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美國精英如此偏愛公立學校?|精英教育|小學|米歇爾·萊|學費|...

2021-01-09 騰訊網

最近在公號後臺經常看到以下問題——「聽說在美國,提供精英教育的都是私立學校,公立學校只提供入門級教育,是不是這樣呢?美國中產一般會把孩子送去哪種學校?小學初中不去民辦,大學就要上民辦,美國也有這種情況嗎?」要想回答這些問題,我們必須先從美國的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的區別說起。今天先來講講美國公立教育的優勢與劣勢,下次我們再來講講美國的私立教育。

作者:特雷西

本文原文來自:爸爸真棒

K12原創國際化教育平臺,致力於理性、

深度、有啟發的中西融合教育探索

01.

美國公立學校好在哪?不好在哪?

在我看來,美國的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相比,有四大特點:免費,不挑學生,教師「飯碗」過於穩定,以及大學申請「放羊」。

一、公立特點之一:費用全免

在美國,「義務教育」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K-12教育,從小學預備班(K)到12年級畢業,所有的費用都是全免的。

我的孩子在美國先後換過三所公立小學,在公立讀書,甚至連書本、文具和校車的費用都是全免的。孩子出門上學,家長只要準備一個空蕩蕩的書包就行。

另外,每個學期開學的時候,孩子們都會帶回一張募集捐款的紙條,說明今年學校計劃增加一些什麼活動,而額外活動的費用無法使用政府撥款,如果家長願意捐贈,那麼如果捐款數量達到多少多少,活動就會如期舉行,要不就只能取消或者減小規模……一般這樣的捐款,參考數額差不多每人兩三百塊,捐與不捐都是匿名,也不會影響你家孩子參加之後的活動

不過美國人對免費教育並不領情,我的鄰居就說過:「我們家每年交一萬多美金的房地產稅,其中很大一部分要用在教育上,這也算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了。」

公立學校的經費要依靠聯邦政府的撥款,和地方稅收的支持。

因為經濟上受制於政府撥款,所以公立學校必須遵守政府的要求,包括教什麼內容,教學標準如何,如何評判學生的水平……都必須按照法規來執行。相比之下,私立學校就不受這樣的限制。

政府對公立學校的撥款管控嚴格到什麼程度呢?

孩子上一天學,政府就按人頭對學校撥一天的款。所以一旦孩子哪天沒去上學,學校那是相當緊張的,一般當天中午就一定會電話通知家長向學區報備了。

相比之下,私立學校的資金基本靠自己募集學費和各種捐贈。因此私立學校的課程設置不受政府控制,也不用接受政府的測試。

二、公立特點之二:不挑學生

根據規定,美國的公立學校必須錄取所有本學區內的孩子。它們也必須向殘疾兒童提供「免費和合適的公立教育和服務」。

我兒子曾經有一位殘疾人同學,不會說話,終日坐在霍金那樣的輪椅上,由專門的老師和護工照顧和接送,和小朋友們一起上課,一起郊遊,一起演出歌劇,參加各種活動

孩子們如今就讀的小學裡還專門設置了聾啞兒童學校。聾啞學生會在專業老師的帶領下學習手語和其他課程。平時他們雖然和普通孩子分開上課,但學校組織的不少活動,會讓所有孩子一起參加。

因為沒有挑選學生的資格,所以普通公立學校的「幼升小」和「小升初」考試基本都是走走過場,主要目的是幫助老師了解孩子的基本情況

在規模較大的學區,如果家長不滿意就近分配的學校,也可以提交申請,參加「擇校大樂透」——招生未滿的好公立會拿出幾個學位供大家搖獎。

一旦家裡的一個孩子被抽中,那麼他的兄弟姐妹一般都能被同一所學校無條件錄取,這就是所謂的「兄弟姐妹優先」的原則。

三、公立特點之三:「鐵打的」教師

與私立學校老師不同,美國公立學校的老師需要考取教師資格證書。擁有資格證書意味著這些老師已經通過了州裡所規定的教師培訓課程,包括如何教育學生和準備教學方案。

從某種意義上說,公立教師是真正的鐵飯碗,因為存在教師工會,開除公立學校的老師是十分困難的事情,而私立學校的老師一般都是「合同工」,每年都可能會被更換。

曾經有位公立學校的校長開玩笑說:

