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怒江中上遊七種重點保護魚類的生物學特徵

2020-11-26 中國水產養殖網

雲南省:怒江中上遊七種重點保護魚類的生物學特徵

2014-08-04 10:1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雲南省農業廳        瀏覽量: 7244 次 我要評論



【發稿時間:2014/8/4&nbsp10:04:17】&nbsp&nbsp【作&nbsp者:郭宗勇】&nbsp&nbsp【主&nbsp題&nbsp詞:】&nbsp&nbsp
【責任編輯:施淑琴】&nbsp&nbsp【稿件來源:州漁政執法支隊】&nbsp&nbsp【審核發布:桂嘉鴻】&nbsp&nbsp

  怒江中上遊特有魚類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是2010年國家在怒江上設立的唯一的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目的是保護怒江的特有珍稀魚類種質資源,重點保護魚類7種,分別是貢山裂腹魚、貢山鮡、短體擬鰋、缺須盆唇魚、雲紋鰻鱺、怒江裂腹魚、半刺結魚。另外還有其他保護物種角魚、巨魾、扁頭鮡、短鰭鮡、長絲黑鮡、黃斑褶鮡、突吻沙鰍、怒江間吸鰍等8種魚類。現將7種重點保護魚類的生物學特徵作簡要介紹,有助於大家對保護魚類的識別。

  1、貢山裂腹魚,俗稱江魚。屬鯉形目、鯉科&nbsp、裂腹魚亞科魚類;是怒江中上遊特有魚類,僅分布怒江上遊。主要形態特徵:體延長,側扁或略側扁,背、腹緣均隆起,腹部圓。吻鈍圓。口下位或次下位,馬蹄形或弧形;下頜外部無角質部分,內側有薄角質;下唇不發達,分左右兩葉,表面無乳突,兩葉前部不聯匯,無中間葉;唇後溝中斷。須2對,發達,約等長。背鰭末根不分支鰭條為硬刺,後緣具鋸齒;背鰭起點約與腹鰭起點相對或略前,位於體之中點。臀鰭後伸剛達或不達尾鰭下緣基部。尾鰭叉形,葉端尖或略鈍圓。身體背面及側面被細鱗,胸及腹面裸露無鱗,僅腹鰭起點處有稀少鱗片。腹鰭基外側各有一很小的腋鱗。肛門一臀鰭基兩側各有一列大型臀鱗(19-27枚)。側線完全,直或在背鰭前的體側略下曲。肛門緊靠臀鰭起點。體背側藍灰色,大多散布有不規則黑斑;腹側銀白色。喜棲息於幹流水流較平緩、多沙石的江段。福貢到貢山江段4-5月繁殖,雄性吻端具有發達的追星。

  2、貢山鮡,地方名:扁頭魚。分類地位:鯰形目、鮡科。怒江特有種,主要形態特徵:背緣微隆起,腹面平直。背鰭前縱扁,往後逐漸側扁。頭平扁,前端楔形。吻端圓。眼小,背位,距吻端大於距鰓孔上角。口大,下位,橫裂,閉合時前頜齒帶部分顯露。前頜齒帶中央有明顯缺刻。唇後溝不通,止於內側顛須的基部。口的周圍密布小乳突。鼻須剛達眼前緣;頜須末端鈍圓或具尖突,超過胸鰭起點,但不達鰓孔下角;外側須幾達胸鰭起點;內側須稍短。脂鰭後端不與尾鰭連合。臀鰭起點距尾鰭基等於距腹鰭基後端。胸鰭剛達腹鰭起點。腹鰭不達肛門。肛門距臀鰭起點顯著較距腹鰭基後端為近。尾鰭微凹。周身灰色,無黃色斑塊;腹部灰白略帶微黃。尾鰭黑色,中央有一黃斑。生活在多石的主河道和溪流,水勢湍急。主要攝食水生昆蟲。怒江特有魚類,分布於怒江上遊八宿以下到怒江中遊幹支流。

