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封動物來「信」榮獲大鵬自然童書華文原創大獎

2020-12-03 讀創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張妍 郭力銘 通訊員 孫瀟瀟

11月28日,全國首個兒童自然圖書獎——2020大鵬自然童書在深圳市大鵬新區頒發十大獎項,其中由常立著、王天宇繪的《動物來信》獲得了華文原創大獎。

▲常立著、王天宇繪的《動物來信》獲得了華文原創大獎

讓人想不到的是,這兩位合作無間、同捧大獎的創作者在11月28日才第一次見面。究竟兩人如何聯手創作出這部精品,接下來還將合作出版什麼內容呢?讀創記者在頒獎典禮的空隙專訪了兩位。

「信」是一種有分寸感的載體

在即時通訊工具如此發達的今天,「信」似乎變得很遙遠。可常立認為,「信」是一種有分寸感的載體。

▲常立創作了許多兒童文學作品

常立是兒童文學作家,復旦大學文學博士,任教於浙江師範大學人文學院,兒童文化研究院碩士生導師,同時他還是兩個孩子的爸爸。他著有《讓我們把故事說得更好——圖畫書敘事話語研究》《在天堂的花園裡唱歌——兒童文學論集》《消費浪潮與文學潛流——新世紀文學研究》《創造性寫作》《我想像》等學術性著作,《動物來信》《八仙的傳說》《我有一個夢》《如何讓大象從鞦韆上下來》《病毒的悄悄話》《變來變去的小爬蟲》等圖畫書,《故事裡應該有怪獸》等小說,《誰請我們吃大餐?》等劇本,《從前,有一個點》《很久很久以後》等童話集,譯有《想像有一天》《葉限》《內城故事》《蟬》《生命的歡歌》等圖畫書。

他說,《動物來信》會選擇信為載體與他大學本科時就讀計算機專業有關,按照通訊原理,儘管信息傳遞的方式在變,但其實「信」一直沒有離開過我們,只是形式在變。

在這本書裡,不僅信「既真實又虛幻」,裡面的主人公也是「虛實結合」,除了童話作家,也就是常立本人外,還有一個虛幻的角色,能聽懂所有動物語言的杜立特醫生。

通過杜立特醫生這個「中介」,常立收到了64位動物的來信,寫信的動物不同,收信人也不一樣,看似64個獨立的小故事,其實卻又連起了一張縱橫交錯的大網。

一年閱讀百餘本書打基礎

常立著手寫的第一封「信」,是烏鴉寫給1914年6月28日在塞拉耶佛被暗殺的佛朗茨·斐迪南大公,他的死也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烏鴉是一種很聰明的動物,聰明到可能會引誘動物A到動物B面前,B捕殺了A後,烏鴉再飽餐一頓B吃剩下的屍體。這恰好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發生很相似。」常立的巧思得到了編輯的肯定,並與他籤下了合同。

▲常立與王天宇合作無間

但常立並沒有著急動手,他用了一年的時間,閱讀了100多本相關書籍,充分沉澱、構思之後才開始著手寫作。在這套《動物來信》裡,有《來自滅絕動物的信箋》《來自陸上動物的信箋》《來自水下動物的信箋》《來自空中動物的信箋》,各選擇了16種動物,共64種「寫信」,「看似只有64種,確是我從成千上萬種動物中精挑細選而來的,各具代表性。」常立在整個寫作過程中都非常注意多樣性的選擇,比如16種滅絕動物的原因各自不同,有因為人類的濫殺而滅絕的,有因為小行星撞擊地球而滅絕的,還有因為內耗而滅絕的……

不同篇章之間都具有關聯,比如水下動物中的大翅鯨與藤壺其實是具有關聯的。在大翅鯨身上的藤壺給在礁石上的藤壺寫信,「勸說」它們一同遊走四方。而大翅鯨給自己粉絲後援會主席寫信,「這個賽季我也許唱不出金曲,因為受困於小小的煩惱——我的身體上有些藤壺,這不算什麼大事兒,就像小小的咳嗽,折磨著歌唱家。」

而且在「信」裡包含了說明文、散文,甚至墓志銘等多種寫作形式,常立說,希望孩子通過這套書接觸到豐富的寫作方式和道理,就像這套書的腰封上寫道「世界上不應該只有一種聲音,生命的智慧遠不止人類的智慧。」

