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安嶺出現的扇角巨獸,我國拼命保護,國外為何定期獵殺

2021-01-09 奇點使者

筆者-小文

在2013年,科學家再次在大興安嶺內發現了駝鹿的身影,這也是人們時隔半個世紀以來第二次看到駝鹿了,這種長著扇形犄角的巨獸罕見地出現意味著,我國大興安嶺地區的生態已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駝鹿是鹿科類動物中體型最大的生物,它們主要生活在亞寒帶針葉林帶,也就是我國的大興安嶺和小興安嶺地區。

成年的駝鹿重量在400到600千克左右,而史上最大的駝鹿則長到了1噸,比犀牛的體型還要嚇人。

關於駝鹿體型的秘密,科學家認為這和駝鹿食用的食物有關,陸地上大部分的食草動物都比肉食動物體型要大,比如說大象的體積就是獅子或老虎的數倍以上。

而駝鹿食用的植物當中,多數食物都屬於水生植物,科學家認為,地球上的能量主要來源於太陽光線,而進行了光和作用的植物則在第一階段吸收了大量的太陽能量。

其後,植物儲存的能量再被食草動物吸收,而食草動物則被食肉動物捕食,從這一關係我們不難發現,植物的能量被吞噬後是呈遞減的方法傳遞的,因此,越處於食物鏈的上層,所獲得的能量其實也就越少。

而由於駝鹿佔據體型優勢,因此成年的駝鹿幾乎不會受到肉食動物的幹擾,駝鹿的幼崽反而會成為捕食的主要對象。

為了支撐自己龐大的體型,駝鹿每天需要進食大量的食物,據統計,一頭成年駝鹿一天需要吃掉30到40公斤的植物。

除了體型之外,駝鹿頭上那對巨大的角也引人注目,很多人捕殺駝鹿也正是因為看中了駝鹿的巨角,但駝鹿並不會主動用角攻擊敵人。

只有在交配的時候,這對巨角才會發揮作用,但在一些個案當中,也有兩頭雄鹿為了爭奪雌性,導致雙方的角交錯在一起無法分開的情況。

而如果兩隻雄鹿的角不幸交錯在一起,很多情況下它們就只能等死了,對於雄鹿而言,爭奪交配權極其重要,但在人類看來,雄鹿這種自殺性的爭奪行為是不理智的,也有人認為,這是駝鹿數量不多的原因。

