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罕見的心血管疾病——自發性冠狀動脈夾層

2020-12-06 瀟湘名醫

提起心梗大家想到的一般都是老年人群,偶爾聽到一些年輕男性患者,但是年輕女性幾乎很少見。這是由於女性在絕經前雌激素等的保護,患心梗的機率很小,年輕女性更少之又少。近日西安市中醫醫院心血管病科的收治了一位30多歲心梗的女患者,那這位年輕的女患者會是什麼原因呢?

帶著這個疑問,我們帶大家了解一下患者病情。

患者以「持續胸悶痛、心慌1小時為主訴」於西安市中醫醫院急診科就診,查心電圖提示V1-V4 ST段壓低T波倒置,血鉀3.4mmoL/L,心肌損傷未見異常。經對症處理後,於1小時後症狀逐漸緩解;經心血管病科關芳副主任醫師會診,轉入心血管病科治療。此後再次複查心肌損傷開始升高、結合動態檢測心電圖,考慮診斷為:急性心肌梗死。

在查閱病史時,發現了一個重要信息,患者1個半月前曾做過引產手術。難道是心梗與引產手術有關?

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後,由李逢春主任醫師、張拓偉副主任醫師帶領的心血管病科介入團隊為其進行了冠脈造影檢查,真相大白:患者右冠脈開口-近-中段自發螺旋夾層,夾層起始於右冠開口,出口位於右冠第二轉折前,第一轉折以近由於夾層擠壓管腔形成95%狹窄(此處為急性心梗罪犯部位),餘冠脈未見異常。

原來是自發性冠狀動脈螺旋夾層!!!

向患者及家屬詳細講解冠脈造影結果及病情,其均同意後續的介入處理。由於螺旋夾層開口位於右冠脈開口,罪犯部位極重度狹窄,操作冠脈導引鋼絲需要非常謹慎,否則導絲進入假腔不僅會導致夾層進一步延展,還有可能導致冠脈急性完全閉塞,新發災難性後果。張拓偉副主任醫師憑藉豐富的經驗和嫻熟的手術技巧,加上團隊熟練的配合,僅不到五分鐘便操控導絲進入右冠脈遠段真腔,這是整臺手術成敗最關鍵的環節,及時為患者解除了危險。

自發性冠狀動脈夾層,是一種罕見的心血管疾病,發病率極低,但死亡率極高,約為70-75%,其中50%直接猝死,約20%自發性冠脈夾層形成數小時內死亡。此病發病機制不明,主要考慮與冠脈動脈粥樣硬化、激素水平改變及其他原因的冠脈中層肌發育不良有關。本文這位患者考慮與引產術後激素水平變化相關。

冠脈支架介入術是目前首選、也是最重要的治療自發冠狀動脈夾層的方法,經皮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或直接支架植入術,使支架覆蓋整個夾層,防止夾層擴大,穩定血管腔。由於夾層處冠狀動脈壁薄弱,術中應避免導絲穿破冠狀動脈壁,球囊和支架擴張時還要避免導致冠脈破裂,支架定位必須準確覆蓋夾層入口。也就是說這項手術對術者的要求極高。

心血管科介入診療項目在院領導及各級領導大力支持、統籌安排下,在急診科、全院科室和科室郝偉主任及科室同仁的大力支持、幫助下,平穩、快速發展並日趨成熟和強大。業務量逐年增加。全年無一例,同時也是自開展此業務四年多以來無一例介入相關性死亡和嚴重併發症。拯救了大量的危重心血管病患者,並且在診斷、鑑別診斷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心血管病介入團隊逐漸成熟和完善。已經能夠獨立處理鈣化扭曲病變、多支病變、左主幹病變、冠脈開口病變、心衰腎衰伴嚴重冠脈病變、慢性完全閉塞病變等省市級大型三甲醫院開展的高危、複雜、疑難病例。業務的提升和全面化,使醫院和心血管科在處理危重症方面實力明顯提升。(西安市中醫醫院供稿)

