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天宇寫忠誠——在載人航天偉大實踐中感悟核心價值觀

2020-12-01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原標題:茫茫天宇寫忠誠

  現場觀眾提問。孫佳涵攝

  編者按:4月28日,由中宣部指導,光明日報社、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倫理學會共同主辦的「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第十九場在清華大學舉行。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景海鵬作演講並與現場觀眾和網友進行了互動。現摘編景海鵬的部分精彩演講內容,以饗讀者。

  非常高興和大家歡聚在清華,也很榮幸參加「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結著廣大人民對社會主義國家、社會和個人道德修養的美好祝願和期望。

  今天我匯報的主題是「茫茫天宇寫忠誠」,這裡最關鍵、最核心的是「忠誠」二字。為祖國越飛越高,在茫茫天宇書寫對祖國無限忠誠,這就是我和我的戰友們報效祖國的價值所在,也是我們的夢想。

  今天結合我自己的成長經歷,30年的軍旅生涯以及兩次飛天的感受,和大家分享我所理解和堅守的價值觀。

  起點和基礎

  我的家鄉是山西運城,這裡也是以「忠、義、禮、智、信、勇」為文化精髓的關雲長的家鄉,這六個字從小便在我心裡打上了烙印。

  上小學時,媽媽在我的背心上繡了五隻海鷗,這使我心中萌生了飛翔夢。讀中學時,雖然當時生活非常辛苦,但那六年培養和磨礪了我的意志和品質,使我懂得什麼是苦和甜,更加堅定了對美好生活與夢想的追求。

  讀高中時,空軍到我所在的學校選拔飛行員,但班主任認為我身體條件不符。我不願放棄機會,毅然選擇「私自」去參加體檢,競爭飛行員名額,否則我就與飛行事業失之交臂了!最終,經過政審、統考,我以優異成績於1985年6月1日正式成為一名光榮的飛行學員。

  攀登與磨礪

  飛行學員不是真正的飛行員,要想實現藍天夢,必須一步一個腳印紮實前行。

  成為飛行學員後,我們在華北一個航校參加訓練。當時的遊泳項目實行一票否決制,如果不合格就沒有機會成為飛行員。要求是50米及格,100米良好,200米優秀。直到考試前一天我都只能遊30米,考試當天,當我遊過25米標誌線的那一刻無比清醒,我告訴自己:這是決定命運的時刻,如果掉下去,夢想就沒了。結果是我超常發揮遊出了200米優秀的成績,並因此得了當兵30年的第一個嘉獎。

  在飛行部隊飛行10年期間,我從來沒有因為自己的原因耽誤過一個飛行日,即沒有「翹過」一堂課,同時安全飛行1200小時,連續10年實現飛行安全。

  1997年10月30日,我被通知成為中國首批預備航天員,那天正好是我兒子滿月。為了慶祝這個特殊的日子,我給孩子起名叫宇飛,這寄託了我人生的夢想和追求。1998年1月5日,我正式成為中國首批預備航天員的一員。飛行員不是航天員,預備航天員也不是真正的航天員。我深知,要真正實現航天夢、飛天夢,還要面對很多挑戰和考驗。

  第一個考驗,突破極限,磨礪自我。從1998年首批航天員進入北京航天城開始訓練,到2003年,我們要完成8大類、58個專業的訓練,離心機訓練、低壓艙訓練……每一次都是生命的較量。

  第二個考驗,永不放棄,挑戰自我。2005年我入選「神舟六號」的任務梯隊,雖然沒有飛天,但是我沒有放棄,我深知這是又一次磨礪。我不斷總結自己,虛心向教員、戰友學習,彌補不足,向已經有航天飛行經驗的楊利偉等人請教,找我和戰友之間的差距。2008年我和戰友終於圓滿完成「神七」飛行任務。

  第三個考驗,永不止步,越飛越高。在「神九」選拔現場,一位領導問我已經上過一次天為什麼還要上?我回答:我是一個從農村長大的孩子,能成為一名飛行員、航天員,登上一個又一個臺階,是國家、軍隊培養了我,我有責任和義務回報國家;航天員是我的職業和事業,我會為此奮鬥終生,和其他所有航天員一樣兌現自己對祖國的誓言和承諾。

