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纖維化預測冠狀動脈疾病患者猝死風險

2021-01-15 澎湃新聞
心肌纖維化預測冠狀動脈疾病患者猝死風險

2021-01-12 18: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梅斯醫學 MedSci梅斯

冠狀動脈疾病(CAD)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每年因CAD導致的死亡人數超過900萬。心臟泵衰竭是CAD的重要死亡方式,其中心源性猝死(SCD)佔50%以上。美國和歐洲的前瞻性研究發現,普通人群的SCD發生率為每10萬人中50~100人不等。

其中,罪魁禍首要數室性心律失常(VA),即室性心動過速和室顫。植入式心律轉復除顫器(ICDs)是延長有 VA 風險的患者生存期的唯一療法。

目前的指南建議對室顫或持續室性心動過速的存活者和LVEF<30%或<35%的患者進行ICD治療。然而,在此基礎上每年僅有 2%-5%接受ICD 的患者繼發 SCD。另一方面,心肌梗死後繼發SCD的患者中,相當一部分人的LVEF仍>35%。

因此,國家心肺血液研究所和心律協會已經認識到LVEF作為心律失常事件預測指標的局限性。他們因而認為因將SCD早期危險因素的檢測確定為優先事項。其中,一個十分被看好的心律失常風險分層工具是心血管磁共振(CMR)。

CMR的檢查重點是心肌纖維化(MF),包括完全纖維化和所謂的 "灰區 "纖維化(GZF)。那麼CMR是否能預測SCD和VA伴LVEF≥35%的患者的風險呢?為此,來自英國阿斯頓大學醫學院的專家探討了CMR測量總纖維化和GZF與CAD患者的SCD和VA的關係,相關結果發表在最新的心臟病學頂刊《美國心臟病學學會雜誌》(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JACC)雜誌上。

該研究為對CAD患者的回顧性研究,主要目的是確定GZF是否能預測CAD和多種左室射血分數(LVEFs)患者的SCD和Vas風險。研究人員對目測評估為心肌纖維化(MFVA)的患者心肌纖維化的存在和MFVA患者的GZF與SCD以及SCD或VA的複合、心律失常終點的關係進行探討。

共納入979名患者(平均年齡65.8±12.3歲),其中在中位數5.82年(四分位數範圍:4.1~7.3年)的隨訪期間,29名(2.96%)經歷了SCD,80名(8.17%)達到心律失常終點。

在整個隊列中,MFVA與SCD(HR=10.1,95%CI:1.42~1,278.9)和心律失常終點(HR=28.0;95%CI:4.07~3525.4)密切相關。在競爭性風險分析中,LVEF<35%與SCD(sHR=2.99;95% CI:1.42~6.31)和心律失常終點(HR=4.71;95% CI:2.97~7.47)之間的關聯較弱。

進一步在MFVA亞群(n = 832)的競爭性風險分析中,使用3SD(GZF3SD)>5.0g的GZF與SCD(sHR=10.8;95% CI:3.74~30.9)和心律失常終點(sHR=7.40;95% CI:4.29~12.8)密切相關。同時,LVEF<35%與SCD(sHR=2.62;95% CI:1.24~5.52)和心律失常終點(sHR=4.14;95% CI:2.61~6.57)之間的關聯較弱。

由此可見,在CAD患者中,MFVA加量化的GZF3SD與SCD和VA的關係比LVEF更密切。在選擇植入式心律轉復除顫器的患者時,使用GZF3SD評估MFVA可能比LVEF更可取。

原始出處:

Myocardial Fibrosis as a Predictor of Sudden Death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J Am Coll Cardiol. 2021 Jan, 77 (1) 29–41. doi: 10.1016/j.jacc.2020.10.046.