編輯:劉少華

【來源:西部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自發性冠狀動脈夾層!COVID-19導致的心血管不良...
    近日,European Heart Journal發表的多個病例顯示,SARS-CoV-2感染可導致多支冠狀動脈血栓形成、肺栓塞、自發性冠狀動脈夾層等。相比之下,D-二聚體和血小板在出院當天上午仍有升高,這可能表明異常的凝血激活導致了多支冠狀動脈阻塞。這一現象提示原位血栓形成是其發生機制,因為未發現明顯的動脈粥樣硬化,且冠狀動脈栓塞的可能性與LAD非閉塞性狹窄(60%)且血栓附著在血管壁上的實際情況不符。
  • 這種動脈夾層極易漏診、誤診!6大診治要點必須牢記!
    一、定義SCAD是非粥樣硬化性冠心病,是急性冠脈症候群、急性心梗及猝死的重要原因,其主要表現為冠狀動脈內膜自發撕裂或冠狀動脈壁內滋養血管出血形成血管夾層,影響正常冠狀動脈血液供應,臨床可表現為不穩定型心絞痛、心梗,甚至猝死。同其他粥樣硬化性疾病相比,SCAD有其特殊的特點——常見於女性、孕期,尤其是幾乎沒有傳統動脈粥樣硬化危險因素的女性。
  • 自發性腎動脈夾層病例報告與文獻回顧
    近年來,由於血管影像學檢查的進展和普及,SRAD逐漸被人們所認識,但SRAD作為一罕見病,誤診、漏診的情況在臨床上時有發生,本文報告1例該類患者並結合文獻回顧,綜合闡述如下:患者男,42歲。因「右側腰腹痛3 d」入院。
  • 當心衰遭遇主動脈夾層,換個心臟活著
    該例手術的主刀醫生、廣東省人民醫院心外科成人二區主任黃勁松表示,終末期心衰是所有心臟病發展到最後的結果,對於藥物治療效果不佳、預期壽命少於半年到一年的患者,可以考慮心臟移植。「心臟移植一直是心外科高難手術,該例危重症心臟移植合併主動脈夾層同期矯治手術的成功,是省醫心外科薪火相傳和多年技術積累的集中體現。」
  • 深夜突發心血管破裂,濟醫附院A型主動脈夾層手術助其度過生死劫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孔茜 通訊員 張勇 高爽深夜突發病症、胸背部如刀割般持久疼痛、生命垂危……一系列急危病症同時出現,架起一道「難以逾越」的生命溝壑。時間就是生命,濟寧醫學院附屬醫院心臟外科迅速暢通救治綠色通道,從入院到進手術室不超6小時,順利為一名A型主動脈夾層患者實施sun’s+右冠狀動脈搭橋手術,患者術後第二天意識清醒,恢復良好,且未出現精神症狀、低氧等相關併發症,術後第三天轉入普通病房。「患者因胸背部劇烈疼痛進入急診,當時已是凌晨2點多,經檢查發現為A型主動脈夾層。」
  • 記砥礪奮進中的太原市中心醫院心血管疾病診療中心
    2018年,心臟外科更名為心胸血管外科,對主動脈夾層患者提供24小時內解決方案,同年成功完成各類主動脈夾層術38例,居全省前列。在省內獨家開展靜脈曲張局麻下射頻消融手術,年平均手術量100餘例。頸動脈內膜剝脫術在省內領先,18年開展19例,無一例併發症。此外,實施糖尿病足血管開通55例,並發率1.8%。
  •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發布:中國心血管病現患人數3.3...
    摘自:中國循環雜誌 近日,2019年《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發布,報告強調,「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 有研究發現,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可能避免2/3的重大冠狀動脈事件和2/5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
  • 《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19》發布:心血管病現患人數3.3億...
    近日,2019年《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發布。 為貫徹「以基層為重點,以預防為主」的國家方針,真正實現使心血管病防治主戰場由醫院逐步向社區轉移,國家心血管病中心將2005年以來每年組織全國相關領域的專家編撰的《中國心血管病報告》改版為《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
  • 巨野縣人民醫院血管外科成功開展一例複雜主動脈夾層覆膜支架腔內...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孔令展 巨野報導  近日,巨野縣人民醫院血管外科成功為一例複雜主動脈夾層患者實施「主動脈夾層覆膜支架腔內隔絕手術
  • 主動脈夾層!長沙這家醫院完成一例高難度手術
