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正確的態度對待死亡

2021-01-08 臨界點的獨行者

死亡,意味著什麼?

是結束?是解脫?是懷念?是撕心裂肺?還是劇終人散呢?

生離死別,世人無法掌控的事實,我們沒法確定何時的來到這個世界,也無法確定何時會離開這世界。但,結束生命的主動權卻在自己的手上,我們無法把控生命的長度但掌控了其寬度——自殺

現代人老少的通病,人生壓力過大。因於生活,感情,自我追求的道路上,所面臨的種種壓力。釋放壓力的途徑因人而異,每個人的承壓狀態差異各異,心理素質的好壞,AQ的高低,所以逃避成為了絕大多數人選擇的途徑。而逃避,最極端莫過於生命的結束。輕生、自殺隨之而為之,在將近絕望的人前,無非這是條很好的出路。因為沒了追求,也沒了懷念,沒了期待,也就沒了想法,一切心如死灰,唯有重生才能夠給予新的生活。

放縱自己,吸毒,酗酒,情色等一系列自我放逐的行為。無非就是在麻痺著自己,給自己「畫餅」,一系列行為過後總會有清醒的那刻,再隨著沉浸反覆著一系列之前的行為。日復一日,周而復始,可事實的真相終歸得有面對正視的一天,逃避不了。隨之就是更加強烈的念頭出現——自殺

輕生,自殺,困難嗎?不難!

只要從高樓層縱身一躍,只要一次過量的安眠藥,只要一根繩子以及一個高處的牢靠點,只要一把刀以及劃破自己大動脈的勇氣……生命就就此結束了!

然而,就真的解放了嗎?就真的釋懷了嗎?就真的不用去面對了嗎?家人,朋友,戀人,甚至陌生人,會有什麼樣的感受及反應呢?年邁的父母,昔日嬉笑的兄弟姐妹,肝膽相照的好友,未曾蒙面的陌生人,還有未曾有未來的戀人承受著你的死訊,又會有何的心理感受呢?一人之爽,在於旁人又是何種感受呢?

人生究竟追求的是什麼?人生究竟是為什麼而活著?都是頭一次為人,死亡有那麼可怕嗎?

人與人之間有了感情,才會傷悲。那要是沒了感情這一成分的存在呢?

