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歷「一顆豆、一粒米」的來之不易,長江實驗小學有了勞動教育基地

2021-01-13 錢江晚報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沈蒙和 通訊員 李晶

生活即教育。本周,杭州長江實驗小學的孩子們有了屬於自己的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就在長樂青少年素質教育基地。

隊列站好,隨著「服從命令,嚴於律己,勇於拼搏,挑戰自我」的口號喊起,杭州長江實驗小學「勞動教育實踐基地授牌儀式暨四年級行為規範示範班勞動日體驗活動」在這裡舉行。

從「一粒黃豆」開始的勞動教育

這學期,四年級的同學們剛好學到觀察植物並記錄植物成長的語文習作內容。早在國慶期間,他們就為「發豆芽」、「種豆苗」忙活開了。觀察、寫小日記,乃至最後炒豆芽、嘗豆芽成了獨特的過長假方式。

一個多月過去了,他們對黃豆的研究,在農場裡繼續——

正如校長吳聰慧強調的:現在的教育是面向未來的,培養五育並舉的未來勞動者是教育的使命。勞動教育具有獨特的育人功能,能夠引導學生在認識世界的基礎上,學會創造,塑造自己,實現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目的。長江的孩子家庭條件相對優越,越是這樣,就越要重視對他們的勞動意識與勞動能力的培養。因為美好的生活,終究是通過勞動創造的;祖國的明天,也是每位勞動者譜寫的。

接下去,學校將深入開展面向各個年級的勞動教育,鼓勵同學們走出課堂,親近土地,回歸自然,體驗生活。

為此,學校依據《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中「以體力勞動為主,注意手腦並用」的要求,通過建立校外勞動教育基地,保障學生日常生活勞動教育、生產勞動教育、服務性勞動教育的更豐富化的開展。學校提倡,每位長江學子要參與勞動,感受勞動過程,體驗勞動成果的來之不易,從而培養勞動能力,塑造勞動品質,為未來生活打下基礎。

所以該校在長樂素質基地建立「長江—長樂實踐基地」,開展豐富多彩的勞動實踐教育。

請輸入圖片描述從「磨豆漿、做豆腐」一塊豆腐裡,感悟生活的味道

種出來的黃豆能做什麼?同學們通過在勞動基地的實踐,得到的答案是:豆腐!

在長樂非遺館內,大家第一次用石磨磨了豆漿,第一次把豆漿篩去豆渣,打出豆花,做成豆腐。

等啊等,盼啊盼,豆腐終於成形出模了。分得一小塊豆腐的同學們,笑得合不攏嘴。有的說,這豆腐肯定比剛才喝的現磨豆漿還要香;有的說,今天晚上一定要動手做個菜,請爸爸媽媽嘗嘗自己做的豆腐。

同學們回家後用自己做的豆腐做菜「割水稻、燒豆飯、推獨輪車」

收穫勞動的樂趣

除了一粒豆,同學們也體驗了一粒米的來之不易。在水稻田裡,同學們用剛學到的操作知識割起水稻,從覺得難割,不太割得好,到發現了要領,能割上一大捧。大家體會到勞動需要技巧。

在打碾稻穀中,大家感受到勞動需要技巧也需要充沛的體力。這讓大家感慨起勞動不易。

打穀至於,燒豆飯就更加考驗動手能力。一個土灶、一堆現從柴房裡撿來的松針、柴火,為了早點吃上午飯,大家分工合作,忙得不亦樂乎。

灶火燒旺了、煙囪裡冒煙了,才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這水和米的比例,這燒煮的火候,也是要反覆思考的。終於在各個小組的努力下,熱氣騰騰的柴灶飯出爐了。吃飯秩序是必須的,光碟也是理所應當,誰叫自己動手做的飯菜那麼香呢?