    人民網長沙11月27日電 11月25日,長沙康乃馨醫院心血管內科與介入血管科手術團隊為患者龍某實施胸主動脈夾層動脈覆膜支架置入術獲得成功,這標誌著該院運用介入技術治療疾病向血管拓展邁出了堅實的一步。11月19日,現年69歲的女性患者龍某因胸悶、氣促、伴有間斷咳嗽半年到長沙康乃馨醫院就診,經該院進行CT等全面檢查後確診為胸主動脈夾層主動脈瘤、高血壓,收入心血管內科住院治療。
  • 2020年心血管領域研究進展深度盤點
    共納入來自37個國家和地區的320個中心的5179例受試者,並隨機分為兩組:藥物保守組(2591例)和幹預組(2588例)。幹預組患者在最佳藥物治療基礎上進行冠脈介入治療[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PCI)或冠狀動脈搭橋術(CABG)]。研究的主要終點為心血管死亡、心梗、心臟驟停復甦、以及因不穩定性心絞痛或心衰住院的複合事件終點。主要次要終點為心血管死亡或心梗發生。
  • [NO科研]一氧化氮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
    NO的抗血小板調節血管張力等功能在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力衰竭動脈粥祥硬化血栓形成等的發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NO通過對內皮細胞及微環境的作用來實現對血管的保護作用。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及基因多態性的改變都影響著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發展。
  • Nat Med:深入解讀,心血管疾病或與癌症發生密切相關!
    比如,乳腺癌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增加,但研究者並不清楚是否心血管疾病事件也會影響癌症的進展;利用小鼠模型和人類數據,研究者Koelwyn等人就調查了其二者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心肌梗死(MI,myocardial infarction)或會促進乳腺腫瘤的生長並增加患者因癌症特異性死亡的風險。
  • 主動脈夾層的診斷和治療|主動脈|併發症|替換術|夾層|診斷|治療|...
    Stanford A型夾層常表現為前胸痛或背痛,Stanford B型夾層常表現為背痛或腹痛,但兩者疼痛部位可存在交叉。國內多中心1 812例急性AD統計結果顯示,88.1%的AD患者發病時有疼痛症狀,70.3%的患者為突發疼痛。
  • ...評估和圍術期管理|風險評估|冠狀動脈|圍術期|冠心病|血小板|...
    在美國,大約每33例接受非心臟手術的患者中就有1例患者發生圍術期心血管事件。全世界每年進行超過3億次外科手術,圍術期心血管併發症是巨大的醫療負擔。外科手術中很大一部分是在已確診冠狀動脈疾病的患者中進行的,尤其是那些有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史的患者,其圍術期不良心臟事件的風險可能更高。
  • 陳韻岱教授團隊AHA2020研究解讀丨SCAPIS——人群亞臨床冠狀動脈疾病患病率及預測
    點上方藍字「國際循環」關注我們,然後點右上角「…」菜單,選擇「」人群策略預防心血管疾病已被證實有效。然而,心肌梗死具有高致死率及致殘率,針對這種高風險疾病的人群尚缺乏有效預防策略。多數急性冠脈症候群的發生與冠狀動脈大斑塊破裂有關。當前使用冠脈CT可無創可視化識別動脈粥樣斑塊。
  • 血管內皮功能指導下治療非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的研究方案在《國際...
    近日由北京大學首鋼醫院副院長、血管醫學中心主任、北京大學醫學部血管健康研究中心主任王宏宇教授作為主要研究者發起的國際上第一個針對「血管內皮功能指導下治療非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的大規模多中心臨床研究論文頁面本研究主要目的為研究在非阻塞性冠狀動脈疾病患者(NOCAD)中評價增加內皮功能常規檢測對主治醫師開具降低心血管風險的合理處方的影響
  • 七專家聯袂發布《中國心血管健康和疾病...
    9月11日上午,CHC2020 Online開幕式後的全體大會中,《中國心血管健康和疾病報告2019》重磅發布。心血管危險因素需全社會關注顧東風院士發布《中國心血管病危險因素》顧東風院士介紹,從1959年有數據記錄以來,我國高血壓患病率在持續增長。怎樣讓大眾知曉、關注這一問題並採取行動已經從醫學問題延伸為社會公眾衛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