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精英教育,誕生了九個諾貝爾獎,在發展中國家遙遙領先

2020-12-05 七彩論世

在我們印象中,印度是很窮,髒、亂、差,處處都是不平等,如經濟、種姓、性別上不平等。這一種不平等更多在教育資源上不平等,貧窮、低種姓、女性擁有受教育資源是比較少,很多人沒有受教育的機會,這也是印度文盲比較多的原因所在。

可就是這樣一個教育普及率低且文盲多的印度,卻能誕生九個諾貝爾獎,乃發展中國家國家獲得諾貝爾獎金最多的國家。相比之前,我國卻只有三位諾貝爾獲得主,物理學上的楊振寧、醫學上的屠呦呦、文學上的莫言。

現在,我們盤點一下印度誕生的九個諾貝爾獎獲得主。

泰戈爾1913年成為第一位獲諾貝爾文學獎的亞洲人,婆羅門後裔。哈爾·葛賓·科拉納1968年分享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婆羅門後裔。特蕾莎修士,印度籍阿爾巴尼亞裔傳教士。因其在印度提供的慈善活動而獲得1979年的諾貝爾和平獎。蘇布拉馬尼揚·錢德拉塞卡(拉曼侄子)1983年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婆羅門後裔。阿馬蒂亞.森1998年因其在福利經濟學方面的研究而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擁有婆羅門身份。V·S·奈保爾2001年獲諾貝爾文學獎,婆羅門後裔。文卡特拉曼·拉馬克裡希南2009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婆羅門後裔。凱拉什·薩蒂亞爾蒂2014年與馬拉拉分享了諾貝爾和平獎,婆羅門後裔。阿比吉特·班納吉2019年因其在減輕全球貧困上的嘗試而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婆羅門後裔。

泰戈爾

可以看到,印度誕生諾貝爾獎,都是在歷史上佔據較高社會地位的婆羅門階層。熟悉印度歷史文化都知道,「種姓制度」滲透在印度社會的方方面面。婆羅門是高種姓,擁有著較高的社會地位、優勢的社會資源與很高的特權。這就使婆羅門成為印度壟斷知識的階層,受到良好教育,容易接受外來先進的文化,這也是印度婆羅門人才輩出的原因所在。

2019年印度諾貝爾經濟學獎—阿比吉特·班納吉

印度也深知,引導社會發展都是人才與精英,再加上資源的不足,印度一直致力於「精英教育」的發展。精英教育,就是集中資源培養精英的人才,用精英人才引導社會發展。如印度著名的大學——印度理工學院就是精英教育的最好體現。

在印度的精英學校,裡面匯集最好的教師與一流的教育資源,教師也擁有較高社會地位與待遇。能進印度精英學校享受一流精英教育的,是「高種姓」的人。為了給社會階層低的人獲得更多機會,政府也給低種姓與弱勢群體一定數量的學位,力求招生透明度保障使更多社會階層低出生的學生能有機會享受精英教育。

印度的精英教育,比較注重素質教育

如印度的教育理念是以尊重學生為本,讓學生自由成長。在印度小孩上學的時候,校長都會對孩子的家長說:

「你可以給他們你的愛,但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想法。你可以安置他們的身體,但不是他們的靈魂。」

這一種教育理念,就是自由之精神,也就是最大程度尊重孩子的想法,讓孩子身心能得到自主地成長。

印度精英教育一個特點,就是不注重成績,提倡學生盡全力參與

印度學校一個突出特點,就是不注重學生成績。在小學五年級之前,學校很少考試,只要求學生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選擇體育、手工、繪畫、舞蹈等課程,無論學生最終成績怎麼樣,只要參與,盡力去做了,就得到教師的鼓勵。這樣,印度精英教育就把學生「是否全力以赴」為衡量學習效果的標準,這樣使學生在成人之後也以是否竭盡全力要求自己,而不是以外在標準來要求自己是否進步。

印度文化裡,有一種「Jugaad」思想,翻譯過來就是「尋找替代方案」與「隨機應變」

產生這一種思想,這也主要是印度人口眾多與資源緊缺造成。這一種思想特點,不能尋找到最好解決問題的辦法,能解決50%也是挺好的。在處理學術問題就是不應該局限在某一種解決方式或者解決途徑,探索多種解決方法。這一種靈活解決問題的思想,也是印度人才管理與處世之道。

可以看到,由於精英教育的「自由精神」,使印度能誕生這麼多精英的人才,印度的人才在世界具有很強的競爭力,受到大眾普遍的肯定。這也是印度在獲得諾貝爾獎上,一直在發展中國家遙遙領先的原因所在。

印度政府也是注重科學技術發展,這也是印度的信息技術尤其是軟體產業聞名於世,這些印度的軟體產業刺激印度經濟的高速發展。

反觀我國國內教育,雖然教育普及程度高,文盲率低,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獲得巨大進步。但是,我國教育也存在很多問題,如應試教育壓抑了學生只有的個性與創造力發揮。我們可以學學印度的「精英教育」模式,尊重學生的天性,為社會培育傑出的人才。