「你與其讓我開除一個老師,還不如讓我去殺了他更容易一些。」

2008年,華盛頓公立學校總監米歇爾·萊(Michelle Rhee)因為「開除了許多不合格的公立學校老師和校長,關閉了21所差勁的公立學校」而登上了《時代》雜誌的封面。

華盛頓公立學校總監米歇爾·萊(Michelle Rhee)

改革使得華盛頓學生的成績提高速度位居全美之首。可是,在全國教師工會的強烈反抗下,米歇爾最後仍然辭職收場。

這也是公立學校飽受詬病的原因之一:老師們缺乏危機意識,很可能會忽視教學

四、公立特點之四:申大學?自己想辦法

一次,我和一位「私立學校愛好者」的媽媽討論公立和私立的利弊。這位媽媽說:

你知道嗎?在高中階段,很多華人父母會花大價錢去給自己的孩子做大學申請包裝。這種包裝價格很高,我有一個朋友就花了足足2萬美金!

但是,如果你家孩子在私立就讀,這筆開銷就能省下來,有些特別好的私立甚至會去找往屆的名校校友給你的孩子寫推薦信……這也是為什麼有時候兩個孩子明明水平差不多,可是私校畢業的那個學生就能上好大學的原因之一。」

一些好的公立高中,同樣會幫學生做好申請大學的準備,而另外一些公立則不會。

比如,一項最近的調查就發現:在紐約市,即便是A級公立高中,也會有超過一半的學生進入紐約城市大學(全美排名85)就讀。這樣的結果,顯然無法讓想追求名校的父母們滿意。

02.

美國上中層為啥也喜歡公立學校?

在許多國人的想像中,昂貴的私立一定優於公立學校。那麼,美國人是不是就只願意把自己的孩子送進私立去呢?

並不是。

事實上,在美國,只有不到10%的學生會進入私立學校,而這個比例,自從15年之前就開始不斷下降。

美國上中產階級的大部分人,仍然會把孩子送進公立學校。比如,我們都熟悉的,史丹福大學教授,暢銷書《如何把孩子培養為成年人》的作者朱莉(Julie Lythcott-Haims),就把自己的兩個孩子,全都送進了本學區赫赫有名的公立高中Henry M. Gunn High。

朱莉(Julie Lythcott-Haims)和《如何把孩子培養為成年人》

美國人為什麼會選擇公立?我看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私立學費太貴

私立學校的學費很貴。一些K到12年級的寄宿制學校,學費甚至接近私立大學。

一項針對美國1100所私立學校的調查發現:美國全日制私立學校的平均學費是每年19100美元

寄宿制學校學費更高,平均每年需要45400美元,有些甚至還會超過6萬美元。

而在美國,年收入5萬美元,就能超過將近70%的國民;年收入10萬美金,能超過將近90%的美國人;收入20萬,就能成為金字塔頂端2%的高收入人群!

美國人家一般都有兩到三個孩子,如果都上私立,按一個孩子一年三到六萬計,三個孩子每年需要差不多10到18萬,如此高昂的學費,還真不是一般家庭能夠承受得起的。

二、公立學校也有「精英教育」

在美國,公立學校仍是性價比很高的選擇,它不僅免費,而且一樣能夠提供精英教育,一樣能夠培養出醫生、律師、工程師、政界領導人……公立學校並不是傳說中的「藍領培訓基地」。

當然,前提是,必須是優秀的公立學校。

《美國教育學報》曾經刊登過伊利諾州大學的一篇研究報告,報告指出:當你將相同民族和經濟背景的學生放在一起進行比較時,公立學生的數學成績和私立學生一樣好。

前段時間,我關注了舊金山灣區幾家優秀公立高中的大學錄取率,隨便舉兩家作為例子:

L高中,5年之間共有190名學生被伯克利錄取;

G高中,每年一般會有10到20名畢業生被史丹福大學錄取,1到2人被MIT錄取,2到3人被哈佛錄取,被其他藤校錄取的人數也在2到3人之間。

而L高中在全美的排名僅為第75名,G高中是第150名。

三、公立學校提供多樣選擇

在美國,如果你想挑選好公立,那麼將有以下幾種選擇:

