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微RNA在蛋白層面上對基因表達的調控程度

2020-12-05 生物谷

專題:Nature報導

MicroRNAs可通過抑制一個信使RNA(mRNA)的轉錄或通過誘導其降解來調控基因表達。雖然以前的研究工作已經在mRNA層面上對這種調控進行了測量,但過去對有多少調控發生在蛋白層面上仍不知道。

現在,由David Bartel 和Nikolaus Rajewsky領導的兩個小組,利用被稱為SILAC(全稱為「利用細胞培養中的胺基酸進行穩定同位素標記」)的方法的變通形式,對蛋白層面上所發生的蛋白組範圍內的變化作為內生和外生microRNAs的表達的一個函數進行了測量。他們發現,雖然microRNAs能直接抑制數百個基因的轉錄,但更多的間接效應卻能導致數千個基因的表達發生變化。然而,所觀察到的很多變化在數量級上不到兩倍,表明不管是直接還是間接,microRNAs都能充當「可變電阻器」,來微調蛋白合成,以便在任何一個給定的時間都能與細胞的需求相匹配。(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原始出處:

Nature 455, 58-63 (4 September 2008) | doi:10.1038/nature07228

Widespread changes in protein synthesis induced by microRNAs

Matthias Selbach1, Björn Schwanhäusser1,3, Nadine Thierfelder1,3, Zhuo Fang1, Raya Khanin2 & Nikolaus Rajewsky1

1 Max Delbrück Center for Molecular Medicine, Robert-R?ssle Str. 10, D-13125 Berlin, Germany
2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15 University Gardens, University of Glasgow, Glasgow, G12 8QQ, UK
3 These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 to this work.

Animal microRNAs (miRNAs) regulate gene expression by inhibiting translation and/or by inducing degradation of target messenger RNAs. It is unknown how much translational control is exerted by miRNAs on a genome-wide scale. We used a new proteomic approach to measure changes in synthesis of several thousand proteins in response to miRNA transfection or endogenous miRNA knockdown. In parallel, we quantified mRNA levels using microarrays. Here we show that a single miRNA can repress the production of hundreds of proteins, but that this repression is typically relatively mild. A number of known features of the miRNA-binding site such as the seed sequence also govern repression of human protein synthesis, and we report additional target sequence characteristics. We demonstrate that, in addition to downregulating mRNA levels, miRNAs also directly repress translation of hundreds of genes. Finally, our data suggest that a miRNA can, by direct or indirect effects, tune protein synthesis from thousands of genes.