相關焦點

  • 發展中國家大規模獲諾貝爾獎沒有先例
    中國所處的階段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世界上有發展中國家大量獲得諾貝爾獎的先例嗎?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德國都是高度發達的國家。中國在現階段資源是有限的。基於現實的考慮,肯定是將重點放在關鍵領域工程技術重點突破上,基礎科學的研究需要幾十年才能見到收益,甚至完全沒有收益。
  • 發展中國家大規模獲得諾貝爾獎歷史上沒有先例
    最近又開始搬諾貝爾獎了,很多網絡噴子又是一副對中國科技發展哀其不爭,恨鐵不成鋼的心態對中國的科學界展開批評,仿佛全中國就只有這些噴子是清醒的。實際上,這些噴子完全沒有基本常識。根本不懂輕重緩急。中國所處的階段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世界上有發展中國家大量獲得諾貝爾獎的先例嗎?美國,日本,英國,法國,德國都是高度發達的國家。中國在現在這個階段資源是有限的。
  • 19年得19個諾貝爾獎,日本教育真的厲害?背後原因並不簡單
    於是,有人「驚訝」地發現:進入新世紀以來,日本19年得了19個諾貝爾獎,不得了!然後開始發文——我們要向日本學習教育理念,學習工匠精神云云。事實真的這麼簡單嗎?了解完背景,正式進入主題:早在2001年的時候,日本政府就提出「要在50年時間裡,拿30個諾貝爾獎」的口號。當時所有人都覺得這很可笑,因為過去百年的時間裡,日本人總共就拿了九項諾貝爾獎。五十年三十項?痴人說夢。
  • 淺談印度教育的人才流失:印度留學生在美國矽谷,比清華畢業生多
    和中國的清華北大一樣,印度教育也面臨人才流失的問題。 我國著名教授金燦榮曾在一次訪談節目中提到,美國一直在全球將近76億人中大量收割人才,根據加州教育部門統計數據顯示,從1978年到2015年,光加州矽谷就收割了將近2萬名清華大學畢業生,小小一個矽谷就吸引這麼多精英,整個美國豈不是更多,真的是令人無法想像。
  • 2020諾貝爾獎塵埃落定 從東西方教育看名人名校效應
    2020年10月5日-10月12日,是今年諾貝爾獎的「開獎周」。各高校諾貝爾獎得主數量備受關注,因為從一定層面上體現出該校的學術實力和在世界學術界的地位。據相關資料統計,美國哈佛大學以162人諾獎人數位居榜首,劍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分別以121人、109人位列二、三。
  • 19年19個諾貝爾獎,讓我們來看看日本教育福利
    100多年前,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立下遺囑,設立諾貝爾獎。從1901年至今,諾貝爾獎已有近120年的歷史,累計頒發597次,共有919位個人和24個組織獲得過諾貝爾獎。在這其中,日本的諾獎得主是一個不得不說的群體。
  • 瞭望|發展中國家的新機會在哪裡?
    例如,拉美從確診第1例病例到第一個100萬例,用時3個多月,到第二個100萬例用時不到1個月,到第三個100萬例用時僅半個月,到第四個100萬例用時僅一周。 從傳播範圍看,全球160多個發展中國家無一倖免。疫情正從大都市向農村、從沿海向內陸、從商業區向貧民窟蔓延。
  • 日本京都大學:九個諾貝爾獎得主出自該校
    中國網11月2日(記者 王龍龍 實習記者 趙亞楠)由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主辦的2013中國國際教育展11月2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拉開帷幕。記者了解到,今年參展國家和地區達到42個,國家展團達到22個;繼法國、俄羅斯、歐盟、加拿大、美國、英國、義大利、德國成為主賓國之後,今年值此中西建交40周年之際,西班牙成為主賓國。
  • 古印度文明對世界的貢獻及近現代印度裔得過十二個諾貝爾獎
    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誕生了印度河文明(主要位於今巴基斯坦境內)。 印度次大陸對人類文明有極其卓越的貢獻。 一,0的發現始於印度。
  • 印度再度發生毒氣洩漏事故,發展中國家如何破除「環境悖論」?
    發展中國家在承接發達國家的產業轉移時面臨著哪些問題?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破除「環境悖論」將給其他國家提供哪些經驗教訓?根據印度媒體報導,此次毒氣洩漏事故發生在5月7日凌晨3時左右,大量苯乙烯氣體從容量為5000噸的2個貯罐之一洩漏出。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該化工廠已經停產40餘天,僅有少數印度人員值班,因此沒能在第一時間對設備進行封閉處理,直到5點30分LG公司才派出工作人員封閉貯罐。而由於毒氣洩露時化工廠附近的居民大多在熟睡之中,有部分兒童和老人被發現在家中昏倒,一些人因眼睛灼熱和呼吸困難被送往醫院。