駝鹿在我國屬於保護動物,數量極其稀少,但在國外,由於環境不同,人們會定期捕殺駝鹿,並控制它們在自然界中的數量。

相關焦點

  • 大興安嶺發現3米巨獸,我國加以保護,國外卻在定期獵殺它
    、面積最大的原始森林,大興安嶺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也十分豐富。在國外,這種動物往往被定時獵殺,以防破壞當地生態,而在我國卻主張加以保護,這種生物就是駝鹿。而出現在大興安嶺的大型猛獸卻是世界上最大的鹿,由於與駱駝有一定的相似之處而得名。
  • 大興安嶺發現一頭雪白色「神秘巨獸」,體重1噸,比犀牛還要高!
    哈嘍,小夥伴們關注「愛仕達奇聞說」每天為您報精彩 大興安嶺發現一頭雪白色「神秘巨獸」,體重1噸,比犀牛還要高!生活如此多嬌,只因你最閃耀,歡迎收看本期內容,自然界中生活著各種各樣的動物,其中還有一些我們人類未曾發覺,或許這些稀有不知名的生物,正在地球的某個角落不斷的繁衍生息,我們沒有發現,不去打擾它們,或許是件好事。
  • 大興安嶺密林裡發現國寶級神秘物種
    在我國美麗的大興安嶺棲息著一種動物,它體重不足50斤,卻異常兇猛,我國的貂熊僅分布在東北和新疆北部地區,數量不足200隻,比大熊貓還稀有。 貂熊能獵殺比自己大好幾倍的鹿,敢從狗熊嘴裡搶肉吃. 貂熊拉丁文學名「Gulo gulo」,就是「貪吃」的意思。貂熊是個十足的吃貨,畢竟不多吃點很難抵禦大興安嶺的寒冷。
  • 遠古揭秘:古人類為何要冒險獵殺猛獁象?身體堪稱寶藏
    猛獁象成年後身長可達6米,肩高超4米,大約一間屋子大小,再加上性情兇猛,考慮到石器時代人類落後的工具技藝,要獵殺這樣的猛獸並不容易,甚至說經常可能要冒著付出生命的危險。那麼,古人類為何還是盯上了這遠古巨獸呢?毫無疑問,猛獁象對古人類而言有著足夠的吸引力。
  • UNDP-GEF項目推進大興安嶺森林溼地保護
    由於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大興安嶺溼地面臨著森林火災、農業墾殖、林產品過度採集、旅遊開發及基礎設施建設等威脅,迫切需要進一步完善保護地體系,增強保護地的管理有效性。為此,通過各方努力,GEF「增強大興安嶺地區保護地網絡的有效管理項目」應運而生。
  • 大興安嶺冰帽
    圖1 冰蓋流線構造與終磧條帶的特徵及運行軌跡a.冰蓋流線構造成因及平面分布特徵;b.冰蓋之下基巖阻塞體(羊背石基巖山體)成因及剖面特徵;c.終磧條帶特徵及成因示意圖我國東北大興安嶺地區是否發生過第四紀冰川作用呢?
  • 遠古巨獸去哪了?
    直到萬年以前,地球陸地上依舊生活著體型高大的長毛犀牛、猛獁象等一些巨獸,但是後來它們也消失了。為何現在地球的陸地上再也看不到這樣的史前巨獸了呢?不同的研究有不同的說法。空氣含氧量下降導致物種變小?發起這項研究的劉易斯·巴特利特說,儘管基本確定了人類是遠古巨獸滅絕的主因,但現在還不清楚具體是哪些人類活動將巨獸推向滅絕邊緣,有可能是人類為獲得食物獵殺了它們,也可能是人類將巨獸們趕出棲息地導致了它們的滅亡。不過該項研究的研究人員也表示,儘管他們的數據模型能解釋大部分地區巨型動物滅絕的時點和程度,但亞洲地區卻是個例外。
  • 大興安嶺更新世冰蓋的證據和影響!
    來源 | 科學網 作者 | 呂洪波當今學界發表論文有一個不成文的套路:有科研成果最好發表在國外英文雜誌上近十年來第四紀學界一直有人質疑:為何赤峰北部沒有第四紀冰川堆積地貌與侵蝕地貌配套?這個問題應該給予回答了。2016年暑假,筆者等在吉林省西部找到了典型的更新世冰川紋泥,揭示了第四紀冰川末次冰盛期之後冰蓋消融階段的氣候特點,是冰湖沉積的產物。這個證據加上大興安嶺東部廣泛存在的鼓丘群與赤峰北部的冰川侵蝕地貌構成了完整的證據鏈,證明了大興安嶺更新世冰蓋的存在。
  • 最美大興安嶺:綠色香格裡拉(組圖)
    大興安嶺新林區政辦主任薛登介紹林區情況 唐佳蕾攝22日,第八屆全國網絡媒體龍江行採訪團來到素有「綠色香格裡拉」、「天然氧吧」等美譽的大興安嶺新林區,一同探求綠色屏障的前世來生。走進新林區碧洲林場西伯利亞紅松種子園內,一股股清香撲面而來。據了解,碧洲林場1992年開始從俄羅斯進行引種育種西伯利亞紅松,1995年春開始適應性試驗的定植,2002年被國家林業局列為「948」重點科技項目。
  • 一級保護動物白鶴在遼河疑遭獵殺:2隻疑中毒死亡,2隻獲救
    原標題:一級保護動物白鶴在遼河疑遭獵殺:2隻疑中毒死亡,2隻獲救  近日,遼寧省瀋陽新民市遼河流域一處河灘出現疑似獵殺白鶴事件:4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被發現受傷或疑似中毒。白鶴死亡地附近的幾處灘涂上,公安及志願者發現了數公斤散落的玉米粒。
  • 為何中國核酸檢測比國外更快?我們醫生24小時工作
    但從目前來看,國外在檢測試劑的生產和使用過程中仍然面臨著諸多挑戰,比如某些國家核酸檢測試劑盒需要12-24小時,甚至72小時的流轉時間才能完成採樣到出結果的全過程。中國的核酸檢測試劑有哪些經驗可以分享?為何中國檢測效率更高?清華大學藥學院PI白淨衛和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PI王建斌給出了相關解答。
  • 一級保護動物白鶴疑遭獵殺:2隻疑中毒死 2隻獲救
