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把脈人黃濤:行走3萬公裡為26000根鋼軌探傷

2020-12-08 央視網

鐵路把脈人黃濤:行走3萬公裡為26000根鋼軌探傷

工作中的黃濤

央視網消息:在200多萬鐵路大軍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每天利用列車運行間隔時間,推著探傷儀器在千裡鐵道線上默默耕耘,低著頭、彎著腰,眼睛緊緊的盯著儀器上的顯示屏,對每一個波形進行辨別分析,查找傷損。他們就是鐵路鋼軌探傷工。

十年磨劍強技能

鋼軌探傷工作既辛苦又枯燥,既要有細心更要有耐心。在日復一日的重複中努力堅持,在日復一日的重複中執著追求,黃濤一幹就是13年。在黃濤家裡,厚厚的學習資料,掉頁卷腳的書籍,記錄著他的拼搏奮進。

打磨除鏽、均勻塗油、儀器探測、觀測波紋、數據回放等等,每一個作業環節,他都總結出一套自己的作業要領,也總能發現別人發現不了的傷損。他憑藉著精湛的探傷技術,鋼軌上再細小的傷損都難逃他的「法眼」。2013年,黃濤在全國鐵路鋼軌探傷職業技能競賽中摘得個人全能桂冠。

業餘時間裡,當別人打遊戲、刷朋友圈的時候,黃濤卻通過微信和全國18個鐵路局的探傷精英交流業務,見識了10多種從未發現過的鋼軌傷損波形圖。

黃濤喜歡隨身攜帶一面小鏡子,這是他保持10多年的一種習慣。「發現傷損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直接觀察。女孩子帶鏡子是為了化妝,我帶著它是為了查傷損。」黃濤說。

手到病除顯身手

業精於勤,業精於專。黃濤在工作實踐中注重對現場難題進行技術攻關。

冬季,作業探頭內部極易結冰,影響超聲波的正常探傷效果。他反覆摸索創新,採用膠粘探頭,不僅減少了對探頭的耦合次數,也大大提高了探傷檢測效率。近年來,黃濤共解決現場疑難雜症225件,完成小發明小革新4個。

「外觀檢查不可少,打磨除鏽很重要,反擺轉探左右瞧,尺拉目測精細找,辨別真偽須做到,誤判漏判不得了,若要探傷質量好,作業標準要記牢」,這是黃濤經過多年的探索,總結出的鋼軌探傷作業「七字口訣」,在全局得到推廣,將現場作業傷損檢出率提高了30%。

2013年,「黃濤探傷工作室」成立。黃濤帶領團隊經過現場調研,反覆試驗,制定完善了15項作業標準,填補了多項探傷作業空白。

傳教幫帶展作為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工作中,黃濤是同事們的業務「120」,同事們遇到不懂的問題都會通過QQ群、手機簡訊等平臺與他交流。車間集訓時,黃濤負責為各個班組的工人講解,團隊的業務素質得到了顯著提高。

此外,黃濤還多次應邀來到蘭州鐵路局的其他單位,將看家本領傳授給更多的人。2015年9月,在全國鐵路探傷工職業技能競賽的閉幕式上,黃濤向來自全國各地的95名探傷精英作了經驗介紹。

2015年,黃濤25歲的徒弟青工孫陽陽在全國鐵路鋼軌探傷職業技能競賽榮獲了個人全能第一名,創造了一個團隊連續兩屆在全國行業大賽中奪冠的奇蹟。

從事鋼軌探傷13年來,黃濤在蜿蜒的鐵道線上行走了31200公裡,查找鐵道傷損處、發現了各類傷損鋼軌26000餘根,記錄了30萬字的學習筆記……憑著辛勤的努力和付出,這名普通的探傷工為確保鐵路運輸安全暢通作出了重要貢獻。(稿件素材由全國總工會新聞中心提供,轉載請註明出處。實習編輯:徐可越)

