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張妍 郭力銘 通訊員 孫瀟瀟
11月28日,全國首個兒童自然圖書獎——2020大鵬自然童書在深圳市大鵬新區頒發十大獎項,其中由常立著、王天宇繪的《動物來信》獲得了華文原創大獎。
▲常立著、王天宇繪的《動物來信》獲得了華文原創大獎
讓人想不到的是,這兩位合作無間、同捧大獎的創作者在11月28日才第一次見面。究竟兩人如何聯手創作出這部精品,接下來還將合作出版什麼內容呢?讀創記者在頒獎典禮的空隙專訪了兩位。
「信」是一種有分寸感的載體
在即時通訊工具如此發達的今天,「信」似乎變得很遙遠。可常立認為,「信」是一種有分寸感的載體。
▲常立創作了許多兒童文學作品
常立是兒童文學作家,復旦大學文學博士,任教於浙江師範大學人文學院,兒童文化研究院碩士生導師,同時他還是兩個孩子的爸爸。他著有《讓我們把故事說得更好——圖畫書敘事話語研究》《在天堂的花園裡唱歌——兒童文學論集》《消費浪潮與文學潛流——新世紀文學研究》《創造性寫作》《我想像》等學術性著作,《動物來信》《八仙的傳說》《我有一個夢》《如何讓大象從鞦韆上下來》《病毒的悄悄話》《變來變去的小爬蟲》等圖畫書,《故事裡應該有怪獸》等小說,《誰請我們吃大餐?》等劇本,《從前,有一個點》《很久很久以後》等童話集,譯有《想像有一天》《葉限》《內城故事》《蟬》《生命的歡歌》等圖畫書。
他說,《動物來信》會選擇信為載體與他大學本科時就讀計算機專業有關,按照通訊原理,儘管信息傳遞的方式在變,但其實「信」一直沒有離開過我們,只是形式在變。
在這本書裡,不僅信「既真實又虛幻」,裡面的主人公也是「虛實結合」,除了童話作家,也就是常立本人外,還有一個虛幻的角色,能聽懂所有動物語言的杜立特醫生。
通過杜立特醫生這個「中介」,常立收到了64位動物的來信,寫信的動物不同,收信人也不一樣,看似64個獨立的小故事,其實卻又連起了一張縱橫交錯的大網。
一年閱讀百餘本書打基礎
常立著手寫的第一封「信」,是烏鴉寫給1914年6月28日在塞拉耶佛被暗殺的佛朗茨·斐迪南大公,他的死也成為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烏鴉是一種很聰明的動物,聰明到可能會引誘動物A到動物B面前,B捕殺了A後,烏鴉再飽餐一頓B吃剩下的屍體。這恰好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發生很相似。」常立的巧思得到了編輯的肯定,並與他籤下了合同。
▲常立與王天宇合作無間
但常立並沒有著急動手,他用了一年的時間,閱讀了100多本相關書籍,充分沉澱、構思之後才開始著手寫作。在這套《動物來信》裡,有《來自滅絕動物的信箋》《來自陸上動物的信箋》《來自水下動物的信箋》《來自空中動物的信箋》,各選擇了16種動物,共64種「寫信」,「看似只有64種,確是我從成千上萬種動物中精挑細選而來的,各具代表性。」常立在整個寫作過程中都非常注意多樣性的選擇,比如16種滅絕動物的原因各自不同,有因為人類的濫殺而滅絕的,有因為小行星撞擊地球而滅絕的,還有因為內耗而滅絕的……
不同篇章之間都具有關聯,比如水下動物中的大翅鯨與藤壺其實是具有關聯的。在大翅鯨身上的藤壺給在礁石上的藤壺寫信,「勸說」它們一同遊走四方。而大翅鯨給自己粉絲後援會主席寫信,「這個賽季我也許唱不出金曲,因為受困於小小的煩惱——我的身體上有些藤壺,這不算什麼大事兒,就像小小的咳嗽,折磨著歌唱家。」
而且在「信」裡包含了說明文、散文,甚至墓志銘等多種寫作形式,常立說,希望孩子通過這套書接觸到豐富的寫作方式和道理,就像這套書的腰封上寫道「世界上不應該只有一種聲音,生命的智慧遠不止人類的智慧。」
下一套童書以信息素養為主題
有了常立的文字,編輯開始尋找合適的插畫師。
▲王天宇展示她為這本書創作的第一幅畫——卡羅來納長尾鸚鵡
新生代藝術插畫師王天宇的試畫的第一幅畫,卡羅來納長尾鸚鵡,就讓常立「一畫鍾情」。這種鳥兒的滅亡是十九世紀最後三十年鳥類大滅亡時間的犧牲品之一,當時人類瘋狂追逐時尚,用鳥兒的羽毛作為女帽、服飾的裝飾,加上農民的捕殺,以及它們喜愛群居的習性。王天宇的插畫師是一位女子戴著黑色的禮帽,帽上有一隻卡羅來納長尾鸚鵡做裝飾,而女子的頭髮編織成了一個囚鳥的籠子,籠裡也有一隻倒伏的鸚鵡。畫的遠處,一位獵人的剪影,舉起槍瞄準天空的鳥兒……
「我一看就是我想要的感覺。」常立說,事實證明,王天宇也讀懂了他的作品,每一幅插圖都能在草稿階段磨合好。王天宇也是個愛動物的人,她告訴記者,小時候自己曾給家裡的小雞寫信,「當時用零食盒做成信箱,把寫給小雞的信投入裡面」。現在的王天宇還養了貓、蜥蜴、兔子、龜等動物,她笑稱自己「夾帶私貨」,把自家貓的形象也畫進了書裡。
常立曾多次來到深圳,他很喜歡深圳的兒童閱讀推廣,認為走在了全國前列,所以才能孕育出像大鵬自然童書這樣的優秀閱讀品牌。「而且深圳的兒童劇發展水平也排在國內靠前位置。」
第一次到深圳的王天宇則特別喜歡這裡宜人的氣候,和城市裡起伏的丘陵山脈。
有了這次良好的合作為基礎,常立和王天宇已在籌劃做一套關於信息素養的繪本,通過故事和圖畫讓孩子們坦然擁抱資訊時代,而且不要被假象所迷惑。「下一套書的主要讀者應該是學齡前到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因此字會更少,畫的信息量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