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球大數據專項入列聯合國可持續發展技術促進機制在線平臺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北京9月15日電(記者董瑞豐)記者15日從中國科學院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專項辦公室獲悉,聯合國可持續發展技術促進機制在線平臺已將地球大數據專項列為其合作夥伴和技術支持機構。該進展彰顯了我國科研機構服務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貢獻。
-
中國利用地球大數據服務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中新社北京8月18日電 題:中國利用地球大數據服務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科普名稱為「廣目」專項)負責人郭華東近日在中國科協年會上做大會主旨報告透露,中國利用地球大數據技術服務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取得顯著成效,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技術促進機制的框架下,實現科技創新對可持續發展目標
-
中科院已具備「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啟動和建設條件
1 中新社北京9月24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24日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設立「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是服務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一項重要舉措,該中心將依託中科院建設。目前,中科院已集成優勢研究力量和資源,系統深入開展科技支撐可持續發展的研究工作,已實現國家相關優勢資源的整合,具備「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啟動和建設的條件。
-
有獎投票 | 中科院科技支撐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實施取得重要成果
中科院科技支撐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實施取得重要成果(點擊投票)完成單位: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西北生態環境資源研究院、海洋研究所、植物研究所等2020年9月11日,聯合國可持續發展技術促進機制在線平臺將中國科學院A
-
郭華東:地球大數據促進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福州5月7日訊(記者李冬陽)如何「把地球裝進計算機裡」?如何利用大數據在「一帶一路」國家實現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5月7日,第二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重要活動之一,以「數字海絲為高質量發展賦能」為主題的數字海絲分論壇舉辦。
-
大家手筆:利用地球大數據促進可持續發展
中國高度重視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以實際行動為應對全球挑戰、實現共同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是一項宏偉的戰略行動計劃,包含經濟、社會和環境三個方面,由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和169個具體目標組成。要實現這些目標,需要全面發揮科學技術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作用。在眾多技術中,大數據技術無疑正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
中國「官宣」的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怎麼建?後續進展來了
新華社北京12月25日電(記者董瑞豐)「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依託於中國科學院建設。」聯合國技術促進機制10人組成員、中科院「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專項負責人郭華東25日表示,該中心是全球首個以大數據服務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機構。
-
華高萊斯丨知識簡報:聯合國海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十年計劃
什麼是海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十年?海洋科學促進可持續發展十年計劃(Decade of Ocean Science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源自於2015年9月25日召開的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上,正式通過的《2030年議程》中,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第14項——「水下生物」目標。
-
中國科學院「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2020年度...
地球大數據專項將突破一系列技術瓶頸,形成資源、環境、生物、生態等領域多學科融合、獨具特色的地球大數據云服務平臺,成為支撐國家宏觀決策與重大科學發現的大數據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構建大數據驅動的、具有高度影響力的數字地球科學平臺,全景展示和動態推演「一帶一路」可持續發展過程與態勢,實現對全景美麗中國可持續發展的精準評價與決策支持;探索形成大數據驅動、多學科融合的科學發現新範式,提升中國科學院乃至國家層面地球科學領域數據資源的集成共享與挖掘分析能力
-
...行動起來,共同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線上研討會
12月1日,絲綢之路沿線民間組織合作網絡舉辦「行動起來,共同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目標」線上研討會。會議邀請聯合國相關機構負責人以及中國、泰國、寮國、緬甸、柬埔寨民間組織約50名代表出席。、搭建合作平臺、實施專項行動等有效措施,持續促進解決氣候變化、環境汙染、經濟發展不平衡等全球性問題,推進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
-
全球首部《數字地球手冊》在線出版
據了解,首屆中國數字地球大會以「地球大數據促進可持續發展」為主題,旨在聚焦數字地球應用和技術,共同探討梳理大數據時代數字地球發展脈絡,探討如何基於數字地球技術服務國家戰略及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大會由國際數字地球學會和中國科學院主辦。
-
國際金融論壇:專家學者「解碼」全面可持續發展
本屆年會以「全面可持續發展:共商合作與危機應對」為主題,深入探討新冠肺炎疫情對國際經濟、金融的影響以及完善全球經濟治理的路徑和舉措,為構建全球開放共贏新格局建言獻策。 本屆論壇首次面向全球觀眾提供在線直播。
-
近200位專家學者「解碼」全面可持續發展
本屆年會以「全面可持續發展:共商合作與危機應對」為主題,深入探討新冠肺炎疫情對國際經濟、金融的影響以及完善全球經濟治理的路徑和舉措,為構建全球開放共贏新格局建言獻策。 本屆論壇首次面向全球觀眾提供在線直播。
-
AI如何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百度滴滴曠視華為聯合建言
論壇圍繞AI與全球城市可持續發展、AI醫療健康與其在全球傳染疾病控制中發揮的作用、AI與城市管理、城市規劃、城市交通智慧化發展、城市生態創新中心等主題,結合當前全球疫情盛行的嚴峻形勢,探討AI如何抗擊疫情,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加速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
中國自然科學博物館學會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線圓桌會議
該建議書的宗旨,不僅在於使科學更加有效和多樣,讓人人都能為之做出貢獻,還在於通過發展有利於培養知情、負責且參與集體決策的公民的科學文化,使科學的目標更加符合社會的需要。會議圍繞「科學與社會」開展圓桌對話。艾萃諮詢主席、馬來西亞首相前任科學顧問坦斯裡扎克裡阿卜杜拉哈密德介紹了科學服務並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相關內容。
-
科學網—專家研討如何建設高水平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
專家研討如何建設高水平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 本報訊(記者丁佳)近日,由中國科學院主辦的「建設高水平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來自聯合國系統及國際組織、智庫學界及社會組織的70多位專家學者出席了會議。會議旨在研討如何將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以下簡稱SDG中心)建設成為高水平的國際科研機構,以更好地利用科學創新服務聯合國2030年議程。 會上,SDG中心籌建工作組組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郭華東就SDG中心的建設背景與籌建思路作報告。
-
...助推世界可持續發展——訪「數字絲路」國際科學計劃主席郭華東
新華社福州4月23日電 專訪:「數字絲路」助推世界可持續發展——訪「數字絲路」國際科學計劃主席郭華東 新華社記者 黃堃 杜健 「古代絲綢之路推動了中國與世界的交流和發展,在今天的信息社會,『數字絲路』又將助推中國與沿線各方共同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
時空三極環境大數據平臺研究獲進展
地球大數據正成為繼經驗、理論和計算範式之後數據密集型科學範式的代表,成為驅動地球科學創新發展和地球科學發現的新引擎。集成三極多要素數據、三極多圈層模型和大數據分析方法,構建三極大數據共享與服務平臺,開展三極生態環境演變及其對社會經濟的影響研究,對提升三極地球系統的研究深度、綜合科學認知水平及我國倡導的「極地治理」,具有重要意義。
-
深圳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深圳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7—2030年)及...
七、實施動態監測 全面整合經濟、社會、生態、政務、民生等數據資源,綜合運用雲計算、網際網路、大數據等新技術,加強對可持續發展各項建設領域的實時動態監測,發布深圳市可持續發展進程報告。 一、問題診斷 建設具有包容性、安全、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是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提出的重要目標,也是當前全球城市共同的發展主題。習近平主席在G20杭州峰會上強調要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促進包容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