同學們品嘗親手做的大灶飯參與勞動,是一種鍛鍊,也是一種學習;更是一種品質的培養與樂享生活的體驗。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絡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嘉興市實驗小學暑期開展雲養殖STEM勞動教育,幫孩子構建生命觀念
    這個暑假,嘉興市實驗小學學生以勞動為紐帶,在真實的環境中引入跨學科學習。同時,學校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交流,把家長拉入家庭教育的軌道中來形成育人合力,把家庭作為STEM、勞動教育實踐場。一進入暑假,學校就開展了雲養殖STEM勞動教育,讓孩子們遠離了屏幕,對生態探究產生了興趣,忙得不亦樂乎!
  • 廣漢市廣興小學:用好「兩個基地」,埋下勞動「種子」
    近日,廣漢市向陽鎮廣興小學勞動實踐基地在該鎮經新橋社區正式掛牌,勞動教育輔導教師李萬建帶領學生到「基地」除草、澆水、施肥。至此,廣興小學校內、校外兩個種植勞動實踐基地全部投入使用,可基本滿足700餘名學生的種植勞動體驗需求。校內基地歡樂多。
  • 種植實踐出真知,盛基小學探索學科融合新途徑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當一位小學生通過親身的勞動實踐,從播種、培植、施肥到摘果,全程種植出了一顆西紅柿或者茄子、豆角……他們對這句格言的體會將會更加深刻。(盛基小學老師指導學生種植實踐)如何切實提升學生綜合素養,深化學科知識,培養孩子們全面發展,東莞市大嶺山盛基小學創新開設勞動教育課,通過種植實踐,啟發學生多種學科的綜合思維,為培養具有創造力的未來公民探索出一條融合教育的創新之路。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探索學科融合教學來到大嶺山盛基小學"科普種植實踐基地",一群小學生正在培植各種蔬菜。
  • 西安航空基地第一小學被授予「陝西省STEM教育實驗學校」
    近日,陝西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公布陝西省第四批STEM教育實驗學校名單,西安航空基地第一小學被授予「陝西省STEM教育實驗學校」,實驗期為一年。據了解,STEM教育是融合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多個學科的綜合教育,旨在提升學生的科技素養與創新能力。
  • 西安航空基地第一小學入選我省「STEM教育實驗學校」名單
    西安航空基地第一小學。(西安航空基地 供圖)西安新聞網訊 1月13日,西安航空基地傳來消息,省教育科學研究院近日公布我省第四批STEM教育實驗學校名單,西安航空基地第一小學名列其中,實驗期為1年。STEM教育是融合科學、技術、工程等的綜合教育,旨在提升學生科技素養與創新能力。近年來,西安航空基地第一小學通過學習借鑑國內STEM教育領軍學校的課程資源,從團隊建設、課程開發、教學空間建設等方面逐步完善STEM課程體系。目前,西安航空基地第一小學共有STEM專職教師7人,平均年齡35歲,涵蓋物理、化學、生物等領域,均為教學一線骨幹教師,具有較強的科研意識和研究能力。
  • 上海:持續深化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必修課」
    如何將勞動教育融入日常的學科內容,靜安區和田路小學通過跨學科式的項目學習「勞動·創造·幸福」,讓創造教育和勞動教育進行整合,運用項目化學習方式開展勞動教育,讓學生從生活與勞動核心問題入手,分頭進行信息搜集,找出問題鏈,通過調查問卷、實驗對比、創新改造等方式完成團隊的課題研究。高校同樣打造了適合大學生的勞動課程天地。
  • 煙臺齊山鎮十字道完全小學多舉措「加強勞動教育,踐行知行合一」
    ,招遠市齊山鎮十字道完全小學多措並舉,將勞動課程貫穿於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結合。學校依據學生年齡特點,在原有勞動教育的基礎上,立足我校實際,修訂完善了《招遠市齊山鎮十字道完全小學勞動教育實施計劃》《招遠市齊山鎮十字道完全小學勞動教育實施方案》等規章制度,將勞動教育開展的卓有成效。縱向銜接、橫向貫通,全面構建勞動課程體系加強縱向銜接。
  • 「不出汗不叫真勞動」長清打造勞動教育新生態
    探索並實施了「資源包夯實課堂主陣地,課程建設完善育人體系,制度先行開闢實踐基地,因校制宜開啟特色發展之路」的勞動教育模式,強化學生正確勞動觀念與勞動品質的正向形成。「我們要通過不同的勞動課程,讓勞動教育更加『接地氣』。」長清區教體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 海珠|第二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力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
    信息時報訊(記者 衛靜雯) 啟動課程改革實驗班,成立7個學科課程改革研發小組;構建德智體美勞情新六藝課程體系;加強學生社團建設,成立學生發展部……近日,由海珠區教育局組建的廣州市海珠區第二實驗小學教育集團在海珠區第二實驗小學北校區報告廳舉行課程改革兩周年實踐總結活動。
  • 新時代勞動教育既要「泥土」還要「破土」
    目前已回收了階段性的研究成果,其內容涵蓋了勞動教育的基地建設、課程開發、案例研究、實施模式等關鍵問題的諸多探索。《教育之弦》今日起開始陸續推出「新時代勞動教育既要『泥土』」還要『破土』的系列文章,敬請關注!
  • 聽抗疫故事、探索太空奧秘……有料有趣的「開學第一課」你想上哪...