  3、短體擬魚妟&nbsp,地方名:方頭魚、扁頭魚。分類地位:鯰形目、鮡科。主要形態特徵:背緣拱形,背鰭起點處為身體最高點,向前、向後逐漸下彎;軀體前段略縱扁,後段略側扁;腹面平直,自然狀態時自吻端腹面至尾柄下緣均平貼同一平面。頭較大,前端楔形。吻端扁而寬圓。眼小,背位,為皮膜所蓋,使眼膜模糊。口下位,較大,橫裂,閉合時前頜齒帶部髮帶寬,也分左右兩塊,互相緊靠。唇後溝相通。下唇發達而寬闊,後緣中央有3個缺刻,把下唇分為左右兩葉及中央兩葉。鼻須短,遠不達眼前緣;頜須末端鈍圓,幾達鰓孔下角;兩對頦須均短。鰓孔下,下角與胸鰭第五至第七枝鰭條的基部相對。背鰭外緣微凸,起點在胸鰭末端垂直上方之前。脂鰭較低,基部較長,後端雖不與尾鰭連合,但界線不甚清楚。胸鰭末端超過腹鰭起點。腹鰭遠不達肛門。尾鰭略凹。吻端腹緣及頜須腹面有羽狀皺褶,與下唇聯合形成身體的吸著中心。下唇兩側半游離,不與頜須基膜直接相連。側線平直,不甚明顯。周身灰色,腹部略淡。尾鰭中央有一塊輪廓不清的黃斑,偶鰭邊緣灰黃。這樣的體色與棲居環境十分調和,即使在淺水中也不易識別。平時生活在石縫或匍匐石面,利用其鏟形齒刮鏟附著生物為食,其中尤以各種硅藻為多,兼有少量搖蚊幼蟲。5-6月繁殖,卵徑較大,可達4mm。分布於貢山到瀘水縣躍進橋怒江幹支流,躍進橋以下未有發現。怒江特有種,其他水系無分布。

  4、雲紋鰻鱺&nbsp,別名:暗色雲紋鰻鱺,俗稱蛇魚。分類地位:鰻鱺目、鰻鱺科,主要形態特徵:體延長,蛇形,前部圓筒,尾部側扁。頭較大,稍平扁,吻端圓鈍。背鰭起點在鰓孔後上方,臀鰭起點與背鰭起點間的直線距離小於頭長,胸鰭較小,腹鰭缺失。肛門緊鄰臀鰭起點,背鰭、臀鰭發達,與尾鰭相連。體被細長小鱗,每小群由5-6個小鱗平行排列構成,各鱗群互相垂直交叉,呈席紋狀,埋於皮下。側線孔明顯。生物學特性:為降河性洄遊魚類。生活於江河幹、支流的上遊,常棲息於幹流、溪流等的急流下的亂石洞穴中,多在夜間活動。性兇猛。4-5月從越冬場所出來,在幹流、較大支流覓食,10月後蟄伏於江河幹支流越冬。繁殖習性:為河海洄遊產卵魚類,性成熟後洄遊到印度洋產卵。分布於六庫以下江段幹支流。已列為瀕危魚類。

  5、怒江裂腹魚(怒江弓魚),俗稱怒江江魚,分類地位:鯉形目、鯉科、裂腹魚亞科。主要形態特徵:體延長,側扁或略側扁,背、腹緣均隆起,腹部圓。吻鈍圓。鼻孔距眼前緣較距吻端為近。口下位,橫裂。下頜前部有狹長的月牙形角質部分,前緣銳利,弧形或近橫直。下唇發達,下唇在下頜角質部分之後呈一連續橫帶,表面密乳突,唇後溝連續。須2對,約等長。背鰭末根不分枝鰭條下段為硬刺,後緣具10-20枚鋸齒(小標本刺強,鋸齒完整;大標本僅基部為硬刺,鋸齒細弱);背鰭起點位於腹鰭起點的直上方或稍前。臀鰭後伸達到或幾乎達尾鰭下緣的基部。尾鰭叉形,末端略尖。身體背部及側部被細鱗,胸及前腹面裸露無鱗,自胸鰭末端或更後的腹面始有鱗片。腹鰭基外側各有一明顯腋鱗。肛門一臀鰭基兩側各有一列大型臀鰭(約23枚)。側線完全,近直或在身體中部微下曲。身體背部藍灰色或青藍色,腹側銀白色,各鰭皆為橙黃色,個別標本體背側散布有不規則的深色斑點。食物以藻類(硅藻、藍藻、綠藻等)為主,兼食水生昆蟲,搖蚊幼蟲,枝角類,水蚯蚓,有機碎屑,螺類等。怒江中遊至下遊雲南龍陵縣三江口均有分布,東風橋以下主要為小個體,無性成熟個體。

