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nt Cell | 藍藻與植物有著不同的光系統活性平衡機制

2021-02-23 BioArt植物

譯:Qin Wang, TPC Assistant Features Editor

Calzadilla等人在The Plant Cell發表了題為「The Cytochrome b6f Complex is Not Involved in Cyanobacterial State Transitions」的研究論文。該文章對藍藻狀態轉換的機制進行了研究。

背景:

植物、綠藻和藍藻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光合作用機器由兩個色素蛋白複合體(光系統I(PSI)和光系統II(PSII))及細胞色素b6f(Cyt b6f )複合體組成。光系統I和光系統II能夠捕獲太陽光能並進行光化學反應,而細胞色素b6f則負責這兩個光系統間的電子傳遞。光系統的活性必須在不斷變化的環境條件中保持平衡,而這種平衡的實現則需要通過一種被稱作狀態轉換的機制。狀態轉換是植物為適應外界光環境變化、平衡激發能在兩個光系統間分配的一種快速響應機制。質體醌(PQ)是光系統II與細胞色素b6f間的脂溶性電子載體,質體醌池(PQ pool)的氧化還原狀態能夠調節狀態轉換過程。在植物和綠藻中,質體醌池的氧化還原態由細胞色素b6f來感知。細胞色素b6f能夠與捕光複合物II(LHCII)特異的蛋白激酶互作,調節LHCII的磷酸化狀態,通過LHCII在PSII和PSI間的遷移來實現狀態轉換。儘管目前存在很多假設,但藍藻狀態轉換及信號轉導的分子機制尚不明確仍需進一步研究。

問題:

藍藻狀態轉換的信號轉導機制是什麼?狀態轉換過程中膜系統發生了什麼變化?我們從信號轉導途徑和膜系統的變化兩個方面重新探討了藍藻狀態轉化的機制。

發現:

質體醌池的氧化還原態同樣會調節藍藻的狀態轉換。但與植物、綠藻不同,我們發現模式藍藻集胞藻Synechocystis PCC 6803和聚球藻Synechococcus elongatus PCC 7942的細胞色素b6f並不參與對質體醌池氧化還原態的感知及信號傳遞。此外,通過對集胞藻Synechocystis激酶與磷酸酶突變體的分析發現,藍藻的狀態轉換過程並不涉及特異的磷酸化反應。此結果在激酶與磷酸酶抑制劑處理實驗中也得到證實。由此可見,藍藻與植物、綠藻狀態轉換的信號轉導通路是完全不同的。同時,我們的結果還表明PSII質膜的變化在藍藻的狀態轉換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一步:

我們的結果為研究藍藻狀態轉換的新機制提供了基礎。接下來的工作我們將分離質體醌池的受體並研究狀態轉換時在PSII水平上發生的變化。

Pablo I. Calzadilla, Jiao Zhan, Pierre Sétif, Claire Lemaire, Daniel Solymosi, Natalia Battchikova, Qiang Wang, and Diana Kirilovsky. (2019). The Cytochrome b6f Complex is Not Involved in Cyanobacterial State Transitions. Plant Cell 31: 911-931.

