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孤獨鴨子被咬死,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大概只是表達方式而已

2020-12-05 一言說世界

太平洋島國紐埃唯一一隻鴨子被狗咬死了。

很多人進行哀悼。

據稱,這隻鴨子是被海水衝到這個島國的。

因為這個島國沒有鴨子,這隻鴨子到了哪裡備受關注。

被稱作最孤獨的鴨子。

但是,如此受關注的鴨子,竟然被狗咬死了。

可見,人們再怎麼關注一些事物,總歸還只是關注。

關注並非關心,關心也並非就真在乎。

否則,怎麼會鴨子被狗咬死。

要知道只有一隻鴨子。

人類對付不了幾隻狗嗎?

很明顯,自從有了那隻鴨子,那些人的心中多了一個伴,多了一份滿足,甚至多了一份期盼。

這時候大概是人比鴨子還孤獨。

人們關心著自己關心的,獲得著自己的滿足,唯獨忘了鴨子需要的。

所以,鴨子自己逛著,沒想到遇到了惡犬。

如果連安全都保障不了,又何談別的呢?

都說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這是鴨子卻沒有。

反而是逃過了海浪,死的更悽慘。

如果它在一個都是鴨子的環境裡,狗還會咬它嗎?

沒見過鴨子多的國家,那隻鴨子被狗,還是幾隻狗咬死了。

因為那些狗知道那只是鴨子。

但是,那個島上不一樣。

狗會以為那是什麼?

人都把它當什麼了?