正確面對死亡,正確面對離去,沒有人會永遠停留在身旁,一路相伴

人生就是一趟列車,每個人的軌跡長短方向各異,皆為自己選擇。而我們能做的,就是正確的面對著死亡,離去。

人世間走一遭,皆為頭次做人,選擇權都在自己,是去是留自己把握,別傷了世間人,也別誤了自己的內心想法,如此,便安好

願,世間猶如初見,生死看淡,做最真實的自己,便是安好

相關焦點

  • 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對待死亡的態度!
    或者說人在死亡的前10秒是否還有意識存在呢?當一個人知道自己即將死亡的時候,他們的身體與精神都將得到無比的放鬆,或許這真的是應了解脫這個成語吧?在死亡之前,他們會聽到一些奇怪的聲音,好比那些無比美妙的音樂。自己與親人的說話,親人無法聽見。神奇不神奇?
  • 對待科學的態度
    今日習得——對待科學的態度現代社會都尊重科學,這不是科學迷信。事實上西方現代社會不但沒有科學迷信,而且宗教的勢力還很強。美國公立學校不允許傳教,但是有些學校為了照顧宗教情緒,是不教達爾文進化論的。宗教人士可以和科學家公開辯論,而且往往是科學家輸。單純以權威性而論,世界上科學地位最高的國家是中國。
  • Ella盼通過安樂死條款:用正確的態度面對死亡
    我看到的時候,我就想說也要存一筆錢去瑞士,可能很多人覺得在他鄉死亡會有遺憾,但我覺得只要身邊都是愛的人,在哪裡離開都一樣,沒有遺憾。」為人母的Ella坦言自己非常關注這條新聞,也感謝傅達仁用生命最後一點力氣教育大家,更盼望臺灣未來有機會通過安樂死條款,「我們應該用正面的態度去面對死亡,我也跟父母聊過,如果我死了,就燒一燒種在我們家樹下就好了,我想在樹下乘涼。」
  • 它對待人類與對待猛獸的態度截然不同
    然而它們對人類的態度截然不同,這到底是一種怎麼樣的生物呢?然而在剛果一座森林裡棲息著這樣一種猿猴,當有人靠近它們的時候它們並不會表現出充滿敵意的樣子,而是用它們的雙眼打量上下一下,然後再若無其事地走開了。它們看起來對人類確實挺友好的,但是這並不代表它們對任何動物都友好,例如獅子、花豹等猛獸就有可能栽在它們手上。
  • 生離死別,世間常事,如何正確地看待死亡?
    每個人都知道生命總有終結的一天,這是生物學與醫學的科學結論,可如何對待死亡卻是一個哲學問題。中國古代著名哲學家莊子,當他老婆死了,他卻敲著盆子唱歌,因為他知道人總是要死,人們不應違反自然規律,這就是有名的鼓盆而歌的故事,表達莊子了對待死亡的智者態度。
  • 量子的變化影響世界,影響人生,你會用什麼態度對待呢?
    有時靜下來想想,我們的生命是多麼的脆弱,我們的命運根本不受我們的控制,自然界一個小小的變化,都會改變我們的命運,改變我們的生命軌跡,我們生活在同一個宇宙,命運基本是大同的,不同的只是態度和行動。近期的新冠病毒疫情,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一個小小病毒產生,令世界發生質的改變,疫情的影響令每一個人都不可倖免,全世界命運都一樣。
  • 《小鳥的葬禮》:學會面對生命不幸的正確態度,才能更從容地活著
    但是熟讀之後,卻發現,這本書給孩子造就的並不是一個殘忍的世界,而是一種面對生命不幸的正確態度。生命是非常神奇的東西,它讓人捉摸不透,它讓人難以言喻。生活是美好的,人們都嚮往著理想的生活,人們討論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人們讚頌生活的偉大。通常情況下,人們總是在詮釋生之意義,卻很少有人去探究死亡。
  • 正確對待覆利的態度
  • 如何修煉面對死亡的態度,形成恰當的生死觀
    喪禮的模擬過程是個「帶入式的體驗」,參加的學生在人文學院門前鋪上一層布,假設自己死亡般的躺在地上,再讓身邊的人替自己蓋上象徵著死亡的白布,靜靜聆聽身邊人對逝去的自己的哀悼和頌詞。活動發起者、何教授認為,在傳統的亞洲社會,死亡仿佛是個「禁忌」,經常不被提及。他希望可以通過這個活動,讓學生將自己的感悟帶回家庭或者社區,和自己所愛的人討論死亡,同時也能夠為那些失去親人的朋友提供幫助。
  • 藝術家用藝術的方式詮釋:正確面對死亡,是為了好好活著
    在全市第六屆「公益夥伴日」期間,由手牽手生命關愛發展中心等機構主辦的首屆死亡藝術節預展在公益新天地舉行,公益與藝術跨界融合,行為藝術、繪畫、攝影等藝術手段成為表達「死亡」、推動死亡教育的新方式。 死亡是什麼?提到死亡,你會想起什麼?是冰冷?陰暗?孤獨?禁忌?死亡還有沒有其他的表現形式?
