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假基因PTENP1螯合MicroRNA 調控基因表達

2021-01-10 生物谷

MicroRNA已知通過與一個目標信使RNA(mRNA)中的不完全互補序列相互作用來調控基因表達。但真實情況是否相反呢?即mRNA表達是否會影響微RNA的分布呢?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一個假基因(腫瘤抑制因子假基因PTENP1)的3'未翻譯區域(UTR)能與相關的蛋白編碼基因PTEN結合相同的微RNA。

這表明,假基因具有一個作為「誘餌」的生物功能:螯合MicroRNA,從而影響它們對所表達的基因的調控。(生物谷Bioon.net)

生物谷推薦最新腫瘤會議第一屆上海腫瘤基礎和轉化醫學前沿研討會,2010
http://www.canceraisa.com/

生物谷推薦原文出處:

Nature doi:10.1038/nature09144

A coding-independent function of gene and pseudogene mRNAs regulates tumour biology
Laura Poliseno,Leonardo Salmena,Jiangwen Zhang,Brett Carver,William J. Haveman& Pier Paolo Pandolfi

The canonical role of messenger RNA (mRNA) is to deliver protein-coding information to sites of protein synthesis. However, given that microRNAs bind to RNAs, we hypothesized that RNAs could possess a regulatory role that relies on their ability to compete for microRNA binding, independently of their protein-coding function. As a model for the protein-coding-independent role of RNAs, we describe the func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RNAs produced by the PTEN tumour suppressor gene and its pseudogene PTENP1 and the critical consequences of this interaction. We find that PTENP1 is biologically active as it can regulate cellular levels of PTEN and exert a growth-suppressive role. We also show that the PTENP1 locus is selectively lost in human cancer. We extended our analysis to other cancer-related genes that possess pseudogenes, such as oncogenic KRAS. We also demonstrate that the transcripts of protein-coding genes such as PTEN are biologically active. These findings attribute a novel biological role to expressed pseudogenes, as they can regulate coding gene expression, and reveal a non-coding function for mRNAs.

