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Cell Biology:一種基因表達動態示蹤的新技術

2021-01-07 騰訊網

2021年1月5日,《Nature Cell Biology》期刊在線發表了題為《通過內源性啟動子驅動的sgRNA監測低豐度轉錄本和lncRNAs的表達》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由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研究所)、上海腦科學與類腦研究中心、神經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楊輝研究組和周海波研究組合作完成。

該研究通過內源基因的啟動子驅動sgRNA(single-guide RNAs)表達,結合SPH-OminiCMV(CRISPR-activator Suntag-P65-HSF1 and OminiCMV-mCherry)螢光報告系統,成功實現低豐度基因和lncRNAs(Long non-coding RNAs)基因表達的動態示蹤。該研究建立了一種通用的內源基因轉錄門控系統,為活細胞中實時標記低表達基因和lncRNAs,研究其生物學功能提供了有效工具。

在活細胞中實時監測內源基因活性對於研究基因的生物學功能並調控其表達水平至關重要。近年來越來越多證據表明,lncRNAs通過調控某些重要編碼基因的表達,不僅參與了腦發育、神經元分化、突觸可塑性的發生發展,而且參與神經系統損傷之後的修復過程。深入研究lncRNAs,將為治療神經系統疾病提供新思路。但是受現有標記技術的限制,對其功能注釋極具挑戰性。

監測內源基因活性的常規方法是將螢光蛋白精確插入蛋白編碼框中,但是,這種方法並不適用於非編碼基因和低豐度轉錄的基因。sgRNA,類似於一個GPS可以將Cas核酸酶直接導向目標核酸位點,具有高特異性、高效率和多功能性。儘管各種誘導性sgRNA已經被開發用來接收活細胞中的內源信號,但這些方法只能用於某些功能明確的小RNA的反應。目前在活細胞裡面標記內源基因表達的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對於低表達的基因以及lncRNA,目前缺乏很好的活細胞內的標記技術。建立適用範圍更廣,能增強內源信號,並且信噪比更低的新型活細胞標記技術,是該研究領域急需解決的問題。

楊輝研究組和周海波研究組合作開發了一種廣譜的內源性轉錄門控開關Ents(Endogenous Transcription-Gated Switch),利用內源性啟動子表達sgRNA前體,之後sgRNA前體上的tRNA序列可以被內源的自剪切機制識別並且切割,進而釋放出能夠執行功能的sgRNA,當Ents與高度敏感的CRISPR激活相關的報告系統SPH-OminiCMV結合,可以監測到內源基因的表達(圖A)。值得注意的是,SPH-OminiCMV-Ents能夠放大內源信號,從而實現低豐度轉錄本表達的可視化。

為進一步研究SPH-OminiCMV-Ents用於監測內源基因的能力,團隊選取了表達量從高到低的八個基因,發現SPH-OminiCMV-Ents誘導的mCherry表達水平普遍高於常用的P2A-mCherry標記策略,尤其是P2A-mCherry策略標記後在螢光顯微鏡下幾乎無信號的低豐度表達基因Sox2、Tet1、Sall4、Tbx3等(圖B)。

為探討增加sgRNA拷貝數是否會進一步增強螢光蛋白的產生,團隊構建了一個sgRNA前體,包含六到八個串聯的sgRNA拷貝,每個sgRNA的兩側分布著tRNA序列(圖C)。研究表明,插入sgRNA陣列可以對低豐度基因實現更好的監測,比如lncRNA Tug1,當僅用一個拷貝的sgRNA的時候不能監測到其表達,但使用sgRNA陣列則可以(圖D,E)。

為進一步探討此方法的特性,團隊成員建立了一個可控的Tet-on系統,該系統可以通過調節Dox的濃度,實現EGFP基因不同程度的表達量,進而用來研究報告系統的螢光信號強度是否可以很好地反映目標基因的表達水平。研究發現,報告系統的mCherry表達量和EGFP基因的表達量有很強的相關性,並且進一步探索了此報告系統和目標基因表達在轉錄本水平和蛋白翻譯水平存在的時間差(圖F)。

為探討此系統是否能夠隨著基因表達量的增高,其報告系統也能監測出信號增強的變化。團隊選取了表達量在小鼠胚胎幹細胞中表達量低,但體外分化成神經元後表達量會增高的Tubb3基因。實驗結果顯示,分化後Tubb3的基因表達量不管是mRNA還是蛋白水平的表達量均增高,報告系統中的紅色螢光信號也隨之增高,能夠反映基因表達的動態變化。

該研究創新開發了由內源性啟動子驅動的高度可編程的sgRNA門控開關Ents,此系統理論上可以處理任何轉錄本的信息。研究人員將Ents與SPH-OminiCMV結合使用,在小鼠胚胎幹細胞水平上實現了對低豐度基因和lncRNA的可視化監測及其動態變化的監測。該研究為在活細胞中研究基因元件的功能開闢了新途徑,在動物個體水平可用於描繪基因表達的時空圖譜和標記、鑑定特定的細胞類群,同時可用於研究天使綜合症等疾病中lncRNA的表達模式,構建lncRNA體內表達完整圖譜。