DOI: https://doi.org/10.1105/tpc.18.00159

註:全文The Plant Cell公眾號

相關焦點

  • Plant Cell | 硫化氫調控植物細胞自噬的新機制
    已有研究表明H2S通過獨立於活性氧的方式負調節擬南芥細胞自噬,但其具體機制尚不清楚。,從而負調控細胞自噬的機制。AtATG4a的Cys170的過硫化修飾可能影響該蛋白酶的水解活性和生物功能。為了進一步確定AtATG4a的過硫化修飾水平影響其酶活性,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以萊茵衣藻的CrATG8為ATG4底物,測定AtATG4a蛋白酶活性。結果表明該蛋白酶的過硫化修飾水平高低確實影響其酶活性,硫化物可以顯著且可逆的使AtATG4a失活。當細胞自噬激活時,硫化物可以逆向調控ATG4活性。
  • Plant Cell| 揭示春化作用使植物的源庫身份發生逆轉的分子機制
    植物具有非凡的儲存能量的能力,首先是利用光子的能量將碳固定在光合組織器官(源)中。反過來,固定下來的碳被運輸到不同的植物組織(庫),以推動生長和發育。同時,富含碳儲存的庫器官後來可以成為源,因為它們可以調動其儲存的產物來為新出現的源組織供能。植物器官作為庫或源的身份是一個動態過程,既由內源發育信號指定,也由特定環境刺激的響應,這是一個由內源發育信號和特定環境刺激共同決定的動態過程。
  • Plant Cell:植物耐鹽機制研究
    Plant Cell雜誌在線發表題為「Phosphorylation of SOS3-LIKE CALCIUM BINDING PROTEIN8 by SOS2 Protein Kinase Stabilizes Their Protein Complex and Regulates Salt Tolerance in Arabidopsis」的文章,該文章報導了SCaBP8在體內被SOS2磷酸化在調節植物耐鹽性中的作用
  • Plant Cell:郭紅衛植物衰老研究獲重要進展
    因此,植物衰老的進程可以大幅度地影響農業生產的效益,比如糧食的產量及其品質,據在主要作物(玉米, 大豆、棉花、水稻、小麥)上的估算,後期功能葉片晚衰一天,產量可增加2-10%。葉片衰老受植物體內、外信號調節,氣體激素乙烯長期以來被認為是一種植物衰老激素,可顯著加速葉片的衰老,但其具體的分子作用機制不清楚。
  • 光調控植物頂端彎鉤和子葉打開的分子機制被揭示
    因此,光調控的頂端彎鉤和子葉的發育對植物存活意義重大。光信號通路的信號因子(如光受體、COP1/DET1、PIFs等)調控植物光形態建成和暗形態建成的機制已經研究得比較清楚了,但是這些信號因子是如何調控細胞不對稱伸長從而最終影響不同植物器官的形態和結構的目前還很不清楚。
  • 每日摘要:形成層單層幹細胞決定植物的徑向生長(Plant Physiology)
    Radial growth of plant shoots and roots is a stem cell-driven process that is fundamental for the mechanical and physiological support of enlarging plant bodies.
  • Plant, Cell & Environment | 發現水稻適應長期波動光的光合生理調控機制!
    、ATP合酶活性以及非光化學淬滅(熱耗散)的調控是水稻適應波動光的重要生理過程。該研究揭示了作物在波動光強下的光合生理調控機制,為作物在大田條件下光能高效利用提供了理論依據。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植物,細胞和環境(Plant, Cell & Environment)》。
  • 中科大揭示藍藻光合作用關鍵機制
    記者5月27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周叢照和陳宇星課題組經過長期研究,闡明了藍藻RuBisCO酶組裝的分子機理,發現其成熟過程的多層次精細動態調控網絡,為人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奠定了基礎。上述最新研究成果於5月25日在線發表在《自然-植物》上。
  • Cell 突破!發現植物免疫反應中促進細胞存活的分子機制
    董欣年團隊揭示植物免疫反應調控新機制:NPR1形成凝聚體,促進細胞存活責編 | 逸雲植物為了抵禦病原體入侵進化出了高效的先天免疫系統,包括病原體模式分子引發的免疫反應(PAMP-triggered如果沒有對抗機制,ETI引發PCD可以擴散到未感染的組織,嚴重損害植物生存【2】。水楊酸 (SA) 介導的系統獲得性抗性 (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 SAR) 就是這樣一種對抗機制【3】。