1. 優秀學區的優秀公立

優秀學區的優秀公立我就不多說了。熱門地區搶學區房的經歷和祖國差不多激烈。

和祖國一樣,美國好學區有個共同特點——房價較貴,這會導致兩個結果:

「拼爹娃」聚集。有實力買到好學區房的父母都不是一般人,家庭實力和全家重視教育的程度一般比較高;

學校資金充裕。因為房價高,所以居民需要繳納的房地產稅也比較高,學校的資金就相對寬裕,就能組織更多的活動,設置更多特色課程。

比如說位於維吉尼亞州的知名的託馬斯·傑斐遜科技高中:

Thomas Jefferson High School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託馬斯·傑斐遜科技高中

2017年USNEWS全國公立學校排名第6(前5名均為特許學校和磁校),STEM高中排名第2。它有1800多名學生,以數學、科學和技術為課程重心,擁有10個以上的研究實驗室,涵蓋從從天體物理學到海洋學的廣泛領域。它的AP課通過率為 100%,數學和英語得分均為100%。

2. 充滿吸引力的「磁校」

在美國的公立系統中,有一種特殊的學校,叫作Magnet School,直譯為「磁校」,也可以理解為「有吸引力的學校」 。

「磁校」的「磁力」,是指學校使用各種辦法,將其他學區的孩子吸引到自己的學校中來。磁校會設置特殊課程,比如數學特色課程,自然科學、工程學、人類學、社會學,或者藝術課程。

因為教學質量往往很高,所以磁校是許多好學生家庭的首選。

比如,在加州,有一所著名的磁校:加州數學與科學學院(California Academy Of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下面這張圖片,是它的學術表現:

加州數學與科學學院的學術表現

在全州數學平均得分為37%的時候,這所學校的得分是94%;在全州英語平均得分為48%的時候,這所學校的得分是97%。

更為難得的是,這所學校的學生以西班牙裔為主,佔42%,黑人佔14%;其中低收入學生更佔學生總人數的45%。而「學霸族裔」——亞裔,在這所學校僅有15%,白人11%。

加州數學與科學學院的種族比例

要知道,在美國,西裔和黑人的成績普遍遠遠低於亞裔和白人。比如,在另外一所有類似學術得分(數學91%,英語95%)的頂級公立,亞裔比例達到了驚人的90%,白人6%。

加州數學與科學學院以西裔和黑人佔絕對優勢的人種比例,能夠獲得如此好的成績,說明教學水平確實過硬

「磁校」既有小學、初中,也有高中。有些「磁校」由學區設立,只能在本學區內招生;另一些「磁校」由州政府設立,可以跨越數個學區招生,還有一些「磁校」位於綜合性學校之內,屬於「學校中的學校」。

一些「磁校」會設立入學考察,需要學生通過入學考試和面試;另一些通過「抽獎」的方式從提交申請的學生裡挑選合適人選。

再比如在「磁校」中排名第一的位於德克薩斯州的美國才華與天賦學校:

The School for the Talented and Gifted

美國才華與天賦學校

美國2017年「磁校」排名第一。該校學生至少需要完成11門AP課程才能畢業。通過與地方大學的合作,該校學生可在過渡學期進行實地研究,選 修多種課程,參加交際舞、玻璃吹制等迷你課程。TAG很注重學生的社會實踐和 參與能力,因此校園內社團眾多,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歡選擇自己喜歡的社 團,這是評價一個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的方面。

3. 特許學校

特許學校(charter school)是另一種特殊的公立學校。

它有點像「混血兒」——和傳統的公立學校一樣,特許學校是完全免費的,它們也不能因為學生的種族、性別或者是殘疾而拒絕他們入學。

不過,和私立學校一樣,特許學校的學位一般也是有限的。父母通常需要另外提交入學申請才能讓自己的孩子進入特許學校。特許學校如果很出色,也會非常難進。它們一般會用搖獎的方式選擇學生。

一些特許學校是由教師團體、家長團體,或者私人公司開辦的。相比其他公立學校,特許學校受政府限制更少,能夠比較自由地提供創新類的課程,來提高孩子們的表現。

但是,如果學校的管理不善或者學術表現糟糕,政府有權關閉特許學校。

特許學校在家長、老師和學生之間建立一種合作夥伴的關係。讓家長更多地參與學校的管理,教師可以創新,學生能得到他們需要的模式進行學習。

特許學校會採取以下這些措施來提高學生的水平:

調整課程安排。學生可以在自己需要的課程上花費更多時間;老師有權自己進行課程安排,根據學生需要更換教學材料。

創造獨特的校園文化。特許學校可以以不同的學科作為自己的教學特色。比如,某所特許學校專注提供科學、技術、工程或者數學類(STEM)教育;另一所學校可以以藝術作為自己的特色;第三所特許學校可以以「大學準備」、「職業準備」、「語言教育」等等作為教學的核心內容。

發展全新的學習模式。特許學校重新定義「班級」的概念。比如,在夏威夷,學生們在大自然中學習生物科學,天空就是他們的屋頂,海洋就是他們的教室;另外一些學校可以把網上學習融合進日常教學中。還有不少出色的特許學校系統會把注意力集中在培訓出色的教師上。

比如位於亞利桑那州的、在特許學校中排名第一的斯科茨代爾基礎中學:

BASIS Scottsdale

斯科茨代爾基礎中學

美國2017年所有公立學校排名第一,特許學校排名第一。學校在校生人數754人,男女生比例分別為54%和46%,其中少數裔比率為31%。學校提供G5-G12課程,高中階段開設榮譽課程(Honor Course)和AP課程。Basis Scottsdale學生選修AP的比率是100%,通過率為96%。

四、公立學校的種族多樣性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裡,我曾經寫到過:「許多在美華人父母,不願意把孩子送進亞裔扎堆的學校裡去。」

於是就有讀者誤會,說:「在美華人居然歧視華裔,典型的自己瞧不起自己!」

事實上,許多美國人都和華裔一樣,也希望能將孩子送進「種族多樣化」更好的學校裡去。因此「種族多樣性」也成為了評判一所學校好壞的重要指標之一。

為什麼呢?因為美國是個移民國家,許多大城市堪稱民族融合的大熔爐,人們會有這樣一個共識:學校就像微縮的社會,如果成員結構太單一,那麼孩子長大以後,就無法懂得如何與不同種族、不同信仰,以及不同階層的人相處。他們的發展難免會受到很多限制。