相關焦點

  • 鐵路女探傷工23年行走8.4萬公裡 相當於繞地球2圈
    鐵路女探傷工23年行走8.4萬公裡 相當於繞地球2圈 >   中新網鷹潭2月17日電 題:鐵路「女探傷工」23年行走8.4萬公裡 相當於繞地球2圈  作者 劉燕 王璐  冬季的清晨,室外寒氣逼人。
  • 探傷車:行走中的鋼軌「醫生」
    原標題:探傷車:行走中的鋼軌「醫生」   安全嗎,人體能承受嗎?「時速4000公裡的地面飛行列車」一提出,點燃公眾想像力的同時也引發各種疑問。   速度越來越快,安全怎麼保障這個問題,讓「中國速度」一路高歌猛進的同時無法迴避。
  • 鐵路探傷工每天走10公裡為鋼軌做「B超」
    2018-07-31 08:13圖文來源:新華報業網 烈日下,縱橫交錯的軌道上,有這樣一群忙碌的人,他們推著儀器在鋼軌上作業,而身後不遠處則是不斷駛來的列車。
  • 探訪鐵路探傷工:為鋼軌做「B超」的「醫生」
    太(原)焦(作)鐵路月山站,侯月、太焦、新焦、焦柳四條鐵路的交匯處,每天滿載煤炭等物質的火車在這裡來來往往交匯,分赴不同的目的地。鋼軌醫生為鋼軌做B超幾十股道的月山站,定期都會迎來一群專門為鋼軌進行體檢的醫生。這些醫生,是鄭州局集團公司月山工務段鋼軌探傷小組的8名「鋼軌大夫」。
  • 雙軌式鋼軌超聲波探傷儀上線 給鐵軌做「B超」
    父子兵  兩代「鋼軌醫生」接力前行  天津工務段的探傷工們一直承擔著所轄2000多公裡鐵路的探傷檢測任務,他們每天都在給鐵軌做「B超」,被稱作「鋼軌醫生」,見證了不同時代鋼軌探傷設備的變遷。  其中有這麼一對父子兵。
  • 用腳步丈量鋼軌的「鐵路B超醫生」
    鐵路探傷工利用儀器為鋼軌「尋醫問診」.齊齊哈爾新聞網9月4日訊 (董野)在火車平穩運行的背後,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每天推著沉重的儀器,一趟趟來回不停地為火車鋼軌「尋醫問診」。他們身穿黃色的工作服,在天亮的時候整裝出發,每天沿著鋼軌行走數十公裡,守衛著鐵路軌道的安全,因此他們也被稱為「鐵 路B超醫生」。「左邊無車,右邊無車,中間上道作業……」8月26日上午,記者來到濱州鐵路線上,在安全指示下,齊齊哈爾工務段探傷車間工長呂曉傑和工友們推著檢測儀器開始了鋼軌探傷工作,他們的任務和責任就是對火車鋼軌和鋼軌焊縫進行檢查,確保列車行車安全。
  • 鋼軌探傷工人天路之巔的「B超大夫」
    青藏鐵路公司沱沱河探傷工區的8名職工驅車1個小時來到了工作地點,青藏鐵路日阿尺曲至烏力8公裡的線路區段。在工長羅布的帶領下,工友們按照分工帶上設備工具,開始了鋼軌探傷工作。  這裡是可可西裡的生命禁區,偶爾走快一點就得大口大口喘氣,冷風捲起的沙礫刮到臉上像刀割,腳下像踩了海綿一樣。「這裡含氧量不足內地一半,走路不敢快。」羅布說。
  • 記者高溫體驗丨鐵路鋼軌探傷工的另類「蒸桑拿」
    高溫下,探傷工向記者演示如何為鐵軌做「B超」  央廣網北京8月1日消息(記者王晶)「在外作業最熱時,你最想做什麼?」  「回到空調房,痛快地衝個涼水澡,吃上一大碗朝鮮冷麵,喝上幾罐冰雪碧,再來它一個冰鎮西瓜……」這是昨日(7月31日)正午在京張高鐵居庸關隧道段,記者與探傷工董立清坐在鋼軌旁休息時的一段對話。
  • 牛宏亮:高鐵線上的「鋼軌醫生」(先鋒足印)
    於是便有了一支鐵路「特種兵」,他們每天從凌晨開始為鐵路鋼軌安全「把脈」,也被稱為「鋼軌醫生」。47歲的共產黨員牛宏亮是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公司濟南西工務段的一名探傷工區工長,就是這支隊伍中的一員。  1989年,牛宏亮子承父業,成為一名工務線路工,第二年便光榮入黨。
  • 川藏鐵路拉林段今天完成首次長鋼軌無縫焊接
    今天(16日)上午11點,在拉林鐵路貢嘎車站,隨著高原型焊機焊花四射,兩根500米長的鋼軌被牢牢地焊接到了一起,拉林鐵路首次長軌焊接順利完成,這標誌著全線無縫線路焊軌、鎖定施工拉開帷幕。拉林鐵路連接西藏拉薩到林芝兩大主要城市,全長435.48公裡,是西藏在建的第一條電氣化鐵路。設計行車速度160公裡/小時,設計為區間無縫線路。
  • 西藏拉林鐵路首次長鋼軌無縫焊接順利完成