  超越和升華

  在太空看到地球、宇宙是什麼景象?漂亮到難以用語言描述。從飛船的懸窗凝望,地球家園呈現綠的森林、棕黃的土地、緞帶般的江河,美不勝收,這就是我們美麗的家園。經常有人問我在天上什麼感覺,其實在太空除了能體驗到身體失重下輕盈飄逸的美妙,更能體驗到人的心靈不會失重,心中的價值觀變得更加清晰、具體、深刻、莊嚴,浩瀚的宇宙中,會感覺到個人的渺小,也更真切地體會到生命可貴,感受到家園的可愛,更感受到祖國的偉大!

  當然,在天上體驗到的並不全是美妙的東西,除了展現給大家的那種飄來飄去的瀟灑,我們在天上也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比如太空飛行前三天的失重環境,人體會出現太空運動病,十分難受。在「神七」飛行期間,我們還曾遇到過兩個小小的「意外」,當時就是靠著「無論如何,決不能讓全國人民失望」的念頭排除了障礙。

  2008年「感動中國」頒獎晚會上,主持人敬一丹問我們,「當時你們有沒有想到回不來?」我接過話筒開玩笑道:「回不來是指像彗星一樣繞地球轉嗎?」當時全場哈哈大笑,笑聲沒有停住之前,我又補充道:「即使我們回不來,也一定要讓五星紅旗在太空高高飄揚!」

  支撐與後盾

  價值從來都是和感情聯繫在一起。我相信誰都離不開社會、家庭、親人、朋友們的鼓勵和支持。我是一名軍人,對「戰友」二字有著特殊的理解:戰時生死與共,平時親密無間。兩次16天、370小時、246圈的飛行中,我們無時無刻不感受到集體力量,感受到全體戰友給我們提供技術和全方位的支持,為我們加油鼓勁,為我們保駕護航。

  剛才提到戰友情,讓我想到親情。我是一個不稱職的父親,從孩子上幼兒園到現在,我沒有參加過一次家長會。在「神七」上時,有一天我和兒子通話。小傢伙問我:「爸爸,你還記得我生日嗎?」我說記得,但其實當時底氣特別不足。我說:「等和兩位叔叔安全返回之後一定給你過生日,爸爸提前在太空祝你生日快樂!」那天雖然沒能給他過生日,但我堅信,我在天上給孩子的祝福一定是送給他最好的禮物!

  從1998年到2008年的10年時間,我沒能陪父母過一個春節。所以,我也是一個不稱職的兒子。2012年「神九」返回地面,在航天大隊,我老遠看到迎接我們凱旋的隊伍,其中有領導、戰友、專家。在與眾人敬禮、握手、擁抱時,突然在人群中我摸到一雙乾澀的大手,一抬頭,是老父親,餘光看到老媽媽就在後面。老人家彎腰駝背,頭髮花白,那一刻相顧無言,我緊緊地和父母抱在一起。我在心裡說:爸爸媽媽,兒子當兵幾十年雖然沒有盡到孝心,但是今天完成了國家交給的重要任務,這是對二老的最大孝心!

  體會和思考

  作為一名農家子弟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從青年學生成為飛行員、航天員,實現了一個又一個夢想,我非常知足。人是知足以後,才會知道感謝、懂得感恩,並努力回報。

  2008年底和2013年年初,在兩次「影響世界華人盛典」頒獎晚會上,同一家媒體提問,「你飛天以後有沒有變化?如果有變化,最大的變化是什麼?」我當時這麼說的:十年的磨礪,三次出徵、兩次考驗,我變得更加成熟,更加自信,心態更加平和,更加陽光,更加懂得感恩。但不管我飛得再高,飛得再遠,我都時刻提醒自己,永遠不能忘記國家和部隊的培養,永遠不要忘記父母的養育之恩,永遠不能忘記所有航天人的託舉,永遠不能忘記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

  同學們,戰友們,我們都肩負著報效國家、創新發展的神聖使命,你們內心一定湧動著各種各樣的夢想,也一定有自己的價值追求,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一定能夠成功開創屬於你們自己的一片天地,實現人生的價值。夢在心中,路在腳下!希望大家把握好人生每一天、做好每一件事、走好每一步。從個人之夢到家庭、民族之夢,共鑄中國夢。

