我們也依舊很容易能夠理解,寫得同樣很深刻,這也正是白居易的作品最為獨特的一個地方,所以我們讀他的作品,不需要有過多的解讀,只需要從字面上,那就能夠理解其中的意思。
  • 白居易的詩:惜牡丹花
    而白居易這首《惜牡丹花》卻在無數惜花詩中別具一格。人們向來在花落之後才知惜花,此詩一反常情,卻由鮮花盛開之時想到紅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鮮立意表現了對牡丹的無限憐惜,寄寓了歲月流逝、青春難駐的深沉感慨。  全詩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文氣跌宕迴環,語意層層深入。首句開門見山,點出題意:「惆悵階前紅牡丹」,淡淡一筆,詩人的愁思,庭院的雅致,牡丹的紅豔,都已歷歷分明。
  • 三首描寫雪景的古詩詞:白居易的雪最大,孫道絢的雪最輕盈
    大雪將至,整理三篇詠雪的詩詞送給大家,一首雪很大,一首很女性,一首很頑皮,小編還是最喜歡末尾那首最頑皮的詩,直來直去,詼諧幽默!描寫雪景的古詩詞一:白居易的雪最大大雪壓倒竹子作者白居易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是唐代大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這首詩是白居易在45歲時所作,當時白居易的境況並不好,因為他上書討論當朝宰相遇刺一事時惹惱了皇帝,被貶值到江州當司馬去了。
  • 白居易很高明的一首詩,每一句都在寫雨,但是沒有出現一個雨字
    白居易在這首《微雨夜行》一詩中,所描寫的雨就是一種秋天寒冷刺骨的小雨,這種雨在夜裡其實是看不見,只是朦朦朧朧的一片,只是在走了一段之後,才會突然發現身上早已被雨淋溼了,而白居易也是抓住了這一特點,寫下了這首經典的詠雨詩,在這首詩中他寫得很巧妙,全詩表現手法高超,每一句都在寫雨,但是沒有出現一個雨字,讀來讓人讚嘆不已。
  • 紅配綠醜到哭?!錯了!白居易這四首詩告訴:紅配綠,真香!
    中國有句民間俗語「紅配綠,醜到哭!」「紅配綠,賽狗屁」,「紅配綠,醜不死?」,這說明紅綠搭配在傳統審美中一直保持著超高差評,且居高不下。然而,在詩文之中,紅配綠卻屢屢驚豔,特別是在「詩魔」白居易筆下。這幾首紅配綠的經典詩作,讓你不由大讚「真香」!
  • 白居易冬天曬太陽,這首禪詩充滿禪意,讀完了大呼過癮
    白居易是中唐著名詩人,其交遊廣泛、思想深邃、詩文精深。但終生服膺儒教的白居易,也深受佛禪思想的影響。他經歷了人生的坎坷,像古代其他失意文人一樣,便主動地去佛教中尋找精神寄託,但又與眾不同。下面介紹的是白居易冬天曬太陽,這首禪詩充滿禪意,讀完了大呼過癮。負冬日唐代:白居易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負暄閉目坐,和氣生肌膚。初似飲醇醪,又如蟄者蘇。
  • 老農模仿《詠鵝》寫《詠雞》,獲得獎金一萬元,他究竟寫得如何?
    如今但凡是上過學的人,大都會背誦過他在七歲時寫的《詠鵝》。 這首詩用詞雖然淺顯,但是抓住了鵝這種動物的特徵,運用動靜結合的方式,讓春水白鵝的形象躍然紙上。因此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全國數以億計的人小時候都背過它。
  • 白居易和他的薔薇花:4首薔薇詩,寫盡一世悲喜交織
    白居易是中唐時期著名的詩人,提起白居易,大家會在第一時間想到《長恨歌》、《琵琶行》等名篇。在這些詩裡,我們可以發現白居易對人世間愛情的歌頌和友情的嚮往。其實,白居易除了關注人間之事,也喜歡自然界的花花草草,更是一位愛花、惜花之人。在他所有和花草有關的詩作中,「薔薇花」出現的頻率是比較高的。那麼,白居易眼中的薔薇花,對他而言有什麼特殊的含義呢?
  • 白居易在雪天寫了一首溫暖的詩,只有20個字,便驚豔了整個冬天
    白居易就有這樣一首詩,他晚年隱居洛陽時,和自己的好友劉十九常有往來,一次天寒下雪,他想留下朋友一起喝酒吃飯,就寫下了一首溫暖的小詩,只有短短20個字,卻驚豔了上千年:《問劉十九》唐·白居易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 白居易的這一首詩,初讀時覺得很平淡,長大後才發現它的美!