不得不承認一個悲哀的事實,人與動物的本質區別,大概只是表達方式而已。

最孤獨的鴨子被咬死,死的卻不僅僅是一隻鴨子。

相關焦點

  • 最孤獨鴨子被咬死怎麼回事?為什麼被稱為最孤獨鴨子被什麼咬死了
    據新華社電 一隻鴨子在一場暴風雨後現身太平洋島國紐埃,成了當地唯一一隻鴨子。它雖然號稱「世界上最孤獨的鴨子」,但在居民關愛下,過得一點都不孤獨。可惜,這隻鴨子最近被狗咬死,令島上居民頗為傷感。英國廣播公司28日報導,紐埃商會主席雷·芬德利說:「它(鴨子)去年1月在一場暴風雨後出現在紐埃。
  • 最孤獨鴨子被咬死 被誰咬死了?什麼情況?
    這個特殊的國家一直以來有一個特殊的現象——島上一隻鴨子都沒有。  可能是因為地理位置偏遠或者生活環境不適合,一直以來島上都沒有鴨子存在。  然而這種現象,在去年的某天,發生了變化:島上突然出現了一隻鴨子。  在2018年的1月,島上突然出現了這隻鴨子...
  • 養殖場的鴨子和家養的鴨子營養沒區別?區別只是……
    隨著人們生活條件的變好,很多人開始追求生活質量了,所以現在很多農村土生土養的肉類見入了消費們的眼中,現在市面上最常見的肉類基本上都是養殖場飼養的,那養殖場養殖出來的鴨子和農民自家散養的鴨子有什麼區別呢?
  • 人只是動物而已,別信是什麼高等動物。
    以前學的人是進化而來的,但也有人研究說,人在如何進化時,中間是有脫層的,是說怎麼演化成人的,這是有脫節沒考證的。也有人說,是外星人改造的,改那幾次,這次是比較滿意的。但如果是,那人,或許是被監控的,或者說好聽點,有被保護的,所以沒滅亡。所以古代人那麼聰明,應該是以前比現在出現更文明更高級更高等。但不知為何滅亡了,是天災還是核戰爭導致就不得而知。
  • 「大貓頭鷹」咬死家禽還「擠眉弄眼」
    因為它頻繁「串門」令農戶不堪其擾,這個長得像「貓頭鷹」的傢伙,還咬死了農戶養的鴨子。它「行兇」被捉後,善良的鴨主人不但沒有追究它,還好吃好喝招待著,這是咋回事?近日,有一隻猛禽突襲農戶家並咬死了一隻鴨子,農戶發現後將它摁住。
  • Alice,世界上最孤獨的鯨魚
    英國樂隊dalmatian rex and the eigentones為它寫下歌曲《世界上最孤獨的鯨魚》,臺灣女歌手陳綺貞創作《52赫茲》,不知道Alice是否會覺得孤獨,但他的故事出入了人類世界。悲傷的人心碎的人。都在它的歌聲裡聽見了自己。也許等待另一隻鯨魚出現,需要的還只是時間而已。但如果一生尋而未得。
  • 誰是地球上最孤獨的動物?
    某些動物或因體型巨大,或因異常美麗,或因呆萌可愛而被我們關注,但那些極易被忽略的、極其微小或罕見的、我們聞所未聞的動物呢?它們的孤獨誰能知曉?今天小U就帶大家看看那些最孤獨的動物們。前陣子,一條關於長頸鹿的新聞讓所有人揪心:在肯亞野生動物保護區,兩隻珍稀的白色長頸鹿(white giraffe)慘遭非法獵殺,遺骸被發現時只剩一地骨架,當地的野生動物保育員推測它們遇害估計已有4個月。全身純白的長頸鹿非常稀有,全世界僅有三隻。如今被獵殺的是長頸鹿媽媽和7個月大的小寶寶,剩下的「孤獨的倖存者」則是大兒子。
  • 三分鐘看懂「超弦理論」,萬物的本質只是振動的能量而已
    在很多人眼裡超弦理論非常高深莫測,晦澀難懂,理解每一個問題都涉及到很多分支,這裡小編用最通俗易懂的語言,給大家科普下超弦理論,其實主旨大意非常簡單。這個時候超弦理論就登場了,試圖統一量子力學和廣義相對論的矛盾,也試圖將世間萬物的存在都統一到「弦」上,當然這根弦不是我們能夠觀察到的,超弦理論認為組成我們世界的物質包括原子,電子,夸克等都不是由實體物質構成的,而是由萬物的基本單位「弦」的振動所構成,弦的不同振動方式會形成不同的粒子。
  • 6種大自然最奇葩求愛方式,螳螂為愛獻身,蜜蜂咬死自己的父親
    這個傢伙就是蝴蝶魚,他可是深海裡面的一種魚類,雌性的魚類體型很大,而雄性要想留下下一代,必須咬住雌性的(不方便說),為了交配自己捨棄了自己的身體,眼睛,消化系統,只是留了一個最關鍵的器官,然後寄生在雌性的身體上,等到雌性想繁殖下一代了,然後給雄性發信號,雄性就把自己的後代釋放出來,完成!
  • 人真的被蚊子咬死嗎?颶風之後牲畜的慘狀,看了就渾身發毛
    夏天的時候很多人都會抱怨說自己差一點被蚊子咬死了,但這只不過是一種誇張的表現手法而已,畢竟蚊子的體積那麼小,就算是好幾隻蚊子一起咬,也頂多只是讓人覺得騷癢難耐而已,按照常理推斷,怎麼可能真的被蚊子咬死呢?
  • 都市青年的孤獨:「淺型社交」正改變人與人關係的本質
    因為故事的發生地只是一個西南小城市,如果換成北上廣,那才叫真正的「迷失」。通勤時間是相當現實的問題。北上廣的白領,除掉每天工作八小時,用來通勤的時間普遍在兩小時以上。▲電影《無名之輩》劇照。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社交媒體得以蓬勃發展。麥克盧漢很早就預見到電子時代「地球村」的出現。