  • 這梗代指對待備胎/舔狗的態度
    這梗代指對待備胎/舔狗的態度時間:2019-09-05 14:45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工具人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代指對待備胎/舔狗的態度 指某人對他人任勞任怨,隨叫隨到地付出,在情感上卻始終不能得到平等對待,一直被對方當工具使喚。 最常用於形容男女交往中女方對待備胎/舔狗的態度。
  • 正確對待抑鬱,及早幹預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正確對待抑鬱,及早幹預 2020-12-01 13: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抗戰初期,張作霖對待日本的態度,至今都令人拍手叫快
    虎踞一方的張作霖,在世人眼中對他的態度不一樣,有令人批判的地方,也有令人值得讚揚的地方。張作霖出生在一個貧苦家庭,小時候過得非常艱苦,也許是小時候的清貧成就了他長大後的驕傲。張作霖執掌東北大權時,在他的帶領下使東北軍在短時間之內發展到了30萬人,也是最輝煌的時刻。
  • 如何正確對待美術遺產?1不能輕視和否定,2不能迷信和盲從
    從博物館或展覽會上看到中外美術品原作,在北京舉辦的《院藏歐洲美術作品展覽》以及由美協舉辦的《印象派繪畫圖片展覽》,都吸引了廣大觀眾的興趣特別是許多美術青年們大開眼界,他們迫切地希望從其中學到點什麼,還請了一些老畫家去作報告,幫助他們對這些作品的認識,這都是值得鼓勵和提倡對歷史美術遺產的寶庫,我們要能鑽得進,也要能走出來,即是說,我們需要好好去研究它,學習它,利用它的某些有益因素來為我們今天的藝術創作服務,這裡有關於如何正確對待歷史美術遺產的兩個建議
  • 老一輩科學工作者對待科學的態度與精神
    這次報告,我國的科研人員從蘇聯專家處得到的有用信息極其有限,但對原子彈研製初期工作起到了引路作用。 1959年6月20日,蘇共中央突然給中共中央來信,通知不能向中國提供原先承諾的原子彈教學模型和圖紙資料。這封信證明了蘇聯單方面撕毀了協議,對正在舉全國之力建設國防工業的新中國來說十分不利。
  • Dio對待不同角色的不同態度,對大喬是競爭,對承太郎是感情嗎?
    JOJO的奇妙冒險Dio人物分析那麼說到了Dio為什麼對待不同的人採取不同的態度,我們首先就對這個人來展開分析,Dio的一切離不開他的個人魅力,明明是一個大反派的他,在做盡壞事的同時展現出自己的個人魅力,Dio
  • Ella:"用正確的態度面對死亡",安樂死到底是對是錯
    近日「傅達仁安樂死」一事在網絡上可謂是掀起了巨大的爭議,但是很多人還是稱讚,十分佩服傅達仁面對死亡居然這麼的坦然。就在昨天Ella參加某個活動的時候,當天的她看上去心情十分的好,不論記者們提出什麼問題她都會一個一個的去回答。被問到「傅達仁安樂死」一事她怎麼看。
  • 初中政治知識點總結:正確對待挫折
    初中政治知識點總結:正確對待挫折     (1)挫折具有兩面性。①挫折一方面使人前進的步伐受到阻礙,從而產生憂愁、焦慮、不安、恐懼等消極心理;②另一方面又有利於人們磨鍊意志,增長才幹和智慧。
  • 江疏影談渣男是蒼蠅:對待渣男的態度,決定一個女人的人生高度
    最近江疏影在電視劇《三十而已》的發布會上,談到了自己對渣男的見解與態度。她說了一段話,大意是,出軌的男人就像蒼蠅,家裡有蒼蠅了難道我不應該告訴我的朋友們?她還談到了朋友,家裡有蒼蠅了,如果朋友袖手旁觀,朋友不支持自己,那這樣的朋友又算什麼朋友呢?
  • 白鹿原丨對待迷信風俗文化問題,陳忠實和魯迅的態度不一樣!
    白鹿原丨對待迷信風俗文化問題,陳忠實和魯迅的態度不一樣!對於迷信的事物具有現代科學意識做的作家,如魯迅和其他同時期的作家們一般都採取搏擊的態度,而陳忠實則基本對支持認可和不排斥的態度。華夏農耕文明發祥地之一的渭北平原為原型的《白鹿原》的人事變遷和人物的小說。為北平原地處中原,保留了許多古老的文化傳統習俗。作者在小說中冠差的大量傳奇和迷信的成分。信手拈來就有。葬地風水,法師驅鬼,鬼魂附身,鬼魂託夢視瘟疫為劫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