  • 植物細胞壁結構調節卵菌病原體抗性的機制
    Current Biology | 植物細胞壁結構調節卵菌病原體抗性機制撰文 | SHR責編 | 逸雲-微生物互作的機制。Subtly altered plant cell walls can be decisive
  • Plant Cell | 新思路!揭示玉米內質網中的未摺疊蛋白反應出人意料地促進了核/細胞質熱休克反應,進一步完善植物耐熱機制
    揭示植物通過轉錄因子bZIP60,將應對熱脅迫的兩條主要途徑:未摺疊蛋白響應(UPR)與熱應激響應(HSR)相互聯繫起來,從而為植物耐熱脅迫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靶點基因。高溫直接影響植物的生長發育,導致產量和品質下降。植物有多種系統來保護自己免受熱脅迫。熱脅迫幹擾蛋白質在合成過程中的正確摺疊,導致錯誤摺疊的蛋白質積累。
  • 柴繼傑課題組與合作者首次揭示植物TNL類抗病蛋白激活的分子機制
    RPP1抗病小體以全酶狀態催化NAD+水解機制的發現生化分析表明RPP1抗病小體的形成可以極大地促進NAD+水解活性,並且二價金屬離子如鎂離子以及鈣離子可以進一步促進該活性。結構分析顯示了RPP1抗病小體作為一個全酶催化NAD+水解的機制。
  • 科學網—揭示藍藻光合固碳關鍵酶的作用機制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Plant Cell|兩個相互作用的乙烯響應因子調節植物的熱脅迫響應
    #BioArt植物#責編 | 王一溫度影響植物的生長、發育以及地理分布。在過去的200年間,人類活動使大氣中溫室氣體的含量增加,導致全球變暖,預計氣溫將比工業化前的水平高約0.8°C ~1.2°C。全球變暖的危害之一就是會降低農作物的產量【1,2】。因此,解析植物應對高溫脅迫的分子機制對於未來提高農業生產總量,保證糧食安全至關重要。
  • Plant Cell:植物細胞核基因組完整性的維持
    to maintain nuclear genome integrity in Arabidopsis」的研究論文,揭示了植物細胞質鐵-硫(Fe-S)簇組裝(CIA)途徑對於核基因組完整性的維持具有重要作用。
  • 文章解讀:Plant Cell | 光信號如何激活植物的生物鐘
    該研究闡明了感光信號通路中的成員是如何協同調節生物鐘相關基因的表達,從而調控植物在光變化過程中的反應。在植物擬南芥中,生物鐘的核心振蕩器是由多個轉錄因子的反饋迴路來組成的,其中晨相表達的轉錄因子CAA1和LHY是這個核心振蕩器的關鍵成員。這些轉錄因子通過調控其他生物鐘相關基因的表達從而來激活和決定下遊許多生物鐘所調節的活動。光是一種非常關鍵的環境信號,它能激活生物鐘。
  • 藍藻光合作用功效調控機制研究獲突破—新聞—科學網
    藍藻學名藍細菌,其光合作用在地球大氣環境有氧化的進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無機態的碳進入生物圈的重要途徑。科學家發現,藍藻中含有一種名為「Rubisco」的酶在光合作用中發揮著關鍵作用,但是其工作機制卻長期未被認識。
  • Plant Cell︱植物根毛細胞命運轉換的分子基礎研究新進展
    更廣泛地說,本研究闡明了逆境條件和植物細胞命運控制之間的一種新的調控聯繫。文章連結:http://www.plantcell.org/content/early/2020/05/05/tpc.19.00773IN BRIEF 文章連結:http://www.plantcell.org/content/early/2020/05/05/tpc.20.00313推薦閱讀:Molecular
  • 近5年8篇CNS,植物所沈建仁組在植物和光合細菌 「光系統 II」方面做出了系統進展
    >1)在世界上首次確立了從嗜熱藍藻Thermosynechococcus vulcanus提取具有高純度,高放氧活性的光系統II (PSII) 複合體的方法;2) 首次發現藍藻PSII特有的2個放氧反應必需的外周蛋白PsbU,PsbV(細胞色素c550),並利用分子生物學,生物物理學等方法對其功能展開了一系列的研究, 闡明了它們在光合作用放氧反應中的作用;3)成功地製備了PSII複合體的晶體
  • Plant Sci:湖南農大丨氮素利用效率與鎘耐受性的平衡(附NMT實驗體系)
    擬南芥根部液泡:0.002mM CdCl2,0.1 mM KNO3 , 600 mM mannitol, 0.05mM MES, pH 7.2油菜根部液泡:0.01mM CdCl2,0.1 mM KNO3 , 600 mM mannitol, 0.05mM MES, pH 7.2The transmembrane transport of NO3− andCd2+ into pl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