相關焦點

  • Nature:甲基化對基因表達調控研究
    這篇文章主要聚焦於甲基化研究,文章提到,近年來的研究表明組蛋白甲基轉移酶和去甲基酶對於組蛋白甲基化狀態影響很大,比如H3K9特異性去甲基化酶Jhdm2a(也稱為Jmjd1a和Kdm3a)在細胞核激素受體介導的基因激活,和雄性生殖細胞發育等過程中就扮演了重要角色。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首次提出了Jhdm2a在調控代謝基因表達和正常體重調控方面的重要作用。
  • Nature子刊:EBV編碼的microRNA BART1通過調控PTEN依賴的信號通路誘導了腫瘤轉移
    月2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來自南方醫科大學的Longmei Cai等在新的研究中證實,在鼻咽癌中EB病毒(EBV)編碼的microRNA BART1通過調控PTEN依賴的信號通路誘導了腫瘤轉移。
  • Nature:球蛋白基因表達的發育調控方式
    專題:Nature報導脊椎動物胚胎到胎兒的轉變,以為血液中的伽馬球蛋白編碼的基因之間一個發育開關為特徵,而球蛋白基因表達的發育調控方式在小鼠與人類之間則有所不同。一項涉及將人類貝塔球蛋白位點連同周圍DNA的100個「千鹼基對」插入小鼠基因組的實驗表明,BCL11A基因是造成這種調控差別的原因。BCLA11A蛋白是人類伽馬球蛋白表達的一個抑制因子,是以前通過整個基因組範圍的關聯研究被識別出來的。這一關於在演化過程中所發生的基因表達的一種改變的實例,也為了解在臨床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人類血紅蛋白從胎兒到成年之轉變的機制提供了新線索。
  • Nature:微RNA在蛋白層面上對基因表達的調控程度
    專題:Nature報導MicroRNAs可通過抑制一個信使RNA(mRNA)的轉錄或通過誘導其降解來調控基因表達。雖然以前的研究工作已經在mRNA層面上對這種調控進行了測量,但過去對有多少調控發生在蛋白層面上仍不知道。
  • 胃癌細胞增殖與相關基因的表達
    當某些抑癌基因存在或生長因子(如igf-1、l-2等)缺乏時,c-myc蛋白可促進細胞增殖,使細胞「永生化」,從而加速細胞增殖,引發腫瘤。研究指出c-myc蛋白隨著胃癌組織惡性轉化,其陽性率逐漸升高,在胃癌中陽性率最高,表明c-myc蛋白過渡表達與胃癌組織惡性轉化有密切關係,c-myc基因異常表達對胃癌凋亡起一個重要調控作用。 1.2 ras基因家族。
  • 生命科學學院陸劍課題組揭示uORF和microRNA在基因表達調控中的...
    生物體為了確保發育程序的準確性或維持細胞內環境的穩定,會利用不同類型的順式調控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在多個層面精細調控基因表達。當前對基因表達在轉錄和轉錄後水平上的調控已經有了深入了解,而在蛋白質翻譯水平上調控的研究則相對滯後。陸劍課題組近年來結合核糖體圖譜實驗、高通量測序和演化基因組學分析,致力於解析蛋白質翻譯調控的分子機制和演化規律。
  • 研究揭示TAD結構在調控基因表達中的作用
    研究揭示TAD結構在調控基因表達中的作用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5 16:05:22 近日,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分子遺傳學研究所Daniel M.
  • 院士論壇 | 王紅陽院士:基於抑癌基因pten的膽管癌治療新策略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紅陽在由中國抗癌協會主辦,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廣東省抗癌協會承辦,國際抗癌聯盟、中國整合醫學發展戰略研究院、中國工程院醫藥衛生學部協辦的2020中國腫瘤學大會(CCO)院士論壇上,王紅陽院士針對此問題,向我們展示了基於抑癌基因
  • 組蛋白乳酸化修飾調控基因表達
    組蛋白乳酸化修飾調控基因表達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24 16:57:06 美國芝加哥大學Yingming Zhao和Lev Becker等研究人員發現,組蛋白乳酸化修飾能夠調控基因表達。
  • MYC-MYB轉錄因子調控擬南芥維管束鞘特異性基因表達
    但是目前尚不清楚這種特異性基因表達模式的調控機制。近日,英國劍橋大學Julian M.Nature Plants在線發表了一篇題為A bipartite transcription factor module controlling expression in the bundle sheath of Arabidopsis thaliana的研究論文,結合DNaseI-Seq數據與功能分析,揭示了MYB76基因在維管束鞘細胞特異性表達的調控模塊
  • Nestin基因表達調控研究進展
    1月15日,國際期刊《生物化學雜誌》(JBC) 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景乃禾研究組及程樂平研究組在Nestin基因表達調控研究的一項新發現。
  • Cell:調控哺乳動物基因表達的分子開關
    Collins與其同事採用一種合成生物學方法,將這三種技術的主要元件整合為一個基因調控系統。儘管這三種方法單獨使用時,只能部分阻斷基因的表達,但整合後會將表達降低到可忽略不計的水平。當此開關關閉,系統表達一種抑制蛋白,將靶基因維持在關閉狀態。小發卡RNA(short hairpin RNA ,shRNA)提供了第二道關卡,阻斷漏網之「靶基因」。
  • Nature | 生長素響應的轉錄抑制調控網絡
    此外,A型ARFs具有組織特異性表達模式,這可能是導致多樣化生長素響應的關鍵【3】,但是目前尚不清楚A型ARFs表達的調控機制。染色質修飾和開放性分析發現,所有A型ARF基因座上均幾乎不存在H3K27me3,而存在H3K4me3,並且這些基因座大多具有可及性調控區域。
  • 科學家發明光調控基因表達系統
    我國科學家在合成生物學與光遺傳學前沿領域獲得重要突破,發明了一種簡單實用的光調控基因表達系統,將可以廣泛應用於基礎研究領域
  • 真核基因表達以正性調控為主導
    換言之,真核基因表達以正性調控為主導,真核生物基因大部分是正調節機制的主要原因是染色質內儲存的DNA使大部分啟動子具有不可接觸性,因此,在其他調節作用不在的時候基因總是沉默的。另些採收正調節的原因是真核基因組太大及正調節作用更同單,高效。
  • 錢文峰研究組發現組蛋白修飾分工調控基因表達水平和基因表達噪音
  • 生化答疑:第十六章 基因表達調控
    ① 真核基因組比原核基因組大得多② 原核基因組的大部分序列都為編碼基因,而哺乳類基因組中只有10%的序列編碼蛋白質、rRNA、tRNA等,其餘90%的序列,包括大量的重複序列功能至今還不清楚,可能參與調控。
  • 植物株型發育新機制 揭示如何調控基因表達
    光明網訊(記者 宋雅娟 張蕃) 7月13日,《自然—植物(Nature Plants)》在線發表了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等6家單位合作研究的關於作物株型發育基因表達調控的最新研究成果。
  • 解析真核生物基因表達調控新機制
    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何躍輝課題組發現,染色質修飾與mRNA轉錄起始及加工有著相互依存關係,兩者協同作用,以提高成熟mRNA及基因表達的水平。
  • 基因表達調控機理的關鍵在蛋白質與核酸的相互作用上
    在一個操縱元中至少在構基因群最後一個基因的後面有一個終止子。如果一串結構基因群中間有這種弱終止子的存在,則前後轉錄產物的量會有所不同,這也是終止子調節基因群中不同基因表達產物比例的一種方式。有的蛋白因子能作用於終止序列,減弱或取消終止子的作用,稱為抗終止作用(antitermination),這種蛋白因子就稱為抗終止因子(antiterminator)。以上5種元件是每一個操縱元必定含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