  (本文摘編自「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第十九場活動的現場演講實錄,記者康慧珍整理)

  ◎中國倫理學會會長萬俊人點評:景海鵬是我們時代的一個特殊人物,是民族和國家的驕傲,我也分享他的榮耀。他今天講到,在太空中身體會失重,但是心靈永遠不會失重。當前國家和社會正處在「火車加速式」的轉折過程中,社會轉型使我們很多人頭暈、心慌,不僅是身體失重,而且是心靈失重。怎麼確保每一個人心靈不失重,這是每個人思考的問題,也是我們這個國家、這個社會共同思考的問題。基於此,中央提出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我們時代最緊要、最關鍵的課題,關係到我們這個國家和民族到底往何處走,怎樣進一步凝聚全社會的價值共識。這個課題解決好,大夥的心就不再失重,靈魂不再飄蕩,理想和目標變得越來越清晰,每個人的心中就充滿著更多正能量。

相關焦點

  • 景海鵬分享核心價值觀:心靈永遠不會失重
    心靈永遠不會失重 ——「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第十九場側記 「當我的戰友翟志剛用力拉了三次,艙門沒有一絲反應,後來才覺得這就是天地的差別。4月28日,「核心價值觀百場講壇」第十九場活動現場,主講嘉賓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特級航天員景海鵬,聲情並茂地作了題為「茫茫天宇寫忠誠——在載人航天偉大實踐中感悟核心價值觀」的演講,分享了他理解和堅守的核心價值觀。
  • 讀懂載人航天精神中的「特別」
    探索浩瀚宇宙,發展航天事業,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黨中央作出實施載人航天工程重大戰略決策以來,廣大航天工作者心懷偉大夢想,接續迎難前行,讓「長徵」「神舟」「嫦娥」「天宮」等,一次次進入公眾視線,一次次刷新中國高度,不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更培養和發揚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偉大載人航天精神。
  • 絕對忠誠是這個時代價值觀的絕對選擇
    原標題:絕對忠誠是這個時代價值觀的絕對選擇   80歲高齡依然夙夜在公致力雷射事業的丁金星,38攝氏度高溫擋不住心懷壯志的老兵張兵志,陳青用幾萬個零件總裝起的「飛鯊」讓國人興奮舞出「航母style」……電視專題片《絕對忠誠》的鏡頭中,走來一個個平凡而偉大的軍工科學家,撞擊著我們的心靈。
  • 讀懂載人航天精神中的「特別」_國際新聞_新聞_湘潭在線
    黨中央作出實施載人航天工程重大戰略決策以來,廣大航天工作者心懷偉大夢想,接續迎難前行,讓「長徵」「神舟」「嫦娥」「天宮」等,一次次進入公眾視線,一次次刷新中國高度,不但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更培養和發揚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偉大載人航天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是「兩彈一星」精神的發揚光大,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開放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
  • 載人航天精神的由來與發展
    載人航天精神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與航天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生動體現。  載人航天精神的提出  1956年10月8日,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根據時任副總理聶榮臻的提議,經毛澤東、周恩來批准,確定國防部五院的建院方針是:「自力更生為主,力爭外援和利用資本主義國家已有的科學成果」。
  • 中國載人航天事業為什麼能(品牌論)
    「祖國的載人航天事業高於一切,為實現中華民族飛天夢想不懈奮鬥!」1998年,中國第一批14名航天員在五星紅旗下莊嚴宣誓,標誌著中國人民解放軍航天員大隊正式成立。不到22年,這支隊伍先後有11人、14人次徵戰太空,見證著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發展軌跡。如今,時代的書頁翻轉,但彰顯載人航天精神的鏗鏘誓言依舊在耳邊迴響。
  • 堅守我們的核心價值觀——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核心價值觀的重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時代的制高點上,深刻論述、反覆強調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大推進了我們黨對於核心價值觀的認識,為在新形勢下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提供了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南。   一、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任務,是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基礎工程,對於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 從方志敏的革命精神感悟初心使命
    原標題:從方志敏的革命精神感悟初心使命 習近平總書記曾多次講述方志敏同志的故事,也曾多次讀他寫下的《清貧》。學習方志敏同志的革命精神,對於我們傳承紅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錘鍊忠誠乾淨擔當的政治品格,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今年8月21日,是方志敏同志誕辰120周年紀念日。
  • ...反思和時代性大變動的深刻總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從哪裡來的
    原標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哪來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首先要了解這24個字價值觀是怎麼形成的,從而在對歷史的深入理解和自然領悟過程中把它們內化於我們的心中,成為我們做人幹事、處世待人的「一定之規」。
  • 核心價值觀如何深入人心