    白居易可以說是唐朝眾多詩人中,寫詩最為直白,也最為簡練的一位詩人,他的很多詩作,那都是寫得看似很平淡,可是直到長大後才會發現它的美;這也正是白居易詩作的魅力,據說他會把每次寫好的詩,拿去念給那些婦女聽,如果她們聽不懂,那麼他就會改到她們聽懂為止。
  • 白居易見小孩打樹上的鳥,於是寫下一首詩勸告,足見一片仁愛之心
    那白居易也是中唐時期最偉大的詩人,而且他的大部分作品也都是膾炙人口,其中一些經典的作品更是達到了婦孺皆知地步,所以只要提起這位詩人,相信對於很多人來說,那都是並不會陌生,其實作為一位詩人,白居易身上的那種仁愛之心處處可見,尤其是他的這首《鳥》,更是把那種仁愛之心描寫得極為深刻。《鳥》唐代:白居易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 科學家覺得白居易千古名句有錯,登山考察了後,才知白居易有多牛
    1000多年前的一個春天,杜牧在江南寫了首千古名作《江南春》,頭兩句是這樣的「千裡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這兩句詩大家應該都還記得,畢竟這是一個千古名句,這首詩也入選課本多年。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明朝時,這首詩曾受到大文豪楊慎的質疑,他認為這「千裡鶯啼」擺明了是胡說,誰能聽到千裡外的鳥兒叫,於是他建議改成「十裡」。因為這個話,楊慎被後世笑話了幾百年。楊慎這種品讀古詩的方法,確實讓人覺得有些好笑。一首詩作,若只看字面是否合理,那還有什麼意境和詩性可言。但大家還別說,像楊慎這樣愛挑刺的文人,還真不是一兩個。
  • 帝裡詩坊:白居易筆下的洛陽城
    在《早春晚歸》一詩裡,白居易詳實描繪了自己在天色將晚之時騎馬路過天津橋、金谷園一帶所看到的早春景致:「晚歸騎馬過天津,沙白橋紅返照新。草色連延多隙地,鼓聲閒緩少忙人。還如南國饒溝水,不似西京足路塵。金谷風光依舊在,無人管領石家春。」無限春光裡,詩人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情境躍然紙上。詩人的另一首《和友人洛中春感》:「莫悲金谷園中月,莫嘆天津橋上春。
  • 白居易死後,皇帝寫下一首詩悼念他,千古罕見
    唐宣宗以皇帝之尊,哀悼白居易這個以詩歌寫現實的詩人,可謂千古罕見,不過想一想唐宣宗裝瘋賣傻多年,被前幾個皇帝戲耍的經歷,想來也是情理之中,畢竟他才登基,白居易也沒有在詩歌中寫他治下的唐王朝,批判現實也批判不到唐宣宗。
  • 白居易哲理詩:松樹千年終是朽,槿花一日自為榮
    元和十年(815),白居易因上疏請追捕刺殺宰相武元衡的兇手,觸怒當權者,被貶為江州司馬。在赴江州途中,白居易想起了好友元稹被貶江陵時寫的《放言五首》,頗有感慨,於是也寫了五首詩相和。放言就是無所顧忌,暢所欲言。白居易的這五首詩,藉助貼切的比喻、豐富的典故,探討了人生諸多大問題,讀來很是耐人尋味。
  • 白居易的這首月夜清江圖,奇麗唯美,不輸《春江花月夜》
    這首詩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一千多年來使無數讀者為之傾倒,也因為這一首詩,「孤篇橫絕,竟為大家」。而我們今天給大家分享的則是白居易的這首《暮江吟》。這首詩描寫了一幅月夜清江圖,簡潔而生動,被稱為千古絕唱,絲毫不遜於《春江花月夜》。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 白居易最優美的五言絕句,詩中無雨卻又字字寫雨,堪稱絕妙之筆
    白居易生活的時代,已經慢慢的步入了中唐,唐詩的風格也逐漸的發生了變化。我們今天看白居易的那些古詩,和李白杜甫的有很大的差別。不同的歷史背景出現不同的詩人,不同的歷史背景也湧現出不同題材的作品。相比李白和杜甫。
  • 「詩裡看花」以詩寄情,牡丹見證元稹、白居易的深摯友誼
    白居易也曾寫過西明寺牡丹花詩,可見白居易和元稹都曾到西明寺賞玩牡丹。元稹這首詩不是直接寫牡丹的外貌姿態,而是將牡丹放在了月色之下,描繪出了一種迷離的意境。「紫雲英」指的是牡丹花。詩歌大意是說在月光映照下,牡丹花好像是從光怪陸離的地上生長起來的,在明亮的風光中搖拂。天上明月中的仙女雖美,但與月光下的牡丹花相比,還是牡丹花更為光豔明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