原標題:《JACC:心肌纖維化預測冠狀動脈疾病患者猝死風險》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心臟磁共振在左室心肌緻密化不全診斷及風險評估中的研究進展
    ,嚴重的患者還可出現暈厥和猝死。此外,有學者認為當冠狀動脈造影排除了心外膜冠狀動脈供血異常,LVNC心肌收縮力下降與心內膜下微循環灌注異常有關,相關屍檢證據也支持心內膜下心肌缺血是由微循環病變引起,也是造成LVNC病理生理異常的主要因素,LVNC的心肌灌注特點也恰好解釋了這一觀點。
  • CT心肌灌注成像的研究進展
    然而,SPECT的空間解析度有限,無法提供詳細的冠狀動脈解剖信息,並且存在輻射劑量較高的不足;MRI雖然對於顯示心肌血流灌注和心肌瘢痕/纖維化方面有獨特優勢,但掃描時間較長、同樣存在無法評價冠狀動脈解剖的限制。
  • 猝死前兆別忽視,醫生:這2個表現是「警示燈」
    最近的新聞經常看到白領在電腦前猝死、動漫作者在夜間猝死、業務員在工作途中猝死......等等這些案例,看著這些年輕鮮活的生命匆匆離別人世,讓人扼腕嘆息的同時也不僅在思考為什麼會出現猝死,難到在猝死發生前真的毫無徵兆嗎?今天就一起來學習一下關於疾病「猝死」的知識。
  • 缺血性心肌纖維化研究有進展
    黑龍江省哈爾濱醫科大學楊寶峰院士團隊發現了心肌缺血性心肌纖維化發生的新機制,即微小核苷酸(miRNAs)對缺血性心肌損傷、心肌纖維化起到了不同層面的調控作用。相關論文近日在國際著名雜誌《循環》發表。  心肌纖維化是慢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重構、心功能惡化的一個重要原因。
  • 一例罕見的心血管疾病——自發性冠狀動脈夾層
    帶著這個疑問,我們帶大家了解一下患者病情。患者以「持續胸悶痛、心慌1小時為主訴」於西安市中醫醫院急診科就診,查心電圖提示V1-V4 ST段壓低T波倒置,血鉀3.4mmoL/L,心肌損傷未見異常。經對症處理後,於1小時後症狀逐漸緩解;經心血管病科關芳副主任醫師會診,轉入心血管病科治療。
  • 兒子猝死、父親室速,這是怎麼回事?
    圖1:心臟超聲可見室間隔明顯肥厚,證實肥厚性心肌病的診斷。2肥厚型心肌病會有哪些表現?肥厚型心肌病會產生一系列的症狀,由於室間隔的肥厚,會造成流出道的梗阻,患者可發生黑曚甚至暈厥。由於心肌細胞的肥大,需氧增加,可產生胸痛症狀。部分患者在運動時發生室速、室顫,造成猝死,最可怕的是,這常常是這些患者的首發症狀。在肥厚型心肌病的晚期,可出現心臟擴大和心力衰竭,與擴心病類似。
  • 國內首部,急性心肌梗死後心室重構防治專家共識發布
    急性心肌梗死(AMI)後患者中出現無症狀左心室收縮功能障礙(LVSD)的比率高達30%~60%。AMI後心室重構與心力衰竭(HF)發生以及疾病預後密切相關。近日,我國發布《急性心肌梗死後心室重構防治專家共識》,介紹了AMI後心室重構的定義、流行病學與發病機制、評估指標與診斷工具、診斷與治療及隨訪管理等,成為我國首部專門針對急性心肌梗死後心室重構防的指導文件。
  • ...評估和圍術期管理|風險評估|冠狀動脈|圍術期|冠心病|血小板|...
    在美國,大約每33例接受非心臟手術的患者中就有1例患者發生圍術期心血管事件。全世界每年進行超過3億次外科手術,圍術期心血管併發症是巨大的醫療負擔。外科手術中很大一部分是在已確診冠狀動脈疾病的患者中進行的,尤其是那些有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史的患者,其圍術期不良心臟事件的風險可能更高。
  • NT-proBNP可預測肥厚心肌病患者猝死風險!阜外醫院宋雷等Heart雜誌...
    在臨床上,N末端B型利鈉肽原(NT-proBNP)主要用來評估心衰患者預後和指導治療。近年來的一些研究表明,NT-proBNP在其他心血管疾病的評估和治療中也有重要作用。2019年,阜外醫院宋雷、袁晉青等在《歐洲心臟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提示,NT-proBNP可用來對冠脈三支病變患者進行危險分層,指導治療決策的制定。