    施工人員正在進行除鏽工序(央廣網發 通訊員供圖)央廣網拉薩4月16日消息(記者普布次仁 見習記者王宇 通訊員丁慶濱)今天(16日)11時許,拉林鐵路首次長軌焊接在貢嘎車站順利完成,標誌著全線無縫線路焊軌、鎖定施工就此拉開帷幕。
  • 高鐵長鋼軌誕生記
    這裡焊接、運出的長鋼軌,為京滬、滬寧、滬杭、滬昆、杭甬等高鐵鋪設了堅實的安全基石。  「在這裡焊接而成的長鋼軌,與普通短尺鋼軌焊接不同,每根軌標準長500米,是由5根百米鋼軌焊接而成,有時也量身定製不同長度的軌,滿足用戶的現場需要。」
  • 章罕:鋼軌探傷 有我超科
    對於廣受歡迎的火車來說,它的安全,關鍵在於軌道安全,而鋼軌作為軌道的主要組成部件,承受著車輪的巨大壓力,那麼問題來了:鋼軌的健康狀況如何,是由誰?使用什麼秘密武器來給它做「體檢」呢?接下來,我又要帶大伙兒去了解和獲取新的知識了,那就是——鋼軌探傷。他叫章罕,合肥超科電子有限公司創始人。
  • 春運路上 她們為鋼軌做「B超」
    對鋼軌進行「B超」檢查(拍攝/覃文願)   春節漸漸臨近,坐火車回家的人也慢慢增多為提升線路設備質量和讓旅客乘車旅行更美好,中國鐵路南寧局集團有限公司柳州工務段柳州女子探傷班的一群女生們,身披黃馬甲,給鋼軌焊縫接頭除鏽、塗油,為鋼軌做「B」超,全力以赴確保春運運輸安全。   據了解,該班組由10名女生組成,分別來自陝西、湖南、廣西三省區。她們擔負著湘桂北線、焦柳線、黔桂線、柳南客專、衡柳線等多條線路310公裡鋼軌焊縫探傷工作。
  • 【新聞特寫】鐵路軌道上的女探傷工
    【新聞特寫】鐵路軌道上的女探傷工 原標題:   央視網消息:鐵路鋼軌探傷工是鐵路運輸系統中一個特殊的工種,由於鐵路鋼軌探傷工所操縱的儀器很重,所以以往探傷工都偏向選擇男性。可就在今年的春運中,濟南鐵路局青島工務段的3名女孩走進了這個男人獨掌的探傷工組。
  • 關改玉:鋼軌探傷工中的「花木蘭」
    但是你知道嗎,當你乘坐火車時,經過的所有鐵軌都要由探傷工仔細檢查。他們往往要背上十幾斤重的精密儀器,一個焊點一個焊點地為鋼軌"揪"出病害,確保每個焊點都符合標準,保障列車安全運行。這是非常辛苦的職業,然而,卻有一位80後姑娘,在這個崗位上一幹就是7年。她就是關改玉。
  • 20年,只為追求零缺陷——記中鐵三局線橋公司焊軌分公司探傷工薛建峰
    丈量80餘條高鐵、地鐵線路,帶領團隊完成鋼軌焊縫探傷16萬餘個,檢測高鐵無縫線路7500公裡,一次性驗收合格率實現了驚人的99.9%…… 從1999年開始學習鋼軌焊縫探傷,到2000年參建秦瀋客運專線起步,20年的光陰裡,作為焊軌專業「國家隊」的一員,薛建峰見證了中國鐵路的不斷跨越,也從百萬鐵路建設大軍普通一員,成長為守護萬千旅客安危,擦亮「國家名片
  • 京張高鐵首次「現場閃光焊」探傷
    幾個身穿橙色反光馬甲的身影蹲在清華園隧道入口500米處,用手中的儀器掃描兩條鋼軌。這是自去年12月30日開跑以來,京張高鐵首次「現場閃光焊」探傷作業。北京工務段將在9月底前,完成所轄京張高鐵200餘公裡1207個焊頭的探傷任務。  工作從午夜零時開始。京張高鐵清華園隧道的地面上,十餘名工務人開始集結。「點名!」
  • 從12.5米到500米 探秘一根超長高鐵鋼軌的「誕生」(組圖)
    齊魯網4月22日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年來,以膠濟鐵路為代表的「齊魯大動脈」快速延伸拓展,為山東經濟源源不斷輸送「血液」與「養分」,也被深厚的齊魯文化薰陶滋養。幾十年來,一根鐵路鋼軌也由最初的12.5米、25米變成50米、500米,直至演變成現在的千裡鐵路一軌相連。閃電新聞記者走進桑梓店焊軌基地,這個年均焊軌能力達2300公裡的現代化「鋼軌工廠」,探秘一根高鐵長鋼軌的「誕生」。
  • 用於高鐵鋼軌探傷的正負脈衝超聲發射接收板卡設計
    針對這一問題,提出了一種用於高鐵鋼軌探傷的正負脈衝激勵的超聲波發射電路,採用與超聲探頭周期相同的正負脈衝對探頭進行激勵,實驗結果表明,該超聲波發射電路脈衝在4KHz重複頻率下激勵電壓穩定,接收電路通道間無幹擾,符合高鐵鋼軌探傷使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