  6、缺須盆唇魚&nbsp,地方名:油魚,分類地位:鯉形目、鯉科&nbsp、&nbsp野鯪亞科。主要形態特徵:體近筒形,尾部略側扁,腹面扁平。吻圓鈍。吻端無珠星。吻皮邊緣布滿微細乳突並分裂成流蘇。下唇寬闊,形成一圓形吸盤,後緣薄而游離,中央隆起,為一輪廓不清的肉質墊,缺乏馬蹄形隆起皮褶,其前緣變厚,成一條橫向突直,前緣與下頜之間以及後級與肉質墊之間均有一淺溝相隔。吻皮止於口角,不與下唇相連,與下唇的側葉有一缺刻相間。無須。眼小、上側位,眼前隔微隆起。背鰭無硬刺,起點在腹鰭起點的前上方。臀鰭距尾鰭基大於距腹鰭起點,後伸不達行鰭基。腹鰭末端超過肛門,距臀鰭比距胸鰭為近。胸鰭末端鈍,遠不達腹鰭。尾鰭分叉,末端稍鈍圓。側線平直,向後延伸於尾柄正中。喜棲居於清水小河,伏居巖石間隙,刮食巖石表面的硅藻和搖蚊幼蟲。繁殖季節為5月。雲南特有種,珍稀魚類,以被國家列為易危動物。僅分布於怒江水系,&nbsp

