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越大越安全?這些關於飛行安全的誤區,你可能還信以為真

2020-12-08 新華網客戶端

    莫斯科時間5月5日下午,俄航一架客機由於故障,在緊急降落時起火,飛機上的78人中共有41人遇難。

  ▲俄航著火客機的降落瞬間

  不久前,衣索比亞航空的一架波音737-8在起飛之後6分鐘墜毀,機上157人全部不幸遇難。

  從埃航飛機的墜毀到俄航飛機的起火,一次又一次的事故讓大家對航空安全格外關注。大家都坐過飛機,可是很多人對航空安全還不甚了解,甚至很多「空中飛人」也會對一些謠言深信不疑。今天,我們就來澄清一下航空安全中存在的一些誤區。

  誤區一:

  飛機越大越安全

  真相:這個說法常常影響人們買機票時的決定,總想著選個大飛機安全。而實際上,飛機大小所影響的主要是舒適性,而非安全性。

  對於不同的機型而言,各個階段的操作程序和其相對的外界環境都是沒有差別的,唯一存在不同的便是巡航時的高度。通常大型機的巡航高度在10000米以上,而小型機的高度在9000米左右。在中緯度地區(大多數航線覆蓋的區域),對流層在10000米-12000米以下,也就是說小型機的巡航是在對流層中,而大型機的巡航則在平流層之中。平流層中的大氣相對於對流層穩定得多,所以大型機巡航時乘客們會發現很少有顛簸。

  誤區二:

  大航空公司的飛機更安全

  真相:這也未必,大一點的航空公司照樣出過大事。

  有些航空公司常年保持無事故或有事故但無傷亡記錄,另外一些公司則有著慘痛的故事。這些事實確實影響它們在公眾中的安全印象,但實際上並不絕對地表明某家航空公司就一定比另外的公司更安全。

  其實,這裡面最重要的事情不是航空公司,而是其所在國家的民航管理機構如何管控它們。

  在很多國家,運營大型客機的航空公司通常必須遵守最嚴格的航空安全法規。運營小型客機的航空公司則一般被允許低於同類標準執行。小飛機本身的安全標準也與大飛機不同。各個國家的機場、空管遵循的標準也有類似差別。

  誤區三:

  飛機上不同座位安全係數不同

  真相:飛機上有沒有想對更安全的區域?最簡單的回答就是:沒有!

  無論空難的嚴重程度有多高,決定乘客人身安全風險程度的各因素絕大部分只有當事故發生時才會浮出水面。

  也就是說,安不安全、是不是更安全,這和坐哪個位置真沒有必然的關係。沒有一次飛機事故的具體細節是雷同的。

  誤區四:

  和十年二十年前相比,坐飛機旅行變得更不安全了

  真相:全世界範圍內,導致乘客死亡的墜機事故還是比較罕見的。1996年以來,最少的2008年只有7起,最多的1997年則有19起。

  ▲當地時間2019年3月11日,衣索比亞比紹夫圖鎮附近,救援人員繼續在墜機現場清理飛機殘骸和搜尋遇難者遺體。

  和十幾年前相比,致命的航空事故率沒有太大變化,只是全球的航班數在這段時間內幾乎翻了一番。另外,由於媒體報導和公眾關注度的變化,這種安全印象會有某種程度的變化。

  誤區五:

  飛機上只有一副降落傘,是給機長用的

  真相:機長的首要職責就是保障航班的安全,不可能機上會裝備讓機長獨自逃生的設備。

  其實,在駕駛員的頭頂兩側分別配有逃生繩,用於從駕駛艙撤離使用(迫降以後),卻完全不見降落傘的影子。

  民航飛行員在所有的訓練中,都沒有過跳傘訓練。也許一些軍轉民的飛行員會跳傘,但是《民用航空運輸機長職責》的第十一條明確規定了,機長應該是最後一個離開航空器的人,因此這一謠言不攻自破。

  ▲《民用航空運輸機長職責》

  誤區六:

  飛機失事時會要求抱頭姿勢,其實不是為了增大生存率,而是為了死的時候有個全屍好辨認

  真相:這套動作的學名叫做「防衝擊姿勢」,這樣做是因為受到衝擊時,人體會迅速前傾從而撞上物體,採取了防衝擊姿勢後,能有效減小四肢以及頭部作動距離,從而減少四肢和頭部受到的傷害。

  1991年,北歐航空公司一架麥道-81客機墜毀,當時機上共有乘客和機組人員129人。飛機起飛不久升到990米的高空時,引擎突然停止轉動,駕駛員試圖在一片田地上緊急降落。儘管飛機墜毀,有些乘客受傷嚴重,但無一人喪生,這與乘客按照指示採取了防衝擊姿勢有很大的關係。

  誤區七:

  飛機失事時會讓大家寫遺囑

  真相:航空管理部門沒有對航空公司做這樣的要求,也從來沒有這樣的慣例。至於在個別的航空公司是否會存在,從原則上來說是沒有可能的,原因如下:

  首先,作為飛行員,不管發生什麼特情,都應想盡一切辦法讓飛機儘量平穩著陸(包括迫降)。所以說不存在已經判定飛機肯定要墜毀,乘客必然死亡的情況,也就不可能做出寫遺囑的決定。至於一些乘客的自身原因,有可能會主動要求寫遺囑,但這是乘客的個人行為,與航空公司的原則無關。

  其次,如果根據情景來分析一下,因乘客的要求而寫遺囑的可能性也不大。假如飛機進入特情,機長會要求飛機上所有乘客都在自己座位上坐好,乘務人員檢查之後,也會同樣按要求坐在相應的位置上。這時候即使你要求乘務員給你提供筆和紙,那麼按照規定,乘務員是不可以離開他的座位的,無法提供。

  至於一些影視作品中,乘務員給乘客發放紙和筆來寫遺囑的情景,恐怕只有在飛機完全被恐怖分子劫持並掌控,且恐怖分子允許的情況下才會出現吧。(來源:綜編自央視新聞、環球時報、果殼網等)

相關焦點

  • 你以為越複雜的密碼越安全?小心那些錯誤認知
    你以為越複雜的密碼越安全?小心那些錯誤認知   一旦我們的頭腦中形成思維定勢,往往很容易被這種思維「慣性」所左右,例如當環境或事物發生變化時,它會妨礙我們積極的去思考,或是失去辯證看問題的能力而走進那些我們沒有查覺的誤區當中。例如,當被問到『是否越複雜的密碼也就越安全』這一問題時,相信絕大多數的人會回答是,然而答案卻是否定的(怎麼會!)。 這樣的誤區你有嗎?
  • 關於近視的5個謠言,你信了幾條
    對於近視的人來說,相信一定聽過不少關於近視的說法,其中有人覺得有道理,也有人覺得假不相信。不過有幾點說法,常年在近視人群中流傳,且說得頗有理有據,不少人信以為真。但其實這並不能對於近視起到改善作用,還可能因此加重近視的程度。
  • 鋼板越厚汽車越安全越重?事實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樣
    [汽車師傅:汽車知識]安全在我們的觀念中越來越深刻,為了誤導我們的消費者,一些汽車製造商說「車身輕,鐵皮薄就是汽車不安全的表現」,許多老司機說「買車最好買德系品牌的車,開起來穩重不發飄,日系品牌的汽車,車身普遍很輕,平時一個小刮擦都能凹這麼大個坑,若是大事故指不定要被撞成什麼樣」。
  • 安全飛行五千萬小時之思考
    校對飛機資料,會一目十行;研究天氣情況,只看一眼能見度,對航路情況、衛星雲圖、雷暴區域、航線顛簸指數等可能都不看;與客艙乘務組協同,只是寒暄幾句;繞機檢查與其說是檢查飛機外部各重點部位是否完好,倒不如說是下機轉圈散步;升空之後便採用全自動飛行,不再監控儀表或相關參數……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飛機可靠性高,能夠幫助機組規避僥倖心理可能帶來的風險。
  • 發生地震時,在飛行中的飛機上絕對安全嗎?
    在各位的想像中,地震時如果我們在飛機上是絕對安全的(當然是飛行中的啦),畢竟地震發生在地面上,對空中飛行的飛機無法造成任何影響,所以在飛機上的朋友肯定是能逃過一劫的,但事實上如果將其擴展的話,倒是會存在一些風險!
  • 回望包頭空難:乘坐支線飛機安全嗎?
    「越小越不安全」說法沒有依據在國內消費者心裡,始終隱藏著一種對支線小飛機的不信任。今年7月28日,山東航空公司的一架CRJ200型客機,在首都機場降落時,飛機前起落架發生故障,飛機落地滑跑剎車時主起落架輪胎剎爆。這起事故並未造成人機損害,但首都機場東跑道因此關閉了近兩個小時。而這一次的空難讓更多人有了疑問,類似CRJ200這樣的小型支線飛機,究竟安不安全?
  • 國產大飛機C919機身是否安全將由火箭院給出權威答案
    那麼國產大飛機C919從夢想到衝上雲霄,它的機身結不結實?複雜多變的天氣對它有多大的影響,能不能肩負著乘客的生命安全穩定飛行?這些問題,火箭院會給出權威答案。702所將在今年年底啟動對國產大飛機C919機身安全性的損傷容限試驗,明年完成。
  • 當我們乘坐飛機時,黑客會通過網絡影響飛行安全嗎?
    不可否認,在現代商用飛機上也發生了同樣的趨勢。從塔臺到飛機駕駛艙再到機艙,飛機的智能化也為黑客進行網絡攻擊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值得一提的是,世界範圍內幾乎每分每秒都有航班飛行,因此飛機的網絡安全對乘客來說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
  • 吃得越營養腫瘤長越快?警惕3大腫瘤飲食誤區
    原標題:吃得越營養腫瘤長越快?警惕3大腫瘤飲食誤區   惡性腫瘤即癌症,眾所周知它非常可怕,是人類健康最大的殺手。有的人得了癌症後擔心吃的營養會助長腫瘤長更快;還有的腫瘤患者認為多喝湯比較好。其實這些認識都是錯誤的,非常不科學。腫瘤患者應該如何飲食,多吃哪些食物比較好?