下一套童書以信息素養為主題

有了常立的文字,編輯開始尋找合適的插畫師。

▲王天宇展示她為這本書創作的第一幅畫——卡羅來納長尾鸚鵡

新生代藝術插畫師王天宇的試畫的第一幅畫,卡羅來納長尾鸚鵡,就讓常立「一畫鍾情」。這種鳥兒的滅亡是十九世紀最後三十年鳥類大滅亡時間的犧牲品之一,當時人類瘋狂追逐時尚,用鳥兒的羽毛作為女帽、服飾的裝飾,加上農民的捕殺,以及它們喜愛群居的習性。王天宇的插畫師是一位女子戴著黑色的禮帽,帽上有一隻卡羅來納長尾鸚鵡做裝飾,而女子的頭髮編織成了一個囚鳥的籠子,籠裡也有一隻倒伏的鸚鵡。畫的遠處,一位獵人的剪影,舉起槍瞄準天空的鳥兒……

「我一看就是我想要的感覺。」常立說,事實證明,王天宇也讀懂了他的作品,每一幅插圖都能在草稿階段磨合好。王天宇也是個愛動物的人,她告訴記者,小時候自己曾給家裡的小雞寫信,「當時用零食盒做成信箱,把寫給小雞的信投入裡面」。現在的王天宇還養了貓、蜥蜴、兔子、龜等動物,她笑稱自己「夾帶私貨」,把自家貓的形象也畫進了書裡。

常立曾多次來到深圳,他很喜歡深圳的兒童閱讀推廣,認為走在了全國前列,所以才能孕育出像大鵬自然童書這樣的優秀閱讀品牌。「而且深圳的兒童劇發展水平也排在國內靠前位置。」

第一次到深圳的王天宇則特別喜歡這裡宜人的氣候,和城市裡起伏的丘陵山脈。

有了這次良好的合作為基礎,常立和王天宇已在籌劃做一套關於信息素養的繪本,通過故事和圖畫讓孩子們坦然擁抱資訊時代,而且不要被假象所迷惑。「下一套書的主要讀者應該是學齡前到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因此字會更少,畫的信息量會更大。」