相關焦點

  • Nature:球蛋白基因表達的發育調控方式
    專題:Nature報導脊椎動物胚胎到胎兒的轉變,以為血液中的伽馬球蛋白編碼的基因之間一個發育開關為特徵,而球蛋白基因表達的發育調控方式在小鼠與人類之間則有所不同。一項涉及將人類貝塔球蛋白位點連同周圍DNA的100個「千鹼基對」插入小鼠基因組的實驗表明,BCL11A基因是造成這種調控差別的原因。BCLA11A蛋白是人類伽馬球蛋白表達的一個抑制因子,是以前通過整個基因組範圍的關聯研究被識別出來的。這一關於在演化過程中所發生的基因表達的一種改變的實例,也為了解在臨床上具有重要意義的人類血紅蛋白從胎兒到成年之轉變的機制提供了新線索。
  • Nature:甲基化對基因表達調控研究
    這篇文章主要聚焦於甲基化研究,文章提到,近年來的研究表明組蛋白甲基轉移酶和去甲基酶對於組蛋白甲基化狀態影響很大,比如H3K9特異性去甲基化酶Jhdm2a(也稱為Jmjd1a和Kdm3a)在細胞核激素受體介導的基因激活,和雄性生殖細胞發育等過程中就扮演了重要角色。在這篇文章中,研究人員首次提出了Jhdm2a在調控代謝基因表達和正常體重調控方面的重要作用。
  • 組蛋白乳酸化修飾調控基因表達
    組蛋白乳酸化修飾調控基因表達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24 16:57:06 美國芝加哥大學Yingming Zhao和Lev Becker等研究人員發現,組蛋白乳酸化修飾能夠調控基因表達。
  • Science:從基因表達層面解析為何「男女有別」
    Science:從基因表達層面解析為何「男女有別」 2020-09-15 0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Nature:假基因PTENP1螯合MicroRNA 調控基因表達
    MicroRNA已知通過與一個目標信使RNA(mRNA)中的不完全互補序列相互作用來調控基因表達。但真實情況是否相反呢?即mRNA表達是否會影響微RNA的分布呢?一項新的研究表明,一個假基因(腫瘤抑制因子假基因PTENP1)的3'未翻譯區域(UTR)能與相關的蛋白編碼基因PTEN結合相同的微RNA。
  • 錢文峰研究組發現組蛋白修飾分工調控基因表達水平和基因表達噪音
  • 辜雪硯、林海帆共同綜述:PIWI蛋白及piRNA對基因表達的調控
    非編碼RNAs包括長鏈非編碼RNA (long non-coding RNAs, lncRNAs)和小非編碼RNA (small non-coding RNAs, sncRNAs)。 小非編碼RNA中,微RNAs (microRNAs, miRNAs)與小幹擾RNA (small interfering RNAs, siRNAs)長約21個核苷酸,與ARGONAUTE(AGO)/PIWI蛋白家族中的AGO亞族結合。
  • 基因表達調控機理的關鍵在蛋白質與核酸的相互作用上
    終止子按其作用是否需蛋白因子的協助至少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不依賴ρ因子(蛋白性終止因子)的終止子,這類終止子在序列上有一些共通的特點,即有一段富含GC的反向重複序列(inverted repeat sequence),其後跟隨一段富含AT的序列(見圖19-6),因而轉錄生成的mRNA的序列中能形成髮夾式結構,後繼一連串U,正是RNA聚合酶轉錄生成的這段mRNA
  • 2018年Lasker基礎醫學獎:組蛋白結構及其修飾對基因表達的調控
    景傑生物/報導2018年9月11日,本年度Albert Lasker基礎醫學研究獎授予兩位闡釋組蛋白結構及其修飾對基因表達的調控的兩位科學家:Michael Grunstein(UCLA)和Charles David Allis
  • 我國學者揭示長鏈非編碼RNA順式調控基因表達的新模式
    ),系統揭示了長鏈非編碼RNA順式調控基因組上鄰近基因的表達,以及它們在幹細胞分化和發育中的作用。沈曉驊研究組發現,lncRNA在基因組上的分布不是隨機的,並根據它們在基因組上與鄰近蛋白編碼基因的位置關係進行了分類。其中,反義長鏈非編碼RNA(divergent lncRNAs)與鄰近蛋白基因在基因組上以頭對頭的方式反向排列和轉錄。它們佔人和鼠lncRNA總數的20%,更傾向於分布在編碼轉錄因子和發育調控基因的附近,在進化上它們比遠離蛋白編碼基因的lncRNAs更為古老。
  • 調控基因是編碼能與操縱序列結合的調控蛋白的基因
    阻遏蛋白與操縱子結合,就妨礙了RNA聚合酶與啟動子的結合及其後β-半乳糖苷酶等基因的轉錄起始,從而阻遏了這群基因的表達。最早只把與阻遏蛋白結合、起阻遏作用的序列稱為操縱子,但其後發現有的操縱元中同一操縱序列與不同構像的蛋白質結合,可以分別起阻遏或激活基因表達的作用,阿拉伯糖操縱元中的序列就是典型的例子。因而凡能與調控蛋白特異性結合、從而影響基因轉錄強弱的序列,不論其對基因轉錄的作用是減弱、阻止或增強、開放,都可稱為操縱子。
  • 研究發現節律性調控染色質重塑和脂代謝基因表達的分子開關
    該研究發現MRG15作為一個進化上保守的表觀調控因子在調控肝臟組織染色質開放狀態和脂代謝基因轉錄活性的節律性振蕩中行使重要的分子開關作用。研究提示MRG15複合物在肝臟組織感應外界營養狀態,並在營養豐富環境下進行有效能量儲存的過程中起重要作用。該研究為營養過剩環境下脂質代謝紊亂導致的代謝性疾病提供了新的分子靶標。
  • Nature子刊:北大劉穎/李川昀揭示組蛋白去乙醯化酶調控線粒體應激...
    線粒體未摺疊蛋白反應(mitochondrial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UPRmt)是細胞中保護線粒體、維持線粒體內穩態和正常功能的主要途徑。該途徑通過傳遞線粒體受損信號至細胞核,促進核編碼的線粒體應激基因的高表達,從而保護和修復受損線粒體。
  • Cell:調控哺乳動物基因表達的分子開關
    Collins與其同事採用一種合成生物學方法,將這三種技術的主要元件整合為一個基因調控系統。儘管這三種方法單獨使用時,只能部分阻斷基因的表達,但整合後會將表達降低到可忽略不計的水平。當此開關關閉,系統表達一種抑制蛋白,將靶基因維持在關閉狀態。小發卡RNA(short hairpin RNA ,shRNA)提供了第二道關卡,阻斷漏網之「靶基因」。
  • 解析真核生物基因表達調控新機制
    中科院上海植物逆境生物學研究中心何躍輝課題組發現,染色質修飾與mRNA轉錄起始及加工有著相互依存關係,兩者協同作用,以提高成熟mRNA及基因表達的水平。
  • Nature Plants | HY5調控光形態建成功能的輔因子——BBX蛋白
    有趣的是,HY5過表達並不會增強光形態建成表型,而黑暗條件下的HY5過表達也不會引起去黃化【3】,並且HY5蛋白中缺少反式激活結構域,這意味著COP1-HY5調控模塊中包含未知X因子,並且該因子具備以下特徵:①受到COP1的負調控且功能上依賴於HY5;② x突變體與hy5突變體表型一致並且X過表達會導致超光形態建成。
  • 真核基因表達以正性調控為主導
    換言之,真核基因表達以正性調控為主導,真核生物基因大部分是正調節機制的主要原因是染色質內儲存的DNA使大部分啟動子具有不可接觸性,因此,在其他調節作用不在的時候基因總是沉默的。另些採收正調節的原因是真核基因組太大及正調節作用更同單,高效。
  • Nestin基因表達調控研究進展
    1月15日,國際期刊《生物化學雜誌》(JBC) 在線發表了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化與細胞所景乃禾研究組及程樂平研究組在Nestin基因表達調控研究的一項新發現。
  • 組蛋白H2A的單泛素化調控轉錄熱點染色質開關的分子機制
    PcG蛋白通過負向修飾染色質抑制基因表達,主要的作用分為三種:單泛素化修飾組蛋白H2A(H2AK121ub)、三甲基化修飾組蛋白H3(H3K27me3)、壓縮染色質。相比較PcG介導的兩種組蛋白修飾,PcG蛋白如何調控染色質結構仍不清楚。
  • 生化答疑:第十六章 基因表達調控
    ① 真核基因組比原核基因組大得多② 原核基因組的大部分序列都為編碼基因,而哺乳類基因組中只有10%的序列編碼蛋白質、rRNA、tRNA等,其餘90%的序列,包括大量的重複序列功能至今還不清楚,可能參與調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