  • 走進「飛機醫生」看他們如何保障飛機安全飛行
    坐飛機,旅客最希望航班安全正點到達目的地,近日,記者走進重慶航空公司「飛機醫生」--機務安全員,看他們如何保障航班安全準點飛行。   全方位「體檢」 不讓飛機「帶病」上   作為飛機的「醫生」,有人說機務維修更像是「飛行的骨骼和肌肉」,必須確保飛機各部件保持健康、可操控,飛機方能翱翔藍天。
  • 為何說飛機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飛機上又是否存在最安全的座位?
    飛機無疑是最迅捷的交通工具,飛機的發明大大縮短了長途旅行所需要的時間。人們熱愛飛機給生活所帶來的便捷,但同時又對飛機的安全心存憂慮。我們總說飛機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這是真的嗎?很多交通工具都有著最安全的區域,那麼飛機上是否也存在著這樣一個最安全的座位呢?
  • "11·21"包頭空難後續:乘坐支線飛機安全嗎?
    「飛機越小越不安全」的說法沒有依據在國內消費者心裡,始終隱藏著一種對支線小飛機的不信任。今年7月28日,山東航空公司的一架CRJ200型客機,在首都機場降落時,飛機前起落架發生故障,飛機落地滑跑剎車時主起落架輪胎剎爆。這起事故並未造成人機損害,但首都機場東跑道因此關閉了近兩個小時。
  • PC電源常見誤區:額定功率越高越費電?
    不過,雖如此但不夠,因為人為的誤導加上網絡的謠傳容易出現不少電源的誤區。今天,我們就撥亂反正,帶大家認識下目前常見的電源誤區。所以,有時候看 12V路的輸出功率比看額定功率更加重要,這決定了你電源的穩定性。
  • 諾大的天空,為何飛機要按照規定的航線飛行?
    飛機到現代已經是非常常見的一種出行工具了,相比於汽車、火車這些出行方式來說,飛機速度快,而且相對事故率低,雖然有一些事故的發生,但也多是因為天氣或機械故障等的原因,事實上飛機的安全係數要遠高於其他的出行工具。生活中乘坐飛機出行已經是很多人的選擇了,通常都是按照預定的航線從一個地方飛到另一個地方,那麼偌大的天空,飛機為什麼非要按航線飛行呢?
  • 飛機最不安全的座位在哪兒?有趣的飛機冷知識
    飛機的舷窗是由多層材料製成,這個小洞可以讓中間的一層免受飛行中的巨大壓強作用。下次你對於乘坐飛機有安全之慮時,大可放心這個舷窗上的小洞不是什麼問題。為什麼飛機上的座椅不總是和舷窗一排排對齊?當你在高空中飛行時,你的味覺變得遲鈍,所以不一定是食物的錯。雖然這種說法可能是真的,不過哈羅德·麥基(Harold McGee)指出,飛機餐必須經過冷凍和長時間儲藏也是不爭的事實。飛機上哪個座位最安全?
  • 關於水上飛機運行的安全風險和管控
    民航資源網2016年3月14日消息:水上飛機能在河流、近海、遠洋島嶼等獨特位置提供空中遊覽及通勤等航空服務,提供其他飛機類型幾乎不可能的航空服務。水上飛機利用不可能有陸地機場密集或市中心的水上著陸地區,補充主要陸上機場的不足,同時解決公路和水運的冗長乏味耗時特點。例如從三亞灣起飛至我國西沙羚羊礁。
  • 東航「安全標兵」雲南飛行教員施偉建功藍天
    用責任耕耘安全  初見施教員,他和我們談得最多的就是「責任」二字,作為一名飛行機長,20多年的飛行讓他深知機長責任聯接著旅客、飛機和運行安全的使命,機長稱呼神聖也崇高。在他眼裡,自己手裡握著的是100多人的生命,幾億元的公司資產,還有父母妻兒一生的幸福。因此,不能有任何的閃失!
  • 飛機最不安全的位置不是機尾,而是……
    你喜歡坐飛機出行嗎?那你又知道坐在哪個位置是最安全的嗎?
  • 為了保證飛機在空中的飛行安全,從此飛機上有了陀螺儀
    小編一直都特別好奇那麼大的飛機在空中飛行是怎麼保持它的平衡的,難道是靠飛行員的直覺嗎?可是人的直覺有時是不準的,萬一出錯了怎麼辦?後果想想都可怕,相信有很多人和我一樣都這樣的疑問。所以,最近小編特意做了調查。原來飛機的平衡不是靠飛行員的直覺判斷的,而是它。
  • 發現星恆鋰電池安全的秘密——越專業,越可靠!
    那麼,專注動力鋰電池15年的星恆鋰電池是如何確保產品安全呢?       我們的秘密就是——越專業,越可靠!      鋰電池的安全具有很強的技術要求,從材料到電芯、從產品設計到智能BMS(電池管理系統),從產品認證到售後服務,每一個環節都要求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