而私立學校入學門檻較高,學生構成一般是以經濟狀況良好,以及重視學術的白人和亞裔為主。

一些老美正是因為「種族多樣性」不夠,而最終放棄了私立。當然,我還認識一些美國人,純粹是因為破產,或者私立學校的學術壓力過大而離開私校的。

相關焦點

  • 學費飆升、文憑貶值、精英機制失靈——美國高等教育深陷危機
    這些都讓人不免疑問: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人才吸引地其魅力還能否一如既往?而這波疫情又反映了美國高等教育哪些深層次危機與未來可能的變革的動機?飆升的學費:美國中產家庭不能承受之重美國高等教育系統由三個部分組成:公立學校(包含兩年制的社區學校與四年制大學),私立非營利性大學,和私立營利性大學。
  • 中國精英教育的短板,卻是美國精英階層熱衷的入場券
    原因就在於體育特長生集中了北美文化所崇尚的所有精英特質,是美國選拔未來社會精英的主要渠道。在美國將近50萬的龐大的大學生運動員群體中,最後只有不到2%的人能夠晉級到職業運動員,大多數人則是在畢業後成為各行各業的精英。中國教育向來崇拜學術精英,體育特長生被視為邊緣人,甚至還會被打上「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標籤。我們的精英教育為什麼會拋棄體育?
  • 「魔法學校」與一群迷狂家長的精英夢醒
    這就是一個只培養精英的「魔法學校」,它可以三年讀完小學,其中部分學霸完全可以十三四歲上大學少年班、美國長春藤學校,從BIEE出來的學生即使不出國,小升初時也可以任選省實和華附這樣的名校。而每個學期,都會為每個孩子出一份精英成績能力評估表,那裡面的各項數字指標可以把傳統學校秒成渣,開始時幾乎每個家長都處於一種亢奮中,並暗自慶幸終於為孩子找到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精英教育。
  • 不信科學信謊言,反智主義盛行,美國精英教育下的新「愚民」效果
    ,美國到現在為止,依舊站在科技領域的世界巔峰,所以才能肆無忌憚的打壓中國的高科技企業,那麼為何這麼一個科技最強的國家,民眾卻選擇不相信科學,而痴迷於各種謊言呢?然而就是在如此發達的教育制度下,卻衍生了反智主義的思潮,這不得不說是一種諷刺。 世界上最著名的100所大學之中,美國佔了近三分之一,這裡頭固然有一流大學的評判標準以西方為主的緣故,但不可否認的是,美國高等教育的發達,不但不差,而且是世界最強的。
  • 美國精英教育之殤:通道變壁壘,「白頭鷹」衰落的源頭
    我們這套精英教育制度,看似推崇種族多樣、性別平等,卻還是落入了世襲的俗套。——威廉德雷謝維奇:《優秀的綿羊》01 窮人的血液一個清冷的初冬早晨,46歲的傑奎琳站在了費城郊區一家獻血中心的門口。這已經不是她第一次來了,一切是如此的輕車熟路。每當正在服刑的兒子要求再寄一筆錢時,這裡都是她唯一的選擇。
  • 韓國私立高中的精英教育,壓倒韓國民眾的最後一根稻草?
    不過,電視劇所展現出的如此激烈的競爭,也難免讓人質疑:韓國的教育真的這麼白熱化嗎?還是只是為了渲染劇情呢?自2011年起,韓國實現了向所有滿5歲幼兒實施免費教育,並推出5歲兒童標準教育課程,標誌著韓國「十年義務教育」時代的到來。小學與初中均有國立、公立與私立三種類別。(作者著:由國家投資設立的學校稱為國立學校,由地方自治團體投資設立的學校稱為公立學校,由法人私人投資設立的學校為私立學校。)
  • 伊川縣新時代精英學校開工奠基儀式隆重舉行!
    2020年9月8日上午8:58分,伊川縣新時代精英學校建設項目開工奠基儀式在學校建設現場隆重舉行。洛陽市教育局局長劉茂欽,伊川縣縣委書記李新紅,縣政協主席白力,縣人大副主任李建軍,副縣長衛學軍,教育局局長姚利敏,江蘇教育集團董事長陳修亮、總經理宋巍,伊川新時代精英學校董事長劉石軍等領導出席儀式。
  • 美國的教育異化和社會異化
    但是有一個局面卻確定不移:那就是白宮主人仍然會是哈佛大學校友,持續20年來的「常春藤專政」(更確切地說是耶魯和哈佛校友「輪流坐莊」),固化美國整個「上層建築」越來越明顯的精英教育產品趨勢。家長們則趨之若鶩,不惜重金送兒女赴美鍍金,而不細究這樣的教育投資是否明智。頂尖與二流大學距離不斷加大美國上層社會的組成趨勢,越來越以精英教育為前提;而美國教育的現實情況,卻是除了一般中產階級難以問津的貴族學校,公共教育體系與精英教育的距離越來越遠。
  • 西蒙•庫柏:法國精英統治為何失靈?
    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5月29日發表文章:法國精英統治為何失靈?二戰期間,法國史達林主義者莫裡斯•多列士(Maurice Thorez) 化名「伊萬諾夫」(Ivanov),呆在莫斯科。法國解放之後,多列士回國,並進入政府任職。
  • BBC紀錄片永遠不會說的現實,西方教育在偷偷地完成社會分層