  • PNAS:抑制炎症阻斷心肌纖維化
    Chiamvimonvat解釋道,sEH使促炎症的脂類介質增多,從而引起高水平的炎症,另外這種酶還會引發疤痕組織或者纖維化,最終使心臟功能衰退。研究人員在Nipavan Chiamvimonvat教授的帶領下,對sEH抑制劑進行了測試。「在臨床上常常出現這樣的現象,心臟病發作的患者一開始治療效果良好,」致力於研究心臟病生物學機制的Chiamvimonvat說。
  • 心肌缺血是怎麼回事?如何改善?做好這4點,全面控制心血管風險
    對於有心血管疾病問題的朋友,或者心血管疾病高危風險的朋友,經常會聽到醫生說這樣一個詞:你這心肌有點缺血啊,到底什麼是心肌缺血,心肌缺血的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又應該如何改善調理和預防風險,今天我們就來簡單的為大家介紹一下。
  • 缺血性心臟病心肌特徵的CT掃描研究進展:心肌存活顯像
    冠狀動脈疾病(CAD)對心肌的血流動力學影響可以通過幾種不同的方法來進行。其中一種方法是心肌灌注成像(MPI)。傳統上,MPI是由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PET)或單光子發射計算機斷層掃描(SPECT)或最近三維MRI研究。這些方法目前無法對冠狀動脈進行解剖評估。結合解剖和功能評估使用計算機斷層掃描(CT)是理想的方法,因為它提供了使用一種模式進行完整的CAD評估的可能性。
  • 組織纖維化
    肺臟、心血管系統、肝臟、胰腺、腎臟、脾臟、神經系統、皮膚、骨髓等均可發生纖維化。在全世界範圍內,組織纖維化是許多疾病致殘、致死的主要原因,據美國有關統計資料證明,該國因各種疾病而致死的病人中,接近45%可以歸於組織纖維增生疾病。組織纖維化在人體各主要器官疾病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中均起著重要作用。      機體器官由實質和間質兩部分構成。
  • 肥厚型心肌病屬於遺傳性疾病,會引起身體變化,因此需要引起重視
    2、心前區悶痛大概有2/3患者會出現非典型的心絞痛,通常因為勞累誘發,持續時間長,對硝酸甘油反應不是很好,可能因為肥厚的心肌需血量增加,冠狀動脈血供也相對不足,因此有心肌缺血的表現。3、猝死很多人認為有下列情況就是猝死高危者:①有發生過心臟驟停的倖存者,並且有室顫證據,②發生過持續性心動過速的患者,③有猝死家庭史,④有高危型的基因突變因素,⑤幼年有發病的患者,⑥心肌肥厚顯著者,⑦運動造成的低血壓。
  • 心肌缺血的症狀有哪些?發現其中任何一個症狀都要注意
    很多人都認為心肌缺血這類疾病都是中老年人才會得的,但現在年輕人由於長期熬夜、吸菸、喝酒造成其發病率逐年升高,30歲左右因心臟問題而死亡的人數越來越多。今天就來講一講心肌缺血是什麼,該怎樣預防。什麼是心肌缺血?
  • 陳韻岱教授團隊AHA2020研究解讀丨SCAPIS——人群亞臨床冠狀動脈疾病患病率及預測
    然而,心肌梗死具有高致死率及致殘率,針對這種高風險疾病的人群尚缺乏有效預防策略。多數急性冠脈症候群的發生與冠狀動脈大斑塊破裂有關。當前使用冠脈CT可無創可視化識別動脈粥樣斑塊。研究使用西門子SOMATOM Definition Flash完成冠狀動脈計算機斷層血管造影(CCTA),利用機器學習方法建模識別辨識聯合暴露的廣泛的動脈粥樣硬化(定義為超過4個冠脈節段)。
  • 生氣、暴飲暴食、喝酒、太過勞累的冠心病患者更容易猝死?醫生解釋!
    在醫院也能遇到這樣的冠心病患者,他們也會問這樣的問題,是不是暴飲暴食、喝酒、勞累、生氣,就會突然心臟停跳? 大部分情況下,重度狹窄的冠心病,更容易心絞痛或心肌梗死。
  • 心肌缺血怎麼造成的
    核心提示:相信大家對於心肌缺血肯定都不陌生,心肌缺血是近些年發病率比較高的一種疾病了,心肌缺血怎麼造成的,大家都不是很了解。對於家裡又老人的人來說,了解一些疾病知識還是有好處的。   相信大家對於心肌缺血肯定都不陌生,心肌缺血是近些年發病率比較高的一種疾病了,心肌缺血怎麼造成的,大家都不是很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