  7、半刺結魚,別名:六庫結魚。分類地位:鯉形目、鯉科、&nbsp䰾亞科;怒江特有珍稀種類。形態特徵:體延長而側扁。吻鈍圓,鼻孔離眼較離吻端為近。眼側上位,眼間隔寬。口次下位,深弧形,下頜之間有一縊痕。下唇具雛形的中葉,兩側的唇後溝就在中葉的後緣相通。須2對,吻須與口角須幾乎等長,末端達眼中央的垂直線。口角須超過眼後緣的垂直線。鰓膜在前鰓蓋骨後緣的垂直線上連於鰓峽。其間距小於眼徑。背鰭最後不分枝鰭條有一半以上分節柔軟,僅前部骨化而較硬。臀鰭將達尾鰭基,起點距尾鰭基近於距腹鰭起點。腹鰭不達肛門,相距2個鱗片。肛門緊接臀鰭起點。胸鰭末端尖,距腹鰭起點1個鱗片。尾鰭深分叉,末端尖。鱗片大,在腹鰭基有一發達的腋鱗,背鰭和臀鰭基部均具鱗鞘。側線略下彎,向後入尾柄的正中。鰾2室,前室膨大,後室細長。腹膜茶褐色。胸鰭、腹鰭、臀鰭略帶淺紅色,體色灰白,體側上方各鱗囊基部有黑斑。生活在幹流水潭、洄水處。瀕危種。分布:六庫江段。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探訪怒江金絲猴棲息地:保護困難重重 數量穩步增長
    探訪怒江金絲猴棲息地:保護困難重重 數量穩步增長 2017-06-03 17:51:2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雲南野生動物種群穩定增長 怒江金絲猴數量增至500隻左右
    其中,滇金絲猴由1400隻左右增加到2000隻左右;於2010年底才被發現的怒江金絲猴,也不斷有新種群被發現,種群數量增至500隻左右。  雲南素有「動物王國」之美譽,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區域。統計數據顯示,雲南有脊椎動物有2045種,其中陸生脊椎動物1416種,佔全國總數的52.8%;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22種,佔全國總數的55.4%。
  • NGO「怒江保衛戰」逆轉?
    日子定在了一個月後的10月22日,這次名為「中國水電開發與環境保護高層論壇」的會議由發改委下屬的《中國投資》雜誌社主辦,擬邀請嘉賓包括國家發改委、環保總局多位官員和怒江工程的規劃設計人員,以及竭力主張怒江開發的一些專家和科學家,如方舟子、何祚庥、司馬南等人,邀請信已經貼到了方舟子的新語絲網站上。
  • 滇池金線䰾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動物
    6月3日,雲南省生態環境廳發布《2019年雲南省環境狀況公報》顯示,雲南省野生動植物資源總體呈現「種類多、數量少、分布窄」的特徵,分布於雲南的亞洲象、滇金絲猴、黑冠長臂猿等動物種群數量穩定增長。全省共有陸生國家保護野生動物236種,佔全國重點保護動物的55.6%,Ⅰ級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58種,Ⅱ級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178種。
  • 怒江-薩爾溫江水電開發的多方面爭議
    ——本報記者 尹鴻偉 攝中國國內對是否開發怒江仍爭論不休,其一直是發展與保護爭端的一個典型案例,有關問題甚至已波及到下遊薩爾溫江,成為國際性話題。發源於中國境內的怒江流入東南亞後被稱為薩爾溫江,其由北向南流經緬甸並在泰國西北部與緬甸交界段形成界河,又經緬甸流入印度洋。
  • 保護生物多樣性|雲南怒江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現(新華社)
    怒江金絲猴(2020年10月攝)冬季,怒江金絲猴活動比較頻繁。瀘水管護分局工作人員、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專家和片馬鎮護林員到高黎貢山瀘水段西坡片馬轄區進行野外監測,發現了怒江金絲猴群。「我在一個山嶺蹲守,看到猴子從那邊過來了。我邊拍邊數,最後數到有149隻。太高興了,以前沒有拍到過這麼多。」護林員周華益說。
  • 怒江-薩爾溫江水電開發引發的多方面爭議
    ——本報記者 尹鴻偉 攝中國國內對是否開發怒江仍爭論不休,其一直是發展與保護爭端的一個典型案例,有關問題甚至已波及到下遊薩爾溫江,成為國際性話題。發源於中國境內的怒江流入東南亞後被稱為薩爾溫江,其由北向南流經緬甸並在泰國西北部與緬甸交界段形成界河,又經緬甸流入印度洋。
  • 92種長江特有瀕危魚類,難道不應重點保護?
    相較於此前版本只有16種魚類受重點保護,這一次重點保護名錄新增了不少,總數達到了76+。其中,金線䰾屬所有種,蘆鯉屬所有種,魾屬所有種,細鱗鮭屬所有種,茴魚屬所有種,七思鰻屬所有種均列入重點保護名錄。這多少算是一點進步,但讓魚兒遊認為,進入重點名錄保護頂多算是保護一種魚類的基礎,如果沒有對執法隊伍的培訓,對公眾參與的鼓勵,這個名錄對魚類保護來說,並不會有太大的價值。畢竟太多本土魚類到瀕危甚至滅絕,也無人關注。
  • 雲南省教育廳印發《雲南省初中學生物理、化學、生物學實驗操作...
    日前,雲南省教育廳印發《雲南省初中學生物理、化學、生物學實驗操作考試方案》,自2020年9月入學的七年級學生起施行。 雲南省初中學生物理、化學、生物學實驗操作考試方案 為貫徹《教育部關於加強和改進中小學實驗教學的意見》(教基〔2019〕16號)精神,落實《雲南省教育廳關於進一步深化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雲教發〔2019〕113號)要求,規範初中學生物理、化學、生物學實驗操作考試(以下簡稱實驗操作考試