相關焦點

  • 626年大鵬所城「童」趣盎然,全國首個兒童自然圖書獎揭曉十大獎項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張妍 郭力銘 葉向航 通訊員 孫瀟瀟11月28日,626年歷史的大鵬所城「童」趣盎然,與「3歲」的大鵬自然童書獎進行了一場自然閱讀與傳統文化的時空對話。作為第二十一屆深圳讀書月重點主題活動,「2020大鵬自然童書獎」在北門廣場揭曉十大獎項。
  • 丹·布朗也寫童書了,《動物狂想曲》中文版明年初出版
    大紅狗克裡弗近日,由人民文學出版社、上海九久讀書人共同主辦的「進擊原創——『99童書』品牌推廣會」舉辦,梅子涵、徐德霞、孫建江、周銳、荊歌、鬱雨君、周益民等知名出版人、作家、閱讀推廣人應邀出席了活動。經過十年發展,「99童書」已經聚集了一批高質量的外國童書出版資源。
  • 童書·新書|哇!故宮的二十四節氣
    故宮的二十四節氣》故宮博物院宣傳教育部編,中信出版社全書共24冊,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二十四節氣」為時間線索,將830幅手繪故宮原景大圖、52座故宮建築、48個傳統習俗、115件器物、64種動物、76種花木、24次成長體驗融入充滿童趣的故事裡,將故宮近600年的歷史與文化知識向孩子們娓娓道來,讓讀者化身小阿哥小格格,探索故宮悠久歷史
  • 首屆WOW人氣童書「品牌」大賞第三波來襲!
    對於習慣用動作和感官來探索世界的學齡前幼兒來說,這種身體動作的幽默,有很大的吸引力。可以說,和英童書用10年光陰打造「米米系列」圖畫書,試著蹲下來,用和孩子一樣的高度,來反映孩子成長需求。在科學啟蒙領域比較有代表性的是DK兒童大百科系列、《法國巨眼叢書》、《給孩子的自然圖鑑》。 其中,2017年初上市的《法國巨眼叢書》,編輯花費3年時間,從上百個主題裡面,選出了最適合中國孩子的56個主題,包括文化藝術、人文歷史、動物自然等多個領域,幫助孩子從小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
  • 《飢餓的猿人》引發關注,深圳作家袁博再獲「上海好童書獎」
    深圳作家袁博的動物小說《飢餓的猿人》獲得兒童文學類獎項。袁博應邀出席頒獎典禮,並在頒獎典禮上作為唯一的獲獎作家代表發言。上海好童書獎以中國兒童圖書出版發源地上海冠名,每年面向全國範圍評選優秀童書,涵蓋兒童文學、繪本、思想文化、科學技術四類童書。
  • 中國的「凱迪克大獎」童書,這些國產繪本每本都是用心做的好書
    國內做的好的繪本也是大有書在的。繪本界有很多極具分量的國際獎項,比如美國凱迪克獎、英國凱特·格林納威獎等等。咱們中國也有一個大獎,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它是第一個國際級的華文兒童圖畫書獎,兩年評選一次,旨在推廣優秀的華文原創兒童圖畫書,及表揚為兒童圖畫書作出貢獻的作者、插畫家和出版商。
  • 2020年,值得關注的原創童書
    除此之外,今年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還將推出不少精品好書,涵蓋文學作品、科普人文、動漫繪本、常銷品牌等多個種類,如資身出版人劉海棲的長篇小說《街上的馬》、中國作協副主席高洪波的兒童詩集《大咖拉布拉多和它的朋友們》、兒童文學作家李東華的戰爭主題作品《環形城堡》、「辮子姐姐」鬱雨君的《我最喜歡下課了》,以及兒童文學評論家、作家趙霞與畫家黃纓合作的圖畫書《一隻螞蟻爬呀爬》等。
  • 2020上海國際童書展-臺灣童書版權聯合展區歡迎您
    版權推薦專區:展出臺灣本土原創兒童繪本與少兒圖書。陸續原創小牛頓雜誌(1984年)、小小牛頓雜誌(1990年),並同時發行漫畫、童書、高質記錄片、互動光碟、電子書等千種出版品。30多年來,小牛頓共獲得29座金鼎獎(臺灣出版業最高榮譽)。小牛頓持續深耕海峽兩岸的科普教育,多面向開拓文化出版新領域。
  • 童書·新書|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
    《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舒比格哲思童話)(全3冊)[瑞士]於爾克·舒比格著,[德]羅特勞特·蘇珊娜·貝爾納繪,林雅莉譯,貴州人民出版社於爾克·舒比格1936年生於瑞士,後在蘇黎世當心理治療師,並從事寫作,被稱為「瑞士童書作者中的哲學家
  • 童書·新書|我沒做作業是因為……
    該系列先後榮獲13項國內外大獎,暢銷19個國家,是近年來不可多得的童書佳作。「大象家族」(《終於完美脫身啦》《我來搞定一切》《今晚不想被打擾》《只剩一塊蛋糕了》)[英]吉爾·墨菲文/圖,日誦辭畫間譯,河北教育出版社英國童書作家吉爾·墨菲暢銷30餘年的經典之作「大象家族」系列中文新品四種。
  • 推薦| 《環球科學》編輯部的這份科普童書
