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類的睡眠,在時間上有著令人驚異的差別。大多數鳥一天大約睡八小時,而有些鳥差不多要睡一天,而另一些鳥幾乎一點覺也不用睡。斑頭秋沙鴨每天要睡十三或十四個小時,而鷗椋鳥每天安排它們睡覺的時間還不足一小時。雨燕、家燕、烏燕鷗和我們常見的一些廣布性的機警的鳥,好像一點也不需要睡覺,要不然就是在飛行中睡覺。即使在同一個種內,睡眠時間根據每隻鳥所承擔的義務和棲息環境的不同也有變化。在繁殖季節,許多鳥花在睡覺上的時間比平常要少一些,它們趁白天為幼鳥尋找食物。我們觀察過人工半散放馴養的丹頂鶴、白枕鶴、白鸛、大天鵝等鳥,它們在非繁殖季節關在飼養籠舍裡,幾乎用大半個白天的時間睡覺;但當它們被放到野生環境中自由活動,或在四至六月份繁殖期,即使關在籠舍裡,白天的睡眠時間也不足兩小時。
各種鳥不僅睡眠的時間不同,睡覺的姿勢也有區別。大多數鳥喜歡臥著睡覺,但有一些鳥喜歡用一隻腳或兩隻腳站立著睡覺。反嘴鷸、針尾鴨、綠頭鴨和另一些鳥睡覺時把嘴插在溫暖的肩羽下,白鸛、鸕鷀及許多猛禽的睡覺姿勢是把嘴放在背上或將頭垂在胸羽裡,而鴕鳥和另外幾種鳥睡覺時是伸著脖子,並把頭放在地上。
但上述姿勢的出現,並不一定是在睡覺。例如銀鷗在繁殖初期的領土爭奪中間,會突然停止飛行並擺出睡覺的姿勢。然而它們並不是真睡,它們眼睛睜得大大的,試探著對方的來意,或者是在威脅著對方。
許多動物在睡覺時是把眼睛閉上的,但鳥類很少有閉眼超過幾秒鐘的。我們觀察那些打盹的鳥兒就會發現,它們在有節奏地睜開眼睛。這種有節奏的睜眼,是鳥類睡覺的特徵。當我們快速地向在打瞌睡的鴿子走近時,它會在有節奏的睜眼中發現人的接近,並且馬上飛開。因此可知,鳥類睡眠時短暫的睜眼,實際是在進行「窺視」,這是鳥類睡眠時的安全防衛手段。
在不同的環境下鳥類睡眠中睜眼窺視的頻率是不同的。如野鴨,在它們認為安全的環境中睡眠時,平均每分鐘窺視十次。如果附近有一隻狗或一隻貓,這個頻率會加大到每分鐘二十次;如果狗或貓在向它們走近,那麼它們睜眼窺視的頻率可能達到每分鐘三十五次;如果離它們很近了,那麼就不再閉眼,而是睜大眼睛凝視了。
集群的鳥要比那些孤獨生活或以家族為單位生活的鳥睜眼窺視的頻率低得多,在比較安全的地帶(如湖泊裡)睡眠的鳥睜眼窺視的頻率也低得多。
此外,雌鳥的窺視頻率要比雄鳥低。當群體中雄鳥增加時,雌鳥就會降低它們的窺視頻率,而雄鳥則要進一步提高警惕性。要是你接近正在睡眠的一群鳥,發現你的第一隻鳥往往是一隻雄鳥,它發出驚叫來喚醒其他鳥一同飛去。
為什麼雄鳥比雌鳥睜眼窺視的頻率高呢?這裡有兩方面的原因;在繁殖季節,是為了防止其他雄鳥的競爭;在交配季節,雄鳥所特有的鮮明的體羽,使它處在更危險的地位,這使它不得不處於特別的警戒狀態。
長按下方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鳥友之家」(niaoyouzhijia)
廣告及商務合作請聯繫QQ:188011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