該研究由博士研究生高妮、博士後胡靜、賀冰冰、碩士研究生基正邦,以及博士後胡新德,在楊輝研究員和周海波研究員的共同指導下完成,研究組的其他成員積極參與。該研究得到了腦智卓越中心基因編輯平臺、分子流式平臺、光學成像平臺的大力支持,獲得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上海市科委的資助。

圖注1:(A)示意圖顯示P2A-mcherry和SPH-OminiCMV-Ents兩種標記基因的策略。(B)在mESC細胞中用SPH-OminiCMV-Ents策略(紅色三角形)和P2A- mCherry策略(綠色菱形)標記不同的基因,統計其mCherry螢光信號強度以及用qPCR分析這些基因的表達水平(紫色圓圈,紫色y軸)。(C)示意圖顯示插入一個sgRNA或一個sgRNA陣列的標記策略。(D,E)Fish圖像顯示對lncRNA Tug1在3'UTR中插入一個sgRNA或一個sgRNA陣列後,細胞系中mCherry報告螢光信號的表達情況。(F)可控的Tet-on系統示意圖,Dox誘導EGFP-sgRNA前體轉錄,成熟的sgRNA釋放出來激活mcherry報告系統。

圖注2:(A)在小鼠的胚胎幹細胞上標記Tubb3基因,體外分化成神經元後,Tubb3基因表達量升高,標記到的紅色報告螢光也從極低到高。(B)分化前和分化後Tubb3基因和報告螢光信號在mRNA水平升高的量化統計。