    近日,遼寧省瀋陽新民市遼河流域一處河灘出現疑似獵殺白鶴事件:4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被發現受傷或疑似中毒。白鶴死亡地附近的幾處灘涂上,公安及志願者發現了數公斤散落的玉米粒。另外2隻倖存白鶴則由動物保護工作人員送至瀋陽猛禽救助中心進行治療。大腿骨曾受過傷、缺少一個腳趾的白鶴在解毒後,成功放飛。率先發現白鶴的人是周海翔。他是瀋陽理工大學生態環境研究室的主任,同時也是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科學考察委員會副主任,長年關注並參與一線野生動物的救助。
  • 野豬在我國被列為三有動物,在美國為什麼卻慘遭獵殺?
    野豬的繁殖力野豬最早出現在16世紀初,那時候作為人們飼養的牲畜,大多都被人類給吃掉,剩下多餘的才被人們給圈養起來。歐亞野豬的繁殖率很高,一般4個月懷胎後就會產出幼崽4-12頭,甚至有的野豬媽媽一年還會懷孕2次。
  • 中國人在拼命種樹,日本人卻在保護沙漠,組織除草就怕它「變綠」
    中國是荒漠化最嚴重的地區之一,70年中國人拼命種樹11.8億畝中國是全球土地荒漠化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我國的沙漠本身分布就比較多,再加上過度放牧且地區乾燥少雨的緣故,導致了沙漠面積進一步增大。最終從西北滲透到了內陸。
  • 大興安嶺地區拍攝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貂熊、紫貂等活動影像
    來源:經濟日報記者17日從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呼中林業局獲悉,近期設置在這個林業局轄區內的紅外攝像機多次拍攝到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紫貂、貂熊等珍稀保護動物的活動影像。今年1月6日至3月6日期間,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呼中林業局在轄區內大西溝管護區58號線區域,布設了紅外線相機60部,開展為期兩個月的野生動物科學監測。近日,工作人員將紅外線相機拍攝到的圖像經過整理篩選後,得到了大量珍貴的野生動物活動視頻資料。
  • 野生犀牛在中國早已蹤跡難尋 這些身披「鎧甲」的巨獸為何消失了
    但古籍中卻有不少關於它們的描述,化石挖掘更顯示,這些身披鎧甲的巨獸曾遍布中國。9月22日是世界犀牛... 如今,野生犀牛在中國早已蹤跡難尋。但古籍中卻有不少關於它們的描述,化石挖掘更顯示,這些身披「鎧甲」的巨獸曾遍布中國。9月22日是「世界犀牛日」,讓我們探尋野生犀牛從中國消失的原因。
  • 為何目擊外星人事件,大都發生在國外,中國卻很少出現呢?
    為何目擊外星人事件,大都發生在國外,中國卻很少出現呢?在浩瀚的宇宙中外是否存在外星人是一個歷史性的難題,科學家們至今仍未作出明確的回應,在很多年前出現了多起外星人光臨地球的事件,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最終都沒有有力的證據可以證明事件的主人就是外星人。為何UFO的傳說只是在國外出現過,在我們中國卻沒有呢?
  • 大興安嶺出現狼獾,在目標獵物周圍用尿畫圈圈,獵物就不敢動了
    東北大興安嶺是我們聽著最熟悉的地方,那你們知道它那裡有什麼嗎?它那裡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還有著我國面積最大的原始森林。由於那裡地理條件的差距以及海拔的不同,使得那裡的冬季偏長,夏季偏短。不過在大興安嶺出現狼獾了,體型最大的陸生鼬科動物。它又名貂熊,屬於鼬科動物,還是貂熊屬唯一的一種動物。它們主要分布在北極、阿拉斯加、大興安嶺等,還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內蒙古大興安嶺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估結果出爐
    發布會對內蒙古大興安嶺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與價值評估成果和內蒙古森工集團發展改革成果進行介紹。據悉,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生態系統每年通過光合作用固定的碳匯當量為2329.58萬噸/年,折合成二氧化碳為8541.79萬噸/年,相當於吸收了內蒙古自治區工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67.26%,佔內蒙古全區工業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三分之二。
  • 黑龍江中國源頭在內蒙古大興安嶺找到了
    內蒙古大興安嶺腹地密林深處,一支由中國水利部松遼水利委員會牽頭的專家組隊伍在人跡罕至的溼地灌木叢中艱難行進,盤旋在空中的無人機為地面人員指引著方向。「找到了!快來!」前方林子裡傳出歡呼聲。黑龍江是世界著名的十大江河之一,是我國的第三大河,分南北兩源,北源為發源於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的肯特山東麓、流經俄羅斯境內的石勒喀河;南源為發源於我國大興安嶺西坡、作為中俄界河的額爾古納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