    《河合雅雄動物記》出品:蒲公英童書適合年齡: 11-14歲科學領域:自然9.《孩子提問題,大師來回答》出品:青豆書坊適合年齡:7-10歲科學領域:百科長按二維碼查看購買20.《小蝌蚪找媽媽》出品:毛毛蟲童書適合年齡:3-6歲科學領域:自然長按二維碼查看購買25.
  • 童書·新書|關於小精靈的幾乎全部真相
    1959年凱迪克金獎作品,美國圖書館協會優秀童書,《號角書》年度最佳童書,兩屆凱迪克金獎得主芭芭拉·庫尼作品。《斯蒂文,去幫媽媽買東西》[英]約翰·伯寧罕著、繪,楊玲玲、彭懿譯,北京聯合出版公司下午茶的時間快到了,斯蒂文被他的媽媽派去街角的商店買東西。
  • 童書·新書|我剛吃掉了我的朋友
    兩屆凱迪克大獎得主帕梅拉·扎加倫斯基和《紐約時報》暢銷書作者蘭德爾·蒂·塞弗攜手創造了一個關於搬入新家和交往新朋友的故事。雨是從哪兒來的?樹葉為什麼會變顏色?恐龍到哪裡去了……睡覺的時間到了,但小女孩卻睡不著,開始問爸爸一個又一個稀奇古怪的問題……  書中的爸爸耐心而又富有創意地回答了孩子的問題,使得親子共讀此書的過程迷人而愉快。凱迪克大獎作者麥克·巴內特新作。
  • 新世紀海外華文文學:「離岸流」還是「外省書」?
    (中國作家網策劃「21世紀文學20年」專題已陸續推出,敬請關注)「21世紀文學20年」專題系列之六:新世紀海外華文文學:「離岸流」還是「外省書」?「年度小說家」獎、華僑華人「中山文學獎」,以及臺灣「聯合報文學獎長篇小說獎」、香港《亞洲周刊》短篇小說獎等,並多次位列中國小說學會年度長篇小說排行榜榜首;張翎則三度榮獲「十月文學獎」、第八屆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獎」、華僑華人「中山文學獎」,多次入選中國小說學會年度排行榜,還獲得過中國小說學會頒發的首個「海外作家特別獎」;陳河除獲得華僑華人「中山文學獎」外,還獲得過鬱達夫小說獎、「茅臺杯」人民文學獎等
  • 童書·新書|給世界寫清單_翻書黨_澎湃新聞-The Paper
    因其對兒童文學的傑出貢獻,他獲得無數榮譽:1980年,榮獲英國圖畫書最高獎項「凱特·格林納獎」;1999年到2001年,連續三年獲選為「英國兒童文學桂冠作家」;2002年,獲得國際兒童讀物最高獎項「國際安徒生插畫獎」……《鵝媽媽童謠(大師插畫·英漢雙語版)》[美]斯科特·古斯塔夫森編繪,張顧璇譯,福建教育出版社
  • 光明日報刊文:跟風出版、模仿抄襲成為許多童書出版的途徑
    可是,國外出版人對於中國出版人的訴求卻十分困惑:面對品種豐富的世界童書,眾多中國出版人的訴求完全一致。前幾年,當獲獎童書和系列圖畫書獲得良好市場效應的時候,中國出版人只詢問獲大獎的兒童文學作品、圖畫書作品,對這些獲獎作家的其他作品、新作一律搖頭不選;只詢問成系列的圖畫書,對於其他單本精裝圖畫書完全沒有興趣。
  • 童書編輯媽媽這樣帶小寶寶認識動物
    動物是嬰幼兒的好朋友,它們讓孩子了解到這個世界存在著各種各樣值得認知和尊重的生命。一位童書編輯講述了自己是如何帶寶寶探索動物世界的。認知動物,貫穿在孩子整個成長過程。我家閨女小花生從小就喜歡動物。一開始,她只是接觸一些卡通形象的動物,但慢慢地,她就能把卡通形象的動物和實物對應起來了。
  • 童書·新書書單|圖畫書為什麼重要
    最開始最主要的收信者是她家庭女教師家的孩子們,她給這些孩子寫了豐富生動的圖畫信,配以大量自己的親筆畫,都是關於她寵物和假期的趣事。當畢翠克絲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作家之後,她繼續給親友家的孩子們寫著信,當然還有熱愛她作品的小讀者們。
  • 果殼網被期望寫科普童書
    [摘要]資深童書從業者都表示,優秀少兒科普作者資源難覓,果殼網、科學松鼠會等新興網絡科普團隊,應該把目光投向兒童科普領域。據「東方大數據」發布的2015中國少兒出版閱讀現狀與未來趨勢報告顯示,科普讀物已成為兒童文學和低幼讀物之後,最受家長與小讀者青睞的童書品種。與兒童文學中原創作品比例佔絕對優勢的狀況不同,暢銷科普讀物幾乎一邊倒地由進口書唱主角。原創科普方面,除《十萬個為什麼》系列外,幾乎沒有力作。
  • 原版童書怎麼選,怎麼讀?少兒書籍資深採買人來支招
    隨著原版童書的引進越來越多,家長們在選書時也會有眼花繚亂的感覺,作為非專業買手,普通家長該如何給孩子選書?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餘佩芬建議中華商務進口圖書,0到2歲重感官體驗、探索、興趣培養,翻翻書、紙板書、發聲書觸摸書等;3到6歲的啟蒙階段,童話故事、基礎認知小百科、分級閱讀的最初階書就十分適合;6到9歲獨立閱讀期:可選擇系統分級讀物、系列故事及科普、自然拼讀等;在小低閱讀中,可選擇與大社經典童書匹配的點讀筆,一來既可以減少孩子接觸屏幕電子產品的時間,也可以最大限度減少父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