    美國人告訴他,在這裡熬著的最重要原因,是聯合國能為其僱員報銷三分之二的子女教育費用,而他回國只是一個普通教授,很難負擔起孩子上私立中學所需要的學費。 朋友又問,「那為什麼不去免費的公立學校呢?」這位同事笑笑的表情像極了國內到處借錢買學區房的家長。
  • 西方教育的秘密:如何偷偷完成社會分層的?!(深度)
    李女士感慨說,我畢竟是幹金融財會的,數學計算能力多重要,要是小學不訓練思維和計算速度,我現在還能把工作拿下來麼?可是英國的公立學校,在培養孩子數學方面太不重視了。這樣怎麼能成?我得把孩子轉到私立小學去,再不能這樣耽誤孩子了。
  • 美國密西根州法院:政府沒義務保證公立學校教學質量
    該起訴由美國公民自由聯盟於2012年7月提交,起訴對象為密西根州政府以及高地公園學校——該校區甚至有部分高三學生文字能力只有小學5年級水平。 高地公園校區的家長米歇爾·詹森是美國公民自由聯盟針對密西根州政府訴訟案中的原告代表之一。
  • 西方人面對疫情,為什麼如此反智?
    這種現象,在中國的一二線城市,幾乎很難再看到了,但是在英國,亦或是德國和美國,簡直太多了。西方人的教育西方人的素質為什麼普遍偏低?當然與他們從小接受到的教育息息相關。我舉一個美國中學的例子。美國大多數公立中學,基本上每天下午3點鐘準時放學,然後畢業了連兩位數加減法都不會算。注意了,這是妥妥的高中年級學生,大家想想,中國的高中生,每天是幾點鐘放學的?
  • 半年時間,3名矽谷華裔中學生自殺,美國的精英教育是怎樣吃人的?
    孩子們必須進入精英大學才有這種機會,但自從1970年代以來,這類大學數量「基本上沒有增加,反而變得更加挑剔」。精英學校學歷在社會上是能力的標誌,而且結交的校友也都來自上流階層,精英大學入學競爭非常激烈。很多學生投入大力氣來應付入學考試,一旦敲開了大學的門,學業上就鬆懈起來。
  • 印度的精英教育,誕生了九個諾貝爾獎,在發展中國家遙遙領先
    精英教育,就是集中資源培養精英的人才,用精英人才引導社會發展。如印度著名的大學——印度理工學院就是精英教育的最好體現。在印度的精英學校,裡面匯集最好的教師與一流的教育資源,教師也擁有較高社會地位與待遇。能進印度精英學校享受一流精英教育的,是「高種姓」的人。
  • 一文看遍法國公立大學、工程師、高商的申請要求!
    ) 綜合大學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公立院校」。延續法國悠久大學精英教育傳統。索邦、巴黎十一大、巴黎七大、裡昂大學等享譽全球。公立大學普遍歷史悠久、辦學經驗豐富、專業開設全面。也因為其由國家資助,相比之下學費低廉因此吸引著眾多留學生。 高等專業學院即法國的大學校,屬於法國精英教育體制,通常專注於某個領域,如工程或商業,大多規模都很小,以培養具有實務能力的青年人才為目標。
  • 上海高考英語的導向:精英教育與平民教育的分野
    SSAT高中入學閱讀理解  是的,當英語逐漸退出高考的大趨勢下,命題組的導向非常清楚:  從平民教育轉向精英教育,從考試英語變成實戰英語。  所以新的導向就是走精英教育路線,上海的策略就是我不管你們「鄉下」怎麼教,上海就是要和國際接軌:再也不搞茴香豆的茴字有幾種寫法這種考試了。直接把上海高考英語的水平拉到美國中考的水平。  精英教育又意味著什麼呢?  如果將來你高考要準備考英語的,你必須要花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去學習。
  • 韓叫停公立小學課後英語補習班 家長請願求撤銷
    韓國教育部官員5日表示,教育部正討論加強兒童教育私營機構管理,以應對公立小學叫停課後英語補習班所產生影響,切實減輕兒童學業負擔與家長財務負擔。韓國教育部2014年頒布禁令,要求公立小學不得在課後補習活動中設立英語課,旨在避免過度學習,同時引導小學生把更多精力放在學習本國語言上。
  • 美國教育的階層化:上層培養領袖,中產培養精英,下層培養螺絲釘
    公立中小學的經費主要由所在學區的房產稅而來,這意味著兩點: 第一,富人區的學校更有錢,可以請更好的老師、用更好的設備、有更高的教學水平; 第二,學生們其實是在跟自己同階層的人一起上學。 如果你考察美國學生的數學平均成績,那的確比中國上海市學生的差很多。
  • BBC紀錄片全程揭露驚人差距:窮孩子與富孩子交換學校後誰更強?
    那麼很多人就會好奇到底是精英式教育的私立學校更強還是平民化教育的公立學校更強。,對於學生的思維和人格的人健全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另一方面也是由於這種寬鬆的環境對於沒有完成自我同一性的學生來說就很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隨波逐流; 在私立學校的差等生在公立學校倍受鼓舞可以當優等生,說明公立學校的優等生確實有點匱乏,總的來說公立學校教育是促進教育平等的大眾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