報導來源:中科院神經所官網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建立一種基因表達動態示蹤的新技術
    該研究通過內源基因的啟動子驅動sgRNA(single-guide RNAs)表達,結合SPH-OminiCMV(CRISPR-activatorSuntag-P65-HSF1 and OminiCMV-mCherry)螢光報告系統,成功實現低豐度基因和lncRNAs(Longnon-coding RNAs)基因表達的動態示蹤。
  • 新技術實現對單細胞中基因表達動態的表徵
    新技術實現對單細胞中基因表達動態的表徵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19 23:10:24 2020年4月13日,《自然—生物技術》雜誌在線發表了美國華盛頓大學Jay Shendure
  • 腦智卓越中心關於基因表達動態示蹤的新技術獲進展
    研究通過內源基因的啟動子驅動sgRNA(single-guide RNAs)表達,結合SPH-OminiCMV(CRISPR-activator Suntag-P65-HSF1 and OminiCMV-mCherry)螢光報告系統,實現低豐度基因和lncRNAs(Long non-coding RNAs)基因表達的動態示蹤,建立了一種通用的內源基因轉錄門控系統,為活細胞中實時標記低表達基因和lncRNAs
  • 腦智卓越中心關於基因表達動態示蹤的新技術研究—論文—科學網
    研究通過內源基因的啟動子驅動sgRNA(single-guide RNAs)表達,結合SPH-OminiCMV(CRISPR-activator Suntag-P65-HSF1 and OminiCMV-mCherry)螢光報告系統,實現低豐度基因和lncRNAs(Long non-coding RNAs)基因表達的動態示蹤,建立了一種通用的內源基因轉錄門控系統,為活細胞中實時標記低表達基因和lncRNAs
  • HLA等位基因特異性表達動態變化
    HLA等位基因特異性表達動態變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2/21 16:26:41 美國哈佛醫學院Soumya Raychaudhuri
  • 新技術可同時讀取單細胞中的基因表達和轉錄因子結合
    新技術可同時讀取單細胞中的基因表達和轉錄因子結合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28 15:16:16 近日,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Robi D.
  • Nature:提高人工合成基因迴路的準確性
    針對這項研究,來自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Xiaojing Gao和Michael Elowitz發表一篇「新聞與評論」類型的論文,論文標題為「Synthetic biology: Precision timing in a cell」,並且解釋了他們的研究結果如何可能改善對天然基因迴路的理解。
  • NCB|楊輝/周海波組開發新型基因表達動態示蹤技術
    目前在活細胞裡面標記內源基因表達的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對於低表達的基因以及lncRNA,目前缺乏很好的活細胞內的標記技術。建立適用範圍更廣,能增強內源信號,並且信噪比更低的新型活細胞標記技術,是該研究領域急需解決的問題。
  • 【學術前沿】楊輝/周海波組開發新型基因表達動態示蹤技術實時標記...
    目前在活細胞裡面標記內源基因表達的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對於低表達的基因以及lncRNA,目前缺乏很好的活細胞內的標記技術。建立適用範圍更廣,能增強內源信號,並且信噪比更低的新型活細胞標記技術,是該研究領域急需解決的問題。
  • 頂刊腦訊-第46周 長時程記憶的基因表達機制
    4、Nature | 長時程記憶的基因表達機制5、Nature | 初級視皮層方向選擇性的空間連接特徵Science | 丘腦是編碼記憶的關鍵腦區的新證據大腦皮層收集感覺信息進行編碼。本文研究人員藉助在體雙光子鈣成像、光遺傳學、病毒示蹤技術、全細胞膜片鉗記錄和計算模型等手段,發現丘腦部分高級區域(High-order Thalamus)是聯合學習所必須的,不僅傳輸與習得行為密切相關的大腦信號,還受制於局部突觸前抑制。該研究提供了高級丘腦在自上而下的經驗依賴性記憶中起關鍵作用的直接證據。
  • Cell:通過數學生物學控制基因表達,靶向攻擊耐藥性癌症
    他們的目標是確定在癌細胞中產生藥物耐受性的所有基因,以便希望隨後找出一種方法來破壞它們在這些療法中生存下來的能力。這些研究人員研究了細胞表達它們的遺傳性狀的方式的波動,並對相關的基因進行「開啟」和「關閉」。這個過程依賴於信使RNA(mRNA)分子,mRNA可將遺傳密碼轉化為特定的蛋白。
  • 科學家揭示基因表達變化的動力學
    科學家揭示基因表達變化的動力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19 11:29:19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免疫生物學與表觀遺傳學研究所Dominic Grün課題組,在細胞空間狀態下揭示基因表達變化的動力學
  • 吳昊團隊開發檢測單細胞mRNA動態變化新技術scNT-seq
    責編 | 兮細胞命運轉變以及響應外界信號的過程中會改變細胞類型特異(cell-type-specific)的基因表達,而基因表達的豐度(total RNA level)是由mRNA轉錄、加工、降解等過程共同決定的。
  • ...組構建雙同源重組報告系統可同時在體內對三種細胞群進行標記示蹤
    該研究基於Dre-rox和Cre-loxP雙同源重組系統,構建了一種新的雙同源重組報告系統,可以達到在體內同時標記示蹤三種細胞群。這一研究為新型雙同源重組報告系統的構建提供了新的思路,進一步擴充了雙同源重組報告系統庫,並為發育、疾病和再生研究提供了新的技術選擇。
  • Cell:「條形碼」+ CRISPR 可追蹤單細胞譜系史和基因表達譜
    近日,美國波士頓兒童醫院和達納-法伯癌症研究所、哈佛醫學院的幹細胞研究計劃的科學家開發出一項新技術——CRISPR陣列修復譜系追蹤(CARLIN),即所謂 「條形碼」技術。通過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改造的小鼠細胞系,CARLIN可以追蹤小鼠單細胞譜系史和基因表達譜,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Cell》雜誌上。
  • Nature:假基因PTENP1螯合MicroRNA 調控基因表達
    MicroRNA已知通過與一個目標信使RNA(mRNA)中的不完全互補序列相互作用來調控基因表達。但真實情況是否相反呢?即mRNA表達是否會影響微RNA的分布呢?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一個假基因(腫瘤抑制因子假基因PTENP1)的3'未翻譯區域(UTR)能與相關的蛋白編碼基因PTEN結合相同的微RNA。
  • Cell | 定量檢測基因表達跨代遺傳性
    通常,基因表達的測量同時受到空間和時間尺度的限制,前者表現在被測量目標一般為細胞集合而非單個細胞,而後者則表現為以單時間點的瞬時穩態推測系統的全貌。儘管單細胞測序技術的興起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基因表達測量的空間限制,但時間尺度上的局限性仍受困於通量低、實驗材料稀缺及實驗步驟繁瑣等因素而難以突破。
  • Nature:與克羅恩病有關的又一個基因位點
    克羅恩病(腸道的一種慢性炎症)已被與超過30個基因位點聯繫起來。本期Nature上兩篇論文是關於最新發現的一個位點的,這個位點是ATG16L1 (Atg16-like 1)。Atg16蛋白本身是首次在酵母中作為自噬過程的一個必要基因被發現的。自噬過程可將不想要的細胞成分清除掉,細菌感染、神經退化和腫瘤生成等發病機理都涉及這一過程。Cadwell等人報告了Atg16L1在Paneth細胞中的獨特作用。Paneth細胞是一種上皮細胞,向小腸中分泌含有抗菌肽的顆粒。
  • 基因表達圖譜繪製
    基因表達圖譜繪製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1/21 13:04:43 德國亥姆霍茲協會馬克斯·德爾布呂克分子醫學中心Nikolaus Rajewsky和以色列希伯來大學Nir
  • Nature:甲基化對基因表達調控研究
    這篇文章主要聚焦於甲基化研究,文章提到,近年來的研究表明組蛋白甲基轉移酶和去甲基酶對於組蛋白甲基化狀態影響很大,比如H3K9特異性去甲基化酶Jhdm2a(也稱為Jmjd1a和Kdm3a)在細胞核激素受體介導的基因激活,和雄性生殖細胞發育等過程中就扮演了重要角色。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首次提出了Jhdm2a在調控代謝基因表達和正常體重調控方面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