  • 雲南省怒江州交通建設見聞——別了,溜索!
    記者在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10多天蹲點採訪中,深切地體會到,目前怒江僅剩的溜索,用途已經發生變化,已經成為見證大峽谷交通變遷的「活化石」。留下辛酸記憶的溜索「告退」溜索,過去是雲南怒江大峽谷各少數民族的主要交通工具,可以算世界上最驚險的「橋」,素有「風之橋」之稱。
  • 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 我國境內怒江金絲猴數量增至200餘只
    央視網消息:近日,雲南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瀘水管護分局聯合相關科研機構,首次摸清了高黎貢山西坡片馬轄區的怒江金絲猴的種群數量。
  • 我國淡水生態學奠基人、魚類實驗生物學主要開創者劉建康逝世
    我國淡水生態學奠基人、魚類實驗生物學主要開創者劉建康逝世 劉建康院士  《楚天金報》資料圖>訃告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九三學社社員,享譽海內外的著名魚類學家和淡水生態學家,我國淡水生態學奠基人、魚類實驗生物學主要開創者,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原所長、名譽所長、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劉建康先生因病於北京時間2017年11月6日22時整在武漢逝世,享年100歲。
  • 雲南省極小種群物種保護成效顯著
    記者近日從省林草局了解到,經過多年的持續努力,雲南省極小種群物種保護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多個瀕臨滅絕的野生動植物種類得到有效保護,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種群呈現穩定增長趨勢。
  • 我國科學家確認中華鮡模式產地 採自南盤江的鮡屬魚類標本為真正的中華鮡
    近期,西南林業大學周偉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對中華鮡的形態特徵及模式標本產地的論證得到業界的認可,即採自珠江上遊南盤江的鮡屬魚類標本為真正的中華魚。2020年7月,這一研究結果發表於著名的國際魚類研究期刊《魚類生物學學報》(Journal of Fish Biology) 上。
  • 我國科學家確認中華鮡模式產地 採自南盤江的鮡屬魚類標本為真正的中華鮡
    近期,西南林業大學周偉教授及其研究團隊對中華鮡的形態特徵及模式標本產地的論證得到業界的認可,即採自珠江上遊南盤江的鮡屬魚類標本為真正的中華魚。2020年7月,這一研究結果發表於著名的國際魚類研究期刊《魚類生物學學報》(Journal of Fish Biology) 上。
  • 怒江大峽谷的草果紅了
    新華社昆明11月9日電題:怒江大峽谷的草果紅了  新華社記者趙珮然、楊靜  怒江大峽穀雨季剛過,三河村傈僳族脫貧戶李興明家忙著起新樓。眼瞅著草果產季將近,李興明站在院裡,催促工人加緊施工。  「草果熟了,就沒空管蓋房子咯。」62歲的李興明和其他村民一樣摩拳擦掌,想在草果季大幹一場。
  • 圖文實錄 | 雲南省生態環境廳6月例行新聞發布會
    ,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紮實開展,自然生態保護工作持續深入,生態環境監管執法不斷加強,經濟發展服務水平不斷提升,生態環境基礎工作更加紮實,各項重點任務圓滿完成。全省共有陸生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236種,佔全國重點保護動物的55.6%,Ⅰ級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58種,Ⅱ級重點保護陸生野生動物178種。國家重點保護植物146種,佔全國的47.2%,Ⅰ級重點保護植物38種,II級重點保護植物108種。亞洲象、綠孔雀、滇金絲猴、怒江金絲猴、白眉長臂猿、印度野牛等25種野生動物和華蓋木等75種植物為雲南特有或主要在雲南分布。
  • 《問答神州》:怒江如何念好「山字經」?
    鳳凰衛視:怒江如何念好「山字經」?怒江州位於雲南省西北部,怒江中遊。提起怒江,我們不由得想起70年前那場驚心動魄的強渡怒江戰役,和那些跋山涉水、為國捐軀的遠徵軍人。而如今,怒江依然奔騰而過,不同的是,如今兩岸已經不再有轟鳴炮火,只有安逸和平靜。
  • 【聚焦】怒江大峽谷的草果紅了
    眼下,正是雲南省怒江州草果豐收季節。大峽谷裡密林深處,一簇簇褐紅色的草果長勢喜人。「它可是我們怒江人的致富果。」十月普是怒江州福貢縣石月亮鄉米俄洛村村民,最近他正忙著把收穫的草果送到山下收購點。十月普從2015年開始種植草果,如今他家種了80畝草果,已經有30畝開始掛果。「去年剛掛果掙了3萬多元,今年價格穩定,預計能賣七八萬元。」
  • 雲南省極小種群物種保護取得顯著成效
    經過探索實踐,我省在極小種群野生動物物種保護措施和保護管理模式方面取得很大突破,亞洲象數量從150頭增長到300頭左右,滇金絲猴數量從1400隻增長至2600隻左右,西黑冠長臂猿、黑頸鶴等多種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種群呈現穩定增長趨勢,旗艦動物拯救保護成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