  • 人類本身是一堆原子構成的,那人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意思是說,人是萬物之靈。人類很早就發現了自己似乎有別於生物。但如果我們要繼續往下問,人到底和其他生物有什麼區別? 可能很多人會回答:人會使用工具,人會直立行走,人類的腦容量大等等。
  • 專訪| 喬爾達諾:物理學的訓練使我精準表達孤獨時刻
    正是在物理學中的訓練,幫助我想到了「質數的孤獨」這個隱喻。如果我是古希臘語專業,那麼當時可能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兒了。我現在傾向於把物理視為我學過的另一種語言,在想要精確地表達某些事情的時候,它會出乎意料地有效。比如在《黑與銀》中,敘述者本人就是一位物理學家。當然,我從2010年開始就不再做物理學方面的工作了。物理學現在只是我簡歷中的一段而已了。
  • 喬治·莫蘭迪的藝術,即是他一生的孤獨與淺淡的憂鬱
    莫蘭迪《靜物》1963年安靜,抑或說靜謐是每一個人都想要的狀態。靜止,從狀態上比不過活躍那樣來得惹人眼目,但它沒有高潮自然低潮就非顯而易見。活躍或者說光耀則不一樣,它們的低潮與高潮一樣都是明顯的,對比強烈的生命給予人激情,卻總會稍帶留下深深的寂寞。安靜,大多數時候是一種輕量級的憂鬱。憂鬱,就我個人而言並非是貶義詞。憂鬱,相反的是人區別於動物的一個很大的特質。精神上的高調與快樂,並非人類所獨有。有一個紀錄片,片名大概是叫塞倫蓋蒂大草原,那是非洲的一個大草原。其中一集給我留下最深的這一生都不再會磨滅的印象。
  • 微觀世界的隨機和宏觀世界最本質的區別是什麼?
    我們通常認為扔硬幣的確是一個隨機事件,是因為我們並未掌握一切初始物理參數而已。而且要注意的是有的事件看起來像真正的隨機,其實依然是「偽隨機」,比如彩票預測,很多人說這是一個真正的隨機事件,的確我們不能預測結果,但是其實這個行為是可以預測的,只要我知道機器的動力學相關參數、機器的原理等等,我其實是可以預測結果的,雖然不能100%精準預測,但是這也說明了這個事件的確是可預測的。
  • 院士談轉基因:基因育種方式與傳統農業育種方式沒有本質區別-虎嗅網
    吳院士表示,食用轉基因食品不會改變人的遺傳物質,不會影響生育能力,也不會影響子孫後代(本文根據吳院士講話整理,原文載於京華時報)。轉基因食品為何不做人體實驗?動物實驗可推算安全問題  有反轉人士提出,轉基因糧食應進行人體實驗,拿轉基因糧食讓人吃做一組實驗,這期間不能吃任何自然食物,以免自然食物緩衝了作用,儘可能排除了眾多幹擾。
  • 人與人之間最本質的區別在思維模式
    老一輩兒的北方人都認為餃子是最好吃的食物之一,招待客人吃餃子也是表示重視和尊重的方式。但現在許多八零後、九零後和更多的零零後已經不這麼想了,有一些年輕人拒絕吃餃子,認為不好吃。如果你去分析中國的傳統節日,大部分與吃喝相關:餃子、元宵、粽子、麵條、湯圓、月餅,還要配上喝酒等等。
  • 「另類童謠」只是順口溜而已
    「起得最早的人是我,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最辛苦的人是我、是我、還是我。」「床前明月光,學生睡得香,一覺睡起來,鈴聲響叮噹。」對此現象,有論者撰文表示憂慮,呼籲全社會都要重視「綠色童謠」的創作,以達到「淨化」童謠的目的。  我認為「另類童謠」只是順口溜而已,我專門查了「謠」字的釋義,它是指隨口唱出,沒有伴奏的韻語。因此嚴格地講,童謠專門指的是兒歌。
  • 其實,現代大多數人相信科學和古人迷信的理由,本質上沒什麼區別
    )你這種想法其實是咱們現代人的普遍想法,但這種想法只是我們仗著,現代社會在信息上的極大豐富,產生的一種自己智商比古人高的錯覺而已!你就會發現咱們現在絕大多數人相信科學的理由,實際上和中世紀人「迷信」的理由,基本沒什麼區別!本質上我們都是在都是相信權威,相信大多數人罷了,書讀得不多而自認為比古人,聰明很多的心態是不可取的!
  • 動物都有哪些千奇百怪的睡眠方式?
    動物沒有眼罩或催眠曲幫助睡眠,只能根據自然和自身條件設法應對。因此,地球上的動物演化出了許多驚人的方法來獲得必須的睡眠。通過這次發現,研究者們了解到抹香鯨的睡眠方式與近親們並不相同,簡單來說,它們會在近水面的地方深睡,不呼吸也不動,如果它們的睡眠方式只有這一種,那麼這些時間相對較短的小憩可能讓它們成為最不依賴睡眠的哺乳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