  • 川普喜獲諾貝爾獎——搞笑版的!同獲此殊榮的還有5個中國殺手
    從1991年開始,每年頒獎一次,至今已經走過30個年頭。入選「搞笑」版諾貝爾獎的科學成果必須不同尋常,能激發人們對科學、醫學和技術的興趣。與其他學術獎不同,搞笑諾貝爾獎得主不會拿到任何獎金,得不到各方讚譽,更不可能使科學出現革命性進步,但是所有獲獎的研究都曾在著名學術雜誌上發表。
  • 《貧窮的本質》—2019諾貝爾經濟學獲獎作品:精英教育會導致貧窮
    發展中國家的學校的學校對學生不具有吸引力,既不是因為入學難或缺乏人才,也不是因為家長拒絕讓自己的孩子受教育。那麼阻礙究竟源自哪裡?教育政策就像援助一樣,一直是激烈的政策之爭的主題,爭論的焦點並不在於教育本身是好是壞(每個人或許都同意,受教育總比不受教育要好),而在於政府是否應該幹預以及如何進行幹預。樂觀主義者是教育幹涉者,悲觀主義者支持自由放任的教育政策。
  • 搞笑諾貝爾獎開獎,獲獎者包括川普,還有五個中國哥們
    美國時間9月17日,第30屆搞笑諾貝爾獎開獎,此次共發出10個獎項,包括醫學教育獎、物理學獎、醫學獎、材料科學獎、昆蟲學獎、經濟學獎、和平獎、心理學獎、聲學獎和管理學獎。這個「搞笑諾貝爾獎」是由《科學幽默》雜誌主辦的,模仿諾貝爾獎的獎項。「乍看讓人發笑,隨後發人深省」是評獎的標準,評委當中有些是真的諾貝爾獎得主。
  • 搞笑諾貝爾獎開獎,獲獎者包括川普,還有五個中國哥們
    美國時間9月17日,第30屆搞笑諾貝爾獎開獎,此次共發出10個獎項,包括醫學教育獎、物理學獎、醫學獎、材料科學獎、昆蟲學獎、經濟學獎、和平獎、心理學獎、聲學獎和管理學獎。這個「搞笑諾貝爾獎」是由《科學幽默》雜誌主辦的,模仿諾貝爾獎的獎項。
  • 中國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
    目錄  1      關於中國是否仍屬於發展中國家的爭議  1.1   質疑者:中國已成為發達國家  1.2   支持者:中國仍是發展中國家  2      多元評判標準及中國地位  2.1   科學教育
  • 日本每年幾乎都有諾貝爾獎的獲得者,日本小學的教育方式值得學習
    諾貝爾獎,簡單來說是給一些在某個領域有傑出貢獻的人的獎勵。一個國家諾貝獎的多少,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國家在某個領域是否有突出成就以及整體的科研教育水平。他們兩人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我國的人民可謂是連著開心了好幾天,畢竟太稀少了。鄰國日本獲得了諾貝爾獎。這是因為自1901年設立諾貝爾獎以來,日本幾乎每年都獲得諾貝爾獎。換句話說,日本幾乎每年都獲得諾貝爾獎。優勢在哪裡?看一下小學教育。日本的教育理念始終遙遙領先,而小學的教育理念則更加獨特。
  • 印度IT精英開發「百元電腦」
    一臺嶄新電腦僅售100美元——這既非促銷,也非炒作,而是印度IT精英推出的新產品。通過技術革新和成本控制,這種「百元電腦」得以問世,由此大大降低人們使用計算機和享受網絡服務的成本,無疑會有利於計算機在發展中國家及地區的普及。還有媒體認為,這一創造可能給傳統計算機產業帶來革命性影響。
  • 諾貝爾獎:不再高不可攀,也非觸手可及
    美國研究型大學是諾貝爾獎得主的搖籃,在排名前20位諾獎獲得者大學分布中,有13所美國常青藤大學,佔比達2/3,第一名的哈佛大學更是遙遙領先。夠諾貝爾獎的工作,不論發表在哪兒,都會被大家認可。」諾獎的東亞奇蹟,為什麼出在日本?日本在2000年以來共有19個諾貝爾獎獲得者,這種高密度爆發式 「井噴」現象,難到真的是2000年初日本政府提出的未來50年出30個諾貝爾獎得主所發揮的引導作用?
  • 搞笑諾貝爾獎出爐,川普榮獲醫學教育獎,「實至名歸」
    important}搞笑諾貝爾獎,因為加了搞笑,聽起來感覺好像含金量並不是很高,但是要知道這個諾貝爾獎的金額是100萬億,聽起來很是誇張。10個獲獎者各得10億元:10萬億辛巴威幣紙幣,約合4美元。但是由於辛巴威在2009年停止使用本國貨幣,這10萬億…還是一種偽造貨幣!
  • 搞笑諾貝爾獎出爐,川普榮獲醫學教育獎,「實至名歸」!
    搞笑諾貝爾獎,因為加了搞笑,聽起來感覺好像含金量並不是很高,但是要知道這個諾貝爾獎的金額是100萬億,聽起來很是誇張。10個獲獎者各得10億元:10萬億辛巴威幣紙幣,約合4美元。但是由於辛巴威在2009年停止使用本國貨幣,這10萬億…還是一種偽造貨幣!