    江蘇:走進科技園 探索航天奧秘在江蘇淮安周恩來紅軍小學,學校將「開學第一課」的課堂搬出教室,走進校園科技園和當地青少年教育實踐基地,分享他們的心路歷程,通過德育教育和勞動教育、現場教學與視頻手段相結合,讓同學們理解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
  • 成都:郫都二中「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在袁隆平雜交水稻科學園落成
    >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切實推進勞動教育深入有效實施,近日,成都市郫都二中師生代表在王勇校長的帶領下,懷著對「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工程院士的深深敬仰,走進毗鄰二中校園的袁隆平雜交水稻科學園,參加「勞動教育實踐基地」落成暨授牌儀式。
  • 讓勞動光榮的種子 從小播撒在孩子心中
    一位家長這樣總結孩子參加勞動教育之後的變化;「自從參加了學校的餐餘垃圾搬運服務工作之後,我深感到浪費一粒糧食都是令人心疼的,我發誓不再浪費任何食物。」一位參加完學校勞動課後的學生這樣表達自己的感受;「每個學生都有自願選擇的勞動崗位,每個崗位上的學生都幹得有滋有味。班級裡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 合川雙鳳小學開展菜園子基地實踐活動
    華龍網12月3日6時訊(通訊員 鞠書豪)為加強未成人思想道德建設,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切實有效開展「三愛」教育,2018年11月,合川區雙鳳小學開展了菜園子基地實踐活動。
  • 納溪區白節鎮小學走進 合面「四育」教育基地體驗
    12月7日至8日,瀘州市納溪區白節鎮中心小學組織五年級三班和六年級五班的師生110餘人,在12名老師和家長的帶領下,走進「瀘州市國家級教育示範性綜合實踐基地—合面鎮教育基地」開展了為期兩天的研學遊體驗活動,讓參與學生受益匪淺,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體驗活動分為內務整理、舞龍、陶藝、蒸竹筒飯、拉練體驗等十餘個項目。
  • 勞動 教育不能缺失那一環
    中小學生對勞動教育有需求  《意見》中有這樣一段表述:「近年來一些青少年中出現了不珍惜勞動成果、不想勞動、不會勞動的現象,勞動的獨特育人價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勞動教育正被淡化、弱化。」  「愛上勞動」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而參與勞動的成果絕不僅是流汗出力、強健筋骨。杭州市富陽區富春第七小學有一門小小農博士課程——不同年級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年齡特點,把一些探究性的學習項目帶入到平時的蔬菜種植中,比如,高年級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以「土壤與植物的關係」為切入點,在種植之前採集土壤樣本,對土壤的PH值、有機質等進行化驗。「種菜前先學做土壤分析師。」一位老師說。
  • 勞動教育怎樣走出邊緣化窠臼
    但不管有多少理由,家長還是要弄清楚勞動對於孩子成長的意義?明白了意義,家長就會積極地讓孩子愛勞動。 勞動,為孩子一生打好底色。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對孩子的一生健康成長意義重大。「增強勞動感受,體會勞動艱辛,分享勞動喜悅,掌握勞動技能,養成勞動習慣,提高動手能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達到這些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長對勞動教育的認識。
  • 江津區珞璜實驗小學:探索優質發展 助推教育興區
    為服務於園區的高速發展,江津區珞璜實驗小學通過強師提質、文化引領、優化管理等系列舉措,以及注重養成教育、夯實科技教育等重點教育教學工作開展,在短短5年時間裡,便完成了從新建校到「窗口校」的跨越式發展。「學校環境美,老師責任心強,孩子變化大,在這兒上學我放心!」
  • 小學科學實驗教學與教育裝備的融合
    面對這種情況,小學科學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將實驗教學與教育裝備相融合,只有這樣,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才會得到很好的提升,同時,學生的小學科學實驗意識也就會得到培養。最後,教師再對學生在本次操作實驗中的表現做出評價,以此來加深學生對本次科學實驗的印象和理解。所以,小學科學教師通過已有的教學資源來引導學生順利完成科學實驗,以此來很好地將教育裝備與實驗教學融合在一起。
  • 勞動,為孩子一生打好底色。勞動教育怎樣走出邊緣化窠臼?
    「增強勞動感受,體會勞動艱辛,分享勞動喜悅,掌握勞動技能,養成勞動習慣,提高動手能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達到這些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長對勞動教育的認識。勞動教育既是孩子今後生活的需要,也是孩子未來生存的需要,更是讓孩子生命更好發展的需要。「勞動教育是人生第一教育」。勞動,可以從做家務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