    要真正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服人心、暖人心、正人心、齊人心並不容易,一方面需要有深層次的整體推進,另一方面需要我們每個人深層次接納與踐行。在認知上,要加深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經在宣傳普及上做了大量工作,並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也存在理論闡釋和理性認知不足的問題。
  • 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法律政策體系研究
    2012年11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被寫入黨的十八大報告;2013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於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2016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的指導意見》;2018年5月,中共中央印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法治建設立法修法規劃》。
  • 載人航天精神:勇於攀登,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1992年,黨中央作出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戰略決策,並確定了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的發展戰略。迄今為止,中國航天員先後11人、14人次徵戰太空。在航天報國和科技強國的偉大實踐中,他們鑄就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
  • 載人航天精神:勇於攀登,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1992年,黨中央作出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戰略決策,並確定了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的發展戰略。迄今為止,中國航天員先後11人、14人次徵戰太空。在航天報國和科技強國的偉大實踐中,他們鑄就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
  • 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周雁飛:正展開載人登月方案深化認證
    周雁飛表示,從載人航天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從2011年開始,按工程可實現、科學上有貢獻、經濟上能承受、體現國家水平、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原則,載人航天工程組織開展了多輪載人月球探測論證工作,逐步形成了共識。目前,正持續開展載人月球探測方案深化論證。
  • 核心價值觀強基固本
    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靈魂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一樣,也是源自於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呼應著人類文明的多樣性展開和世界性發展。
  • 感受航天精神,感悟使命擔當
    這是人武部從認知上、站位上增強官兵的軍人榮譽感和使命感是又一舉措,讓官兵們近距離感受航天精神,感悟使命擔當,深化「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主題教育效果。黑山縣太空科普館以航天科普、人防教育為主題,於當天揭匾牌正式開放,設有太空科普——美麗家園、時代人防——應急防護、應急防災——以人為本、太空艙4D影院、中國夢航天夢等5個展區,還設有多媒體互動遊戲和神舟十號虛擬體驗。
  • 航天深度報導二:非載人航天——發表在SpaceX的載人航天之後(下)
    遺憾,看了SpaceX和龍飛船,載人航天與火星移民可能是個偽命題…(由於採訪內容的碎片化,因此本文暫為討論整理版本,僅供於參考)經過上篇《航天深度報導一:非載人航天解讀——發表在SpaceX的載人航天之後》的介紹,航天君學習到不少航天業知識,更是感覺到我們身處在一個好時代
  • 感悟訓詞精神 鑄牢忠誠根基——東萊街派出所開展「學習訓詞精神...
    感悟訓詞精神 鑄牢忠誠根基——東萊街派出所開展「學習訓詞精神」系列活動 2020-09-11 17: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習近平關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十個基本思路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黨立足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全局作出的重大決策。對這些優秀傳統文化和價值理念,我們須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原則,有鑑別地加以對待,有揚棄地予以繼承,並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實現其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5.培育目標論。習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通過教育引導、輿論宣傳、文化薰陶、實踐養成、制度保障等,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人們的精神追求,外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寧海人共同價值觀的邏輯關係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如何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徹底、更能說服人、更好掌握群眾,其中,開展寧海人共同價值觀大討論、凝練寧海人共同價值觀就是我們寧海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眾化、生動化、實踐化和地域化的重大舉措。如何使寧海人共同價值觀大討論開展得有聲、有色、有味,如何使寧海人共同價值觀凝練得更準確、更科學、更能引領群眾,就需要釐清概念、釐定界限、理清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